徐鑫林
(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上實環境供水有限公司 山東濰坊 261000)
眾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是城市的命脈。供水體制及其管理事關城市的發展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是城市發展的重要生產要素。然而,現實情況就是,一直以來,城市供水工程過于依賴地方政府,用傳統理念和模式進行管理,讓財務部門直接進行投資且承擔所有管理結果,建設部門則代表政府部門行使執行權,企業決策也完全取決于政府具體方案。而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對供水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傳統自來水供水管理方式已無法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如何讓城市供水管理多樣化,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1.1.1 城市供水規劃和基礎設施落后
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給濰坊市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寒亭作為濰坊四大行政區之一,借助其區位優勢,成為濰坊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成為鄉村振興的樣板,逐漸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而想要確保其發展能順利進行,供水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供水管理和城市發展無法有效協調,城市規劃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題,導致城市基礎設施處于滯后狀態,需要政府部門加大對其的投資和關注力度。
首先,近年來城市用水量和供水量不斷上升,而當地政府雖然在關閉自備井方面不斷加大力度,但由于供需矛盾的客觀存在,偷采地下水的現象時有發生,再加上農業生產主要采用地下水源,導致地下水總量正在不斷降低。雖然本區具有豐富的水資源,但由于開采技術落后,無法有效開采足夠的水資源,且隨著城市不斷拓展,城市水資源面積大幅度降低,這導致城市供水問題更加嚴重。
其次,由于政府部門提高對供水方面的重視程度,投入大量資金建設供水管網、開展水廠擴建等工作,有效優化了城市供水基礎設施。但供水設施維護和監督工作不到位,給供水工作帶來很多問題,需要消耗大量時間、精力、資金去管理,這給當地政府帶來很多方面的壓力,導致政府只能針對已經出現的問題去進行解決,而無法對基礎設施開展全面管理工作。
最后,雖然目前水廠水質情況滿足國家標準,但水中鹽分含量逐年上漲,水質偏硬,這是由于長期采用地下水供應,在不斷應用過程中,水位會逐漸降低,從而給水質帶來嚴重影響。所以,當地政府應加強對水質的重視程度,盡快采取解決措施來防止水質污染,確保水質能夠滿足日常需求。
1.1.2 水資源供需和城市發展不協調
水資源作為城市發展的基礎,其不僅是人們日常所需的重要物質,還是實現綠色環境的主要資源。城市的不斷拓展給水資源管理和供應帶來嚴重影響。
第一,水資源污染范圍不斷擴大,給水資源原有面積帶來嚴重影響,個別城區出現河流水量不足、渠道干枯等現象,這會給農作物供水帶來嚴重影響,甚至會降低農業產量。雖然人們日常使用的自來水主要依靠地下水資源,但由于水資源使用量的不斷提高,地下水資源儲存量不斷減少,很難滿足人們不斷增加的用水量需求,這給當地政府供水帶來一定難度。
第二,隨著濰坊市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導致人們用水量不斷增加,但在整個城市發展過程中,更多的是專注于開采和使用水資源,但對水資源問題考慮過于片面,并未及時尋找新的水源,這增加了水資源和城市發展的供需矛盾。
1.2.1 供水管理部門職責協調不佳
在供水管理中,通常會涉及6個部門,各部門之間各司其職,具體到每個辦公室所在職責都有明確說明,但這種具體劃分極大地增加了管理方面的負擔,因為有些供水管理問題需要多個部門進行協同管理。例如:城建局和衛生局都開展飲用水安全管理工作,供水管理中水安全問題也需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進行管理;住建局負責指導城市節約用水工作,這和城市供水排水、指導計劃用水相關工作有相同之處;水務局也具有指導飲用水水源保護的責任,這和環保局職責相交叉;而在應急管理職責方面,雖然在環保局職責中有粗略提出,但具體工作還未真正確定。這種管理方式會讓各部門在供水管理中容易無法分清具體職責,給管理工作帶來沉重負擔,甚至出現嚴重漏洞,最終給供水工作帶來不良影響。
1.2.2 政府作為管理主體,對各部門監管不到位
政府供水管理部門所肩負的職責已超過其能承受范圍,其承擔著維護行政機構穩定性工作,給社會帶來的利益要遠超過部門自身利益,所以,政府部門應提高對供水管理的重視程度,利用合理手段,及時監督各部門的具體工作。同時,城市供水管理工作需要政府各部門進行協調管理,尤其在監督管理方面,一旦政府監督管理出現問題,各部門根本無法有效落實供水基礎工作,如水價、水質、基礎設施等,從而出現供水工程項目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工程延期等問題。此外,由于工作職責方面存在重疊問題,讓很多部門產生推卸職責、投機取巧等心理,對其服務意識和管理意識帶來嚴重影響,也給政府部門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基于此,政府部門應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嚴格管理城市供水問題。
1.3.1 政府對企業的投入力度不足
濰坊市企業作為主要負責城市水表安裝、維修、水費計收等工作的主體,其職責范圍較窄。而水價作為企業主要收入來源,但由于濰坊市水價較低,導致企業可回收的經濟利益無法與企業投入成本成正比,造成企業產生嚴重的經濟損失,所以,企業要借助政府部門的大量資金來維持運行。同時,企業自身需要承擔各種費用,如供水水表的維修、供水材料購買、員工薪資等,這些高成本低收入的運營方式讓很多企業都處于虧損狀態,而政府對企業運營中的財政投入和補貼力度嚴重不足,主要體現在政府對水價補貼力度不足、缺乏完善的水價管理機制,且政府調整水價時間較長,但仍然要求企業高質量生產,并對長期拖欠水費的用戶缺乏嚴格管理措施,一些城市低保戶基本用水費用大部分是由企業自己承擔。此外,政府對企業供水設備和供水工程經濟補貼嚴重不足,隨著政企合作進程不斷深入,PPP項目數量不斷增加,這無形中增加了財政投入壓力,籌備資金困難,為解決某些項目的資金需求,往往會被延期、停用等。
1.3.2 缺乏市場準入與退出機制
在1990年前,國有企業長期壟斷供水市場,而企業經營投資、水價制定、城市供水生產等全部被政府所掌握。直到20世紀初期出現BOT合作方式,政企才逐漸開始合作運行,給市場帶來一定的改變。在城市供水管理中。也在使用以BOT 為主的合作方式,但并未形成健全的市場準入與退出機制,市場間缺乏競爭性,特許經營制度還未滿足要求,其過于形式化。這種形式化管理讓供水管理進入門檻較低,再加上沒有健全的退出機制,導致大量企業退出不及時。同時,由于濰坊市當地政府權力過寬,其涉及很多管理工作,容易導致監管者出現問題,給企業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影響,而在水價制定方面主觀性較強,企業喪失降低成本的能力,只能進行低效率運營,這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供水企業市場準入的障礙,導致其缺乏有效競爭力。
供水工程管理作為提高供水工程效益的重要環節,能充分發揮供水工程的真正作用,給我國創造大量的經濟效益。因此,政府部門應提高對供水工程的重視程度,充分借鑒和寒亭區供水工程相同類型的供水工程實際案例,豐富供水工程管理人員實踐經驗,及時引導管理人員總結管理模式。在正常情況下,供水管理模式分為統管模式和自管模式兩種類型。統管模式是由供水管理第三機構進行管理,其所管理的范圍較廣,涉及多個方面,但這些供水工程往往屬于跨鄉鎮供水工程,建設規模與常用規模相比較大,通常是交給自來水公司進行管理,其具有中間環節少、管理方便等優點,但也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題,如管理過于分散、用水量較少等,因為需要與大量居民打交道,所以也需要大量工作人員,其往往需要承擔高額的成本費用和管理費用,無法發揮全面管理的作用,很容易給供水工程帶來較高的損失比率,給供水單位帶來沉重負擔。而自管模式是利用采用自建資管的管理方式,這種一般適用于小型的供水工程,其具有供水范圍小、供水管理方便等優勢。
為進一步提高日常管理效率,確保供水工程實現可持續發展,避免出現各種因素給供水企業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進而給日常應用帶來嚴重阻礙,工作人員要根據城市情況構建健全的規章制度,將每個環節的員工職責完善到位,合理優化員工的配置。同時,要確保整個日常工作有跡可循,才能真正確保供水穩定性。另外,也要按照當地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管理模式,例如,成立寒亭區城鄉供水工程供水中心,專門負責日常供水管理工作,來給日常用水提供業務方面的指導。
為避免水價管理模糊給周圍用戶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供水中心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供水價格,構建健全的水價機制,以物價部門為核心來制定相關價格。同時,在制定價格過程中,要考慮到群眾的承受能力,通常將水價分成供水中心到鄉鎮價格、鄉鎮到村價格、村到戶價格等各等級,并嚴格按照等級進行執行,而這3 個等級的水平相差部分則用于級層管理費用和維修監護等。此外,要嚴格遵循水費采用收、支兩條線原則,每月讓專業管理人員開展相關工作,將所有水費全部收集后再交給鄉管理站,由鄉管理站交供水中心,供水中心根據每月供出的水量,要從不同各方面來考慮相關因素再結算水費,差額返還鄉供水站,鄉供水站再按類似方式與村協管員進行結算,根據村鎮規模的大小,提取相關費用。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水資源問題受到我國政府高度重視,而供水管理問題是其中的重要環節,其不僅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還關系著城市經濟發展。在該背景下,本文通過實地考察、調查問卷等方式對供水建設進行探究,從整體角度發現供水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再針對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確保水資源供應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和工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