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策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5)
以往的室內裝修項目設計,總是過于追求流行與奢華的元素,這樣的審美標準,在落實到實際的裝修作業階段,通常會伴隨著大量的資源消耗,同時還會造成大量物料的浪費問題,最重要的是難以確保室內環境的健康程度,這種一味追求美感與奢華的設計理念,在當下以綠色節能為主流的裝修設計方向中被逐漸淘汰。室內裝修設計的基準應該是首要確保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時遵循綠色節能的設計理念,減少資源物料的浪費。因此,需要以綠色節能的理念為基準,不斷推進室內裝修項目的設計工作進展。
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理念在于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對環境與資源的保護工作也要加以重視,二者需要相輔相成,共同進步,保持經濟環境與資源環境的均衡性質,所以均衡性原則作為可持續發展進行過程中的關鍵原則,其主旨的內容是,室內裝修項目的設計作業,需要以實現人們生活與工作的要求為基準,同時結合綠色環保的指導思想,選用環保節能物料、綠色作業工藝,實現室內環境的功能完善程度與綠色環保程度的均衡發展。其設計內容在符合人們的生活工作標準的基礎上,優化資源的利用,減少環境的污染問題。
合理性標準的主旨內容是需要以人性化的設計理念為根本,對于室內裝修項目的設計環節,需要站在居住者的角度,基于其實際的應用體驗,深度優化設計的內容,不斷進行改進,這樣才能保證項目的設計內容可行、合理且符合居住人群的實際需要。在可持續發展的指導下,相關設計工作者需要依據合理性標準,實施設計內容的改進,不僅需要參考居住者的體驗狀況,對室內的空間構造、物料使用、作業實施資金以及作業實施標準實施總體的管控提升,還需要結合綠色環保的發展理念,不斷應用環保物料、創新環保設計元素。優化居住空間的總體健康程度,體現人性化的設計標準。
綠色、節能的設計作業實施,是可持續發展指導的核心,所以室內裝修設計工作的開展,需要遵循可持續發展指導的核心內容。結合環保性標準,在實際的設計工作中,凸顯資源的節約與污染的控制這兩個核心控制點。資源的節約是指裝修設計中需要關注可循環資源的有效應用,體現其應用價值與實際操作,而污染的控制指的是裝修設計工作中,需要注重對于環保型物料的應用,以及綠色作業工藝的使用。
首先,需要盡量使用自然原生物料。原生物料是指沒有經過人工制造、化學加工,能夠直接應用的物料種類,室內裝修作業的實際施工中,經常被應用的原生物料包括金屬物料、石材物料、綠色植物、原木物料等,此類物料當下的存儲數目多,可進行回收二次使用,能夠再生應用,是具備環保節能屬性的健康物料。室內裝修作業中使用原生物料,不僅可以提升環境的美觀程度,還能夠優化室內環境的空氣,是一種親切自然的設計形式。比如,室內地面的裝修設計環節,選擇使用木料地板;室內墻體的裝修設計環節,選擇使用綠色涂漆以及PVC壁紙;室內軟裝部分的裝修設計環節,選擇使用原生物料加工的家具產品。上述設計理念的應用,不僅能夠將室內環境營造出簡單、簡約、干凈、通透的自然美感,還符合可持續發展標準的方向。
其次,合理地選擇創新綠色物料。當下,伴隨人們的綠色環保認知的不斷加深,相關研究人員對于節能環保裝修物料的設計與研發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各類型的創新綠色物料被逐漸應用到實際作業中,保證室內裝修項目對于綠色環保理念的應用效率,滿足當下低碳生活的設計標準。室內裝修設計環節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在實現功能與設計標準的條件上,合理地選擇當下熱門的綠色環保裝修物料,例如,在室內墻面的裝修設計環節,可以選擇低VOC、無甲醛的環保乳膠漆進行涂抹,這類型的產品包括凈味涂漆、兒童涂漆、陶瓷涂漆,還可以選擇“循環利用紅磚顆粒型乳膠涂料”這種創新、低污染的裝修物料,不僅可以優化現有資源的使用程度,還可以切實地降低污染物質的排放,構建更加和諧、健康的室內環境。
確保室內環境空氣質量的關鍵措施,就是讓其具備良好的通風條件,同樣是構建室內生活與工作環境的核心標準,假如室內空間的空氣流動性差,室內溫度過高,會給人們造成很大的生活困擾,心情也會被影響。因此,在實際的室內空間設計階段,應該注重對室內空間通風性能的設計工作,合理地布置通風口、選擇窗戶的安裝區域,對室內的隔墻分區實施科學的設計,保障室內的通風效果可以符合標準(如圖1所示)。此外,在實際的室內空間設計規劃中,需要考慮季節與風向的相關條件,最好將通風窗口的位置選擇在背對風向的區域內,這樣可以實現自然通風的設計目的。其次,是對于室內的采光設計,采光設計的最佳標準必然是有效利用自然光,為室內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帶來便利,同時還可以減少室內的照明設備能源消耗,因此,在實際的室內設計環節中,需要掌握其自然光的設計要素,充分利用自然光實現室內的照明,才是最為關鍵的(如圖2所示)。在實際設計工作中,需要把控以下設計準則:室內照明的設計標準為不低于15%的采光空間,并且在此基礎上,不影響其他功能的同時,需要最大程度地擴大采光空間。然而對于自然光源的應用也是需要進行深入分析的,如果應用不佳,不僅不會給人們帶來舒適的采光體驗,還會造成很嚴重的光污染問題,因此,當室內空間的采光數值大于設計標準的2倍時,需要在室內增設反光裝置,或者加裝可以吸收多余光源的裝飾物料。對于自然光難以照射的特殊區域,例如地下室空間,建議設計為側窗的形式,這樣可以確保采光能力不足的位置最大化地引入自然光,進一步優化自然光源的應用,并且有效地減少室內空間的照明能源消耗。

圖1 室內自然通風設計

圖2 自然光源的采用
室內空間的設計工作不僅在于空間的規劃以及軟裝物料的選擇,還需要參考裝飾色彩的應用效果,深入分析色彩給室內環境帶來的設計亮點。室內空間色彩的搭配,應該首先考慮到居住者的設計需求,相關設計工作者要采納居住人群的個人喜好與意見,綜合自身對顏色應用的實際經驗,合理地設計不同空間需求的不同裝飾色彩組合,不僅能夠實現設計預想的裝飾風格(如圖3所示),還能夠實現居住者的實際需求。通常設計工作中,室內的裝飾色彩需要綜合室內空間的總體設計風格、空間功能劃分、居住者自身的喜好、個人需求的各方面因素,充分利用室內的整體布局與裝飾的色彩,不僅能夠體現個性化的空間設計理念,滿足人們對于審美的需求,還可以切實提升室內空間的總體設計成效,在實際的室內裝飾設計工作中,需要注重色彩的組合與過渡,結合室內空間的實際功能,選擇不同的色彩搭配,不僅能夠體現空間設計的風格表達,還能夠提升居住者的舒適感。

圖3 室內色彩搭配
室內環境的綠化作業,指的是室內空間的綠植利用與布設(如圖4所示)。在綠色環保的理念下,室內環境的綠化作業逐漸演變為硬性需求,相關設計工作者需要在實施室內空間設計的工作中著重分析該原則。首先依然是“選材”的階段,對于綠植的選擇標準,則是能夠起到優化室內空氣質量、凈化室內環境的作用,并且需要關注綠植的形態和生長特征與室內空間風格的總體協調性,這樣才能將綠化設計切實地融合到室內的空間,讓室內的環境實現生動、豐富的形式,同時改善人們的生活居住質量。室內的綠化作業需要注重以下兩點:一是需要考慮到綠植的后續養護,部分綠植的生長環境相對苛刻,難以人工培植,對于室溫、濕度的要求與人類生活的環境不同,對于土質與后續營養的跟進也較為嚴格,這一類綠植并不適合在室內培植,盡量不要設計這類植物的綠化,由于很多人對于植物的生長特性并不了解,也不懂如何養護,因此一般情況下很少有人會專門去照顧這一類植物;二是相關設計工作者需要參考居住者的個人生活情況,依據個人的喜好選擇綠植的設計,旨在符合每一位居住者的實際需求。

圖4 綠色植物的運用
綜上所述,結合綠色的可持續發展標準設計,從人性化與節能化的角度,對室內空間的設計工作進行深入分析,設計的宗旨是確保居住人們的身心健康,優化室內環境的空氣,在提升室內空間的舒適感與美感的同時,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管控環境的污染問題,改善人與自然的生態共存模式,進一步創造舒適健康、綠色低污染的現代室內環境,促進室內裝修項目的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