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多項舉措,對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專項債發行使用等工作進行部署,著力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今年以來,積極的財政政策靠前發力,不斷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稅費支持政策平穩有序落實。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日前介紹,各級財稅部門持續加快實施留抵退稅政策,大規模留抵退稅集中退付任務已基本完成,今年以來累計退稅超2萬億元。為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實體經濟力度、進一步鞏固經濟恢復基礎,中國將出臺更多稅費支持政策。8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對養老托育服務業增值稅留抵稅額一次性退存量、按月退增量;各地今年內頂格減免地方“六稅兩費”;將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再延期實施至2023年底,預計新增免稅1000億元;保持新能源汽車消費支持政策穩定,繼續免征車船稅和消費稅。
二是充分釋放專項債政策效能。今年以來,各地加快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前7月累計發行新增專項債券3.47萬億元,發行使用進度明顯加快,比去年提前半年時間。地方專項債限額空間也將依法盤活。8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19項穩經濟接續政策,其中包括依法用好5000多億元專項債地方結存限額、于10月底前發行完畢。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財政部將指導地方用好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充分利用近期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相對較小的窗口期,完成今年新增專項債券發行收尾工作。加快專項債券資金使用,按照“零容忍”的要求,督促地方加快專項債券項目管理,切實防范專項債券風險。
三是積極財政政策更加精準高效。更加精準——除了用好存量政策,還應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機調控力度,把握好目標導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應繼續高質量落實好已經出臺的退稅減稅、緩繳社保費及各類救助政策,使優惠措施及時落實到相關企業和個人,確保做到應享盡享。同時,根據當前經濟形勢需要,超前研究制定新的更具針對性的稅費支持政策,重點針對弱勢群體、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等實施目標指向更明確的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于長革說。更加高效——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李旭紅表示,積極財政政策是推動經濟復蘇的關鍵性力量,也是宏觀調控的必要手段。除了進一步發揮留抵退稅政策的助企紓困效應、充分發揮專項債等帶動社會資本投資的財政工具效應之外,應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保障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實施有利于保民生、促消費的稅收優惠政策,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從收支兩方面兜牢兜實民生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