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康,胡閱川,李嘉勁,曹亦迅,曹銀貴,2
(1.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土地科學技術學院,北京 100083;2.自然資源部土地整治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35)
隨著經濟發展,農村人口外流,使得農村內部形成“空心化”“老弱化”,引發耕地撂荒、宅基地閑置、土地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等問題[1]。一方面,建設用地供不應求,另一方面,廣大農村普遍存在散、亂、大現象,空心村的出現嚴重制約了中國現代化進程[2,3]。十九大提出,鄉村和城市發展不平衡是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核心癥結[4]。耕地是土地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可持續利用狀況制約著區域的可持續發展[5,6]。中國的人均耕地面積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7],如何促進農村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實現農村經濟持續發展,不僅已成為中國農村亟需解決的問題,也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8,9]。
城鎮發展因土地問題受到制約,而農村建設用地浪費現象又極為嚴重,宅基地退出機制缺失[10],為實現土地供需平衡,優化城鄉用地結構和布局,自然資源部出臺城鄉土地增減掛鉤政策[11],合村并居是“拆舊區”農村宅基地退出的有效方式[12]。而土地整理潛力評價是制定土地整理專項規劃的根本依據,也是劃定土地整理區的基礎[13],是順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基礎[14]。
正定縣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轉型綜合實驗區,國家可持續發展示范區,土地利用問題極為重要。根據《河北省正定縣城鄉總體規劃(2014—2030年)》,2030年正定縣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167.88 km2,居民點用地控制在144.96 km2。擬通過此研究為土地整治提供依據,改善農村建設用地格局,為增減掛鉤提供容量。
正定縣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東側,滹沱河穿縣而過。據《石家莊統計年鑒》顯示,全縣總面積為468 km2,轄4鎮、5鄉。截至2020年,常住人口49.98萬,糧食播種4.14萬hm2,占全縣面積的88.4%。正定縣目前成為各產業并重、綜合實力較強的縣,2014年實現生產總值248億元。
本研究根據《石家莊統計年鑒》中正定縣第三次國土調查的數據分析正定縣土地利用現狀,結合《河北省村莊規劃編制導則(試行)》獲取正定縣各村莊的基礎數據。
研究中指標遴選遵循普遍性和獨特性的原則,根據正定縣具體情況、前人經驗和文獻法,遴選了9個評價指標。自然因素中,選擇了可利用空間潛力和地形坡度,其中,可利用空間潛力為各鄉鎮待整理的建設用地規模,地形坡度反映了建設用地整理的難易程度;經濟因素中,選擇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財政收入和農業生產總值,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了地區經濟發展程度,地方財政收入反映了政府推動農村居民點整理的能力,農業生產總值為鄉鎮整理和發展方向定性;社會因素較難評判,指標以反映耕地需求的迫切度、人口容量和交通進行選擇。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采用熵權法,然后結合層次分析法的相關步驟得出指標的權重,見表1。

表1 指標體系及其權重
研究基于ArcGIS 10.6軟件的數據處理、統計、疊加分析等功能,采用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15]。用文獻法總結指標獨特性和普遍性,再結合正定縣實際情況遴選評價指標,并采用熵值法和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用Matlab曲線擬合預測規劃基期至2030年的人口,并利用修正系數法計算現實潛力。用自然間斷點法繪制評價分級圖。
計算研究區理論潛力:

式(1)中,Pt為農村建設用地的理論潛力;M現狀為農村建設用地的現狀面積;M人均標準為人均用地標準值;Qt為規劃末期的農村人口數。
指標數據的標準化處理,采用極差標準法消除量綱差異:

式(2)中,Y為標準化后的數值;Xi為評價指標的現狀值;Xmax為評價指標的最大值;Xmin為評價指標的最小值。標準化之后數值均位于0~1,數值越大潛力越大,0粗略估計為0.01。
修正系數是通過指標權重和標準化數值計算而來。

式(3)中,Q修為綜合修正系數;Wk為指標權重;fi為標準化值;n為指標總數。
現實潛力由修正系數和理論潛力綜合計算而來。

式(4)中,Pr為現實潛力;Q修為綜合修正系數。
根據《村鎮規劃標準》并結合該縣實際情況,除正定鎮外其他鄉鎮人均占有土地面積為150 m2,正定鎮人均占有土地面積為120 m2,利用Matlab曲線擬合預測至2030年的人口數,由式(1)得出農村建設用地的理論潛力,正定縣理論潛力為2 037.35 hm2,結果見表2。

表2 正定縣農村建設用地的理論潛力
農村建設用地現實潛力評價是綜合區域的實際情況確定修正因子,對理論潛力進行的修正[16]。以修正限制因素,依托綜合加乘法計算評價區域的修正系數,由式(3)算得正定鎮、諸福屯、南牛、北早現、新安、曲陽橋、新城鋪、西平樂和南樓的修正系數分別為0.55、0.26、0.63、0.63、0.51、0.59、0.53、0.45和0.62。
修正系數越小代表理論潛力和現實潛力的差距越小,理論潛力意義越大,由式(4)算得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該縣農村建設用地的現實整理潛力為1 121.03 hm2,正定鎮的潛力最大,為465.82 hm2,諸福屯、新安和曲陽橋潛力較小,西平樂和南樓理論潛力為0,在此表中不進行羅列。

表3 正定縣農村建設用地的現實潛力
為驗證整理潛力評價的合理性,通過構建泰森多邊形、核密度分布和空間熱點探測來檢驗和闡述評價結果的形成機理。根據《村土地利用規劃編制技術指導》對該縣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建設用地進行篩選,通過鄰域分析創建泰森多邊形,計算各鄉鎮建設用地的變異系數(CV)。由圖1可知,圖像空間分布呈現集群分布形式,表明該區域農村居民點分布受到了某種人類活動或自然條件影響。由表4可知,正定鎮建設用地的CV最大,為141.3%,因此集聚程度最強,主要是由于正定鎮中東部為正定城區,作為經濟發展最為集中的部分,建設用地聚集度最高。除正定城區外,各個鄉鎮的高集聚區大多均為農村居民點所占用的建設用地。

圖1 正定縣農村建設用地泰森多邊形集合

表4 正定縣各鄉鎮建設用地的變異系數
核密度分析是基于數據集密度的分析算法,計算要素在其周圍鄰域中的密度[17]。選1 500 m為搜索半徑,利用核密度分析工具生成核密度分布圖。由圖2可知,東南部地區居民點最為密集。正定新區附近快速向城市化過渡,居民點密度高而總面積小,說明該區域居民點用地較為零碎,數量多而規模普遍較小。而核密度較低值的出現主要有兩種原因,其一是該地區極少有居民點分布,其二是該地區居民點連片大規模分布。農村居民點用地比重高值區與密度高值區在空間上并不完全重合。
空間熱點探測分析(圖3)中紅色代表農村居民點中規模的高值集聚區域,藍色代表低值集聚區域。高值集聚區域代表農村居民點規模大、集聚程度高,低值集聚區域代表規模小、集聚程度高。由圖3可知,“熱點”主要分布在正定鎮西北部、新城鋪中部、曲陽橋東北部和北早現西北部,南樓中部和新安等其他各鄉鎮也有零星“熱點”區。“冷點”集中在正定鎮東部。正定鎮的冷熱點幾乎成為完全對立的兩個區域,結合圖2,正定鎮西側屬于農村居民點大規模連片的類型,而東側居民點破碎各自成區,這種現象在城鎮化背景下會導致空心村的出現。新城鋪因正定機場,用地結構迫切需要作出調整,因此整理潛力較高。南牛冷點遠多于熱點,用地具有不合理性,而諸福屯則冷熱點分布較均,因而在整治潛力上,南牛較大而諸福屯較小。對于其他鄉鎮,農村居民點規模都較小,分布散亂并且利用方式粗放。

圖2 正定縣農村居民點核密度分布

圖3 正定縣農村居民點冷熱點分布
經驗證,不考慮西平樂和南樓,整理潛力的評價結果均合理。
《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編制手冊》規定,鄉鎮等級劃分不少于3級[18],現按照鄉鎮的現實潛力劃分為4級,Ⅰ級最高,整治潛力大;Ⅳ級最低,整治潛力小,分級標準見表5。

表5 整理潛力分級規則
根據表5整理潛力分級規則,利用自然間斷點法獲得各鄉鎮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分級圖。由圖4可知,Ⅰ級潛力區只有正定鎮,其整理潛力達465.82 hm2,空心村現象嚴重。Ⅱ級潛力區有南牛、北早現和新城鋪,總潛力達540.22 hm2,該地區基本農田范圍較廣,居民點分布不集中,人地矛盾尖銳。Ⅲ級潛力區有諸福屯、新安和曲陽橋,總潛力達114.99 hm2,人口與占地接近用地標準,因此整理潛力較小。Ⅳ級潛力區有西平樂和南樓,其理論潛力值為0,目前看來不具備整治潛力,后期隨著人口、政策的調整或經濟重心的偏移可能會重新定義。

圖4 正定縣鄉鎮整理潛力分級
在鄉鎮層面上對現實潛力評估比村莊層面上宏觀,村莊發展潛力是采取何種整理模式的重要依據[19]。結合各村莊的具體情況,遴選出5個整理潛力評價指標,如表6所示。

表6 村莊整理潛力評價指標
在規劃及整治過程中應當立足實際[20],因此村莊的整治要分析村莊現狀;搬遷成本則考慮到整治的村莊中村民和生活用品的轉移以及整治材料運輸問題。
據2020年正定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供的村莊基本情況、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用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得出村莊潛力分級圖。由圖5可知,可將潛力級分為4級,并剔除正定機場1 000 m緩沖區內的村莊。正定鎮的南部,靠近滹沱河的村莊整理潛力較大,由于自然條件良好,故村莊亟待整治來提高地區的公共服務和居住能力。正定機場周邊村莊的整理潛力較高,其一是機場的建設要求周邊村莊進行遷移,向南并村;其二是機場的建設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促進開發。南樓北部磁河經過,為沿岸發展帶來機遇,故整理潛力也較高。因此,該縣整體的整理方向是以正定鎮為中心,以滹沱河、正定國際機場和磁河周邊為主要整治地區的空間格局。村莊整理潛力評價是在鄉鎮整理潛力評價的基礎上的細化,對照鄉鎮整理潛力來看,二者具有一致性,因此該評價具備科學性和實際性。

圖5 正定縣村莊整理潛力分級
土地整治是推動土地資源優化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21]。
1)根據正定縣整理潛力評價得到,正定縣農村建設用地現實整理潛力為1 121.03 hm2,其中整理潛力最大的是正定鎮,其現實整理潛力達465.82 hm2,占總整理潛力面積的41.6%,西平樂和南樓目前看來暫時不具備整理潛力。
2)根據村莊評價結果可知,Ⅰ級整治潛力村19個、Ⅱ級整治潛力村50個、Ⅲ級整治潛力村49個、Ⅳ級整治潛力村48個,正定機場規定范圍內禁止居住的村莊8個,滹沱河、正定國際機場和磁河周邊為主要整治地區。
對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潛力的評價可確定土地綜合整治的時序,可以在遵循地區發展方向的基礎上,通過增減掛鉤、耕地占補平衡等政策有序進行土地綜合整治。一方面,通過合村并居等方法,建議以滹沱河、磁河和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為中心,加快農村散亂居民點的整合速度,優化城鄉建設用地的空間布局,對退出建設用地功能的土地進行復墾,并注重生態系統的整體效益。另一方面,整治工作的開展要注重時序安排,對整理潛力較大的地區優先實施整治工作,而整理潛力較小的區域應以優先整治的地區為借鑒,穩定逐步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