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紅萍 陸 葉 鄭 茹 周 婉 蔣 燕
國際糖尿病聯盟調查顯示,2021年全球約5.37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預計到2045年這一數字將上升到7.83億,我國作為糖尿病患者人數最多的國家,患病人數超過1.4億,其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占糖尿病患病人數的90%以上[1-2]。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發生,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質量[3],對社會財政和公共衛生保健系統造成巨大負擔[4]。為改善T2DM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到來,科學、規律的治療,尤其是口服藥物治療發揮了重要作用[5]。然而,現有多項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服藥依從性較差,國內相關調查[6]顯示,T2DM服藥依從性好的比例僅達38.1%。因此,探尋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針對性進行管理教育對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增加血糖控制效果意義重大。以往關于服藥依從性影響因素的分析多限于社會人口學因素、心理因素及疾病特征[7-8],忽視藥物使用本身的復雜多樣性對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此,本研究從用藥特征這一關注點出發,探索其對T2DM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為臨床醫務人員制定用藥計劃,提高糖尿病管理效果提供新思路。
1.1 一般資料 方便抽樣法選取2021年1月至4月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確診為T2DM;③既往有規范化口服降糖藥物治療史;④知情同意并愿意配合。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的糖尿病急性并發癥(高血糖高滲狀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低血糖等);②合并其它嚴重心、腦等重要臟器疾病或惡性腫瘤者;③有精神疾病或嚴重認知障礙疾病。根據Kendall樣本量估算法[9],樣本量為變量數的5~10倍,考慮無效問卷,增加樣本量的20%,計算本研究所需樣本量為192例,本研究最終納入286例T2DM患者。年齡為18~85歲,平均(59.67±13.14)歲;其中男性181例(63.29%)、女性105例(36.71%);文化程度中小學及以下77例(26.92%)、初中70例(24.48%)、高中及中專67例(23.43%)、大專及以上72例(25.17%);家庭人均月收入中<1 000元/月47例(16.43%)、1 000~2 000元/月53例(18.53%)、≥3 000元/月的有186例(65.04%);婚姻狀況中已婚246例(86.01%)、其它(未婚、離異、喪偶)40例(13.99%)。
1.2 研究方法 ①一般資料問卷:由研究團隊和研究者參考既往文獻設計問卷,包含人口學信息及疾病相關信息兩個部分,人口學信息有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醫保類型、婚姻狀況;疾病相關信息有病程、因糖尿病住院次數、有無糖尿病慢性并發癥、有無合并其它疾病。②口服用藥特征問卷:由研究者參考Gellad等[10]和喬靜等[11]研究設計,包含5個方面,每日服用治療糖尿病相關藥物次數、每日服用治療糖尿病相關用藥種類、服用治療糖尿病相關用藥名稱、每日服用治療糖尿病相關用藥片數及是否合并使用治療其他疾病相關藥物。③Morisky藥物依從性量表:采用Morisky藥物依從性量表調查T2DM患者口服用藥依從性情況。該工具由Morisky等[12]研制,王潔等[13]漢化,總共有8個條目,前7個條目按照兩點計分,是(0分)、否(1分);其中第5條反向計分,第8個條目按照Likert 5級計分,從不(1分)~全部時間(0分)。總分為8分,得分越高代表用藥依從性也越強。按照原作者的依從性等級劃分標準分為依從性高(≥8分)、中等(6~7分)、差(<6分)。本研究中將<6分歸為依從性差,≥6分歸為依從性正常,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 0.831。
1.3 質量控制 閱讀大量文獻進行課題設計,經研究團隊內部反復論證,保證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問卷發放由受過統一培訓的2名碩士研究生統一發放,在獲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簽字后,調查者予以患者講述糖尿病護理的相關知識,增加患者的參與配合度,并詳細向患者講述問卷填寫的注意要點;問卷填寫中,調查者隨時在側,以解答患者在填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問卷填完后,調查者核對問卷的信息,確保填寫的完整性;數據錄入過程中,雙人錄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數據分析時由統計專業人員參與指導保證數據分析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本次共發放300份問卷,填寫中途由于檢查或其他情況退出14例,予以剔除,共收回完整問卷286份,有效回收率95.33%。

2.1 T2DM患者服藥依從性情況 286例T2DM患者服藥依從性得分平均為(5.8±1.5)分,其中最小得分為1.5分,最大得分為8分;按照依從性等級劃分,依從性差組為110例,占38.46%;依從性正常組176例,占61.54%。
2.2 T2DM患者服藥依從性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結果表明,依從性差組與依從性正常組患者,不同年齡、糖尿病慢性并發癥、每日服用糖尿病相關藥物次數、每日服用治療糖尿病相關用藥片數及是否合并使用治療其他疾病藥物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T2DM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單因素分析[例(%)]

續表1
2.3 T2DM患者的服藥依從性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服藥依從性為因變量,將年齡、有無糖尿病慢性并發癥、每日服用治療糖尿病相關藥物次數、每日服用治療糖尿病相關用藥種類、每日服用治療糖尿病相關用藥片數及是否合并使用治療其他疾病相關藥物納為自變量,變量賦值見表2。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60歲、有糖尿病慢性并發癥、每日服用治療糖尿病相關用藥片數≥5片是T2DM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危險因素。見表3。

表2 變量賦值

表3 T2DM患者的服藥依從性的回歸分析
既往研究[14]顯示,服藥依從性是預測T2DM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標,服藥依從性越差,血糖管理狀況也就越差。因此,提高的服藥依從性是T2DM患者最重要的自我管理技能之一。Rahmatullah等[15]對巴基斯坦T2DM患者的自我管理依從性調研,結果顯示33.3%的患者口服藥物使用依從性差; 吳萍等[16]對415例住院T2DM患者服藥依從性調查顯示用藥依從性差的比例達47%。本研究結果顯示,T2DM患者服藥依從性得分平均為(5.8±1.5)分,服藥依從性差的比例為38.5%,服藥依從性佳的只占13.3%,研究結果與國內外研究結果相似。這一結果提示,T2DM患者的服藥行為仍然需要臨床醫務人員加大關注力度,積極探索影響服藥依從性的關鍵因素,形成最佳的干預手段,指導患者規律、正確服用治療藥物依然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點內容之一。
本研究結果顯示,有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年齡<60歲、每日服用治療糖尿病相關用藥片數≥5片是T2DM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危險因素。相比于未患有并發癥的患者而言患有并發癥后患者自覺藥物治療無法給病情帶來益處,容易喪失信心,從而產生自我放棄的想法,導致用藥依從性降低[17]。同時,中青年T2DM患者相較于老年患者而言服藥依從性更差,結果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18]。分析可能原因為中青年患者有更多的工作要求,尤其是現代工作模式的改變,多數年輕患者反映長期規律服藥對其而言較為麻煩,經常會出現漏服現象,因此服藥依從性不佳。每日服用治療糖尿病相關用藥片數多會降低服藥依從性,這一結果與Wong等[19]在疾病中的調查結果類似,同期使用越多數目藥物的患者,會擔心藥物的副作用而降低藥物使用的依從性;此外多重藥物共用會增加患者對用藥安全的疑慮,降低服藥行為[20]。本研究結果提示要在年輕人、有糖尿病并發癥的患者中加大糖尿病健康宣教力度,提高該類人群合理用藥的意識。同時也提示臨床醫師在給T2DM患者開具口服藥物的同時,要考慮藥物使用的劑型及種類,盡量減少患者服藥的片數,增加遵醫用藥行為,從而實現最佳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T2DM患者服藥依從性差的患者占 38.46%,服藥依從性仍有待提高;年齡小、有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及每日服用治療糖尿病相關用藥片數多是T2DM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危險因素,未來臨床工作中應加大對中青年、有糖尿病并發癥人群服藥依從性的關注度,在該類人群中加大合理規律用藥的宣傳力度;同時在臨床醫生開具藥物時也需合理規劃藥物使用劑型,減少患者口服用藥的數量,從而改善T2DM患者服藥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