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敦敏 張真穩 閆彩鳳 劉 彥 馮尚勇 李 影 陳 暉
患者,女性,38歲,因“血糖升高3年,反復嘔吐2個月”入院,有輕度雙耳聽力下降,舅舅早亡,母親及妹妹有糖尿病病史,其母親死于“急性腦梗死”?;颊?年前出現口干、多飲、體質量下降癥狀,在當地醫院診斷為“1型糖尿病”,并開始注射胰島素治療(門冬胰島素30 R 早12U晚8U餐前皮下注射),平素血糖控制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6~8 mmol/L。2月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惡心、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偶伴頭暈,當地醫院診斷為“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予以補液、降糖、糾酸等治療后癥狀略有好轉,但此后嘔吐癥狀反復,為求進一步診治來本院就診。入院查體:體溫36.3℃,心率100次/分,呼吸 24次/分,血壓 96/57 mmHg(1 mmHg≈0.133 kPa),身高 152 cm,體質量40 kg,身體質量指數 17.3 kg/m2,發育良好,神志清楚,體型消瘦,查體合作,血質外貌,無皮膚紫紋,陰毛、腋毛分布正常,雙側甲狀腺Ⅰ度,無結節或包塊,雙側乳腺發育正常,無溢乳,無乳暈發黑,律齊,未聞及病理性雜音,雙肺呼吸音清,腹軟,無壓痛、反跳痛,陰毛呈女性分布。雙下肢無水腫,雙足背動脈搏動可,四肢肌力5級,肌張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入院后行相關實驗室檢查:空腹血糖 12.7 mmol/L,糖化血紅蛋白8.6%,C肽興奮試驗:0 h 0.74 ng/mL,1h 1.23 ng/mL,2 h 1.45 ng/mL,胰島自身抗體(-),胰島細胞抗體(-),抗谷氨酸脫羧酶抗體(-);血氣分析:乳酸 1.10 mmol/L;尿常規:尿糖3+,酮體4+。入院后繼續予以充分補液、胰島素皮下注射、止吐等治療后癥狀略有好轉,但仍時有中上腹不適、嘔吐癥狀?;颊呷朐阂恢芎蟪霈F癲癇大發作,急查頭顱CT:雙側額頂葉皮層下見多發斑點、片狀低密度影,邊緣欠清。雙側基底節區對稱性鈣化影(見圖1)。血氣分析示乳酸10.1 mmol/L,轉入重癥監護病房行連續腎臟替代療法,治療3天后癥狀好轉轉回我科,轉回我科后仍表現納差、中上腹不適。約1周后患者下床輕度活動后再次出現惡心、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予以莫沙必利、胃復安等胃動力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監測動脈血氣乳酸持續升高,波動于2.5~4.1 mmol/L。電測聽:神經性耳聾。頭顱MRI:雙側額頂葉皮層下白質、半卵圓中心、放射冠區腦白質變性。T1WI 中雙側基底節對稱高信號。后行功能MRI示:雙側額頂葉皮層下白質、半卵圓中心、放射冠區腦白質變性,T1WI 中雙側基底節對稱高信號,考慮為鈣質沉積(見圖2)。結合患者臨床特點及輔助檢查結果,考慮線粒體腦肌病伴高乳酸血癥和卒中樣發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MELAS)可能。因患者及家屬拒絕肌肉活檢,送外周血線粒體基因篩查,結果提示:線粒體MT-TL1基因m.3243A>G突變(見圖3)。治療方案:轉科后繼續予以胰島素降糖,輔酶Q10、維生素B1、維生素B2口服改善線粒體功能,后患者癥狀逐漸好轉后出院?;颊叱鲈?個月后復診隨訪,患者惡心、嘔吐癥狀逐漸緩解,未再出現癲癇發作,血糖控制良好。

圖1 患者頭顱CT圖像

注:雙側額頂葉皮層下白質、半卵圓中心、放射冠區腦白質變性,與前片(2016-1-18)相仿。T1WI 中雙側基底節對稱高信號,ESWAN 呈低信號,考慮為鈣質沉積。

圖3 外周血線粒體基因二代測序示MT-TL1基因m.3243A>G突變
MELAS綜合征是一組因線粒體基因發生突變或缺失導致的以線粒體腦肌病、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樣發作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母系遺傳性疾病[1]。80%的MELAS 患者線粒體基因發生m.3243A>G突變,人群中發生率約為8~236/100 000[2]。MELAS的診斷基于以下幾點:①40歲之前發生的卒中樣發作;②以抽搐或/和癡呆為主要表現的腦??;③存在以乳酸酸中毒和/或病理活檢破碎紅纖維為特征的線粒體疾病。線粒體基因的突變會導致線粒體翻譯受損,從而導致線粒體蛋白質合成減少,影響電子傳遞復合體亞基的合成,繼而使得線粒體能量生產受損[3]。
卒中樣發作是MELAS綜合征最主要的臨床表現之一,典型的臨床表現包括頭痛、部分性失語、視力下降、癲癇以及精神狀態異常[4]。本例患者以癲癇發作為主要神經系統表現,患者既往有聽力下降,經檢查為神經性耳聾,這也是神經系統受累的表現。高乳酸血癥也是MELAS常見的臨床表現,約發生在94%的患者[5],但高乳酸血癥非MELAS典型的臨床癥狀,因此容易被忽略。國內文獻報道僅有3.16%的MELAS患者以糖尿病為首發表現[6]。線粒體糖尿病的發病機制主要是:線粒體基因突變導致細胞內氧化磷酸化障礙,導致供能不足,進而抑制了胰腺β細胞鉀離子通道的關閉及鈣離子通道的開放,致使胰島素分泌受抑制。此外,線粒體基因突變導致線粒體基因編碼蛋白合成減少,細胞核與線粒體編碼氧化磷酸化亞基之間的不平衡,導致胰腺內β細胞的漸進性損失[7]。本例患者由于發病年齡較輕,體型消瘦,胰島素功能以胰島功能缺乏為主,被誤診為1型糖尿病。因此,如糖尿病患者存在母系遺傳病史,有腦卒中樣發作、高乳酸血癥或神經性耳聾等特征時,應考慮存在線粒體基因突變所致糖尿病的可能。
MELAS及線粒體糖尿病并不罕見,對于此類患者,詳細的詢問病史及家族史很重要,如有母系糖尿病遺傳家族史,或有聽力障礙、家族中有發作性癲癇、早亡的家族史,應進一步做神經系統影像學、乳酸檢測以及基因檢測等明確診斷,以期盡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