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學進
(東莞市消防救援支隊沙田消防大隊 廣東東莞 523000)
當前,消防部隊面臨著越來越繁重的救火任務,面臨的挑戰和威脅會越來越多,必須要掌握合理的消防技能,接受安全訓練,這樣才能正確地組織現場救援,確保現場搶險工作有序地完成。在當前部隊執勤業務的訓練工作中,也經常會發現一些問題和隱患,因此,為了消防部隊訓練能夠朝著更高水平的方向發展,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分析火災現場救援的諸多問題。
訓練有關人員的滅火救援技術是為了讓未來的消防隊員能夠對各種器材和消防裝備正確掌握,熟練使用。在訓練的過程之中,有關指揮人員應當按照火情發生時的具體情況組織應急流程對消防人員進行培訓,這樣下來,消防人員能夠根據火災現場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滅火設備和滅火措施,提高整體消防團隊的消防操作水平與操作能力,讓團隊集體作戰能力有所提升,增強安全防護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面對各種類型的滅火工作挑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的要求,消防部門要承擔滅火任務,同時,還要對建筑物倒塌和化學品泄漏等多種類型的衍生災害進行救援和搶修,因此,對于消防部門來說,它們不僅要和最危險的火災做斗爭,在日常生活之中還要幫助老百姓解除各種類型的險情。按照消防工作常規職責來觀察,火災救援指的是運用各種類型的消防措施和消防設備,盡可能地消除火災隱患,控制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盡可能地緩解火災帶來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救出被困人員,防止事態往更壞的方向發展,為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對于滅火救援技術訓練來說,其主要的特征有以下3個方面。
第一,具有較強的規范性。有關工作人員在進行滅火救援訓練時,需要一定的設備和場地相互配合才可以正常展開訓練,因此,規范性和專業性都較強。在訓練消防人員時,要按照不同情況和不同的流程來有序操作,其操作方法和操作要求相對固定化,針對不同類型的訓練科目,有著不一樣的操作方法和操作要求,因此,訓練的規范性可見一斑。
第二,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在滅火救援訓練之中所涉及的訓練種類科目繁多,無一不體現出多樣性的訓練方式與對消防隊員的要求,同一種科目的訓練方式也有很大的差異。消防人員必須要經過反復的練習才能找到該科目最有效的訓練規律和訓練方法,掌握基本的救援技術,讓滅火救援技術的運用得心應手。
第三,訓練方法具有組合性。在滅火救援實戰訓練時,采取的訓練形式應當是相互配合的,體現出多元化的特征,如單個訓練和集體訓練夾雜在一起、分組訓練和小組協同互相配合。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針對性,把各種各樣的單個練習方式相互組合,則可以更好地幫助消防隊員展開團隊配合,協同作戰,更快地達到預期的訓練效果,讓整體部隊的戰斗力有所增長,提高團隊之間小組成員的配合程度,這也是消防部門展開救援必須要采取和考慮的點。
對火災現場的搶險救援指揮也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第一,一定要講究時效性。時效性也就是快速性。火災屬于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如果不加處理,將會變成不可抗力事件,在短時間內,火勢就會在當地快速蔓延和擴散,在較短的時間內造成大規模損失和傷亡,這就提示了消防工作者必須要抓緊一切的時間進行搶救,只有快速滅火控制火情,才能保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快速進行現場搶救指揮,把損失降到最低。
第二,多元化特征[1]。與技術組合訓練相類似,各種不同的行動方案和指揮方案也是相互配套且多種多樣的。有關指揮人員可以根據不同的災害和事故現場,預先制定各種類型的行動預案,在現場運用時,可以加以選擇,因地制宜,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恰當的手段組織搶險救援。
第三,協調性。現場救援工作是消防隊員共同的責任,同時還需要政府部門和公安機關的鼎力相助,尤其是在大型火災的面前,各部門的相互聯動是非常關鍵的。消防人員在領受火災救援任務時,應當加強對各個部門的協調,這一部分的工作應當交給指揮員去完成,及時處理火災現場搶修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危險情況,加強各方面的利益調配,從前瞻性的眼光和整體的角度進行整體力量的調配和統籌,盡最大的可能完成搶險救災活動,抵抗火災發生的危險性。
第一,采用傳統的滅火訓練方式已經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和發展,消防工作的保衛對象的規模擴大,數量有所增長,提高了滅火難度,這也給每位消防人員增加了更加繁重的任務[2]。傳統的滅火訓練方式無法適應新形勢背景下的滅火工作,這些年來,很多消防支隊都已經意識到了這些問題,提出了訓練改革的口號和嘗試,已經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但是受到傳統習慣的制約,消防訓練改革的步子仍然不夠明顯,效果也沒有達到預期的理想。現代火災的施救尤其是大規模的現代火災必須要依靠團體配合,協同作戰,不需要某一位消防隊員具有過硬的體能和消防技能,而是需要團體配合掌握科學的滅火方式,對人員進行合理的滅火組織[3]。在傳統的滅火訓練過程之中,恰恰過分注重了單個人員的英勇無畏,卻沒有看重團隊的配合,消防人員在訓練過程中,場地受限,訓練步驟單調死板,缺乏基本功的練習,使廣大消防隊員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熟悉保衛單位的基本情況,也不能熟練掌握消防設施的正確使用方法、研究滅火對策,這些都不利于訓練效果的提升。
第二,傳統的滅火訓練缺乏實用價值。傳統的滅火訓練需要在滅火預案的支持之下來進行,火災隨時、隨地、隨處都可能發生,它的危險性是均等的,這一客觀的現象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換句話說,火災并不是人為計劃的產物。通過實踐可以表明,制訂過于死板僵化的滅火作戰計劃根本起不到作用,現實情況不一定會和作戰計劃相吻合,工作人員也很少會根據作戰計劃進行滅火,因此,缺乏實用性的作戰計劃會浪費消防人員的時間和體力,也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滅火訓練的設備缺乏先進性。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和改良,用來滅火的設備也提高了先進化程度,特別是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滅火設備越來越體現出現代化的特征,這就讓傳統的滅火理論、滅火思想和滅火手段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反映出滯后性的問題。例如,現代滅火設備中常用的自動化報警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排煙系統、防火卷簾等先進的消防設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滅火作用,同時,隨著城市高層建筑數目的不斷增多,樓層數量的增高,這些信息化的滅火設備作用更加顯著。火災一旦發生,有關工作人員需要關閉防火卷簾門,形成防火分區,阻止火勢大量蔓延,但是這些工作卻并沒有被體現在現代防火訓練之中[4]。
對滅火救援訓練的方法,應當結合滅火救援技術訓練的特點來展開,要加強對多方面消防因素的綜合考量。考慮到這些因素可能會對消防訓練產生的不良影響,要在改革中不斷進步,不斷發展。消防人員需要全面掌握滅火救援技術,防止出現訓練偏差和訓練誤導的現象。滅火救援訓練的內容較為繁多,在開始訓練之前,需要采取全面兼顧和重點突出相結合的原則,消防人員要進一步熟練掌握高難度的動作和技巧,如果發生了火災和險情,要及時靈活運用在日常生活之中。消防隊員要以實戰訓練為根基和基礎,在訓練工作中要顧及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將其放在核心的位置,這就要求消防工作者保持熟練度和英勇頑強的精神。基礎訓練千萬不能落下,正所謂“三天不練手生”,技術練習一定要經常反復訓練才能讓消防人員形成肌肉記憶和條件反射,提高訓練效果,通過反復的訓練,才不至于出現面對火災時不熟練的情況[5]。訓練時,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之內完成,不能夠隨意延長時間,也不能隨意更改動作。在消防訓練大致結束之后,小組隊長也應該帶領消防隊員反復進行練習,找到問題所在,讓全體消防人員都能夠熟悉并掌握正確的救援方式,快速完成消防任務。例如,在垂直水帶的更換環節,消防人員就應當準確地按照時間限制的要求展開訓練,消防人員要統一站在同一個起點之上,排成一個橫隊,領隊人員喊出前兩名同志出列的口號,消防隊員要回答“是”,跑到起點,立正站好之后再喊出預備開始的口號,消防隊員要做好操作準備和姿勢,在更換垂直水帶時,更換完畢也要報告隊長,喊出好的口號,最后直到隊長喊出收操的命令,方可將器材歸位,立正站好回到自己的位置之上。在以上這一系列嚴格的操作程序規范和引導之下,消防人員必須要嚴格遵守操作規范和操作步驟,經過嚴格的訓練,掌握消防滅火的大概步驟和技巧,如果步驟出現了錯誤或者訓練超時,則必須要反復練習,突出重點和難點,解決問題直到合格為止。
良好的指揮才能起到更加良好的滅火效果。搶險救援指揮工作相對于直接救援來說更加復雜,在場救援時,指揮員必須要沉著鎮靜地進行指揮,這一點尤為重要。在搶險救援時,應當統一行動,統一步驟,根據火災發生的事故類型,制定合理的規劃和措施,讓不同部門之間的工作人員能夠展開高效協同,合作配合,完成強行救援的主要任務。在火情切實發生進行救援之前,有關工作者要打好心理基礎,做好思想準備,這才能走好搶險救援的第一步,在思想上要意識到火災發生可能會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怎樣的損失。在具體的行為上,更要做好方案的設計與統籌規劃工作,根據本場火情的實際情況,結合地理因素、風向變化等多方面的影響,做好充足的物質準備和防護措施,確保火災進場救援的時候能夠及時應對。救援之前,有關指揮人員要充分掌握險情,對本次災情作出規模和等級的評估,方便之后作出正確的救援決策,對現場的可用資源和人力資源進行靈活調配,安排消防隊員有序進場,組織搶險救援工作,使其能夠按部就班地進行。除此之外,在有必要的情況下,還需要展開協同救援,由公安部門和當地的醫療部門相互配合,為生命救援和人員救災提供支持,另外,還可以利用搜救犬和生命探測儀,確定被困者的位置,提高火災救援救助效率。
把火災現場救援技術和搶險指揮技術有機結合是圓滿完成任務的前提和保障。搶險救援必須要在合理的訓練基礎之上才能夠進行和圓滿完成。火災救援時,也必須要運用到滅火救援技術。因此,在具體訓練的過程中,要加強對災情搶救救援指揮工作的訓練,確保完成救援任務時消防人員能夠快速作出命令的反饋,節省救援時間和命令傳達時間,盡最大可能減小發生事故的概率。在訓練時,可以設計出不同種類的搶險救援預案,當地政府有關部門要和消防部隊相互配合展開合成訓練和合成預演,將不同種類的消防預演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每半年或者每一年舉辦一次聯合演練,確保二者之間能夠達到良好的配合程度和默契。
在具體訓練時,消防中隊要立足于火場和救援任務的實際需求,對日常訓練的項目和訓練內容展開科學的分類與整合,防止訓練過程中出現簡單重復和機械化訓練的傾向[6]。有關工作人員要加強對新型業務理論的熟知和學習,同時,要加強對于新型的車輛器材及消防設備的掌握,尤其是對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器材要提高熟悉程度,強化對責任區和重點單位的防控部署,通過體能考察和技能考查,做到雙重達標。對于訓練場地的問題,要堅決突破場地的限制和局限性,不要死板地進行重復訓練,更不要按照火災救援方案一板一眼地“紙上談兵”,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好隨機性訓練,敢于放手,讓消防隊員面對實戰,提高整體消防滅火隊伍的戰斗能力。在現代滅火之中,需要合理地運用戰術,同時控制滅火的時間,節約消防員的體力,達到固定訓練和移動訓練相結合的程度。
綜上所述,對于現代火情來講,滅火救援技術訓練和災場搶險救援指揮訓練非常重要,如果能夠將二者相結合,就能夠起到良好的搶險救災效果,為人民群眾的安全保駕護航。因此,有關工作人員需要把握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訓練手段,突破傳統訓練的限制,提高整體隊伍的搶險救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