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廷彬
(四川能投節能環保投資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在城市經濟不斷發展過程中,生活垃圾對于城市建設和世界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目前,我國借助相關管理規劃要求,對于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注重減量化和無害化目標的實效,并注重提高生活垃圾資源的利用效率。對生活垃圾采用焚燒發電處理的方法,不但空間需求較低,而且處理周期也不長,可以為減量化和無害化目標的實現奠定良好的基礎,而且在技術升級的帶動下,可以使焚燒所致的污染問題得到有效控制,實現熱能向電能的順利轉化,由此實現供熱發電的雙運行系統的順利構建,為未來生活垃圾的處理助益。
針對于垃圾焚燒發電,作為高溫化學處理過程之一,其過程主要是指借助垃圾焚燒產生的熱量,為水的加熱創造有利條件,并借助蒸汽形成對汽輪機的有效促進,從而實現發電。現分析廣泛使用的垃圾焚燒爐類型,具體如下。
首先,機械式爐排爐焚燒技術的成熟度較高,在使用運行方面,其穩定性、安全性較強,且設備壽命可以保證,廣泛應用于大中城市之中。借助該焚燒方式的應用,可免去對垃圾提前預處理這一環節,借助垃圾導入爐排,在機械運動的作用下,充分攪拌垃圾,進一步提高垃圾的燃燒效率。其次,流化床爐借助流態化技術的應用,其熱載體主要選擇石英石。對于焚燒低熱量的垃圾,流化床爐的應用價值較強,可以大大縮短加熱和燃燒的時間。
對于垃圾焚燒發電,在垃圾處理中的應用尤為頻繁,分析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工藝固化,穩定性較強,所需的場地面積并不大,且對于分類和處理的要求比較低,直接焚燒是可以實現的,建造的場地可以與城市保持適當的距離,踐行土地的節約化需求,并將運輸垃圾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其次,不斷提高存儲空間的利用水平。對于焚燒處理后的垃圾,直接體積減小90%左右[1]。再次,處理過程速度可以保證,由于處理量較大,可以與需求量要求相符。同時,垃圾焚燒發電廠也有助于發電供應的實現,推動其價值和效益的提升。最后,防止環境污染現象。在高溫焚燒后,可以迅速消滅垃圾的有害成分,切實保護環境。此外,有利于城市垃圾資源化水平的提升,在焚燒技術的作用下,有助于新能源的發展,在高溫環境下,焚燒垃圾產生的熱量在被回收利用后,可以為蒸汽發電提供極大的便捷,從而推動電能的產生。
對我國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的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其缺少完善的相關法律法規。目前,我國環境管理部門對于垃圾焚燒發電政策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實際來看,制度的細節尚未完善,如果城市缺少充足的衛生填埋場地資源,再加上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相關政策較不完善,很難發揮出良好的制度性扶持作用。
現階段,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技術起步較晚,特別在發展的初期階段,其技術水平并不高,而且缺少完善的管理經驗,同時,在垃圾發電廠新建和擴建的影響下,對于廠房選址問題具有全新的挑戰。換言之,在垃圾發電廠選址方面,因為諸多周圍居民對于發電所致的環境污染問題比較擔心,所以群眾反響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很難迅速推進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建設速度。
在城市垃圾焚燒方面,二噁英、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形成難以避免。根據我國最新環評標準可知,二噁英的最高警戒值為0.62pg TEQ/m3,但是對于某些一線城市的二噁英的監測數值與上述極限值非常接近,這些城市的環境容量問題亟待解決,極易威脅到區域的公眾環境。目前,污染問題對于生活垃圾焚燒項目建設的影響力較深,但是就現實來看,垃圾焚燒發電的趨勢不可阻擋。對此,應不斷改進技術處理階段,最大限度地防止環境污染問題的出現;同時,針對于已經投產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其運行的穩定性有待提升。
對我國當前的垃圾焚燒發電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其發展空間有待完善,基于規劃技術視角,在我國的垃圾處理方面,過于注重衛生填埋,而焚燒技術僅僅處于輔助性作用。同時,在城市一體化不斷推進過程中,土地資源的稀缺狀態顯著,市區選擇的垃圾填埋場的合理性不足,應不斷建設和發展垃圾焚燒和焚燒爐主體設備。
首先,在垃圾焚燒發電的技術特點中,垃圾烘干功能比較強化。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在垃圾焚燒爐內的燃料中,垃圾占據著主導,而垃圾的含水量較高,所以引起垃圾焚燒爐篦的特點。
其次,對于垃圾電廠來說,在垃圾焚燒后煙氣產生的影響下,由于涵蓋的腐蝕性有害成分較多,應對焚燒后產生蒸汽的相關參數進行深入分析,如壓力、溫度等,所以,垃圾焚燒電廠應加強汽輪發電機組的應用,如壓力應保持在4.6MPa 左右,而進氣溫度應控制在420℃左右[2],同時,其效率控制最低為79%,最高為82%。為了不斷提高污染控制水平,應嚴格控制惡臭氣體。在垃圾的存儲方面,應加強復壓環境的應用,為污染氣體預熱后的助燃創造有利條件,同時,在高溫焚燒過程中,使惡臭物質得到合理化分解。在尾氣的凈化處理方面,應密切融合布袋除塵和半干法煙氣脫酸的工藝方法。
最后,針對垃圾焚燒技術,其不但投資比較高,而且復雜性特點也比較強,所以,加強規模效應發展非常重要,有助于垃圾焚燒發電收益水平的提升,而且也可以確保良好的運營效果。
目前,我國垃圾發電關鍵設備對于進口具有極大的依賴性,通過諸多設備制造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密切協作,為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的創新提供了全新的契機,而且在國產化進程不斷推進的影響下,因為相關工程單位的投資熱情降低,所以難免會對垃圾發電的產業發展造成影響。
針對于設備國產化,首先,本國生產的相關設備和產品等,具有較強的國產化特點,同時,外商合資或獨資企業的發展速度也比較快。其次,國產化是本國企業在國內生產的重要標志之一。目前,復式爐排技術等在我國國產化的焚燒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3]。焚燒爐國產化有助于民族工業發展速度的提升,防止項目運行費用出現浪費現象,同時也有助于降低對于國外技術的依賴程度。基于國產化設備運行角度,其技術設備的成熟度越來越高,與進口設備的需求比較相符。此外,國產化焚燒發電技術應加強自動化、一體化控制的滲透。
目前,國外的生活垃圾焚燒爐的技術成熟度較高,在運行層面,其穩定性也比較強,機械爐排爐方式得到了廣泛應用。在我國,由于大型城市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在對城市環境要求較高的影響下,其平均每天的垃圾產量也較大,所以,在垃圾焚燒處理方面,進口的爐排爐技術的應用價值更為顯著。但是,我國國產的流化床焚爐價格優勢更為凸顯,同時,在摻燒煤方面,對垃圾電廠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所以流化床和爐排爐同步發展至關重要。
現如今,循環流化床焚燒爐的應用價值越來越高,這主要得益于內外物料循環和異重流化模式的開發,而且單爐日處理規模最高可達780t[4]。對流化床的技術原理進行分析,主要是指借助流態化技術的應用,并通過砂的安全處置,確保良好的均勻傳熱效果,同時,在垃圾焚燒方面,空氣會噴入到流化床底部,從而不斷增強砂介質的攪動效率,促使垃圾流態的形成。在流化床焚燒爐工作效率較高時,未燃燒物的排除率僅為1.2%左右。此外,流化床焚燒爐的工作方式對于空氣的依賴程度較高,以此來確保垃圾的燃燒,且在流化床焚燒垃圾中,應將垃圾的破碎處理落實下去,為垃圾顆粒狀態的形成創造有利條件。借助垃圾流化床焚燒爐技術,可以有效保證爐膛下部的耐高溫優勢。
現如今,分析垃圾焚燒發電,雖然以往的發展速度比較滯緩,但是當前的發展速度已得到迅速提升,其原因在于人們的環保意識得到了明顯的進步,尤其如果城市經濟效益顯著,地方政府也會給予一定政策上的傾斜,融資渠道拓展的模式得到了廣泛應用,垃圾焚燒發電技術不斷強化。在該多元化運行管理模式的帶動下,大大增強了垃圾發電技術的成熟度,相較于傳統層面的火電,垃圾發電運行對于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的要求較高[5]。在不斷發展過程中,我國再生能源發展企業和人才團隊的專業性大大增強,所積累的工作經驗也具有較高的豐富性,在選址和規劃等方面,有助于全面化服務水平的發揮。此外,市政管理部門應積極配合相關管理工作的開展,并給予相應的政策制度扶持。
針對于垃圾的主要焚燒流程,先要剔除生活垃圾中的有害有毒物質,然后加強專用垃圾運輸車的使用,將垃圾的去污和攪拌工作予以落實。同時,焚燒后的垃圾作為常見廢棄物,通過其加工處理,在制磚輔料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于布袋除塵回收的飛灰,作為廢棄物之一,其危險性較強,所以再次填埋處理非常有必要。垃圾循環流化床發電技術如表1所示。

表1 垃圾循環流化床發電技術
第一,加強先進技術的裝備的應用。在對先進技術和設備引進的基礎上,應對焚燒工藝和設備的關鍵技術加大研究的力度,再從我國垃圾的特點出發,在垃圾焚燒處理方面,應對工藝過程參數進行及時優化,加強自主產權的先進裝備系統的開發,不斷踐行生產安全性、可靠性的需求,并使高效率發電等現狀需求得到滿足。
第二,加強垃圾分類管理。目前,我國大中城市涉及較多的垃圾種類,不同成分的垃圾燃燒熱值有著明顯的區別,且差值顯著,所以,在垃圾管理方面,其經驗仍然有待提升,在后期應高度重視垃圾分類的源頭,加強垃圾的分類規范處理,同時,每個公民都應樹立高度的環保意識,合理收集和分類金屬和塑料等。
第三,注重政府的支持。現階段,我國在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的政策扶持較多,而且也積極吸收國外先進的經驗,注重體系政策的不斷改善。此外,對于長效的售電價格,應加強補貼機制的實施,將垃圾焚燒發電的技術含量提升上來,不斷拉近垃圾焚燒發電與產業化之間的距離[6]。
第四,注重有害物質排放控制。對于有害氣體,如果控制力度不足,一旦排放于空氣中,極易加劇二次污染問題的出現。所以,在垃圾焚燒發電方面,應提高對預防二次污染的高度重視,基于垃圾源頭合理分類垃圾,并基于技術角度,對燃燒過程中有害氣體的產生加以控制。此外,國家和當地政府應對焚燒垃圾氣體排放標準進行不斷優化,并加大監督管理力度,對國外先進工藝過程進行吸收與學習,旨在降低對于周圍環境的影響。
綜上所述,目前城市垃圾越來越多,形勢不容樂觀,所以,必須要積極應用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將其發展前景拓展開來,并確保較高的成熟度。借助該項技術的應用,可以滿足資源節約化需求,有效踐行環境保護原則,不斷提高垃圾集中處理水平,并將經濟性優勢充分展現出來。此外,在技術和政策不斷完善過程中,國家應將投資力度提升上來,借助充足的資金投入,不斷增強產業化水平,給予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以有力的扶持,從而不斷拉近社會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理念之間的距離,使其保持高度的協調與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