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南元旦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農牧合作經濟服務中心 青海玉樹 815099)
我國西北地區地理環境、氣候環境都較為特殊,畜牧養殖工作難度較大,可養殖的畜禽種類并不多。藏綿羊作為青海玉樹地區主要養殖種類,在高海拔環境中,需要重點把握其環境適應性和生產性能,培育優質品種,實現養殖的精準化和科學化,從而提高高海拔地區藏綿羊的養殖效益,充分挖掘特有的地區基因資源,實現養殖的規模化和科學化,促進地區畜牧養殖產業高效發展。
我國三大粗毛綿羊之一就包括藏綿羊系,它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國西北高海拔地區,青海、甘肅、西藏等都有養殖,相對其他綿羊種類來說,藏綿羊具有高原地區寒冷地帶品種資源的特征。按照養殖區域可以將其劃分為草地型藏綿羊和山谷型藏綿羊兩種種類,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主要以山谷型藏綿羊養殖為主,也有部分草地型藏綿羊分布。從生長條件方面來講,藏綿羊適宜在海拔3,000~6,000m 之間生存,高原性特征十分明顯,本地區平均海拔在4,200m 以上,典型的高原性氣候,在長期的養殖發展中,藏綿羊的生理、形態等都形成了適應高原環境的遺傳性特征,逐漸成為高海拔地區的優勢養殖品種。
受海拔特殊環境影響,藏綿羊的身體內部器官會有明顯變化,這也是為了適應特殊環境而出現的。藏綿羊的心臟和肺部都比較大,左心室和右心室發達,長期低氧條件下,它的支氣管管壁變的非常厚,肺泡管數量也很多,并且肺泡膈內也有較多的彈性纖維,這種變化可以方便心臟供血,減輕壓力,可以在高海拔低氧環境中生存。除此之外,藏綿羊內部組織器官的氧氣需求量也變的很小,循環代謝水平較低,可以在低氧環境正常生長和活動,而且由于這種身體特點,它們的整體體形較小。多年養殖可知,藏綿羊對高海拔低氧環境的適應主要是調整內部器官的細胞代謝實現的,對于器官功能變化依賴性不多。
1)血液方面。相對于普通羊品種來說,高海拔地區的藏綿羊需要對內部血液指標進行調整變化,更好的適應低氧環境,可以保證低氧環境下的正常生長。這種變化從血液方面來講主要有PCV(紅細胞壓積)、MCHC(血紅蛋白濃度)、RBC(紅細胞數量)、Hb(血紅蛋白對氧親和力)等,藏綿羊的這些指標會隨著海拔而變化。Hb 是藏綿羊身體內負責氧氣運輸功能,在高氧分壓作用下會和氧氣融合,為藏綿羊正常活動和生長提供氧。藏綿羊為了適應高海拔低氧環境,保證身體細胞氧含量充足,會將血液中的RBC 和Hb 含量進行適度提高。在平均海拔4,200m 所養殖藏綿羊的血液中,RBC 容積較低,MCHC 濃度較高,氧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會在RBC 作用下進行更多數量的交換,這樣就會大大降低血液中血漿的粘滯度,各組織器官之間的血液交換速度變的更快。
2)Mb(肌紅蛋白)方面。Mb 主要產生于藏綿羊的心肌和骨骼組織中,是一種包含多肽鏈和血紅素輔基的蛋白質類型,它是負責身體內氧氣的儲存和供給。高海拔地區的藏綿羊體內Mb 含量比較高,與低氧環境有關,尤其是在心肌部位,因為心肌組織所需要的氧氣含量更多,可以保證身體血液供給順暢,支持正常活動。通過實際測定試驗發現,4,200m 海拔以上的藏綿羊和1,500m 海拔地區的藏綿羊,兩者骨骼肌中的Mb 含量有很大差異,高海拔地區藏綿羊含量更高,這就說明高海拔低氧環境中,藏綿羊可以增加氧氣吸入量來提高骨骼肌中的Mb 含量,以此來適應特殊環境。
3)NO(一氧化氮)在適應過程中的作用。NO 在藏綿羊器官組織中的作用是松弛血管,調節肌體,保證供氧。它是一種血管擴張劑,內皮細胞來源的NO 會在氧氣、FMN(黃素單核苷酸)、NADPH(還原型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等因素作用下通過一氧化氮合成酶催化L-精氨酸進行合成。據測定實驗可知,藏綿羊在高海拔低氧環境中,身體內部的酶含量會增加,可以加快產生NO,保證氧氣供給充足,從而更好的適應高海拔低氧環境。
藏綿羊品種較多,對于其在高海拔地區的生產性能分析,可以通過其他地區品種對比得出結論,從以下幾個品種進行分析。
甘加羊是高海拔地區長久飼養中培育的優良品種,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性。整個體形并不大,四肢較長,頭部較短,頸部細長,胸寬較深,全身毛覆蓋較多,公羊和母羊都有角。
1)產肉。甘加羊的肉質豐富,口感鮮嫩,食用價值很高,所含有的肌紅蛋白量較多,是屬于優質性羊肉,而且高海拔地區環境好,污染少,安全衛生。成年公羊均體重有56kg,屠宰率達到48%,母羊則是均體重42kg,屠宰率是44%,相對來說,公羊的產肉量較多。
2)繁殖。相對來說,甘加羊的發情時期較早,在1.5 歲就可以進行配種準備,實際繁殖的時間為5 年。一般來說,第一胎的成活率較低,成年階段的母羊繁殖成活率可達到73%,繁殖周期為每年生產一次,每一胎生產一只羊羔,時間是在每年的下半年,冬季季節居多,也就是說在下半年的8 月份進行配種,次年1 月份進行生產。母羊的整個妊娠期長達5 個月。
3)產毛。從歸屬上來看,甘加羊的羊毛屬于"西寧毛",具有較高的商業利用價值,是高品質地毯、掛毯制作的理想原料。一般來說,甘加羊一年內剪毛1 次,每年7 月份開始剪毛,成年公羊均剪毛量為1.21kg,母羊則為1.05kg,它的被毛為異質毛,其中,絨毛占有36.69%,兩型毛占有25.36%,有髓毛占有35.82%,具有一定的閉合性,是甘加羊體溫恒定的重要保障。
歐拉羊的綜合利用價值較高,它的毛、皮、肉都可以被利用,主要還是以肉產品為主。它的生長環境較為自由,自然放牧,可以很好的適應極端高原環境。它的體形較為高大,四肢長,頭部、腹部和四肢有雜色短刺毛分布。公羊和母羊都長有角,呈螺錐狀。
1)產肉。經實際屠宰顯示,相對于其他藏綿羊品種來說,歐拉羊的產肉效果最好,產肉量也很大。成年階段的羯羊屠宰率達到了51%,而且它的肉質口感也很好,自由式放牧養殖,使得它的肉口味極佳。
2)產皮。歐拉羊的皮質柔韌性非常好,可利用面積也很大,在經過生揉制熟后,質地變得較為柔軟,非常適合加工皮具材料,也可以作為衣服原料,美觀性和耐穿性都很好。在加工處理時,它的延展度可達12%,是性能較好的制衣原料。
3)繁殖。和甘加羊相似,歐拉羊發情時間也是在1.5 歲開始,繁殖時間為5 年,母羊發情時間相對較早,配種時間則是在2~3歲,每年生產一次,一次為一只羊羔,也是在下半年的8 月份左右進行配種,次年1 月份左右生產。根據養殖經驗可知,1.5 歲的母羊繁殖成活率在56%,成年階段成活率較高,可達74%。歐拉羊的整個發情周期為半個月,母羊的妊娠期也是在5 個月,人工繁殖管理工作較簡單。
4)產毛。相對來說,歐拉羊羊毛在細度和長度方面有較大差異,并且其凈毛率和含脂率呈現為反比例關系,強度差異顯著。從實際產毛情況來看,成年公羊均產毛量為1.25kg,母羊則為0.94kg,按照羊毛的不同類型劃分,又可以將其劃分為多種類型,包括細毛、兩型毛、粗毛等,不同類型的羊毛占有不同比重,細毛占比為52.69%、兩型毛占比為17.89%、粗毛占比為16.85%,而且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所產羊毛的含脂率為1.51%,凈毛率為84.1%,羊毛強度為13.22g。
喬科羊具有前兩者品種的優點,整體外形較大,四肢端正,身體毛多且較長,是優良品種之一。
1)產肉。喬科羊的成年階段,公羊屠宰率在48%左右,母羊為43%。和前兩者品種差別不大,它的肉質也屬于上等,口感很好,市場價值較高。
2)繁殖。在繁殖方面,喬科羊的發情時間也是在1.5 歲左右,繁殖時間為5 年左右。公羊的發情時間比較晚,可以在2.5 歲左右進行配種繁殖。每年生產一次,一次生產一只羊羔,生產時間也是在冬季,下半年8 月份進行配種,次年1 月份生產,整個發情周期為半個月多,母羊妊娠時間在5 個月左右。
3)產毛。喬科羊的羊毛具有毛叢結構好、毛辮長等的特點,有很好的利用價值。它的剪毛時間一般是在每年的7 月份,每年剪毛一次即可,公羊和母羊在產毛方面有一定差異,其中,成年公羊剪毛量為0.98kg,凈毛率為73%,母羊剪毛量為0.81kg,凈毛率為74.1%。
高海拔地區由于自然環境特殊,氧氣含量較少,畜牧養殖的種類地域性特征明顯。藏綿羊作為主要養殖品種之一,通過分析可知,在自身身體肌理變化中可以有效適應高原低氧環境,可以據此采用相應的養殖技術,以提高藏綿羊的生產性能,保證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