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旗
(臨邑縣人民醫院心胸外科,山東德州 251500)
自發性氣胸臨床較為常見,在青年男性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目前臨床針對自發性氣胸多以手術治療為主,傳統開胸手術治療創傷大,術后并發癥多,手術風險較高[1]。近年來隨著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以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痛苦輕等優勢逐漸廣泛應用于臨床[2]。胸腔鏡肺大皰切除術就是一種在電視胸腔鏡引導下,經胸壁小切口用專門的胸腔鏡操作器械將肺大皰進行切除、結扎、縫合的手術[3]。目前,電視輔助胸腔鏡在治療自發性氣胸方面與傳統開胸手術相比的具體療效及對后期復發的影響,還需進一步研究明確。為此,本研究選2017年7月至2021年7月臨邑縣人民醫院50例自發性氣胸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分組,從而進一步觀察胸腔鏡肺大皰切除術的治療效果及對復發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7月至2021年7月臨邑縣人民醫院收治的50例自發性氣胸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2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齡16~29歲,平均年齡(23.99±2.31)歲;體質量指數19.1~27.4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3.35±1.41)kg/m2。研究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齡15~30歲,平均年齡(24.12±2.44)歲;體質量指數18.9~27.5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3.43±1.36)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臨邑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呼吸內科學》[4]中自發性氣胸相關診斷標準;②經X線、CT等檢查結合臨床癥狀確診且具有肺大皰切除指征。排除標準:①合并肺結核者;②肝腎功能異常者;③巨型肺大皰者;④既往行開胸手術者。
1.2 手術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取雙腔氣管插管全麻。麻醉誘導采用咪達唑侖(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025,規格:2 mL∶10mg)0.05 mg/kg。丙泊酚(四川國瑞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15,規格:20 mL∶0.2 g)2 mg/kg,枸櫞酸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1,規格:1 mL∶50μg)0.3 μg /kg,羅庫溴銨(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186,規格:5 mL∶50 mg)0.6 mg/kg。術中應用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97,規格:1 mg(按C20H28N2O5計 )]0.2 μg/kg·min 持續泵注,術中維持腦電雙頻指數值 40~60;對照組采取傳統開胸手術:雙腔氣管插管后,健側單肺通氣,術中選健側臥位,做腋下縱切口約10 cm,由第4肋間入胸,開胸器撐開顯露手術視野,找到并切除肺大皰,碘伏紗球摩擦壁層胸膜至充血,完成胸膜固定術后放置胸腔引流管。研究組采取胸腔鏡下肺大皰切除術:行雙腔管氣管插管,健側單肺通氣,術中選健側臥位,操作孔取腋前線第4肋間,3 cm左右的手術切口,觀察孔取腋中線第7肋間,術中暴露視野,查看胸腔內情況,并了解肺大皰的大小、數目、位置、類型及粘連程度;選用江蘇冠創醫療手術器械,在肺大皰基底部位完全顯露時,再根據具體大小選釘倉對肺大皰及部分病變肺組織進行切除。術后均留置胸腔引流管,蘇醒后返回病房。兩組術后均隨訪6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效果。治療后胸痛、胸悶等癥狀消失,胸部X線檢查結果正常,肺臟完全復張為治愈;癥狀改善明顯,肺臟大部分復張為好轉;癥狀未消失,肺臟未復張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治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②手術相關指標。其包括手術、胸腔引流管拔除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及術后疼痛[術后6 h使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5]評估,評分越低,疼痛越輕]。拔管指征:術后24 h內胸腔引流液<50 mL,無氣泡溢出,且復查胸部X線可見肺完成復張,提示可拔除引流管。出院指征:復查氣胸情況,如胸腔積氣<10%,且無心慌、胸悶、氣短等癥狀,在醫生指導下出院。出血量評估:以紗布透血稱重法評估;浸濕36 cm×36 cm大小的紗布約出血50 mL;先稱重紗布重量,再稱重浸濕紗布重量,二者相差即為出血量。③并發癥發生率。其包括肺漏氣、出血、肺部感染、肺不張。④生活質量。手術前、隨訪6個月,使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WHOQOL-100)[6]評價,包括心理、精神、環境、生理、社會關系、獨立性和一般健康和生活質量,得分越高,則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⑤復發率。隨訪6個月,了解患者是否出現突發性患側胸部尖銳疼痛、持續疼痛等情況,如有則為其進行相關影像學檢查,胸部X線或CT檢查提示典型氣胸征象,判斷氣胸復發。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 20.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7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胸腔引流管拔除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術后6 h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

表2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切口長度(cm) 胸腔引流管拔除時間(d) 住院時間(d) 術后6 h疼痛(分)研究組 25 54.46±5.07 62.22±6.78 3.09±0.22 2.76±0.44 8.24±1.10 4.05±0.34對照組 25 63.91±6.10 74.48±7.30 9.78±0.47 3.35±0.37 11.66±1.75 5.33±0.67 t值 5.957 6.153 56.408 5.131 8.273 8.51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為8.00%,低于對照組的3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2.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手術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6個月,兩組患者各個維度評分均高于手術前,且研究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分, )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分, )
注:與本組手術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心理 精神 環境 生理手術前 隨訪6個月 手術前 隨訪6個月 手術治療前 隨訪6個月 手術治療前 隨訪6個月研究組 25 53.40±6.75 84.63±5.77* 10.23±2.49 17.64±0.37* 86.23±6.78142.30±6.66*32.20±4.01 47.39±3.55*對照組 25 54.99±7.18 75.99±6.06* 11.32±2.55 16.45±1.02* 85.14±7.44130.83±7.92*33.03±4.26 42.46±3.81*t值 0.807 5.282 1.529 5.484 0.541 5.547 0.709 4.73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社會關系 獨立性 一般健康和生活質量手術治療前 隨訪6個月 手術治療前 隨訪6個月 手術治療前 隨訪6個月研究組 25 30.39±3.45 46.61±3.88* 43.60±4.71 68.34±3.65* 9.33±1.45 18.05±0.66*對照組 25 31.10±3.22 41.04±3.52* 42.99±3.98 62.22±4.20* 9.62±1.72 15.34±1.55*t值 0.752 5.316 0.495 5.499 0.645 8.04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5 兩組患者復發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復發率為4.00%(1/25);對照組患者復發率為32.00%(8/25);兩組患者復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78,P=0.027)。
肺大皰是由多種因素引起肺泡腔內壓力上升,肺泡壁破裂后相互融合,于肺部組織內形成氣囊腔,在無外力因素作用下肺大皰破裂,大量氣體進入胸腔內,形成自發性氣胸。肺大皰發病早期癥狀不明顯,但會出現突然加重的情況,需及時手術治療。臨床有研究指出,采取開胸手術治療自發性氣胸雖可有效減輕癥狀,但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病因,術后復發率高,加之手術切口較大,會影響胸廓的穩定性與完整性,使術后疼痛加重,并發癥發生風險升高,影響治療效果[7-8]。
胸腔鏡肺大皰切除術是通過高端精密的手術器械進行操作,切口較短,且在儀器輔助下能夠清楚看見胸腔病變部位,并予以精確切除,從而增強治療效果[8]。本研究中,研究組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總有效率高,圍術期指標更優且發癥發生率低,WHOQOL-100量表中各個維度評分高,復發率低,提示與傳統開胸手術相比,胸腔鏡肺大皰切除術治療自發性氣胸效果更佳,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且術后復發率更低。與康珀銘[11]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臨床常將手術切口作為手術創傷情況的評價指標,術中出血與術后疼痛均與切口操作有關。開胸手術治療自發性氣胸切口長、面積大,術中出血量大,術后疼痛較重。同時開胸手術術中視野小,難以全方位檢查切除病變部位,容易遺漏部分病變組織,術后復發風險較高[12]。開胸手術不能完全使胸腔與外界隔絕,外界細菌容易入侵導致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不利于術后機體恢復。而胸腔鏡肺大皰切除術在胸腔鏡輔助下進行,術野清晰,醫生能全方位檢查肺大皰位置,作出準確判斷,并進行精準切除,避免損傷微小靜脈,故術中出血較少,術后疼痛更輕[13]。同時,胸腔鏡手術創口小,能將胸腔與外界隔絕,避免外界細菌侵襲,對于機體內環境造成的干擾小,因此術后感染風險低,利于術后盡早恢復[14]。此外,胸腔鏡肺大皰切除術利用切縫器可完全切除肺大皰及部分病變肺組織,從而降低術后復發風險。降低復發率能減輕疾病對患者生活造成的負面影響,維持患者身心健康,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胸腔鏡肺大皰切除術在自發性氣胸治療中療效確切,具有手術切口短、術后疼痛輕、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等優勢,并能降低疾病復發風險,從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