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夏玉芳 尹柱良 蔡健
1 廣東惠州平海發電廠有限公司 2 廣東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上汽某百萬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之后,電除塵耗電率偏高,本文以該百萬燃煤機組為例,在確保環保指標達標的情況下,通過優化電除塵整流變出力、電除塵節能模式等節能措施,降低電除塵耗電率,保證其安全、環保、經濟運行。
案例機組采用龍凈環保公司生產的電除塵設備,保證效率≥99.65%,除塵器出口煙氣含塵量<35mg/Nm3。單臺機組配兩臺BE型三室四電場靜電除塵器。一、二、三電場陰極線采用針刺線結構,四電場陰極線采用螺紋線結構,陽極板采用BE型結構。電除塵本體內每個電場均采用小分區供電,兩臺爐共48臺整流變壓器,其中1號爐一電場6臺硅整流變壓器已升級為福建龍凈的變頻整流變。電除塵節能系統主要是以機組負荷信號及電場的伏安特性曲線情況,自動選擇電除塵高壓整流設備的運行方式,將二、三、四電場由全波供電調整為間歇供電方式,在保證電除塵器出口排放達到性能保證的前提下,實現電除塵節能運行。
通過對靜電除塵器整流變電流極限、電壓上限的調整,以及對節能模式的優化調整,探索降低整流變出力等優化節能控制,在滿足凈煙氣煙塵超低排放的前提下,降低靜電除塵器整流變的電耗。
試驗期間靜電除塵器整流變投入節能模式正常運行,達到設計除塵效率,脫硫入口原煙氣煙塵濃度<35mg/Nm3、煙囪出口凈煙氣煙塵濃度<6mg/Nm3。脫硫吸收塔系統運行正常。靜電除塵器振打裝置投入“分組振打”“斷電振打”模式運行正常。調整運行方式前,確認各整流變運行參數穩定,檢查整流變火花率小于10次/min;確認脫硫入口原煙氣煙塵濃度、煙囪出口凈煙氣煙塵濃度穩定,CEMS分析系統運行正常。每次試驗前必須分析評估機組升降負荷、機組吹灰、機組滿負荷、燃煤熱值及灰分、脫硫入口原煙氣煙塵濃度、凈煙氣煙塵濃度、整流變二次電流電壓等工況。
在滿足試驗條件的前提下,依次對電除塵A、B列一、二、三、四電場整流變電流極限優化調整,并記錄試驗參數,調整后見表1。試驗目標:一、二電場電流極限由75%逐漸調整至50%,三、四電場電流極限由75%逐漸調整至60%,每次降低5%,每降低5%進行分析評估,滿足要求再進行下一步驟,否則終止試驗。
在整流變電流極限優化調整試驗后,如仍有節能空間,在滿足試驗條件的前提下,依次對電除塵A、B列一、二電場整流變電壓上限調整,并記錄試驗參數,調整后見表1。試驗目標:一電場電壓上限由120%逐漸調整至100%,二電場電壓上限由120%逐漸調整至110%,每次降低10%,每降低10%進行分析評估,滿足要求再進行下一步驟,否則終止試驗。

表1 電除塵整流變運行參數調整表(機組負荷1000MW)
在整流變電流極限、電壓上限優化調整試驗后,如仍有節能空間,在滿足試驗條件的前提下,繼續深度開展節能模式優化調整。負荷區間優化:<400MW,調整為500MW;400~600MW,調整為500~700MW;600~800MW,調整為700~850MW;800~1000MW,調整為850~1000MW。電場運行方式調整(放電方式):調整后的500~700MW,一、二、三、四電場運行方式分別為0、1:2、1:2、1:2。
脫硫入口原煙氣煙塵濃度異常波動或小時均值>35mg/Nm3、煙囪出口凈煙氣煙塵濃度異常波動或小時均值>6mg/Nm3,終止試驗,立即恢復整流變原運行方式。整流變二次電流、電壓異常波動大,火化率大于50次/min,立即恢復整流變原運行方式。脫硫入口原煙氣煙塵濃度、凈煙氣煙塵濃度等主要儀表故障異常,終止試驗,立即恢復整流變原運行方式。出現整流變故障跳閘,暫停節能調整試驗,適當提高整流變出力,確保凈煙氣煙塵濃度滿足超低排放標準。一旦出現煙塵排放超標,無法滿足煙塵超低排放要求時,則立即終止試驗,恢復整流變原來運行方式,退出節能模式,并適當提高整流變出力,退出斷電振打、降低四電場振打高度導通角小于20。嚴禁出現凈煙氣煙塵濃度小時均值超過10mg/Nm3。由于粉塵濃度受機組變負荷、吹灰、電場斷電振打、煤種變化等影響較大,故電除塵優化控制應充分考慮到以上因素,在調整時留足裕量,做到既節能又環保。
試驗得到調整前后電除塵系統運行電流變化,結果如表2所示。從電除塵運行電流數據表知,兩臺機組電除塵調整后除塵變電流平均下降37.28%和16.23%,2A側電除塵無功補償裝置故障,未投運,造成2A側除塵變運行電流較2B側高。另外,1號機組電除塵一電場整流變為變頻電源,節能效果較好,整體電流相較于2號機組電除塵要低。從電除塵耗電率數據表知,兩臺機組電除塵運行方式調整后廠用電率下降率為29.17%和18.52%。預計2022年電除塵廠用電率相對2021年下降0.05%,按照年發電量110億kWh,預計每年可節約廠用電550萬kWh。

表2 電除塵變運行電流
電除塵深度節能調整前后平均凈煙氣煙塵濃度數據對比。通過數據可知,節能調整后1、2號機組的凈煙氣煙塵濃度月度均值分別上升52.32%、45.69%,為4.09mg/Nm3、4.18mg/Nm3,小時均值均小于10mg/Nm3的超低排放標準。
由于電除塵整流變的節能運行,吸收塔原煙氣及凈煙氣煙塵濃度有所提高,導致吸收塔截留的粉塵量增多。此種情況嚴重的話會導致吸收塔漿液中鹽酸不溶物等雜質含量增多。表3為電除塵深度節能調整前后吸收塔漿液部分指標數據對比,通過數據可知,節能調整后1、2號吸收塔漿液氟離子濃度及鹽酸不溶物濃度無明顯上升。

表3 吸收塔漿液部分指標
案例機組電除塵系統經過節能優化后,凈煙氣煙塵濃度滿足超低排放指標要求,吸收塔漿液品質穩定,電除塵系統耗電率下降0.05%,電除塵低功率運行可降低整流變等設備的損耗,優化了除塵設備的使用工況,可供同類機組節能優化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