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聰
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第一屆本科畢業生,他們沿著“高職專科—職業本科”的路徑,紛紛走出校園的庇護。有人在競賽和項目中提升自己,有人在家鄉和大城市之間糾結,也有人執著地想要在體制內尋到一個位置。

談佳豪在學校實訓教室操作機器人

談佳豪(左)的畢業照
揣著多個國家級技能比賽一等獎、5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的談佳豪,拿到了10份錄用通知。談佳豪是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的應屆畢業生,也是我國職業教育首批本科畢業生中的一員。
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本科層次職業學校32所,職業本科在校生人數達12.93萬人,其中包括中職起點四年制、專科起點兩年制和普通高中起點四年制等多種生源。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是我國第一所公辦職業本科學校,首屆共有903名本科生畢業。截至6月8日,每個畢業生平均能拿到5個錄用通知。
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第一屆本科畢業生,他們沿著“高職專科—職業本科”的路徑,紛紛走出校園的庇護。有人在競賽和項目中提升自己,有人在家鄉和大城市之間糾結,也有人執著地想要在體制內尋到一個位置。
在這個“史上最難就業季”,雖然同樣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但有著務實心態、實訓經驗和扎實技術的職業本科畢業生,拿到錄用通知似乎并不是難事。但對他們來說,找到工作并不是終點。
2021年9月,大二新學期剛剛開學,談佳豪就著手制作簡歷,這是他專科起點兩年制本科的最后一年。他先檢索出自動化行業的100強企業,再篩選出自動化方向、研發方向和生產方向的崗位,逐一查看職位要求。
談佳豪梳理了自己的實訓項目、競賽和創新創業項目等學習實踐經歷,有針對性地制作了3份簡歷。跟專科畢業那年相比,他將找工作這件事提前了將近9個月。
和談佳豪類似,同校的陳安莉也打算用“精準投遞”來保證“命中率”。實訓項目和學科考試一結束,陳安莉和同學們馬上開始投簡歷。此時其他普通本科學校的秋招已經落下帷幕,“我們相當于已經晚了一步。”
2022年畢業季就業形勢的嚴峻,陳安莉是從新聞報道上感受到的。她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個能鍛煉自己技術的工作”。在一次次的面試溝通中,陳安莉鎖定了兩個自己想要從事的職業方向,一個是模擬版圖設計,另一個是產品設計。
西安汽車職業大學的應屆本科畢業生何卿并不是一開始就確定自己今后想要做什么。她讀的是車輛工程專業,投遞了汽車銷售等職位,還想著能不能回家創業。今年4月,她看到班級群里發布的比亞迪公司的招聘信息,“搞設計、搞制造的想法又冒出來了。”至于薪資,她看得很開。
今年6月發布的一份《202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21屆本科、高職畢業生平均月收入分別為5833元、4505元。
考上專科沒多久,陳安莉就決定以后一定要升本。從就業現實來看,她發現工科崗位的學歷要求通常是本科及以上,當學歷不像985、211高校那么突出時,技術就成了一種優勢,“偏理科的話,學歷是下限,技術是上限。”
何卿是抱著“設計汽車”的想法選擇了專科學校的汽車改裝技術專業,入學后發現“學的是如何修車,跟設計不沾邊”。老師告訴她,要先學會修,會修才能更好地往制造和設計等更高的地方走。
從專科到本科的學習,何卿最大的感受是自己的認知提高了,“不是說你學會了才去做,而是在做的過程中不斷學習。”
與何卿相同,對技術的追求讓談佳豪參加了“專轉本”考試。
“你這個是本科嗎?”面試時,談佳豪曾聽到這樣的質疑。由于開設職業本科專業的學校名字中帶著“職業技術”,或是與當地其他中職院校的名稱相似,談佳豪的同學甚至被要求查看學信網的學歷證明。
作為我國第一屆職業本科畢業生,某種程度上,他們還承擔著和部分用人單位解釋“什么是職業本科”的任務。
招聘企業簡歷錄入系統信息更新不及時,也是一些職業本科生遇到的問題。此外,專業名稱的更改也帶來了一些連鎖反應。2021年3月,教育部印發了《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一體化設計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專科、高等職業教育本科不同層次專業,跟普通本科專業之間做了區分。
王鵬在入學時的專業是自動化,后來學校將專業名稱調整為自動化技術與應用。可在公務員考試的專業分類目錄中,王鵬沒有檢索到自己的專業。隨后他改報另一個城市的崗位,招錄單位跟王鵬電話確認了專業名稱,得知屬于全日制職業本科后,才審核通過。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職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暉認為,改革開放后,得益于堅持就業導向,中高等職業教育迅猛發展。但如今社會對于職業教育的認識仍存在誤區,認為職業教育是“學歷斷頭和終結”,不是通往高學歷層次的教育。
2022年4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職業教育作為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類型,獲得了法律層面的肯定。
陳安莉的第一份錄用通知,來自一家校企合作的企業,收到錄用通知時,她覺得心里有底了。在實習中,跟著帶教師傅,她一個月就可以獨立承接廠商的設計單,6月底辦理了正式的入職手續。
得益于專科和本科5年間的實踐積累,今年春天,何卿拿到了比亞迪公司的儲備干部錄用通知,方向是結構設計,負責車燈模具的設計和制圖工作。在前幾個月的實習中,她發現結構設計崗位要特別精通繪圖軟件,趁著畢業前的閑暇時間,她在寢室一邊聽網課,一邊畫圖。
提及就業成功的經驗,談佳豪認為,就是要用自身的經歷告訴面試官,“為什么選擇我而不是其他人,我能給企業帶來的價值是什么。”
幾乎每碰到一種新的機器,談佳豪都會驚異于“原來還能這么做”。在他看來,僅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只有“用雙手去碰到東西”,才是真的把理論知識學透徹。而優秀的職業本科生,既擁有傳統職業教育下培養的技術技能,又有理論知識和技術創新能力。
對于未來,何卿充滿憧憬。現在剛開始工作,她只是結構設計助理,承擔輔助工作,等到越來越熟練,她就要變成一個結構設計師,獨立承擔模具的設計和制作,“把握一年兩次的漲薪機會,我肯定可以一步一步往上走。”
考研也在她的計劃內。何卿曾在一個發動機研發中心實習,高級工程師們工作中一絲不茍的狀態感染了她,研究圖紙細節,畫圖設計零件,以及零件之間的裝配,她希望通過考研可以“離得更近”。
至于更遠的未來,她笑著說:“我想先養活自己,后面肯定是會創業的,目標是汽車改造店。”她的父母經營著一家小門店,從小她就覺得,給別人打工,不如給自己打工。
王鵬沒怎么糾結,但內心還是有些焦慮。他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已經決定不從事本專業的工作,打算回到家鄉準備明年的公務員考試。
在學校時,談佳豪認為自己始終是社會的旁觀者,如今他將踏進去成為一個參與者。
他也期待自己可以讀研,加上已經積累的技術,走向更高的研發領域。疫情期間,車企比亞迪公司迅速轉產口罩,令談佳豪感到欽佩,“把自己的知識、社會需求和市場需求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他希望自己也可以成為這樣的人。
不管是否準備好,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批職業本科畢業生,他們如同一朵朵奔涌的浪花,已躍入人海,奔赴下一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