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黛筠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時尚藝術與設計學院名師工作室,江蘇 無錫 214206)
數碼印花技術是計算機技術和傳統紡織品印花技術結合的產物。它借助于數碼設備的軟件和硬件,直接利用電子圖形文件即可進行和完成紋樣印制,是材料創新設計手法中完成較快、效果逼真的一種設計手法[1]。360°無接縫環繞數碼印花技術在原始的數碼印花技術的基礎上,創新地將產品圖案設計為完整的無縫連續效果,更好地還原了圖案。360°無接縫環繞數碼印花技術不受色彩、圖案、原材料的限制,可以任意發揮各類時尚所需的要素,使產品的設計達到人們所需的任意目的。
云肩,又稱披肩、披子、肩披、搭肩,是中華傳統服飾藝術中的一例獨特的服飾款式。云肩的早期原形——披帛和帔子云肩作為一種衣飾,起源于秦代婦女所著的披帛,它以一塊紗或布帛圍脖子一周,披佩在肩上,形類似披風。《事林廣記》:“《實錄》記載:三代時沒有帔的說法,秦代有披帛是用縑帛制作的,漢代則用羅制作。晉代永嘉年間,開始制作絳暈帔子。開元年間,王妃以下諸婦女都服帔。今天的霞帔如果不是恩賜則不得服用,而直帔通用于民間,帔可以說是開始于晉。”因此,唐朝時期的披帛流行是自上而下的,式樣較以前也有變化,在胸前結一綬帶結,這從唐朝眾多的唐三彩和壁畫上的女性服飾形象中可以得到實證。清代文人李漁在《閑情偶寄》中提到:“云肩,須與衣同色,近觀則有,遠視若無,斯為得體。即使難于一色,亦須不甚相懸。若衣色極深,而云肩極淺,或衣色極淺,而云肩極深,則是衣首判然,雖曰相連,實則異處,此最不相宜之事也?!蓖瑫r他還說:“云肩之色,不惟與衣相同,更須里外合一,如外色是青,則夾里之色亦當用青,外色是藍,則夾里亦當用藍。”道出了云肩傳統的穿著與制作習俗。
由此可見,云肩藝術的產生與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形成了精妙絕倫的工藝技法、內涵豐富的裝飾圖案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色彩特征。
大多數云肩采用四個云紋組成,上面繡有吉祥元素,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與鮮明的民俗寓意,同時又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力。云肩制作工藝復雜,精細化的刺繡工藝、極致奢華的緣飾工藝,再加上繪圖、鑲邊、補、貼、釘、嵌等手法,最終呈現出展現古代女子蕙質蘭心女紅技藝的云肩藝術成品。刺繡,即以針線為畫筆,在織物表面繪制出各種圖案與色彩的傳統手工藝。傳統的云肩藝術所用到的刺繡針法有打籽繡、墊繡、鎖邊繡、平針繡等。刺繡工藝的加持,賦予云肩藝術更豐富的精神內涵與欣賞價值,其所展現的民俗風情、歷史文化等,使廣大研究者感受到更具象的參考背書與令人贊嘆的工藝之美。
傳統云肩藝術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顯得獨樹一幟,挖掘傳統藝術要素,結合現代科技精華,是現代社會人們追求人文精神和構筑民族認同情感體系的必要途徑。其通過追求民間信仰而產出具有吉祥寓意藝術之美的創作理念,與中國傳統文化中“趨吉護生”的藝術表現趨向不謀而合,二者都強調儒家思想中的“仁”與“禮”這一核心思想,將此思想運用在云肩藝術創作方面,則表現了“真、善、美”的審美要素。此外,藝術與社會的互動,人與自然的互動,使得云肩制作藝人借助這一千變萬化的工藝品表達個性化的自我想象力、對家鄉美好的情感寄托等,使觀者產生了強烈的藝術認同感。
云肩具有傳統化、戲劇化、工藝品的特色屬性,其在服飾產品設計領域中的創作應用也日愈增加。與此同時,設計師設計服飾產品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相似的困難:一是云肩圖案紋樣款式風格趨于傳統,與現代造物風格影響下的服飾產品設計存在風格難以互融的問題;二是云肩制作大多采用手工刺繡工藝,對制作者的技法水平要求很高,存在高要求、低效率等問題,難以在短時間內較高效率地產出相同刺繡水平的成品,統一性弱;三是手工制作的云肩刺繡成品屬于有機類物質,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與外力因素的破壞,比如刺繡品怕光怕濕又怕過于干燥等等;四是云肩刺繡所用面料存在局限,例如無法在孔隙較大的針織面料上進行紋樣刺繡等。以上問題使的傳統云肩藝術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在360°無接縫環繞數碼印花技術的助力下,云肩藝術元素在現代服飾設計中的應用范圍得到不斷擴大,主要體現在設計思維跨界、材料配伍延展、圖案創新設計與工藝技術組合等四個方面。
通過不斷找尋其他專業領域與服飾設計領域的交叉點,基于360°無接縫環繞數碼印花技術,探索云肩藝術裝飾多元思維的互融互通以及不同專業不同領域之間的碰撞,呈現具有獨特風格及藝術張力的數字化視覺裝飾效果,構建全新的云肩裝飾、360°數碼印花審美秩序。如圖1中,設計師通過云肩裝飾設計思維跨界,獨具匠心地將云肩紋樣用360°無接縫環繞數碼印花技術打印在圓柱形花瓶上,將服飾語言與陶瓷藝術進行碰撞與融合,建立起具有風格特色的家居氛圍與中國風視覺秩序。云肩裝飾圖案的加入,令蒼白的陶瓷花瓶增添了服飾藝術的層次感和科技感,使云肩藝術裝飾語言在360°無接縫環繞數碼印花技術的加持下,達到了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互融的新境界。

圖1 云肩元素設計思維跨界
在傳統云肩藝術中,制作云肩用到的材料有各種式樣的繡線與硬挺的面料等,這些面料取材于民間生活中日常所用材料,具有特殊的意義?,F在大部分的云肩僅保存于各個中國傳統文化博物館內,少部分流傳于民間,其傳承發展與影響力式微。隨著360°無接縫環繞數碼印花技術的逐漸發展,云肩藝術逐步由傳統向現代轉型,其復雜的工藝在得到數字化簡化與普及的同時,也迎來了更豐富的表現形式。在材料的選擇上,不再局限于硬挺面料,適用于360°無接縫環繞數碼印花的彈力纖維面料變成首選項,使得傳統的云肩紋樣展示在針織襪子、防曬冰袖、彈力打底褲等人們日常所用的衣物表面,極具個性。同時,在360°無接縫環繞數碼印花技術的助力下,云肩藝術可嫁接到更多產品中,例如木質柱子、陶瓷花瓶等等,其在這些領域的探索使觀者產生了意料之外的心靈觸動與更多聯想。
傳統云肩圖案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圖案題材由現實生活中的花草蟲魚、飛禽走獸,延伸到神話傳說、戲曲典故等等,通過創作者的意念將其進行造型組合,這些造型元素皆屬于中國古代常見的審美意象。設計師不拘于傳統,大膽采用數字化技術,令云肩藝術得到更好的發揮。
4.3.1 原生變化設計
在此研究項目中的原生變化設計是將傳統云肩造型的外觀結構或內在圖案通過Photoshop軟件進行增型或者減型設計,并以圖案的形式進行表達,然后將其導入360°無接縫環繞數碼印花機電腦主機,使用ultraprint軟件將圖案根據打印產品的特點設定圖案四周所留距離,最終打印出具有云肩藝術元素的產品。
以使用360°無接縫環繞數碼印花技術打印具有云肩藝術元素的襪子為例:通過廣泛搜集資料,最終選定閱讀梁惠娥、邢樂學者所著《中國最美云肩情思回味之文化》一書,從云肩的形與意、飾與意、美與意以及俗與意來回味云肩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選中書中一款江南大學民間服飾傳習館中收藏的連綴式四合如意云肩作為設計靈感來源圖片[5]。借助Photoshop軟件將這款連綴式四合如意云肩進行鋼筆工具路徑描邊。接著對其局部的如意云紋形態進行原生變化設計,其上層的如意紋、中層變形的蝙蝠紋樣、桃形紋樣與下方的如意云頭紋可通過ctrl+t進行變形處理,使之對稱,在此過程中,保留原紋樣設計部分,糾正、補繪其由于手工制作帶來的不對稱的部分,最終通過漸變填充色彩得到一個適用于360°無接縫環繞數碼印花技術打印的具有云肩藝術元素的襪子成品圖案,此圖案必須在保證前后對接合理的基礎上進行原生變化設計,見圖2。

圖2 云肩元素原生變化設計
4.3.2 二次再造設計
除了原生變化設計之外,由于360°無接縫環繞數碼印花技術的數字化特性,我們可以采用Photoshop軟件對江南大學民間服飾傳習館中收藏的彩繡花卉四合如意形云肩實物進行二次再造設計,例如photoshop濾鏡庫中的風格化浮雕效果、馬賽克像素化效果、動感模糊效果、水波扭曲效果等,經過軟件的數字化處理,傳統云肩紋樣形成了新的圖案紋樣與設計內涵,見圖3。將其更富肌理化與科技感的圖案采用360°無接縫環繞數碼印花技術打印于彈力袖套等產品中,讓過時的360°數碼印花服飾的圖案色彩等特點得到了時尚創新發展,并為傳統云肩藝術元素在服飾品設計中的應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圖3 云肩元素二次再造設計
隨著數碼印花技術的發展與升級,打印圖案的愈加清晰,傳統云肩采用的各式各樣的刺繡因刺繡有規律的排線而形成的肌理以及所用面料、繡線等材質形成的本身的肌理都可以通過數碼印花技術展現在服飾表面的肌理設計中,從而形成一種新的工藝,帶來的特殊外觀效果。此外,360°數碼印花工藝與滴膠、痕跡拓印、高溫熱壓等現代工藝的結合,可以使云肩藝術發展出更多的設計形式與裝飾內涵。例如將原始云肩圖案線條提取出來后,采用痕跡拓印的方式,利用繩索的痕跡模擬云肩圖案線條,這樣拓印在服飾品上的云肩紋樣痕跡天然,與傳統云肩經過精心刺繡的線跡相反,有種返璞歸真的自然之美,獨具特色。
我國傳統云肩藝術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目前卻到了瀕臨失傳的境地,要想將這一藝術的奇葩發揚光大,必須規避其因手工制作而存在的制約與應用的局限性等風險因素。本文從設計思維、材料、圖案與工藝四個方面著手,對現代360°數碼印花服飾設計與傳統云肩藝術的融合途徑進行了探索與挖掘,構建了傳統云肩藝術在360°數碼印花服飾設計中應用的具體路徑,從而推動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創新發展,為傳統云肩藝術在360°數碼印花服飾設計中的創新研發應用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