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冰,楊雪芬,張 剛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a.整形外科; b.婦產科,廣東 湛江 524023)
瘢痕是皮膚創傷修復后的必然產物[1],不僅有損外形美觀,而且當其生長超過一定限度后,還可能誘發各類并發癥,造成活動功能障礙。皮膚瘢痕可依據其表面形態劃分為扁平瘢痕、瘢痕疙瘩、凹陷性瘢痕和增生性瘢痕[2]。其中,凹陷性瘢痕與手術、感染、痤瘡、水痘、外傷等因素有關,主要因皮下組織、真皮層缺損所致,若是發生于顏面部,除了會造成肉體痛苦,也會加重患者精神負擔,降低其生活質量,故需積極治療。現階段,臨床上可以通過激光、藥物、局部注射填充、手術等手段治療凹陷性瘢痕[3],各種治療手段的療效、安全性不一。有報道[4-5]指出,微等離子束能產生剝脫效應,促進創面表皮層再上皮化,且其作用于皮膚時會產生天然生物敷料作用,避免創面加深或感染。自體脂肪移植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整形美容技術之一,能夠刺激膠原纖維新生合成,改善皮膚質量,增加真皮厚度。本研究旨在探討自體脂肪移植聯合微等離子束對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的治療效果。
選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整形外科收治的62例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1例。對照組中男10例(32.26%),女21例(67.74%),年齡20~41歲,平均(30.6±5.6)歲,病程10~59個月,平均(34.7±6.3)個月;觀察組中男11例(35.48%),女20例(64.52%),年齡21~42歲,平均(31.0±5.4)歲,病程11~60個月,平均(35.2±6.1)個月。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因外傷、痤瘡所致面部凹陷性瘢痕;2)凝血4項、生化36項等檢查結果無異常;3)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排除標準:1)面部明顯畸形者;2)血液檢測異常者;3)有瘢痕激光、手術治療史者;4)哺乳、妊娠期者;5)心理精神異常者;6)瘢痕部位潰瘍、感染者。本研究獲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采用微等離子射頻技術治療,治療儀器為以色列飛頓Micro-plasma閃耀離子束瘢痕治療儀。治療前清潔治療區域,拍照記錄治療前瘢痕狀況(充分暴露凹陷瘢痕,選擇純色背景,相機焦點對準凹陷瘢痕,亮度適中,人物身后無陰影)。拍照后涂抹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同方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批號:201201),封包45 min,再次清洗、消毒治療區域,根據凹陷性瘢痕形狀和大小選擇定點或滑動模式,設置微等離子束能量為40~80 W,曝光時間0.3~0.5 s,治療后冰敷30 min。共治療2次,期間間隔1.5~2個月,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曬工作。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進行自體脂肪移植治療。結束第2次微等離子射頻治療后1.5~2個月,行自體脂肪移植。方法為:1)術前準備。術前拍照、完善相關檢查,女性患者需要避開月經期。評估移植脂肪量,以亞甲藍標記取材部位(大腿、腹部)和瘢痕。2)制備脂肪顆粒。對脂肪供區實施局部腫脹麻醉(2%利多卡因20 mL+1%腎上腺素0.5 mL+生理鹽水500 mL),2.5 mm多孔吸脂針接20 mL螺紋注射器,刺入后回抽,往復抽吸脂肪顆粒。在扇形區域內均勻抽吸,完成后注射器靜置20 min,棄最下層內容物,剩余內容物以生理鹽水多次沖洗,去除雜質,獲得純凈脂肪顆粒,再將其置入1 mL注射器。3)脂肪移植。術區行局部浸潤麻醉,從瘢痕邊緣進針,先行松解瘢痕皮下粘連,再邊退針邊注射脂肪顆粒,注意以分層次、多通道的方式注射,輔以局部按摩塑形。
1)溫哥華瘢痕量表(VSS):分值為0~15分,對瘢痕的厚度、血管分布、色澤等進行評估,評分越高則瘢痕越嚴重[6]。2)曼徹斯特瘢痕評定量表(MAPS):分值為5~23分,對瘢痕的顏色、邊緣高度、色澤、厚度等進行評估,評分越高則瘢痕越嚴重。3)患者和觀察者瘢痕評估量表(POSAS):分值為1~10分,患者量表評估厚度、自信、柔軟度、顏色等內容,觀察者量表評估色澤、瘢痕位置、表面粗糙程度、血管分布等內容,評分越高則瘢痕越嚴重。4)不良反應情況:色素沉著、脂肪液化、面部感染、結節和條索等;5)治療總有效率:①無效,瘢痕凹陷未見明顯改變,瘢痕凹陷改善度低于30%,伴有并發癥;②有效,外觀有所美化,瘢痕凹陷改善度30%~59%;③顯效,外觀明顯美化,瘢痕凹陷改善度60%~90%;④痊愈,瘢痕凹陷改善度不低于90%,并且顏色與正常膚色基本無差異。總有效率=有效率+顯效率+痊愈率[7]。6)患者滿意度:以面部瘢痕修復評價滿意度量表評價患者滿意度,分為不滿意(≤69分)、基本滿意(70~84分)、非常滿意(85~100分)。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治療前,2組VSS、MAPS、PO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結束后3個月,觀察組VSS、MAPS、PO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VSS、MAPS、POSAS評分比較 分
觀察組不良反應(色素沉著、脂肪液化、面部感染、結節/條索)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不良反應比較 n(%)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治療有效率比較 n(%)
治療結束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n(%)
正常情況下,傷口愈合包括炎癥反應、細胞外基質重建、止血、細胞增殖和新組織形成等過程[8]。機體的適度修復功能易受膠原纖維降解與合成平衡紊亂、三維空間結構錯亂等因素影響[9],形成瘢痕。在潛在疾病、感染等條件下進行的組織修復,也會因愈合過程失調而產生瘢痕。瘢痕既會造成患者感覺異常、運動受限和外觀改變[10],也會加重其精神負擔,對其正常生活產生不利影響。近年來,人們對自身外形的要求不斷提高,瘢痕防治成為研究熱點。凹陷性瘢痕是常見的瘢痕類型[11],其成因與遺傳、創傷(如燒傷、外傷)、炎癥(如盤狀紅斑狼瘡、痤瘡)等因素有關,目前尚無標準治療手段。
本研究表明,自體脂肪移植聯合微等離子束對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有較好治療效果。微等離子束是治療瘢痕的新方法。該法憑借射頻技術將氮氣等離子化[12],形成微等離子流,使表皮輕微剝脫,同時也能燒灼出可控制性微孔。其作用機制在于:1)啟動皮膚創傷修復機制,加速周圍正常表皮細胞分化、增殖、遷移,使得瘢痕處正常表皮再生,最終改變受損組織外觀;2)通過將熱量傳至真皮,既能重排瘢痕組織中排列紊亂的膠原纖維,也能刺激成纖維細胞合成新胞外基質蛋白和膠原纖維,達到改善膚質修復瘢痕的作用。與二氧化碳激光療法比較,微等離子束法因微剝脫后表皮不會脫落[13]或碳化,表皮可保持完整,治療后恢復時間短,紅斑持續時間短。自體脂肪移植是一種注射填充治療技術,利用自體脂肪作為可再生填充材料,兼具填充效果佳、脂肪來源充足以及無排異反應等應用優勢。但是,移植的脂肪細胞只有在氧供、血供充足時方能良好存活,否則容易壞死繼而被吸收,過程中破潰而出的油脂極易誘發炎癥反應,導致皮膚腫脹和皮下包囊等,不僅會影響觸感,也會影響美觀度。本研究顯示觀察組VSS評分、MAPS評分、POSAS評分及治療有效率較對照組更佳,與朱正紅等[14]報道一致,提示自體脂肪移植聯合微等離子束更有助于改善面部凹陷性瘢痕。且觀察組不良反應更少,提示加用自體脂肪移植并不會提升治療風險。但因本研究納入病例數偏少,今后尚需觀察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中自體脂肪移植聯合微等離子束對此類患者的安全性。凹陷性瘢痕不僅會造成運動、感覺等障礙,也會因美觀問題降低患者生活質量[15],尤其是面部凹陷性瘢痕容易讓患者對自身外表失去信心,出現抑郁、煩躁等心理問題,嚴重影響個人生活,使瘢痕皮膚恢復平整光滑是此類患者主要訴求[16-18]。觀察組實施自體脂肪移植聯合微等離子束顯著改善了患者瘢痕情況,提升了其皮膚美觀,故患者治療滿意度較高。
綜上所述,由于自體脂肪移植聯合微等離子束對面部凹陷性瘢痕療效佳,不良反應少,患者滿意度高,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