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戰國中山國的手工業管理體制

2022-09-23 20:54:54劉衛華
收藏家 2022年8期

劉衛華

關鍵詞:青銅器銘文 戰國中山國 手工業管理

夏商周時期,青銅器是國之重器,《左傳·成公十三年》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無論是祭祀還是征戰都需要優質的青銅器。因此,青銅的冶鑄和制造在當時是國家手工業生產體系中的重要項目,青銅器的鑄造水平也是國家實力的重要體現。戰國時期,強盛一時的中山國一度在群雄間縱橫捭闔,其青銅器制造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中山國遺址出土的青銅器中有諸多精美絕倫的珍品,其風格融合了草原文化的活躍生機與華夏文明的敦厚肅穆,造型獨特、裝飾華美、工藝高超,展現了中山國非凡的青銅器鑄造水平。尤為重要的是,中山王墓出土了一批帶有銘文的青銅器,銘文多標明器物的制造部門、制造人員、重量等信息,從而讓后人可以了解中山國青銅器的生產管理情況。

王墓出土青銅器顯示,中山國的官營手工業系統,建立了嚴密的管理體系,有著嚴格的管理制度,匯集了大量能工巧匠,有明確的機構和人員分工,各部門各司其職,管理程序也相當規范。

一、完備的機構設置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都有政府官營的手工業作坊,并形成了規模化的機構設置。從王墓出土青銅器銘文看,中山國有與其他各國有相類的“庫”等制器部門,也有獨具中山國特色的部門,另外還有專門的器物收藏、計重部門。

1. 重要制器部門“庫”

中山國王出土青銅器中帶有“庫”字銘文的比較多,可見“庫”是中山國的重要制器部門。中山國的“庫”,可分為左使車(庫)、右使車(庫)和ム(私)庫。

中山國的“左使車(庫)”和“右使車(庫)”出現較早,靈壽古城九號遺址出土的T 形鏟(圖1)柄部刻有“二年左使車(庫)”①的銘文。靈壽古城為中山國的后期都城,系中山桓公所建,桓公二年該城尚未營建,所以此處的“二年”有可能是成公二年或王二年,表明左使車(庫)的成立年代較早。中山成公墓西庫出土的銅甗(M6:87),其甑部圈足外側有銘文“廿七年右”四字。戰國時期三晉的青銅器刻銘中常見將“左庫”“右庫”“上庫”等省略為“左”“右”“上”,此處的“右”字可能是中山國官營手工業機構“右使庫”的省稱。

王墓出土的標有“庫”字樣銘文的器物,均造型別致,工藝精良,獨具一格,具有明顯的中山國特色,顯示“庫”是中山國重要的官營青銅器制造部門。

王墓出土的青銅器中標記“左使車(庫)”字樣的最多,推測這應是中山國官府手工業機構中規模最大的部門。標明該部門制造的器物有十五連盞銅燈、錯銀銅雙翼神獸(XK:58、59)、細孔流銅鼎、銅山字形器等。十五連盞燈(圖2)是戰國時期燈具藝術中的杰作,燈的圓形底座由三只獨首雙身的猛虎承托,燈的主干豎立在燈座正中,主干四周伸出十五盞燈枝,整體形狀如同一棵茂盛的大樹,樹間裝飾有猴子和小鳥。錯銀銅雙翼神獸(圖3)將獸的造型與鳥的翅膀融為一體,是具有典型中山風神的文物。細孔流銅鼎(圖4),是目前為止國內發現的唯一帶有孔流的鼎。銅山字形器(圖5)更是獨具中山特色的文物,象征中山國君的威儀,也典型反映了中山國的崇山觀念。

標記“右使車(庫)”的器物有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圖6)、錯銀雙翼神獸(DK:35、36)等。四龍四鳳銅方案座的整體設計,充分體現了中山國在群雄間爭雄、制衡的生存哲學。承托案座的是兩雄兩雌四只梅花鹿,小鹿承托的環形底盤上站立四條昂首挺胸的神龍,龍的頭頸分別伸向四方,反勾住頭上的雙角,龍的雙翅聚于中央部位形成半球形。而在每兩只龍尾的糾結處形成一個圓環,從圓環的中間有一只鳳引頸而出。鳳鳥展開的雙翅恰好搭在龍身上,龍鳳相接,和諧優美。四只龍頭上各有一個一斗二升式的斗拱,承托用以鑲嵌案面的方形案框,從而實現了從圓形底座到方形案面間的完美過渡。方案座的整體造型內收而外敞,龍飛鳳舞,動靜結合,美不勝收。案框上有銘文:“十四年,右使庫,嗇夫郭,工疥。”

刻有“ム(私)庫”銘文的青銅器出現于王十四年,器物較少但均為別致而貴重的器物,主要有金銀狗項圈、包金鑲銀銅泡飾等,推測該庫是王設立的專門掌管王室器物的機構。墓北盜洞出土的夔龍紋鑲金銀泡飾(BDD:40,圖7)主體為銀質,表面裝飾兩只纏繞扭結的夔龍,中心鑲一朵柿蒂形金花。泡飾的背面有銘文:十三祀, ム(私)庫,嗇夫煮正,工孟鮮。并有四個短方柱承托一個方形環,可以用來縫綴,推測為中山王衣甲上的裝飾品。出土于王墓雜殉坑狗骨架頸項部的金銀狗項圈(圖8),用長方形金片或銀片卷成扁狀管,金、銀相間穿在革帶上。管的中間部位綴有一個銅環,用來結帶,項圈的背面有刻劃銘文“ム(私)庫”字樣。國王給愛犬佩戴金銀項圈,既表現出對獵犬的無比喜愛,也證明了獵犬在當時的受寵地位。

2. 獨具中山國特色的制器部門

除了左使車(庫)、右使車(庫)和ム(私)庫,中山國青銅器銘文中還見有“冶勻”“ 麀”“ 器”等制器部門。迄今為止,這幾個部門的名稱在戰國時期其他國家尚未發現,具有濃郁的中山特色,應該是王在位的鼎盛時期設立的部門。

標明“冶勻”部門制造的器物有制于王七年的銅扁壺(DK:15,圖9)、制于王八年的銅匜(DK:32,圖10)和制于王八年的鷹柱銅盆等。鷹柱銅盆(圖11)由工匠酋在嗇夫孫的監制下制造,主體造型是一只站立在盆中柱頂的昂首展翅的雄鷹。器物底部是鏤雕有精致的蟠螭紋的圓盤形底座,底座連接束腰形圓柱,圓柱承托大盆。盆內底中間臥伏有一只凸出的龜鱉,龜背上豎有一根立柱,立柱外有一個圓形套筒,套筒頂部為一只雙爪緊抓兩只糾結蛇頭的鷹,鷹與蛇形套筒原本可以繞鱉背上的立柱轉動,結構繁復,工藝復雜。

“ 麀”和“ 器”都是王十四年才出現的制器單位,這一年是中山王室制造青銅器數量最多、質量最好的一年,生產了多件極其精美的青銅器;本年也是有關王紀年的最后一年,王在這一年去逝,那些精品美器成為中山國的工藝絕唱。而且,由這兩個部門制作的青銅器均只標明了“嗇夫”的名字,而沒有標識具體的工匠,推測物品可能是由工藝高超的工師直接制造的。

由“ 麀”部門制作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是一套三件的屏風座,即錯金銀銅虎噬鹿屏風座、錯金銀銅牛屏風座和錯金銀銅犀牛屏風座。金光銀彩斑斕生輝的錯金銀銅虎噬鹿屏風座(圖12),是本套屏風底座中最為奪目的一件。其造型是一只斑斕猛虎正貪婪地捕食一只小鹿,老虎矯健威猛,小鹿柔弱驚恐。老虎的右前爪因捕捉小鹿而懸空,于是借用小鹿的三腿支撐老虎的頭部,保持了器物的平衡,構思巧妙。錯金銀銅牛屏風座(圖13),銅牛渾圓壯碩,腹部低垂,尾巴挺直,四肢粗短有力,銅牛周身飾有艷麗醒目的錯金銀卷云紋。錯金銀銅犀牛屏風座(圖14),犀牛身軀肥碩,四肢粗壯,頭頂、額部、鼻部各有一角,全身用黃白相間的金銀寬線錯出華麗明艷的卷云紋。在錯金銀銅虎噬鹿的背部有兩個以山羊頭裝飾的長方形銎口,兩個銎口相交成84 度角,出土時銎口內尚存插屏風的木榫,證明器物是屏風中部的底座。錯金銀銅牛屏風座和錯金銀銅犀牛屏風座的背部也均有以山羊頭面裝飾的銎口,用來插放屏風扇。三件器物造型完美,紋飾精湛,相互配合恰好能穩固地支撐起兩扇屏風。

標明“ 器”機構的重要青銅器有:嵌松石銅方壺(DK:10、11)、銅鐃(CHMK2:61-1-4),兩件器物均以極其繁密精湛的紋飾裝飾為特色。銅鐃共出土四件,其上原鑄造有制造嗇夫的名字,但已模糊難辨。四件青銅鐃的器壁內外均有極其細密的紋飾,堪稱一絕(圖15)。銅鐃外壁的外圍紋飾為云雷紋和獸面紋,中心部位主體紋飾為相互糾結的一大一小兩條蟠虺,四周配以云雷紋,仿佛虺正在濃密的云雷中穿行游動。器的內壁以雷紋為地,上飾變形蟠虺紋。“如此細密的紋飾也無法模印。據此推斷,形成鐃內表面紋飾飾的鐃芯,是在塑制成形后半干狀態下直接陰刻出來的。而鐃表面的的紋飾,則是在范上直接陰刻而成。”②花紋大約每毫米有兩條以上的紋飾線,線條粗細程度需用放大鏡才能看清。然而如此精細的紋飾,花紋上下疊壓的層次關系卻表現得十分突出,尤其是其腔內也布滿紋飾,讓人嘆為觀止。

3. 物品收藏機構“府”

中山國青銅器銘文中出現有“府”等字樣,中山王墓出土的錯金銀銅版兆域圖的銘文中即有“其一從,其一藏府”的字樣。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官營手工業作坊體系中,“府”的名稱大量出現,是制造、儲藏各種生產生活用品以及兵器的場所。以“府”命名的部門,以楚國為最多見,有“大府”“高府”“造府”“行府”;東周國和西周國有“中府”;韓國有“少府”,秦國有“少府”“修武府”“莤府”,燕國有“叴具府”“內府”,齊國有“ 府”。曾經占領并統治中山國的魏國,則往往用“府”的單稱,陜西省咸陽市出土的魏國“安邑下官鐘”上有銘文“十年九月, (府)嗇夫成加、史狄之”③的字樣。因此,王輝推測魏國和中山國的“府”可能是“某府”之省稱。④錯金銀兆域圖銅版(圖16)是墓陵園的建筑規劃,設計科學,制圖精細,且以金、銀絲標識建筑輪廓線,是當時中山國的重要收藏品,其藏于“府”,可見“府”是中山國重要的儲藏機構。

4. 其他部門

中山國的官營手工業有明確的部門分工,分工詳細,各司其職。除了以上的器物監制、制造部門,還有管轄稱量、記重的部門。中山國銅器銘文中有很多有記重銘文,如銅扁壺(DK:15)上有銘文“冢(重)四百六刀冢(重)”,銅圓壺(DK:7)上有銘文“冢(重)一石三百刀之冢(重)”(圖17),銅十五連盞燈座上有銘文“冢(重)一石三百五十五刀之冢(重)”。但標記重量的銘文都不是模鑄的,而是后來補刻的,尚未見模鑄銘文標識器物重量的例子。由此可見,器物是在制作完成后,再交由專門部門進行稱重,并將稱重結果記刻于器。

二、明確的人員層級分工

戰國時期各個大國的官營手工業基本形成了比較明確的人員層級化分工和管理體系,大多實行的是總監造、主造和直接制造者三級分工的管理體制。

從中山成公墓出土的文物來看,只有少量青銅器有簡單的銘文,如雙提鏈耳銅三足盆(M6:99,圖18)的底部有銘文“左”“二十年”,銅甗(M6:86)圈足上有銘文“廿七年右”,銅鑿(M:127)頂部有銘文“公”等。而王墓出土的青銅器上已經大量出現有明確制造部門、監造者、制造人的銘文,部分金銀器、陶器也有制造銘文。由此可見,中山成公時期中山國的官營手工業管理系統尚不完備,王時期才形成了系統的分工和嚴格的管理體系。從目前發現的王墓出土器物銘文,可以大致推斷出中山國的官營手工業管理體系中人員的層級分工情況。

1. 總監造—相邦

中山王墓出土的錯金銀銅版兆域圖中,有銘文“王命赒:為逃(兆)乏(窆)闊狹小大之制,有事者宣圖之。律退致窆者,死無若(赦)。不行王命者,殃連子孫”,證明王生前下令其相邦司馬赒為自己設計、修筑陵寢,繪制了建筑規劃圖并進行監造。

“相邦”,簡稱相,戰國時期是百官中地位最高的。春秋時期相邦本是為君主或貴族行禮時的贊禮者。據《儀禮》《禮記》記載,凡飲酒禮、射禮、喪禮都由相主持有關禮儀。國君外出,亦有相跟隨左右,如公元前500 年魯定公和齊景公在夾谷(今山東萊蕪東南)相會,魯定公即以孔子為相。戰國初期,一些國家的卿大夫因大權在握而成為有國之君,他們的親信“相”也便成為邦國之相,由此產生相邦之名。據《史記》記載,戰國初年最先設置相的是三晉等國,而后其他各國亦先后置相。相邦之名見于銅器銘文、并以之為最高監造者的,還見于趙國和秦國的兵器銘文中,如趙國出土的“相邦春平侯”銅鈹,秦國出土的“相邦義之造”銅戈等。

錯金銀銅版兆域圖銘文表明,中山王命相邦司馬赒嚴格按照陵墓規劃圖上的尺寸標準實施、監督,如有違犯一律死罪。中山王銅方壺銘文中也提到“中山王命相邦赒,擇燕吉金,鑄為彝壺。”可知,中山國的重大鑄造、修建工程都是由相邦進行監督管理的。

相邦司馬赒在“三器”銘文被反復提及。他是中山國歷史上一位極其重要的人物,輔佐了成公、王和三代國君。中山王鐵足大鼎銘文中記載“天降休命于朕邦,有厥忠臣赒,克順克卑,亡不率從”,司馬赒在王的父親成公時期就是國家重臣,成王去逝前將年幼的托孤于他。司馬相邦“夙夜匪懈”地教導幼君成長為一個“知社稷之任,臣宗之義”的英明君主。因此司馬赒深受王的倚重和優待,不但輔佐國君處理行政事務,而且還率軍出征,集相權與將權于一身。從鐵足銅鼎和刻銘銅方壺銘文看,主政國事的司馬相邦參與或主持了這兩件青銅重器的鑄造,而且可能直接參與了銘文文稿的撰寫,因此在銘文中對自己多有溢美之詞。

2. 生產主管—嗇夫

中山國青銅器銘文中,多件器物明確其施工嗇夫為何人,如銅圓壺(DK:7)銘文標明“嗇夫孫固,工”,夔龍紋鑲金銀銅泡飾銘文標明“嗇夫煮正,工孟鮮”,錯銀銅雙翼神獸(DK:36)銘文標明“嗇夫郭,工疥”。

“嗇夫”是源于西周時期的一種地方職官。李調元《夏小正箋》中曰:“嗇,當作穡,農夫也。”后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嗇夫由農夫演變為田官,進而演變為田神,⑤又演變成“主幣之官”⑥。《儀禮·覲禮》中有“嗇夫承命,告于天子”的記述。鄭玄注:“嗇夫,蓋司空之屬也。”到了春秋時期,政治、經濟、軍事各領域均有“嗇夫”這一官稱,職能有大有小。⑦《管子·君臣上》曰:“吏嗇夫任事,人嗇夫任教。”湖北云夢睡虎地出土的“云夢秦簡”中記秦有縣嗇夫、鄉嗇夫、亭嗇夫,還有倉嗇夫、田嗇夫、庫嗇夫、苑嗇夫、離官嗇夫、皂嗇夫、廄嗇夫、司空嗇夫、發弩嗇夫以及髹園嗇夫、采山嗇夫、采鐵嗇夫、誶官司嗇夫、貲官司嗇夫等。⑧可見,當時嗇夫是負責某一方面事務的小吏的稱呼,具體名稱則依其管理的具體事務而定。

戰國時期,各國官營手工業中負責主造事務的官吏一般稱為“工師”。《荀子王制》曰:“論百工,審時勢、辨功苦,尚完利,便備用,使雕琢文采不敢專造于家,工師之事也。”這表明手工業產品的規格、質量都是由“工師”來負責的。而中山國出土器銘文中有多件標明“嗇夫”字樣,卻未見有標“工師”這一稱謂的文物。如銅鷹柱盆上有銘文“嗇夫孫,工酋”,銅十五連盞燈上有銘文“嗇夫事,工弧”,夔龍紋鑲金銀銅泡飾上有銘文“嗇夫煮正,工孟鮮”。中山國出土器物的銘文顯示,官營手工業作坊中直接負責器物者一般稱為“工”,“工”的上一級主管為“嗇夫”,是負責技術工作的小吏或工長,從職責來看與他國的“工師”相同,這一點是中山國生產管理系統中與戰國時期其他各國所不同之處。在中山國的官營手工業作坊中,技術高超、經驗豐富的工師可能會被選入“ 麀”和“ 器”兩個機構,負責制造供王室使用的器物。如錯金銀虎噬鹿屏風座、錯金銀銅牛屏風座、錯金銀銅犀牛屏風座、銅鐃等,都是由嗇夫主造而成。

3. 直接生產者—工

從出土青銅器銘文來看,中山國官營手工業的直接制造者是“工”。戰國時期各國的器物直接制造者一般稱“冶”或“冶工”,而中山國青銅器銘文中則將器物直接制造者名為“工”。中山國的大多數青銅器銘文在“嗇夫”之后標明“工”的名字,有的器物銘文沒有顯示“嗇夫”,只標明了“工”的名字,如銅升鼎(XK:3)銘文為“左使車(庫),工?”(圖19),可能是由“工”直接生產的。

中山國官營制銅作坊中優秀的工也可以晉升為嗇夫,如銘文中出現的麀嗇夫戠應是中山國當時最為出色的工匠。在王八年他是冶勻嗇夫啟重領導下的工師,制造了銅匜;王十年時是左使庫嗇夫事斁領導下的工師,制造了銅圓盒(DK:26),其銘文為“左者,十祀,左使車(庫),嗇夫事斁,工戠,冢(重)百一十刀之冢(重)”(圖20);王十四年即成為新成立的制器部門麀的工長即嗇夫,制造了那三件堪稱絕妙的精美屏風座—錯金銀銅虎噬鹿屏風座、錯金銀銅牛屏風座和錯金銀銅犀牛屏風座。戠在短短幾年間的晉升,反映了中山國工匠的晉升渠道和其技藝的不斷進步。他制造的三件錯金銀屏風座造型獨特,結構科學,工藝精湛,紋飾斑斕瑰麗,是戰國青銅器中的杰作,是錯金銀工藝的時代絕響。而三件屏風座上的銘文只記了嗇夫的名字戠,而沒有記工匠,可能是戠身兼二職,親手制作了三件工藝極其精湛的器物。

在當時的中山國官營手工業作坊中,應當聚集了一大批像戠這樣的優秀工匠,所以中山國才能后人留下了許多件構思奇特,工藝高超的精美青銅器。

三、規范的管理程序

戰國中山國的官營手工業作坊,不但生產規模龐大、有明確的機構和人員分工體系,而且管理程序也相當嚴格和規范。

1.“物勒工名”制度

在戰國中山國的許多重要銅器上都明確標明紀年、主造嗇夫、制造工匠、重量等相關信息,體現出典型的“物勒工名”制度。“物勒工名”制度是指器物制造者要將自己的名字刻于器物上,以便管理者進行產品質量檢驗。這一制度春秋時期開始出現,首次見記于《禮記·月令》“物勒工名,以考其誠,功有不當,必行其罪,以究其情”,類似記載另見于《呂氏春秋·孟冬紀》。秦國相邦呂不韋大力對“物勒工名”產品質量檢測監督制度進行了大力推廣,“工師效功,陳祭器……必功致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誠。工有不當,必行其罪,以窮其情”,國家每年定期對各郡、縣工業產品進行質量抽檢。在對產品質量年度審核時,除了要求產品做工精致、工藝精湛之外,還要求生產者將姓名刻于產品上。一旦發現產品質量不合格,就由負責質量檢測的官員寫出鑒定結果,提出對責任者的懲罰建議,責令其查明原因,并制定改過措施。

春秋時期,齊、晉、楚等國也有類似規定,對產品的原材料選擇、制造程序、加工方法、質量檢驗等均按統一的標準和規定進行,以保證產品的“堅好便用”。可見,當時已經形成了以“物勒工名”為主要實施形式的嚴密技術質量監管體系,每件器物明確專門的部門及工長、工等直接責任人,層層負責,出了問題相關責任人都要被治罪,這對于提高手工業產品質量有重要意義。

中山國生產的青銅器器形精美、紋飾繁復、華美璀璨,而諸多重要青銅器上都銘刻下了工匠的名字。正是有這些工匠的創造,中山國的青銅器才具有了精湛超群的氣質,也正是在“物勒工名”的實行,這些杰出的“大國工匠”也才被后人記住。

工匠疥,在嗇夫郭的監工下制造了四龍四鳳銅方案,這件器物是分鑄法的代表性作品。分鑄法是將器物的各個部件分別鑄成,然后再聯結為一體,可以制造出結構復雜的物品,但是需要高超的鑄接、焊接、鉚接技術。四龍四鳳銅方案座的設計格外精巧、結構極其復雜。這件器物的每個部分單獨鑄件成形,然后再用鑄接、焊接、鉚接等方式將鑄件連接為一體,是分鑄鑄接法的極端形式。全器由78 個部件, 以22 次鑄接(36 個焊點)、48 次焊接(56個節點)成形,共計使用了188 塊泥范、13 塊泥芯。⑨從總體上看,方案座由雙雄雙雌四只梅花鹿承馱的底座、中間糾結蟠繞的龍鳳結構和由四只斗栱托起的案框三部分組成,動靜結合、方圓皆備、龍鳳和諧,錯金銀紋飾繁密精湛,是戰國時期青銅器的杰出代表性作品。

工匠弧,在嗇夫事的監工下制造了十五連盞銅燈,這盞燈是中山國青銅器結構設計的代表作。此燈的燈座和七節燈架由榫卯組裝而成,整體造型如同一棵茂盛的大樹。燈的主干豎立在圓形燈座上,燈座由三只獨首雙身的猛虎承托。燈的主桿四周伸出七節燈架、挑出十五盞錯落分布的燈盤,宛如伸展的枝杈。七節燈架中有六節燈臂均呈三維扭曲,燈臂與燈桿在一個不規則的曲面內,無論是從頂部俯視,還是從側面注視,十五盞燈盤無一重疊或遮擋,體現出十分精細的工程設計理念。十五連盞燈多處運用卯榫結構,各節燈架的卯榫形狀各異,便于拆裝,易于區分。戰國時代這樣的設計與制作水平堪稱一流,也讓后人嘆為觀止。

嗇夫毫更,制造了嵌勾連云紋銅方壺(圖21),這是戰國時期鑲嵌工藝的代表性作品,通體紋飾繁復而華美。壺的通身飾勾連云紋圖案,圖案以模鑄陽紋為主體,凹地處填以紅銅和綠松石。通體花紋可以分為四層:壺的頸部四面紋飾相同,每組以上下兩兩相對的獸形紋構成,鑲綠松石襯地,嵌紅銅絲作為隔線。壺的肩、腹部花紋精致而細膩,圖案的主體紋路為上下左右相互連接的斜狀雷紋,雷紋的紋線出頭處形成卷云狀,云氣彌漫,雍容華貴。圈足部的紋飾,每面為兩組折角相對的漫卷云頭紋,紋地嵌以綠松石。壺的紋飾細密繁復,工藝精湛,是戰國青銅器中綜合運用多種裝飾藝術的代表性作品。

2. 生產標準規范化

中山國出土的青銅器有些是形制相同的,也有一些是形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這些相同或相似的器物有的是由不同的部門制造的,但外形并沒有多大差異,反映出中山國官營手工業生產具有非常大的規范性,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生產標準化。

如中山王墓東庫出土的五件銅勺(XK:30-34),形制基本相同,但從刻銘來看勺子不是一個部門制作。銅勺(XK:30,32)柄部有銘文“左使車(庫),工蔡”,銅勺(XK:31)柄部有銘文“左使車(庫),工?”,銅勺(XK:33,34)柄部有銘文“右使車(庫),工疥”(圖22)。五件銅勺是由兩個部門的三個工匠分別制作的,但是其形狀、大小差別很小,說明是按照一定的標準制作的。

中山國按照同一母稿制作的青銅器不但有形制較為簡單的銅勺,也有造型繁復的器物。如王墓出土有兩對錯銀銅雙翼神獸,分別是由“左使庫”和“右使庫”制造的。神獸似獅非獅,身體壯碩、四肢有力、利爪伸張,動感極強。它頭頸高昂,大口張開,獠牙外露,雙眼圓突,利齒交錯,長舌伸吐,仿佛在昂首怒吼,顯示出一種睥睨一切的氣勢。神獸的整體造型是獸,但它又有一雙直插天宇的翅膀,顯得威猛而又神秘。錯銀銅雙翼神獸(DK:35,DK:36, 圖23)銘文表明,其由“右使車(庫),嗇夫郭、工疥”制造,而錯銀銅雙翼神獸(XK:58,XK:59, 圖24) 由“ 左使車(庫),嗇夫孫固、工蔡”制造。兩對器物使用的應是同一個設計底稿,所以雖然由不同的部門制造,但是從外觀上看即使細微之處也沒有明顯差別,體現出生產的標準性。

四、龐大的生產規模

從目前發現的數量眾多、質量上乘的中山國青銅器以及器物銘文所顯示的制器管理部門看,中山國的青銅器生產應該達到了相當大的規模,靈壽古城的考古資料也表明了這一點。

靈壽古城的“西部中區則為大面積的官(營)手工業作坊區”⑩,手工業作坊區與中山國的王陵區、宮殿區相毗鄰,其位置布局體現出統治者的重視程度。靈壽古城發現的官營手工業作坊遺址主要有兩處,分別是四號遺址制陶器作坊遺址和五號鑄造銅、鐵器作坊遺址,這兩處遺址幾乎都連在一起。五號鑄銅、鐵遺址位于手工業作坊區的中部,“遺址面積較大,南北960、東西580 米,文化層1.2 ~ 2.7 米,有的煉爐遺跡深2.5 米。經鏟探在文化層內有大片的銅渣和鐵渣及大量的陶范殘塊,部分地段的底部有分布密集的煉爐殘跡。” 可見中山國的青銅冶制規模曾經相當宏大。“在遺址中部有一條引水溝,似是作為作坊用水而開鑿的。”

在5 號鑄銅鐵器作坊遺址的文化層內,還有制造銅鐵器的陶范作坊,地表和斷崖上暴露有廢棄的坩鍋殘塊和尚未使用過的殘陶范,其中不少是陶模。靈壽古城鐵器作坊遺址出土的器物范模,大部分是澆鑄銅鐵器的殘陶范。從出土的陶范看,當時已使用一次澆鑄成型多件器物的多腔范,便于提高生產效率。如五號遺址出土的削范(E5T13 ③:37),上部有一個澆口,口的下部有兩個流口,澆鑄時熔液分別注入兩個削腔內。五號遺址出土的劍范(E5T9③:21),“為合范和復合范,即劍莖(即劍的把手部位)和劍身的大部在一個范上,劍的前端部則拼裝另一對合范,然后澆鑄,根據需要可用長或短的劍尖端范組裝后澆鑄,鑄出所需長度的劍。” 作坊遺址也發現了用于鑄劍的劍尖范E5T9 ③:96,雖然已殘缺,但可看出腔面為劍尖部位。

六號遺址出土的鏃桿范(E6T31 ③:3),范面上有7 個箭桿的腔槽。其澆口在頂部,澆鑄時鐵水分流入腔面上的7 道桿槽內,一次可澆鑄7 支鏃桿,類似的鏃桿范還有另一套出土。

在鑄銅鐵器作坊遺址還發現有8 件帶鉤范合范,陶范因多次澆鑄已成紅燒陶。標本E5T14 ③ :10 殘范面有4個琵琶式鷹首帶鉤腔,E6T32 ③ :15 范面有4 個帶鉤鑄腔,另外還有多個殘范也為多鑄腔,這樣就可以實現批量化生產,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率。

在中山國銅鐵器作坊遺址發現有多個用來制作花紋的陶制模印,說明花紋制作已采用模印法,即用刻有花紋的陶質或木質拍子,在泥模上拍印紋樣。用模印法可以在范面上反復印出連續的花紋,反復多次使用,省工省時,十分便利。中山國模印紋飾的代表性作品為出土于行唐縣西石邱中山國墓葬出土的銅甗、銅鼎、銅壺、銅豆、銅匜等,這些器物上的花紋大部分采用模印法制成。其中一件銅壺通體均為模印花紋,層次繁復。壺的蓋頂中部有繁復的飾以珍珠紋和三角回紋為地的圓渦紋,壺的肩部有葉狀雷紋,其下飾有三周云雷紋,腹部飾有6 周以寬帶弦紋相隔、雷紋為地的乳釘紋,圏足飾索紋,紋飾相當精美繁復,表明當時的模印花紋水平已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結語

中山國的青銅器工藝精湛,自標一格,光耀千古。時至今日,面對中山國的青銅器,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其間蘊含的活躍生機和勃發的創造力,能夠感受到中山國昂揚不羈的精神意氣和他們對生活傾注情感的熱愛。中山國精美的青銅器文物,每一件都是手工業作坊中能工巧匠們汗水、智慧和創造的結晶。而青銅器上的銘文,則讓我們了解到中山國青銅器生產的管理情況,也讓我們記住了那些優秀工匠的名字。在當時的中山國官營手工業作坊中,應當聚集了一大批優秀的工匠,他們按照嚴格的工作制度,相互協調合作,每個人極盡努力,給后人留下了許多件構思奇特、工藝高超、光芒永照的精美青銅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伊人91视频| 亚洲日本www|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国语少妇高潮| 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欧美激情首页| 婷婷成人综合| 五月婷婷欧美|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欧美一级|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国产精品护士|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日韩欧美中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无限乱码|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福利视频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 国产成人三级| 青青操视频在线| 精品国产91爱| 亚洲视频三级|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啪啪|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国产靠逼视频| 日韩A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激情成人|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色综合狠狠操| 中文字幕色在线|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成人亚洲视频|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激情|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色九九视频|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网| 日本91视频|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 91娇喘视频|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99精品福利视频| 丁香综合在线|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中文成人在线|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国产人成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