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霞,董建國,汪子錚,劉 珂
本研究以備戰2021年第十四屆全運會的10名(男、女各5人)山西省優秀蹦床項目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運動員基本信息如下(見表1)。

表1 山西省蹦床項目優秀運動員基本信息
測試方法:測試人員將動作指令盡可能明確地、持續地告知受試者,這些口令用于引導受試者進入起始姿勢,教他們如何執行動作。受試者依據口頭指令,完成7項基本動作模式及3項排除性測試。每人有三次機會完成每項測試,測試人員可以在測試中四處移動,轉換視角,進行評分記錄。按標準完成動作為3分,能完成動作但不夠標準為2分,未能完成動作為1分,出現疼痛為0分。[2]
測試時間:2020年5月
測試流程:FMS 7項基本動作模式為:深蹲、跨欄步、直線弓步蹲、肩部靈活性、主動直腿上抬、軀干穩定俯臥撐、旋轉穩定性。3項排除性測試為:肩部排除測試、伸展排除測試、屈曲排除測試。
注意事項:受試者穿著訓練服,訓練鞋。測試人員看動作完成的整體情況進行評分,而非診斷或測量某一關節的動作。
使用這種評價方法可以測評出受試者的一些基本運動能力,測試結果是制定運動訓練計劃的出發點。[3]測試內容包括7項基本動作模式,在完成這7個動作時需要受試者靈活性與穩定性的平衡。通過所設計的基本動作模式,研究人員可以觀測受測者動作的基本運動、控制、穩定等方面的表現。[4]

表2 山西省蹦床項目優秀運動員FMS評分表
2020年5月山西省優秀蹦床運動員進行了FMS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10名運動員測試得分均在14以上。其中在測試中出現疼痛者,建議進行進一步針對性的評估、治療。運動員身體靈活性、穩定性整體較好。對于蹦床運動員來說,核心穩定、軀干的控制能力,以及下肢的穩定性都非常重要。深蹲動作模式中,1人為3分,9人為2分,主要表現在踝關節足背屈能力受限??鐧诓綔y試中6人為3分,4人為2分,個別運動員身體動態控制及髖、踝關節靈活性需加強,存在兩側不均衡現象。直線弓步蹲測試中8人為3分,2人為2分,個別隊員下肢穩定性需加強。肩部靈活性測試中,4人為3分,5人為2分,1人出現疼痛,為0分,1人左肩撞擊排除測試中出現疼痛,個別隊員伴隨左右兩側不均衡。主動直腿上抬測試中僅有1名運動員為2分,其余為3分。表明隊員整體核心靜態控制及下肢柔韌性良好。軀干穩定俯臥撐測試中,10人均為3分,核心力量較好。軀干旋轉穩定性測試中,均為2分。
結合FMS測試結果,蹦床項目運動員體能康復訓練策略如表3。

表3 蹦床項目優秀運動員體能康復訓練策略
根據蹦床項目的FMS測試結果,對運動員的整體體能康復訓練建議如下:
加強動作模式的糾正性訓練。測試中動作模式出現錯誤較多。大部分運動員都處于青少年階段,動作模式的養成以及動作模式的正確性對現在以及將來的訓練都將產生重要意義。尤其是大力量訓練時,動作模式的不正確很有可能導致運動員出現損傷。此外,正確的動作模式也可以充分調動相應肌肉群正確的進行發力,從而提高動作效率,使運動表現更好。
加強核心區域的訓練。核心的作用是維持人身體穩定以及直立行走的功能,但核心訓練并不是做簡單平板支撐以及卷腹,體操項目需要在起跳、空中翻轉、以及落地時保持核心的穩定從而使動作效率更高,同時起到防止出現損傷的作用。
重視肩關節、腰部的康復及功能性訓練。肩關節疼痛為體操項目運動員的重災區,關注肩關節靈活性的同時,也要關注肩袖肌群的穩定。運動員腰部損傷較為常見,要重視診斷治療與體能康復訓練相結合。
加強下肢力量以及不穩定訓練。建議在不穩定平面進行下肢的功能訓練。重視身體兩側的均衡性訓練,松解強側,加強弱側,并提升身體上下肢聯合動作的穩定性。
加強后群肌肉的訓練。運動員大都是前側肌肉力量大于后側肌肉力量,造成前表鏈過于緊張,以及前后側不均衡。容易造成損傷,影響動作完成效率,建議在體能訓練中多訓練后群以及神經對肌肉的支配作用。
本研究通過對山西省蹦床項目優秀運動員進行FMS測試篩查并進行分析,發現運動員身體存在的潛在風險,找出制約運動員體能水平進一步發展的薄弱環節。在此基礎上制定體能康復策略并運用到運動員的訓練實踐中,取得較好的效果,受到教練員運動員很大程度的認可,為運動員在全運會獎牌的爭奪提供了相應的保障,同時對促進山西省蹦床項目體能康復訓練科學化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此外,在今后的訓練實踐中,應進一步結合項目特征加以思考,結合多種測評手段對運動員進行測評分析并給出相應的建議,使得對運動員的評估更加全面精準,在此基礎上制定更加完善的體能康復訓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