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玉,吳 陽,田雪晨
輪椅冰壺是殘疾人冬季運動項目之一,是冬季殘疾人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1]。 輪椅冰壺在20世紀90年代末起源于蘇格蘭,由冰壺運動演變而來,21世紀初引入加拿大并得到快速發展,在都靈冬殘奧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2-3]。中國輪椅冰壺隊在2018年平昌冬殘奧會取得中國冬殘奧歷史上金牌突破之后,蟬聯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金牌。隨著我國輪椅冰壺項目在冬殘奧會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我國涌現一些對輪椅冰壺項目的研究,主要針對輪椅冰壺項目的理論研究,對項目技術特征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旨在對冰壺運動員技術特征進行研究,通過統計學方法,發現運動員推壺成功率與推壺技術的關系,進而提高該項目訓練效果,為運動員和教練員訓練提供必要依據。
本研究選取中國輪椅冰壺隊隊員10名,其中男子運動員8名、女子運動員2名,全部為運動健將以上級別。平均年齡(26.43±5.23)歲,專項訓練年限(5.19±2.93)年。運動員身體健康,無重大傷病,可以正常訓練。
運動員測試前充分熱身,狀態穩定后,采用平面定機攝影法記錄運動員將壺以順時針方向旋轉投向營壘紅區內的視頻,每人各投20次。視頻格式為幀高度1920、幀寬度1080、50幀/秒的MP4格式。將采集的視頻使用SignalTEC-3D視頻解析軟件從運動生物力學的層面對他們的推壺錄像進行解析,分別得到推壺時長、初始加速度、肘關節、軀干與地面夾角等指標,同時記錄推壺的成功率,以壺進入營壘紅區為成功。
數據以均值±標準差(x±s)標準,運用SPSS25.0 Statistics 統計軟件對測試數據進行統計處理。相關性分析采用皮爾遜相關性分析,Sig(雙尾)<0.05,相關性顯著。
表1、2、3是10名我國高水平輪椅冰壺運動員推壺的成功率及推壺動作主要動作技術特征指標的測試結果,如下:

表1 推壺動作的整體基本情況(N=12)

表2 推壺動作肘關節活動情況(N=12)

表3 推壺動作軀干與地面夾角的活動情況(N=12)
表4、5、6是10名我國高水平輪椅冰壺運動員推壺的成功率與推壺動作主要技術指標的相關性關系。由表可知,推壺的成功率分別與推壺動作全時長(p=0.018<0.05)、壺桿分離瞬間肘關節的角度(p=0.029<0.05)、肘關節活動范圍角度(p=0.024<0.05)、推壺時軀干與地面的夾角的最大夾角速度(p=0.043<0.05)具有顯著的相關性,推壺的成功率與推壺時軀干與地面的夾角的活動角度(p=0.008<0.01)具有非常顯著的相關性。

表4 推壺的成功率與推壺動作整體指標相關性分析(N=12)

表5 推壺的成功率與肘關節活動情況的相關性分析(N=12)

表6 推壺的成功率與軀干地面夾角活動情況的相關性分析(N=12)
輪椅冰壺是一項殘疾人運動員坐在固定輪椅上使用投壺杖進行投壺的一項運動[4]。在投壺過程中運動員的腳禁止與冰面接觸,在冰壺滑行過程中無相應的掃冰運動員。輪椅冰壺對運動員姿態穩定性要求極高,良好的技術表現可以使運動員更充分的發揮競技能力,取得優異成績[5-6]。由于輪椅冰壺運動員在比賽中,投擲的冰壺在滑行過程中無法借助刷冰改變冰壺的運動軌跡和運動速度,所以推壺的成功率是冰壺運動員個人技術的最好表現,直接反應運動員的專項水平[7]。
輪椅冰壺從整個推壺的運動過程來看,運動員主要的技術動作主要是靠上肢完成,由手臂快遞推壺,壺桿分離,壺繼續靠推動的力量和速度繼續向營壘紅區滑動[8-10]。本研究中,壺的最大速度、最大加速度與運動員推壺的成功率不顯著性相關,說明了力量和速度不能提高冰壺進營的成功率,通過錄像分析,所有運動員都具備將冰壺進營的速度和加速度,所以速度和加速度不是制約推壺動作成功的因素。整個推壺動作的時長為0.73±0.23s,與推壺動作最后的成功率顯著性相關。推壺動作的全過程中,主要考驗對壺的控制力,通過對冰壺的速度和旋轉的控制,使冰壺達到理想的位置,本研究中推壺動作的時長與成功率顯著性相關,可能是運動員在投壺的過程中,推壺動作時間長,可以加大對冰壺的掌控,增加穩定性好,能夠較好地控制冰壺的初始速度和加速度,致使冰壺到達理想位置,成功進營。
輪椅冰壺的主要技術動作主要是通過上肢動作完成,其中肘關節的大幅度運動至關重要[12-13],本研究中,開始推壺瞬間肘關節角度為83.16±23.75°,肘關節處于屈關節狀態,然后肘關節突然加速伸直,關節活動的最大角速度為301.91±107.37°/s,冰壺與投擲桿分離瞬間肘關節的夾角為153.04±5.19°,整個投壺動作的肘關節活動變化角度為75.90±20.48°。整個過程中冰壺與投擲桿分離瞬間肘關節的夾角(p=0.029<0.01)、整個投壺動作的肘關節活動變化角度(p=0.024<0.01)與運動員推壺的成功率呈顯著性相關,通過對推壺的技術動作錄像分析,由于輪椅冰壺的特殊性,在冰壺與投擲桿分離后,禁止通過擦冰來影響冰壺的運行軌跡,所以冰壺在投出后的角度直接影響冰壺的運行方向,而冰壺與投擲桿分離瞬間肘關節角度和肘關節活動變化角度直接對冰壺運行的角度產生影響,所以加大對肘關節的控制,增加肘關節的穩定性,找出合適的冰壺出手角度,將對推壺動作的成功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14-16]。開始推壺瞬間肘關節角度和關節活動的最大角速度與推動動作的成功率無顯著性相關,通過錄像分析在推壺過程的開始瞬間,肘關節都處于屈的狀態,為了獲得較大的出手速度,肘關節往往需要屈到最小角度,以獲得最大初長度,所有運動員的肘關節角度都接近0°[17],所以肘關節開始推壺瞬間肘關節角度與最后推壺的成功率沒有顯著的相關性,肘關節活動的最大角速度反映肘關節活動的速度,與冰壺的初速度有關,如上文所述,冰壺的初速度與推壺動作的成功率無顯著性相關,所以肘關節活動的最大角速度與最后推壺動作的成功率沒有顯著相關。
雖然輪椅冰壺運動員主要靠上肢完成技術動作,但是對于身體姿態的控制同樣重要,上肢作為身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身體姿態不僅影響完成推壺動作的準確性,同時對推壺動作的發力的有效性產生影響[18-19]。當運動員身體處于不穩定姿態時,必然會影響到上肢肘關節的運動[20],如上文所述,當肘關節的運動影響時,會導致投壺手臂的穩定性失衡,進而影響投壺動作的準備性;同時,當身體姿態與上肢動作配合不協調時,必然會導致推壺動作的上肢發力的傳導,造成投壺力量不能達到預期效果[21-22]。在本研究中,在整個推壺動作過程中,推壺的成功率與軀干與地面的夾角的活動范圍(p=0.008<0.01)呈非常顯著性相關,與夾角的最大加速度(p=0.043<0.05)呈顯著性相關。通過觀察動作錄像,可以發現軀干與地面的夾角的活動范圍直接反應身體姿態的穩定性,軀干與地面的夾角活動范圍越大說身體姿態缺乏穩定性,進而影響推壺的成功率。軀干與地面的夾角最大加速度可以反映出夾角的變化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體姿態的穩定性,如上文所示可以影響推壺的成功率。因此加強輪椅冰壺運動員的身體姿態控制,將有效的提高輪椅冰壺運動員的專項水平。
輪椅冰壺是一項對身體姿態和上肢控制的穩定性要求極高的運動項目,加強運動員身體核心力量訓練和上肢對力量的控制力的訓練是提高輪椅冰壺項目專項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開發輪椅冰壺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和肘關節訓練的新方法和手段,將為我國輪椅冰壺訓練的發展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