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雨桐
青少年學生群體身體素質以及身體健康是當今我國重點關注的熱點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8年分別頒布了《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制的意見》以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均明確的指出了對中小學生群體進行體育鍛煉的硬性要求。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引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政策”)指出,要規范校外培訓行業,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剩的學業負擔以及校外培訓學習的負擔,以學生身心健康為準則,構建健康的教育生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體育活動,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自身素質,磨練堅強的意志品質,努力培養出全面發展的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
青少年學生在學習籃球訓練時,常常會出現運動性損傷,如何快速的篩查出易損傷人群,這就需要對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進行功能性測試(FMS)[1]。功能性動作篩查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嬰幼兒通過學習逐漸掌握的各種基礎動作,起初被應用于醫療領域,隨著功能性動作篩查的不斷發展,現廣泛的應用于各個領域,如競技體育[2]、大眾體育、特種兵軍事訓練[3-4]。2008年FMS功能性動作篩查才進入我國并且只被應用于備戰奧運會的頂尖奧運健兒,最終也印證了FMS功能性動作篩查對于預防運動員的運動傷病情況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因此,本研究對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群體進行FMS功能性動作篩查并進行評估,以此為基層籃球教練的訓練提供參考,合理有效的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
研究選取長春市3所初中(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吉林大學附屬中學、吉林省實驗中學),每個學校隨機抽取15名,共45名籃球特長生,本研究僅選取男性籃球特長生,對其進行為期6個月的訓練跟蹤。
利用標準的FMS測試套件進行測試。
1.3.1 實驗測試法
FMS主要通過7個基礎動作模式和3個排除性測試進行評估。7個動作構成:深蹲、跨欄步、直線弓步蹲、肩部靈活性、主動直腿上抬、軀干穩定俯臥撐、旋轉穩定七個動作評價機體的基本功能[5-6],其中肩部靈活性、軀干穩定俯臥撐、旋轉穩定各附帶了排查測試。評分為4個等級(0分-3分),在完成個動作時,出現任何疼痛,則該動作得分為0分;無法完成該動作,則為1分;完成動作,但出現肌肉代償或軀干不穩定,則為2分;標準完成該動作,則為3分。其中(跨欄步、直線弓步蹲、肩部靈活性、主動直腿上抬、旋轉穩定)五個動作需測試左右兩側,左右兩側取最低分為該動作最終得分,滿分為21 分。為保證測試的準確性與統一性,所有測試均為本人完成,嚴格按照標準對學員完成每個動作的質量進行判斷,進行評分并記錄,將各個動作的評分和總分錄入數據庫,提取出學員的FMS總評分以及各單項評分,將此數據進行分析。
1.3.2 調查法
對研究對象進行FMS功能性動作篩查后,對研究對象進行為期6個月的訓練跟蹤。記錄研究對象的訓練傷病以及傷病的位置于嚴重程度。本研究中傷病定義:(1)無法完整參加一天的訓練內容;(2)因損傷前往醫院或診所進行治療。
1.3.3 統計分析法
運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學員FMS評分進行分析,表達采用均值±標準差,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對45名青少年學生進行FMS功能性動作篩查并進行為期6個月的跟蹤訓練,根據損傷情況將學生分為健康組與損傷組。健康組學生遠遠多損傷組,健康組學生32人,損傷組學生僅僅13人;健康組學生FMS評分為14.06±2.12,損傷組學生評分10.61±2.10,使用t檢驗結果顯示p<0.05,說明健康組學生的FMS評分與損傷組FMS評分具有明顯的差異性,詳見表1。

表1 健康組與損傷組情況(n=45)
備注:*表示健康組與損傷組FMS t檢驗結果
繼而對損傷組學生訓練損傷情況進行統計,發現13名損傷學生中,大多出現的損傷部位是腳踝。其中有一名學生因比賽時起跳后落地不穩造成了膝關節的撕裂傷,缺席訓練15天,詳見表2。

表2 損傷組損傷情況(n=13)
2.2.1 ROC曲線圖
ROC曲線圖的曲線下面積是0.5—1之間,當曲線下面積為0.5—0.7時使用判斷價值較低,0.7—0.9具有較高的使用判斷價值,0.9以上非常有使用判斷價值[5]。本研究中,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65,表明本研究的結果對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訓練使用價值較高,詳見圖1與表3。

圖1 ROC曲線圖

表3 ROC曲線面積
2.2.2 FMS評分的損傷閾值結果
本研究利用Youden確定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FMS功能性動作測試損傷閾值,Youden的公式是敏感度+特異性-1,當Youden指數為最大時,相對應的分數即為閾值。使用SPSS20.0進行數據統計,得出當青少年籃球運動員FMS評分為11.5時,Youden指數最大為0.630,因FMS功能性動作篩查損傷閾值一般取整數值,所以青少年籃球運動員FMS功能性動作篩查的損傷閾值為12分,詳見表4。

表4 ROC曲線坐標與Youden指數
FMS功能性動作篩查共7個動作,其中有5個動作是左右兩側的左右對稱性動作篩查,在進行該動作篩查時,需要分別對左、右兩側進行測試,記錄兩側的成績,若兩側得分不同時取分值小的那一側得分為最終該動作的得分。本研究采用t檢驗的方式對左右兩側的評分進行對比與分析。
在如下5個左右對稱性動作篩查中,肩部靈活性與直腿主動上抬兩個動作的評分數值較大,旋轉穩定性動作評分數值最低僅僅為1.66±0.51與1.89±0.31。在對5個動作的左右兩側的FMS評分進行t檢驗發現,跨欄步、直線弓步蹲、主動直腿上抬以及旋轉穩定這幾個動作左右兩側具有明顯的差異性(p<0.05),而經檢驗發現肩部靈活性左右兩側沒有明顯的差異性(p>0.05),詳見表5。

表5 左右對稱性動作得分
備注:*表示左右FMS評分 t檢驗結果
專項訓練和體能訓練是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競技生涯中不可或缺的日常訓練組成部分。從個人角度來看,在進行籃球訓練時,運動員發生運動損傷會導致不定期缺席日常訓練,不僅影響其訓練強度和訓練內容的正常開展,長期的訓練缺席也會導致學生身體素質和身體機能下降,競技水準和專項能力下滑,如跟腱斷裂、十字韌帶撕裂等較為嚴重的運動損傷情況甚至會影響運動員個人籃球生涯的前景和職業規劃。從團隊角度來看,團隊成員的運動損傷和訓練缺席不僅會導致團隊整體的訓練進度停滯,同時還會影響團隊的協作水平能力發揮,進而影響團隊成績。
本文首先對籃球特長生進行FMS功能性動作篩查,隨后進行為期6個月的訓練跟蹤,一訓練跟蹤的傷病情況為依據,將學生分為損傷組與健康組,并且對兩組學生的數據進行分子整理發現,健康組學生FMS分值明顯大于損傷組,兩組之間具有統計學差異。有學者研究發現,FMS肯受年齡、性別、BMI、運動經歷和損傷病史等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的人群中標準平均值存在較大的差異[6]。王琛等學者對新入伍的士兵進行FMS功能性動作篩查,新入伍的士兵FMS功能性動作篩查評分為15.79[7]。高澍等學者對特勤人員進行FMS功能性動作篩查,特勤人員的FMS評分數值為16.66[8]。這些學者的研究結果大于本研究的結果,雖有學者表示不同人群中FMS 標準平均值可能存在較大差異[6],但是也說明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群體需要對身體功能性訓練進行強化,增強關節的靈活性與穩定性,從而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
將損傷組的13名學生的損傷情況進行統計后發現,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受傷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多為腳踝扭傷,籃球運動是同場對抗性的項目,在七條投籃或者搶籃板后,落地不穩極易導致腳踝的扭傷以及膝關節的損傷。因此在青少年進行籃球訓練前,需要對強少年學生進行功能性的訓練,強化身體薄弱緩解,加強關節的穩定性以及靈活性,建立正確的導致模式,加強籃球所需的專項力量,更好地起到預防運動損傷或者降低運動損傷的發生率。
本研究將青少年籃球運動員FMS功能性動作篩查的評分進行ROC曲線分析,計算得出了ROC曲線圖的曲線下面積AUC=0.865,表明其結果對于預測強少年籃球特長生的運動損傷風險具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Youden指數計算得出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損傷閾值為12分,閾值可以最大程度的判斷出存在傷病風險的人群。國外的學者的研究中:對足球運動員的損傷風險進行預測,其預測的結果表明低于14分的足球運動員容易發生運動損傷[9];對國外的消防員進行FMS功能性動作篩查并確定損傷閾值,其預測的消防員損傷閾值同樣為14分[10];還有國外學者對874名軍人進行FMS功能性動作篩查,其結果發現將14分定為軍人的損傷閾值,可以有效的避免軍人發生訓練損傷的幾率[11]。國內學者徐建武等對國內優秀運動的損傷閾值進行預測,將損傷閾值確定為17分。本研究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損傷閾值為12分,與其結果也不相同,說明不同運動項目、不同人群等因素會使損傷風險閾值也出現相應的變化,不可將一個標準運用到各個人群、各個運動項目中,否則會降低損傷風險預測的準確率,增大運動員損傷風險,出現不必要的運動損傷。目前,我們尚未發現青少年籃球運動員損傷風險閾值預測的相關研究,本研究得出青少年籃球運動員FMS功能性動作篩查的損傷閾值為 12分,為基層青少年籃球訓練的教練員提供科學依據,為訓練方案的制訂提供參考與幫助。
FMS功能性動作篩查中5個動作分別對左右兩側進行測試,以此來評價左右兩側的對稱性。在對5個動作的左右兩側的FMS評分進行分析發現跨欄步、直線弓步蹲、主動直腿上抬以及旋轉穩定這幾個動作左右兩側具有的不對稱性(p<0.05),其原因可能是:1.青少年學生長期的大強度訓練,出現單側損傷所導致的;2.長期的不良訓練習慣所引發的非對稱性;3.人體自然習慣的強側,加重學生強側與弱側的不對稱性。左右非對稱性的狀態下,長期高強度大負荷訓練極易導致兩側肌肉力量不平衡,從而引起不必要的運動損傷。大部分的運動損傷是長期累計造成的結果,并非是突然性的損傷,因此我們要提前預防此類事件的發生,進行功能性訓練,功能性訓練是針對人體的特點進行針對性訓練的方法,能后有效的提高身體素質[13-14]。功能性訓練可以有效的預防運動損傷,還可以達到對運動損傷進行康復治療的效果[15-16]。加強左右兩側的對稱性訓練,提高關節的穩定性與靈活度,從小負荷開始建立正確的導致模式,提高身體素質,極大程度的避免青少年運動損傷的發生。
青少年籃球運動員健康組與損傷組FMS功能性動作篩查的評分具有顯著性差異,受傷組成員的受傷部位多集中在下肢。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損傷風險閾值為12分,且左右對稱性存在明顯的差異性。青少年籃球運動員應以12分損傷閾值為截斷點,首先通過功能性訓練,加強關節的穩定性以及靈活度的練習,為青少年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模式;最后通過左右對稱性的訓練,加強左右兩側的肌肉力量以及左右兩側的活動度,從而更好地降低運動損傷的幾率,為今后訓練水平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