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靜,徐玉婷,駱 亮
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曾強調,全軍“牢牢把握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而奮斗。”國家是否可以長期立足于世界的大舞臺,其部隊的強大是基礎于前提。在強軍目標的背景下,軍人身體素質以及作戰能力的要求也隨之提高,目前全軍都在積極的提高各類軍事人員的身體素質以及作戰能力,強健的身體、頑強的意志以及超強的戰斗能力是軍人的作戰能力的體現。
軍事院校中軍事體能訓練是培養軍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以發展學員身體基本素質為主要目標的軍事體育活動。軍事體育訓練中,經常會出現運動損傷,特別是在進行400米障礙、蛇形跑、負重組合訓練以及3000米跑等項目訓練時,時常會有運動損傷得發生。如何快速的篩查出易損傷人群,這就需要對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進行功能性測試(FMS)[1],以便更有針對性的糾正身體的薄弱環節。因此,全面發展軍事院校學員身體素質于實戰能力得同時,注意科學得訓練,更好地避免運動損傷得發生,才能讓學員在學習與訓練中不斷的突破極限,克服困難,增強學員的吃苦耐勞、與不服輸的意志品質。
研究從某軍事院校隨機選取42名學員,共分成兩組,分別是身體糾正性訓練的干預組與對照組。因軍事院校的特殊性,本研究選取學員均為男性學員。
利用標準的FMS測試套件進行測試。
1.3.1 實驗測試法
對所有受試學員進行身體糾正性訓練前,首先進行FMS功能性動作篩查,FMS功能性動作篩查是由動作模式(深蹲、跨欄步、直線弓箭步)、靈活性動作(肩部靈活性、主動直腿上抬)以及穩定性動作(軀干穩定俯臥撐、旋轉穩定)所構成[2-3]。每個動作的分值為0-3分,總分21分。評分標準:測試中出現任何疼痛,則評定為0分;沒有出現疼痛,但不能完成動作,評定為1分;完成動作,但出現肌肉代稱的現象,評定為2分;沒有出現肌肉代償且完成了動作,評定為3分。
對干預組學員進行8周的身體糾正性訓練以及日常的常規性訓練,對照組進行日常性的常規訓練,訓練中記錄所學員的受傷次數。8周后,對所有受試學員再次進行FMS功能性動作篩查,計算前后兩次評分的差異性。
1.3.2 統計分析法
運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采用均值±標準差來表述,干預組與對照組之間的對比以及8周后再次測試成績的對比受用獨立樣本 T 檢驗進行,P<0.05 表示差異顯著。
對所選42名學員進行FMS測試后發現,兩組學員FMS評分分別為12.76±2.62與12.57±2.15,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后發現,兩組學員之間FMS評分沒有明顯的差異性,p>0.05。表明本研究選取的樣本沒有差異性,保證干預訓練效果的正確性與有效性(詳見表1)。

表1 干預前FMS評分情況
備注:*表示干預組與對照組FMS t檢驗結果
對干預組的學員進行8周的身體糾正性訓練,訓練后再次進行FMS功能性動作篩查并記錄數據,發現干預后的FMS評分明顯優于干預前,干預前FMS評分為12.57±2.15,干預后FMS評分為15.71±1.84,使用SPSS20.0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結果p<0.05,表明干預后與干預前具有顯著的差異性。對照組訓練前后并沒有明顯的變化p>0.05(詳見表2)。

表2 干預后FMS評分情況
備注:*表示干預后與干預前、對照組訓練后的FMS t檢驗結果;
a表示對照組訓練前后FMS t檢驗結果;
所有21名干預組的學員,在經過8周的糾正性訓練后各項數據均有所提升。首先,穩定性動作中軀干穩定俯臥撐干預前FMS評分是2.34±0.48,干預后2.87±0.31,p<0.05,表明軀干穩定俯臥撐干預后與干預前具有顯著性差異;旋轉穩定性動作干預前1.67±0.48,干預后1.76±0.43,p>0.05,表明旋轉穩定性干預后并沒有顯著性的差異。其次靈活性動作中肩部靈活性經過干預后p<0.05,表明肩部靈活性干預后有顯著性的差異;主動直腿上抬干預前1.85±0.72,干預后是1.90±0.71,p>0.05,表明主動直腿上抬干預后沒有明顯的差異性。最后動作模式中,深蹲、跨欄步以及直線弓箭步三項均有所提升且<0.05,表明這三項動作干預后均有顯著性的差異(詳見表3)。

表3 干預后FMS各項評分情況
備注:*表示干預前與干預后FMS t檢驗結果
對所有的受試學員進行為期8個月的訓練時,記錄受傷人員。將對照組損傷與健康的學員與干預組損傷與健康的學員進行OR(比值比)與RR(相對危險度)分析[7]。OR值主要反應干預組與對照組損傷風險程度的關系;RR值主要反映了干預組和對照組發病率的比例倍數關系。
將干預組學員損傷情況與對照組學員損傷情況進行分析發現,OR值為6.906(95.0% CI:1.702~28.026),并且通過z檢驗(z=2.704,p=0.007),意味著對照組的風險程度是干預組干預后的6.906倍(詳見表4)。

表4 干預組與對照組損傷風險程度
將干預組學員損傷情況與對照組學員損傷情況進行分析發現,RR值為3.250(95.0% CI:1.265~8.348),并且通過z檢驗(z=2.449,p=0.014),意味著對照組的發病率是干預組干預后的3.250倍。(詳見表5)。

表5 干預組與對照組損傷幾率情況
通過對軍事院校學員FMS評分進行分析后發現,軍事院校的學員FMS評分是12.76±2.62(對照組)與12.57±2.15(干預組)。朱海明,尹軍,木志友等幾位學者對我國特警人員進行FMS功能性動作篩查,結果顯示我國特勤人員FMS評分為15.2分[8];孟濤等幾位學者對我國新入伍的士兵進行FMS功能性動作篩查,結果顯示新入伍士兵FMS評分是15.118±1.8479[9];王攀等多名學者對我國裝甲步兵進行了FMS功能性動作篩查,結果顯示裝甲步兵FMS評分為15.79分[10];朱佳華對我國特種兵進行FMS篩查,其結果顯示特種兵FMS評分為14.92[11]。周亢亢在博士畢業論文中強調:FMS功能性動作篩查受不同性別、年齡、運動項目以及不同運動水平等因素而有所區別[12]。因此,本文對軍事院校的學員進行FMS功能性篩查測試,其結果對于軍事院校學員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對干預組學員進行8周身體糾正性訓練,結果顯示學員有了明顯的提高,干預前后FMS評分具有明顯的差異性(p<0.05)。對照組學員經過8周的訓練FMS評分也有所提升,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實現訓練前后并沒有顯著性的差異(p>0.05)。
將干預組學員干預前FMS各單項得分與干預后各單項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深蹲、跨欄步、直線弓箭步、肩部靈活性以及軀干穩定俯臥撐干預前后有明顯的差異性,表現為p<0.05,說明干預后軍事院校學員單項得分有明顯提升,但旋轉穩定以及主動直腿上抬干預前后并沒有顯著性的差異,表現為p>0.05。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軍事院校學員進行400米障礙的訓練較多,要求學員具有一定的下肢力量,但在力量訓練結束后,很多學員對于拉伸以及肌肉的放松并不重視,導致腿部柔韌性較差,髖關節活動度受限,因此,主動直腿上抬干預前后并沒有明顯的差異性;旋轉穩定性要求具備非常強的核心穩定性,動作難度相對較大,因此,旋轉穩定干預前后差異性表現并不明顯;另一方面,主動直腿上抬與旋轉穩定都要對兩側進行對稱性的測試,且最終結果取較低得分的一側成績,非對稱性在軍事院校的學員中存在普遍的現象,大多學員表現為右側能力較強與左側,并且對左側的加強重視程度不夠。
對干預組與對照組進行8周的監控訓練,統計損傷學員的損傷部位以及損傷原因,將對照組學員的損傷與健康數量與對照組學員的損傷與健康數量進行分析比較,計算OR(比值比)與RR(相對危險度)。OR值為6.906(95.0% CI:1.702~28.026),并且通過z檢驗(z=2.704,p=0.007),意味著對照組在訓練中受傷的風險程度是干預組干預后的6.906倍。RR值為3.250(95.0% CI:1.265~8.348),并且通過z檢驗(z=2.449,p=0.014),意味著對照組在訓練中的受傷的幾率是干預組干預后的3.250倍。因此,在日常訓練中,應當將身體糾正性訓練融入到常規性的訓練中,降低學員的損傷風險程度,降低學員運動損傷的幾率,提高學員預防運動損傷的能力,更好地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服務,提高官兵的訓練以及作戰能力,為強軍目標的實現努力奮進。
本研究首先對軍事院校學員進行FMS功能性動作篩查,軍事院校學員功能性動作篩查得分較低;其次,對干預組的學員進行為期8周身體糾正性訓練后,再次進行測試FMS動作評分有明顯的提升,且各單項評分相對干預前也均有明顯的提升(p<0.05);最后將干預組與對照組損傷情況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對照組在訓練中受傷的風險程度是干預組干預后的6.906倍,對照組在訓練中的受傷的幾率是干預組干預后的3.250倍,表明沒有進行身體糾正性訓練的對照組學員損傷風險程度較大,損傷幾率也比干預組學員損傷幾率大。在日常訓練中功能性的糾正訓練就顯得及其的重要,功能性訓練可以有效的預防運動損傷,還可以達到對運動損傷進行康復治療的效果[13-14]。因此在日常訓練中注重提高學員身體關節穩定性與靈活度的同時養成良好的訓練習慣,將功能性訓練逐漸日常化。提高軍事院校學員預防運動損傷的能力,提高軍事院校學員的作戰能力,進而提高軍事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努力為實現強軍目標而奮斗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