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RCEP生效對中日貨物貿易的影響研究

2022-09-24 03:26:12馬文秀李瑞媛
日本問題研究 2022年4期
關鍵詞:產品

馬文秀,李瑞媛

(河北大學 經濟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

一、問題提出和文獻綜述

(一)問題提出

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正式生效,中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和東盟中文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越南、泰國正式實施該協定。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RCEP涵蓋內容廣泛,除逐步取消關稅壁壘外,還包括原產地規則、服務、投資、政府采購等多個議題,是一個現代、全面、高質量且互惠的自貿協定。RCEP生效后,作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的中日兩國首次達成自由貿易協定,是我國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重要突破,也為中日經貿關系帶來新的契機。中國和日本互為主要貿易伙伴國,2021年,日本僅次于美國是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國,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6.14%,中國繼續成為日本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占日本進出口總額的23.89%。2019年以來,中日貿易規模穩步增長,日本對中國依賴不斷加強,但是全球疫情暴發、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以及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的多重沖擊下,中國對外貿易包括中日雙邊貿易發展受到一定挑戰。在此背景下,RCEP可以通過提高中日兩國市場互惠開放水平促進雙方經貿合作,推動兩國經濟增長。RCEP落地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抓住RCEP帶來的機會,利用好新的資源,提升自身的有效競爭力,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文章從分析中日貨物貿易規模、商品結構、競爭性和互補性入手,闡釋RCEP生效影響中日貨物貿易的作用機理,運用GTAP模型按照RCEP協定中關稅承諾表的實際情況,模擬降稅安排對中日雙邊貨物貿易的宏觀經濟效應和微觀產業影響,提出相應的政策啟示,為新時期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助力。

(二)文獻綜述

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是自由貿易協定對經濟影響的主要體現,貿易轉移可能因進口成本上升帶來經濟損失[1],但同時關稅減讓帶來的貿易創造可能提高經濟福利[2-3]。目前,關于RCEP的研究成果廣泛,最初學者主要采用定性分析RCEP的提出背景、動因和發展前景,認為東盟提出RCEP既是推進亞太區域國家經濟合作以平衡美國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的戰略性選擇[4],也是整合亞太區域碎片化伙伴關系協議進而建立東盟主導權的現實性需要[5],同時,在推進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同時為兩個關鍵大國中國和日本帶來新的機遇[6-7],認為RCEP協定中的降稅安排和原產地規則等條款可以提高兩國的貿易規模和便利化水平,開放兩國市場的互惠程度,并建議兩國擴大貿易規模和雙向投資并深挖第三方市場,同時積極推進中日雙邊自貿協定進程[8-9]。在定量分析方面,主要基于GTAP模型通過設定關稅減讓模擬情景預測評估RCEP對成員國的經濟效應,得出RCEP協定生效會使成員國的GDP、社會福利、進出口額以及貿易條件得到改善,而非成員國的相應指標會降低[10-11],中日雙邊貿易指標變動也基本呈現相同趨勢[7]。

已有關于RCEP對成員國經濟影響的定量研究,模擬情景多基于學者的預測值,這與RCEP協定附件中各個國家關稅承諾表中的分階段關稅減讓有較大出入,且研究對象集中于對所有成員國的經濟效應,專門針對中日雙邊貿易的研究較少,即使涉及也主要集中在相對宏觀的分析。RCEP協定已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關稅減讓按RCEP協定文本中的關稅減讓承諾表逐步實施,故本文聚焦中日貨物貿易,使用最新版的GTAP10數據庫,根據實際的關稅承諾水平設定沖擊情景,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分析中日雙邊貨物貿易的影響,并進一步探究各產業的進出口貿易變化。

二、中日雙邊貨物貿易情況

中日兩國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重要參與方,且互為重要貿易伙伴。隨著RCEP的生效,中日兩國貨物貿易發展將呈現新的變化,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中日雙邊貿易的演變趨勢,下面從貿易規模、貿易結構、貿易競爭性和互補性三個角度進行分析。

(一)貿易規模分析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1年之前,中日貿易規模除個別年份外,一直呈上升趨勢,2011年達到歷史最高峰,雙邊貿易額為3 428.90億美元。如圖1所示,2012年后,進出口連續出現負增長,貿易規模從2012年的3 294.51億美元降低到2016年的2 747.87億美元。2017年和2018年恢復正增長,但2019年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中日貿易規模又跌回負增長。2020年,中日進出口貿易額為3 175.30億美元,在疫情沖擊和全球貿易環境惡化的情況下逆勢發展,實現0.8%的正增長,充分展現了中日貿易的較強韌性。但由于中國對外貿易發展迅速,而中日貿易增速相對緩慢,結果導致中日貿易占中國進出口額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趨勢。近十年來看,進出口總額占比從2010年的10.02%下降到2021年的6.14%,其中出口占比從2010年的7.67%下降到2021年的4.93%,進口占比從12.67%下降到7.65%(1)數據來源:作者根據World Databank數據庫和中國海關《統計快訊》整理得到。。

圖1 中國對日本的貨物產品貿易規模及所占比重

(一)貿易結構分析

本文采用聯合國國際貿易HS12的六位編碼,把貨物貿易商品類別與GTAP10數據庫的商品分類相對應分為表1中的12大類,在此基礎上分析中日兩國貨物產品進出口結構。

表1 2020年中國和日本出口產品排名及所占比重

由表1可以看出,2020年中國對日本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機電產品、紡織品和化學橡膠制品,出口額分別是638.63億美元、219.47億美元、134.98億美元。受新冠疫情以及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化學橡膠制品較2019年下降0.73%,這三類產品分別占中國對日本出口總額的44.78%、15.39%和9.47%,在日本進口市場占有率分別為34.33%、58.51%和15.99%;另外金屬及金屬制品以及加工食品對日出口也較多,皮革制品、其他制造業和纖維及木制品在日本進口市場占有率也較高,分別為39.67%、31.33%和27.38%。在日本國內市場上,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仍然保持較大優勢,日本市場對中國的紡織品、機電產品、皮革制品和纖維及木制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依存程度較高,尤其是紡織品在日本進口市場的占有率高達58.51%,2020年日本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逆勢增長,但是中國在輕工產品上也面臨著越南等東盟國家的競爭。

日本對中國出口的主要產品是機電產品、化學橡膠制品、汽車及運輸設備和金屬及金屬制品,此四類產品在日本對華出口總額中所占比例累積達87.29%,在中國進口市場的占有率分別為7.96%、10.78%、17.84%和9.38%,表明中國市場對日本的此四類產品依存程度較強,尤其是在汽車及運輸設備產品,由于中國汽車市場需求旺盛以及日系汽車的高性能優勢,日本汽車及運輸設備對華出口2020年較2019年增長30.94%。

(二)貿易競爭性與互補性分析

文章基于HS12版本的六位商品編碼下各研究對象國2010—2020年的貿易數據,選取Balassa(1965)[12]提出的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和Reuven Glick、Andrew K.Rose(1999)[13]修正的出口相似度指數(ESI)來分析中日出口產品在第三市場的競爭性與互補性。第三市場選取中日的主要貿易伙伴,分別為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東盟、歐盟、美國和俄羅斯市場。一般來說,當兩國的RCA指數值較為相近時,兩國貿易以互補性為主,反之則以競爭性為主[14],具體來看,RCA指數以0.8、1.25、2.5為臨界值,相對應的小于0.8、0.8-1.25、1.25-2.5、大于2.5四個區間依次表示該國家該類產品的出口競爭力較弱、較強、很強和極強;ESI指數取值范圍為0到1,數值越大,表示兩國出口產品在第三方市場的相似度越高,也即競爭性越大,反之,競爭性越小。

通過比較不同市場上中日各產業的RCA指數和ESI指數(表2),可以發現:(1)中日兩國的機電產品對韓國、東盟、歐盟和美國等市場的RCA指數處于0.8-1.25之間,且在各市場的指數較為接近,ESI指數均小于0.5,說明兩國機電產品在這些市場上均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且存在很強的貿易互補;(2)對于汽車及運輸設備,兩國在東盟市場競爭性較強,ESI接近0.5,除東盟市場中國競爭優勢略強于日本外,日本在其余市場的RCA指數均大于中國,說明在該產業日本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3)對于化學橡膠制品,中國在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俄羅斯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中日兩國在東盟、歐盟和美國的RCA指數接近,表現為貿易互補,同時ESI指數不高說明兩國在該產業競爭性關系較弱;(4)紡織品、皮革制品和纖維及木制品的競爭性主要體現在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和俄羅斯市場上,兩國在澳大利亞市場的皮革制品競爭最激烈,ESI指數為0.53,除日本的纖維及木制品的競爭優勢在俄羅斯市場強于中國外,其余市場該三類產品的競爭優勢均為中國強于日本;(5)對于農作物,中國在東盟和俄羅斯市場存在一定競爭性,中國在東盟競爭優勢強,日本在歐盟競爭優勢強,兩國在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美國市場主要以貿易互補性為主;(6)活動物及動物產品的競爭性主要體現在歐盟和美國市場,中國在美國市場上出口競爭力極大,日本在歐盟市場具有很強的競爭力;(7)對于礦產品及礦產制品,除東盟市場外,日本在其他市場的出口競爭力均明顯高于中國,且兩國東盟市場的競爭也較為激烈,ESI指數為0.45;(8)對于加工食品,兩國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美國的RCA指數均大于0.8,都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此外日本在歐盟市場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兩國在其余市場基本為貿易互補。

表2 2020年中日出口產品的RCA和ESI

整體來看,中國與日本在出口商品結構上存在較高的相似性,RCEP生效對中日在該區域內貿易帶來一定程度的競爭。具體而言,在RCEP區域內,中國在纖維及木制品、金屬及金屬制品上有競爭優勢,日本在汽車及運輸設備上有競爭優勢,未來中國汽車及運輸設備相關行業可能受到來自日本的沖擊,但在部分制成品上與日本的競爭壓力比較小,在紡織品和皮革制品上存在明顯的比較優勢,在機電產品和化學橡膠制品上還存在明顯的貿易互補,RCEP落地后將進一步促進這些行業的貿易發展。

三、RCEP生效對中日貨物貿易的作用機理及其影響

(一)RCEP生效對中日貨物貿易的作用機理

RCEP由序言、20個章節和4部分市場準入附件共56個承諾表組成,20個章節分別為初始條款和一般定義、貨物貿易、原產地規則、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衛生和植物衛生措施、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貿易救濟、服務貿易、自然人臨時流動、投資、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競爭、中小企業、經濟技術合作、政府采購、一般條款和例外、機構條款、爭端解決、最終條款章節;4部分市場準入附件分別為關稅承諾表、服務具體承諾表、投資保留及不符措施承諾表和自然人臨時流動具體承諾表。總體看,RCEP是一個現代全面、高質量、互惠的大型區域自貿協定,RCEP生效會從多個方面作用中日雙邊貨物貿易。下面主要從相互減讓關稅的貿易創造效應、原產地區域累積規則的享惠門檻降低效應、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的貿易成本降低效應和服務貿易及投資協定的間接出口帶動效應四個方面闡釋RCEP生效對中日貨物貿易的作用機理。

1.中日相互關稅減讓的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益與貿易逆轉效應

RCEP是中日兩國首次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中日兩國間的平均關稅水平將逐年大幅降低,中國對日本商品平均關稅由目前的9.76%最終降至0.04%,日本對中國商品的平均關稅由目前的7.47%最終降至趨近于零。RCEP成員之間采用雙邊兩兩出價的方式對貨物貿易自由化作出安排。整體上看,RCEP適用的關稅承諾表分為“統一減讓”和“國別減讓”兩大類。“統一減讓”,即同一產品對其他締約方適用相同的降稅安排,這些成員方只有一張關稅承諾表,同一稅號下的原產貨物,在上述成員方進口時,都將繳納相同的關稅。“國別減讓”,即在大部分產品采取“統一減讓”的基礎上,小部分產品對不同國家適用不同的降稅安排。這意味著同一稅號下的原產于不同締約方的貨物,在進口時可能適用不同的RCEP協定稅率。中國和日本關稅承諾表均為“國別減讓”方式。

RCEP關稅減讓模式主要包括4種,即協定生效立即降為零、過渡期降為零、部分降稅以及例外產品。過渡期的時間主要分為10年、15年和20年等。協定生效立即降為零是指在協定生效之日,原產貨物立即執行零關稅;過渡期降為零是指原產貨物的關稅稅率自協定生效之日起,經過一段過渡期線性或者非線性的削減,從基準稅率最終降至零;部分降稅是指原產貨物的關稅稅率一定程度削減,但最終并不降至零;例外產品是指協定生效后,不進行降稅,在RCEP的關稅承諾表中,這類商品的協定稅率都以字母“U”表示。

表3為RCEP關稅減讓表中的中日兩國貨物市場相互開放情況,協定關稅減讓表是談判過程中以2014年稅則為基礎最終達成一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成果。根據中日兩國減稅期安排,相互立即零關稅稅目比例分別為25%和57%;在第11年、16年兩國零關稅占比有跨越式提升,中國分別達到72%、83%,日本分別達到75%、87%。經過20年的關稅削減期后,最終86%的日本出口至中國的產品將實現零關稅,同時中國出口至日本88%的產品將享受零關稅待遇。根據Viner(1950)的關稅同盟理論[15],成員方相互間減讓或取消關稅之后,將會產生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使成員方間的貿易量增加。中日相互為重要貿易伙伴,前文分析表明中日雙方對彼此的一些產品進口依存度較高,RCEP落地會產生較大的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同時,根據Deardorff(2013)研究,新FTA簽訂后的貿易效應除了傳統的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效應,還應包括優惠侵蝕效應和貿易逆轉效應,貿易逆轉效應是指當新的貿易協定與原有的貿易協定重疊時,原有的自由貿易協定而已經發生的貿易轉移的逆轉[16]。日本與東盟、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已簽署自貿協定,上述國家對日出口產品已享受稅收減讓的創造效應與貿易轉移的好處,而中國對日出口因貿易轉移而受到損失,但是RCEP生效有利于中國出口產品逐步實現更公平地參與在日本市場的國際競爭,降低中國外貿產品的出口成本,進一步提升中國出口產品競爭力并擴大對日本的出口規模,形成Deardorff(2013)所說的貿易逆轉效應。此外,大多數貿易產品最終實現零關稅,這為中日雙邊貿易的長期發展構建了積極和可預期的政策環境,將穩定日本企業與中國出口企業長期合作的信心,進一步鞏固了中日之間的自由貿易關系。

表3 中國和日本貨物市場相互開放情況

2.原產地區域累積規則的享惠門檻降低效應

累積規則是原產地規則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指在確定貨物的原產資格時,如果使用了來自協定其他締約方的產品,允許將自貿協定的其他締約方使用原產材料加工生產的產品累積至最終產品。RCEP將15個成員國視為一個整體,在確定產品原產資格時,允許各RCEP其他成員國的原產材料累積計算,使成員國間出口貨物更易達到最終出口產品增值40%的“RVC40”原產地標準,降低了享受關稅優惠門檻。企業可以借助RCEP原產地累積規則,在RCEP締約方內拓展產品原料和零部件的采購渠道,優先選擇締約方的進口原料和零部件,提升采購靈活性。特別是中日之間首次建立自貿關系,中國企業可以借助累積規則,靈活使用日本原產的原材料、零部件和中間產品等,發揮比較優勢,在中國完成加工組裝后將最終產品出口RCEP其他成員方;同時日本企業也可以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并在日本完成加工后,將最終產品出口RCEP其他成員方。同時,RCEP原產地累積規則將有力推動區域內生產成本最小化和貿易效率最優化,有利于加強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整合深度融合產業鏈。以紡織服裝產業為例,中國在日本紡織服裝市場占有率從2010年的80%左右降到2019年的55%,中國減少的份額主要被東盟和孟加拉等低成本國家所填補。RCEP落地后,中國企業無需再為了規避原產地規則方面的限制而對外轉移導致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和低效配置,從而更能發揮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尤其是中間產品的高端制造優勢,減緩全產業鏈轉移,保持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中心地位,從而保持和大幅提升中國紡織服裝優勢產業和優秀企業的全球競爭力。總之,RCEP生效通過原產地累積規則降低生產成本,進而帶動中日互相擴大出口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此外,作為高水平自由貿易協定重要特征之一的原產地自主聲明制度也是RCEP實施內容的亮點之一。原產地自主聲明制度即由海關審核通過后,獲得經核準出口商資格的企業可以自主簽發原產地聲明,與海關簽發的原產地證書具有同等效力,可以享受相應的關稅減讓優惠待遇。這體現了RCEP成員國共同倡導的企業信用管理理念,將降低企業成本,提升通關便利,也會促進中日貿易發展。

3.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的貿易成本降低效應

RCEP就海關程序、檢驗檢疫、技術標準等達成了一系列高水平的規則。與世貿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WTO-TFA)和中國已簽署自貿協定相關規則相比,RCEP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領域規則內容更全面、便利化水平更高,各方利益大體平衡,大大超越了世貿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中相關規則承諾水平。采取預裁定、抵達前處理、信息技術等促進快速通關手段。提高通關時效性,一般貨物爭取48小時通關;快運貨物、易腐貨物爭取6小時通關。關于放行時間。協定規定了各締約方使用世界海關組織《貨物放行時間測算指南》等工具定期并且以一致的方式,測算海關放行貨物所需時間,定期評估各締約方貿易便利化措施,進一步改善貨物放行所需時間等等。貨物貿易便利化措施的引入,有助于企業降低貿易成本。采用普遍認可的技術標準,有助于消除非關稅壁壘。

4.服務貿易及投資協定的間接出口帶動效應

服務貿易及投資協定推動企業海外布局從而帶來更多的產品出口機遇。RECP各成員國均采用負面清單方式,對投資做出較高水平的開放承諾,隨著各成員國承諾的逐步落實,投資政策透明度將不斷提高,投資壁壘逐漸減少,審批程序不斷簡化。成員國相互間為商務管理人員的國際出行提供便利,可幫助企業更好地實現海外經營。有利于日本企業對中國投資和中國企業對日本投資,從而進一步帶動兩國國內產品走入對方市場,為相關產品帶來更多的出口機遇。

(二)RCEP生效對中日主要產業貿易的影響

根據前文分析,中日貿易結構比較集中,以機電產品、紡織品、化學橡膠制品以及汽車及運輸設備為主,RCEP生效后進一步降低了這些產業的關稅,給各行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1.對機電產品貿易的影響

機電產品是中日貨物貿易的第一大產業,2020年中日兩國向對方市場出口機電產品貿易額占向對方市場總出口額的比重分別達到44.78%和46.76%,并且兩國在機電產品上對彼此市場的依賴程度較強,同時還存在明顯的貿易互補。根據RCEP協定中國將分階段降低這一領域商品的關稅。家電等生活用品的關稅進一步降低,但未降至零關稅,擴聲器、錄像機等在第1年實現零關稅,電飯鍋、逆變器、部分機器人等分別在第11年和第21年實現零關稅。在中日機電產品貿易中,中國一直處于貿易逆差,2020年中方逆差為330.15億美元,占中日貨物貿易額比重超10%,說明日方在機電產業占有一定優勢,進一步的關稅減讓將繼續提高日本機電產品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優勢,但是中國擁有齊全的工業體系門類,近年來中國制造的家電、日用品以其高性價比優勢得到日本市場的青睞。如前文分析,中日在機電產品上存在明顯的貿易互補,中國在勞動集約型的加工領域如電腦、手機成品等產品上有競爭優勢,日本在高精密機電產品如集成電路、半導體器件等產品上有競爭優勢,兩國在機電產業領域優勢產品存在明顯差異,關稅減讓可能會使中日機電產業演變為一種良性競爭,分割不同領域和層次的消費市場,同時區域累積的原產地規則將進一步加深兩國機電產業在區域內的貿易合作和投資發展。

2.對紡織品貿易的影響

除日本外,中國與其他RCEP成員在紡織服裝上的關稅已處于較低水平,RCEP項下關于紡織品的關稅優惠主要影響中日之間的紡織品貿易。日本作為美國、歐盟和東盟之后的中國第四大紡織品出口市場,RCEP生效后,日本對中國33.7%的紡織服裝品立即零關稅,最終零關稅覆蓋率達99.2%,具體而言,除少數產品(口罩、羽絨被等)不降稅外,紡織服裝項下的針織服裝和梭織服裝在第15年零關稅比例分別達到90%和70%,同時,日本與越南、泰國、印尼等東盟國家已簽署自貿協定,上述國家紡織服裝品對日出口已享受免稅待遇,RCEP有利于中國紡織業逐步實現更公平地參與在日本市場的國際競爭,降低中國外貿企業出口成本,進一步提升中國紡織產品競爭力并擴大對日本的出口規模。同時部分紡織品降稅將使中國國內企業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如在部分高性能纖維材料領域日本具有壟斷性技術優勢,中國存在自主技術短板,從而倒逼國內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與此同時,中國紡織業從日本進口的大類產品由RCEP生效前的5%-10%稅率,基本將在第11年、第16年分階段降至為零關稅,這有利于中國進口日本先進紡織設備并學習日本在部分高性能纖維材料方面的技術優勢。同時中國面臨著紡織業向越南等東盟國家轉移的競爭壓力,但在RCEP實行原產地區域累積規則,中國紡織企業無需再為了規避原產地規則限制而對外轉移導致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和低效配置,從而更能發揮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尤其是中間產品的高端制造優勢,減緩全產業鏈轉移,保持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中心地位,從而保持和大幅提升中國紡織服裝優勢產業和優秀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3.對化學橡膠制品貿易的影響

中日兩國的化學橡膠制品在RCEP區域市場上的ESI指數在0.2-0.5之間,總體競爭關系不強,基本表現為貿易互補,日本主要從中國進口塑料等基礎化工產品,中國則主要進口日本的高端煉化產品,兩國進出口結構的互補性較強。中國承諾大部分化工產品基本在10-15年內降至零關稅,也有部分照相及電影用品20年內未降至零關稅;日本在化工產品對中國的降稅承諾基本呈現相同趨勢,對華降稅產品超95%。作為全球最大的化工品市場,中國中低端化工產品產能過剩問題嚴重,貿易壁壘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當前化學橡膠制品產業存在的高庫存、生產出路不順暢問題,還可以降低國內企業生產成本進而促進出口外銷。但中國高端煉化產品和精細化工產品較為缺乏,對日本進口依賴較高,且隨著高技術含量化工產品進口價格的進一步降低,中國化工企業技術創新之路更加艱難。

4.對汽車及運輸設備貿易的影響

日本在汽車及運輸設備行業有明顯的競爭優勢,2021年中國自日本進口汽車相關產品160.59億美元,占中國汽車相關產品進口總額的18.59%,是日本最大的汽車出口市場。根據RCEP協定,中國對日本少部分整車產品(機坪客車、非公路用自卸車等)降稅,大部分維持目前15%的最惠國關稅稅率,零部件方面的機動車輛車身自第16年起降為零,除電動天窗等部分產品外,其他機動車輛的零件和附件自第11年、16年和21年降至零關稅,汽車零部件整體關稅廢除率達87%。與此同時,日本對華整車產品及相關零部件關稅仍基本保持為零。中國的關稅減讓會降低日本對華出口汽車相關產品的成本,擴大日本對華出口規模,給中國車企帶來一定競爭壓力,但同時也為國內整車市場保留了一定空間。

除了上述中日雙邊貿易的主要產業之外,兩國還在農產品領域進行了重要開放,RCEP生效后中國對從日本進口的清酒、扇貝(養殖除外)和鯰鰻等逐漸降至零關稅,而日本的相關商品也有望逐步拓展中國市場,日本政府雖然尚未把水稻、小麥、牛肉和生豬等糧食商品納入降稅范圍,但對番茄、柑橘、柚子等蔬菜商品對中國做出降稅安排,RCEP項下日本出口到中國市場的農產品最終零關稅覆蓋率將達到57.8%,同時,中國出口至日本市場的農產品出口零關稅覆蓋率將由RCEP生效前的20%增至生效第21年的63%。

四、RCEP降稅安排對中日貨物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

文章運用全球貿易分析(GTAP)模型,將數據庫進行動態遞歸,更新到2021年,以中日貨物貿易為研究對象,具體劃分為不同產業部門,根據RCEP協定文本中的實際降稅安排設定具體情景,對RCEP降稅安排產生的貿易效應進行測算, 分析其對中日貨物產品貿易產生的影響。

(一)評估方案設定

1.地區和部門劃分

本文使用最新版本的GTAP10數據庫,包含全球141個國家、65個部門和5種生產要素,以2014年為基期,涉及投入產出、貿易和稅收等數據,同時,在GTAP模擬前,需要基于研究目的對地區和部門重新劃分;在地區分類上,以中日為主要研究對象,以RCEP成員國為區域框架,出于中日兩國貿易對象和貿易密切度變化的研究需要,首先把中日兩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單獨分列(2)作者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和日本財務省貿易統計數據整理得到2021年中國和日本的主要貿易伙伴。2021年,中國前十三大貿易伙伴:東盟、歐盟、美國、日本、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德國、澳大利亞、越南、馬來西亞、巴西、俄羅斯;日本前二十大貿易伙伴:中國大陸、東盟、美國、歐盟、韓國、中國臺灣、泰國、澳大利亞、越南、德國、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加拿大、菲律賓、英國、俄羅斯(https://www.customs.go.jp/toukei/srch/index.htm),然后綜合考慮將 GTAP10 數據庫中 141 個國家和地區劃分為 10個區域,分別為: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東盟、美國、俄羅斯、歐盟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表4)。此外,根據中日各自的產業結構、關稅結構和雙邊貿易的特點將 GTAP10 數據庫中 45 項貨物產品(表5)劃分為 12 個部門,并將金融、醫療、通訊、旅游等服務業合并為一個產業部門,共計13個產業部門(3)由于第13個部門為服務業,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內,因此后文只對前12個部門進行分析,不涉及第 13 個部門。。

表4 地區劃分

表5 產業劃分

2.數據庫更新升級

GTAP10數據庫是以2014年為基準年份,但在2014年之后,各國經濟在貿易、生產消費和稅收等方面發生了諸多變化,為了準確衡量RCEP關稅減讓對各成員國經濟的影響,本文利用法國國際信息和展望中心(CEPII)預測數據對GTAP10數據庫進行更新。更新方法采用Walmsley(2010)[17]動態遞歸方法,首先進行修改閉合,將GDP變量外生化同時技術進步內生化,根據CPEII數據庫計算GDP、人口數量、資本存量、勞動力變量在2014年到2021年的變化率并進行沖擊,將GTAP數據庫中相應變量動態遞歸到2021年[18-19],以此作為評估RCEP降稅安排對中日貨物貿易影響的基準情景。

3.基準關稅修改

本文研究基期關稅到預設平均關稅水平的經濟表現,但是GTAP10數據庫的基準關稅不是我們研究的中日之間的初始關稅,因此需要對其校正。具體做法是依據RCEP協定文本附件中中國對日本關稅承諾表及日本對中國的關稅承諾表,計算出兩國各行業對彼此的基期平均關稅,并通過ALTERTAX對GTAP數據庫中關稅進行校準[20],以提高關稅減讓沖擊的可靠性。

4.關稅減讓計算

關稅減讓計算基于《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文本附件——中國對日本關稅承諾表和日本關稅承諾表,包含了協定實施的基準稅率和第1年至第21年所適用的關稅數據。RCEP協定中關稅承諾表是基于HS12版本制定,其中,中國采取8位編碼,日本采取9位編碼,需要進行量化處理建立起GTAP部門-中國/日本HS編碼商品的對應關系。具體處理方法為:參考Petri&Plummer(2019)[21]和魏景賦(2022)[22]的研究,首先把日本HS9位編碼和中國HS8位編碼的基準稅率通過算數平均計算歸類為HS6位編碼產品的關稅,再以2020年進口額為權重加權平均計算,然后按照Thomas Hutcheson(2007)的方法建立起HS12編碼產品和GTAP產業部門之間的對應關系(4)HS編碼和GTAP產業部門對應關系來源:Thomas Hutcheson.HS2002-CPC 1.1-Global TradeAnalysisProject,ISIC,Rev3GTAPConcordance,2007.https://www.gtap.agecon.purdue.edu/resources/res_display.asp?RecordI D=1916.同時,因RCEP 采用 HS12 標準,但上述HS編碼和GTAP產業部門對應關系采用HS02標準,因此首先需要把HS02對應調整為HS12(根據WTO關稅數據http://tariffdata.wto.org/Reporters And Products.aspx中的HS02和HS12對應關系進行調整),然后可以得到 HS12編碼和GTAP產業部門對應關系。,最終計算得到表6中的編號1-12產業組的平均關稅,并以此作為政策沖擊依據。

表6 RCEP降稅安排中各類產品雙邊進口關稅

5.模擬方案設定

依據RCEP協定文本第二章貨物貿易的描述,每一締約方應當根據關稅承諾表削減或取消對締約方原產貨物的關稅,關稅減讓方面,協定基于雙邊議價模式,要求通過立即減免和10年內逐步降稅的方式實現區域內90%以上貨物零關稅,另外由于RCEP成員國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出于保護目的,在部分敏感產業和具有較大競爭差距的產業如機電產業的降稅上設置20年緩沖期,基于此,本文設定四種模擬情景,分別為中日間各類產品關稅按照RCEP降稅安排第1年、第11年、第16年和第21年四種情景進行削減,具體見表7。另外,RCEP關稅減讓的意義更多體現在中日兩國拓展了關稅減讓邊際,除中日和韓日外,各成員國在RCEP之前均已達成相關FTA,雙邊實際關稅已處于較低水平,因此本文只考慮中日之間的降稅安排,假定地區分類中的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關稅壁壘保持不變,同時參考關兵和梁一新[23]的研究,選取進口關稅稅率(tms)變量進行政策沖擊,評估RCEP關稅減讓對中日各產業進出口的具體影響。

表7 GTAP 模擬方案設定

(二)評估結果分析

本文從宏觀經濟效應和產業經濟效應兩個角度來分析RCEP降稅安排對中日兩國的經貿表現的影響。宏觀方面分析關稅減讓后中國和日本兩國GDP(qgdp)、總出口(vxwreg)、總進口(viwreg)、貿易收支(dtbal)、社會福利(EV)和貿易條件(tot)等主要經濟指標變化(表8);產業方面分析中國和日本在各類產品上產出(qo)、與主要貿易對象的進出口量(qxs)變化。

1.對中國和日本的對外貿易總額與貿易條件的影響

整體來看,RCEP關稅減讓對中日兩國的進出口規模和GDP增長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從表8可以看出,在S1、S2、S3和S4四種情景下(以下簡稱四種情景下),中國的出口將分別提高0.13%、0.51%、0.59%和0.62%,進口將分別提高0.16%、0.63%、0.73%和0.76%,GDP分別增長0.01%、0.03%、0.04%和0.04%;社會福利分別提高6.72億美元、21.93億美元、27.77億美元和29.33億美元,貿易條件和貿易收支均惡化;而日本的進出口和GDP的增幅以及社會福利增加額均高于中國,日本的貿易收支惡化、貿易條件改善。這意味著RCEP生效能夠促進中日兩國進出口貿易以及GDP增長,給兩國人民帶來更多福利,但對日本的促進作用更強,而且隨著RCEP中日逐年互相降低關稅,RCEP的潛力將持續激發和釋放,兩國的企業和人民將獲得更多實惠和福利。

表8 RCEP關稅減讓后中國和日本宏觀經濟指標變動

2.對中國和日本的對外貿易產品的產出影響

RCEP生效后對中國和日本各部門產出影響不盡相同。從表9可知,對中國而言,四種情景下,農作物、活動物及動物產品、加工食品、紡織品和皮革制品的產出值均有增加,在S4情形下產出值分別增加8.09億美元、5.38億美元、18.64億美元和63.73億美元,其原因在于這些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國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日本關稅減讓會給中國帶來較大的貿易創造效應;另外,部分非關稅壁壘的取消還存在投資促進和規模經濟的動態效應,這也會增加這些產業的產出。礦產品及礦產制品、化學橡膠制品和汽車及運輸設備產出下降明顯,這是由于中國這些產業與日本存在技術差距,雙邊關稅減讓會促進日本高精密化學產品、礦產品和汽車零部件等對華出口,可能對中國相關行業形成沖擊。

表9 RCEP生效對中國和日本貨物貿易產品產出的變化 單位:億美元

對日本而言,四種情景下,農作物、活動物及動物產品、加工食品、皮革制品和纖維及木制品產出值均下降,其中加工食品減少最明顯,加工食品產值分別減少2.63億美元、10.51億美元、12.35億美元和12.32億美元,其原因在于RCEP協定下日本在食品領域削減關稅,降低了貿易成本,從而使得低價進口商品取代價格較高的國內生產的商品。礦產品及礦產制品和化學橡膠制品中長期下產出值增加,與中國此兩類產品的下降形成鮮明對比,表明相對于中國的競爭優勢進一步擴大。汽車及運輸設備短期產出增加,長期注重區域內生產鏈布局,本國汽車及運輸設備產出減少,但資本性貨物產出增加,主要表現為在區域內其他國家投資生產。整體來看,RCEP協定下中日雙邊關稅減讓在產出層面對日本的正面效應更大。

3.對中日雙邊各類產品貿易的影響

從表10可以看出,RCEP生效后對中國的進出口規模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中日貨物貿易規模隨關稅減讓力度的提高而增加,總體來看,自日本進口增量更明顯。情景S4下,中國對日本貨物逆差增加233.03億美元,其中,中國自日本貨物進口增加429.87億美元,礦產品及礦產制品、化學橡膠制品、金屬及金屬制品、汽車及運輸設備和機電產品自日本進口增加明顯,以機電產品和化學橡膠制品自日本進口增量最大,分別為175.77億美元和81.97億美元;中國對日本貨物出口增加196.84美元,加工食品、化學橡膠制品、紡織品、皮革制品和化學橡膠制品對日出口增加明顯,以紡織品和機電產品對日出口增量最多,分別62.20億美元和40.36億美元,紡織品對日貿易順差增加40.72億美元,相對日本的競爭優勢進一步擴大。中國對日本的機電產品和化學橡膠制品兩類產品的進出口均有明顯增加,正如前文分析,充分體現兩國在機電產品和化學橡膠制品上具有互補性。

表10 四種情景下中日雙邊貨物貿易變動 單位:億美元

五、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

1.近兩年中日雙邊貿易規模逆勢增長,貿易結構比較集中,以機電產品、化學橡膠制品、紡織品和汽車及運輸設備為主;中國主要在機電產品、紡織品、皮革制品等產業上對日本市場依存程度較高,日本在機電產品、化學橡膠制品以及汽車及運輸設備等產業上對中國市場依存程度較高;比較而言,中國在紡織品、皮革制品、纖維及木制品及金屬及金屬制品上有競爭優勢,日本在汽車及運輸設備產品上有競爭優勢,兩國在機電產品和化學橡膠制品上存在明顯的貿易互補。

2.中日兩國在機電產品和化學橡膠制品上優勢互補,關稅減讓促進兩國在這兩類產品的不同領域和層次上發展,紡織品的關稅減讓主要促進中國對日本紡織服裝的出口,汽車及運輸設備的關稅減讓主要擴大日本對華零部件的出口同時為中國整車市場保留發展空間。

3.基于GTAP模型模擬評估關稅減讓對中國和日本的貨物貿易影響得到:(1)對兩國貿易規模和貿易條件的影響:RCEP降稅安排帶來的貿易創造和貿易逆轉效應使得中日兩國的進出口規模在各種情景均明顯增加,且對日本的促進作用更大,同時,兩國GDP和社會福利均得到改善,但中國出現貿易赤字,貿易條件惡化。(2)對兩國各部門產出的影響:對中國而言,RCEP關稅減讓有助于提高農作物、活動物及動物產品、加工食品、紡織品和皮革制品的產出,但礦產品及礦產制品、化學橡膠制品和汽車及運輸設備產出受到沖擊;對日本來說,農作物、活動物及動物產品、加工食品、皮革制品和纖維及木制品產出下降,但汽車及運輸設備短期產出增加,礦產品及礦產制品和化學橡膠制品中長期下產出值增加。(3)對兩國雙邊進出口影響:RCEP生效后對中國的進出口規模均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且促進作用隨關稅逐年削減而增強;就具體產品而言,中國在加工食品、紡織品和皮革制品上有較為明顯的競爭優勢,且紡織品對日出口增加額最多;日本在礦產品及礦產制品、化學橡膠制品、金屬及金屬制品、汽車及運輸設備和機電產品上競爭優勢較明顯,其中中國自日進口機電產品增量最大,化學橡膠制品增幅最明顯。

(二)政策啟示

1.綜合評估RCEP對主要產業的影響,制定靈活的產業沖擊應變政策

中國要綜合評估RCEP對主要產業的影響,充分利用好RCEP各項優惠政策,增強出口競爭力,加強技術創新,積極對接國際標準,提高產品服務質量。在機電產業領域,首先要致力于構建自主可控的技術體系,重視基礎科學和基礎研究,強化芯片、算法和量子科學等關鍵技術;其次學習日本經驗,提升標準設計水平,加速中國高端機電產品的轉型升級,努力提高機電產品在日本市場的占有率。紡織業領域,實證結果表明中國紡織品對日本出口增加,中國要積極主動使用RCEP優惠關稅措施,引進先進設備,加快紡織服裝產業升級,以保持和提升中國紡織行業出口競爭力;加強產能國際合作,優先考慮RCEP區域內的綠地投資和產能布局,更好地構筑互利共贏的紡織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注意特定產品與東盟國家的競爭風險。化學橡膠制品領域,利用RCEP機遇加大在東南亞國家相關產業鏈的布局,緩解過剩產能;加強原產地合規管理,建立供應商管理體系,做好原產地證明的簽發和后續核查;加大對行業創新和人才培養的投入,學習日本在高端煉化產品上的技術及品牌建設經驗。汽車及運輸設備領域,擴大對日本高端汽車零件的進口,盡快在汽車整車及其零件等中高端產品的關鍵技術上加強創新和研究,加強技術突破,做強中國制造。

2.切實用好原產地區域累積規則,深化中日兩國產業鏈供應鏈合作

中日貿易投資往來密切,在產業鏈供應鏈方面有著較深的合作關系。RCEP的區域累積原產地規則為兩國企業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創造了更好條件。一方面兩國企業依托雙方的原材料合作生產產品,然后出口到RCEP成員國市場,這樣也能夠享受到RCEP的優惠稅率;二是利用好原產地自主聲明制度,例如中日汽車產業合作密切,而汽車產業對供應鏈的時間要求比較嚴格,利用原產地自主聲明制度幫助企業節約時間成本。同時,中國和日本對越南等東盟國家的投資都較多,隨著RCEP生效實施,整個區域內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中日兩國企業開展第三方合作會更加便利,兩國應進一步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拓展新的合作領域,加強在東盟國家開展合作,深化兩國產業鏈供應鏈合作。

3.重視推進非關稅壁壘優惠安排,充分釋放自貿協定帶來的紅利

前文實證模擬預測表明,RCEP關稅減讓對中日雙方帶來經濟利益,但關稅降為零后不存在進一步下降空間,而降低非關稅壁壘,是區域內各成員持續獲得貿易收益和提高產出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在RCEP生效關稅減讓按時間表實施情況下,中國應重視推進非關稅壁壘優惠安排,積極主動協調各成員國盡早落實協定規定的市場開放承諾和規則,盡快啟動RCEP關于后續條款的磋商,在更大程度上釋放自貿協定的經濟紅利;同時,中國也應抓住降低非關稅壁壘的機會,學習日本在汽車、化工等優勢領域的先進技術,加快提升國內供給體系質量。

4.做好貿易風險防范,加強產業預警機制建設

RCEP生效后,兩國在機電產品、化學橡膠制品等產業互降關稅,日本相關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價格優勢進一步凸顯,這勢必會與國內產品產生激烈競爭。為此,市場主體要利用好RCEP的臨時性過渡和保障措施,在降稅過渡期內提前完成產業調整和升級,維護中國貿易利益和產業安全,同時研究建立針對各產業預警機制,監測各產業受到日本產品沖擊的危害程度,此外,中國也要做好本國產品出口到日本可能遭受反傾銷的預案,實現產業保護工作的前置化。

猜你喜歡
產品
好產品,可持續
現代裝飾(2022年4期)2022-08-31 01:39:32
從靈感出發,邂逅好產品
現代裝飾(2022年3期)2022-07-05 05:55:06
新產品
“三無”產品
快樂語文(2021年36期)2022-01-18 05:48:46
OPPO:堅守本分,將產品做到極致
金橋(2021年4期)2021-05-21 08:19:22
”這些產品,我不打算回購。
中國化妝品(2018年6期)2018-07-09 03:12:40
拒絕平凡,如何讓你的產品變“有趣”?
中國化妝品(2018年6期)2018-07-09 03:12:32
2015產品LOOKBOOK直擊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23:50
golo6可以聽的OBD產品
新產品
玩具(2009年10期)2009-11-04 02:33: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天天操精品| 91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欧美精品不卡| 玖玖精品在线|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AV无码一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自在拍91精品黑人|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九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不卡在线|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国产精品9| 午夜色综合| 99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久久a级片| 亚洲色中色|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19p|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国产亚洲现在一区二区中文| аv天堂最新中文在线| 欧美a在线|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91国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亚洲动漫h| 欧美成人一级| 激情综合网址|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毛片免费试看| 国产精品9|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色香蕉网站| 啪啪永久免费av| 日本精品影院|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 久久久久久午夜精品|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99视频国产精品| 久草视频福利在线观看|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 国产性猛交XXXX免费看|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APP|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最新网址|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一级毛片a女人刺激视频免费| 97人妻精品专区久久久久| a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