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唯
(榮成市城西畜牧獸醫站 山東威海 264300)
家禽養殖產業在不斷的發展中擴大了規模,飼養數量逐步增長,在飼養密度上,也呈現出了上升趨勢。家禽養殖場必須要加強對疫病的防治,建立起獸醫生物安全體系,始終將衛生防疫和禽病防治工作作為家禽養殖場的重點管理環節,防范管理不善和疫病流行等問題的發生,創建起安全的家禽生長環境,提高家禽養殖場的經濟效益、發展效益。
家禽養殖場目前正向著商業化、規模化的方向升級和轉型,在家禽養殖場中,傳染病問題是十分常見的,傳染病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發生,缺少對獸醫生物安全的高度重視,是加重家禽養殖場傳染病風險的主要誘因之一,因為傳染病的防治要以預防為主,堅持預防性的原則,降低傳染病的發生和發展風險。人們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針對家禽養殖場傳染病的防治,通常是采取接種疫苗。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建立獸醫生物安全體系,能夠從根源上將病原體的傳入途徑有效切斷,防止動物群受到傷害與安全威脅。獸醫生物安全最大限度地將致病因素隔離開來,包括化學性致病因子、物理性致病因子、生物性致病因子,建立起安全的動物生產保護體系。獸醫生物安全體系覆蓋了疾病的預防、飼養管理等多個專業領域的內容。以保護動物群不受到疾病的侵害為最終的目標,采取了阻止致病因子侵入多種方式方法,提高了家禽養殖場對動物疾病的綜合防治效果,保證動物處于最良好的生長環境和生長狀態下,提高家禽養殖場的生產質量、生產安全。可見獸醫生物安全體系在家禽養殖場的規模化建設中,是一種綜合性的防治措施,有利于防范動物傳染病。在家禽養殖場的集約化建設和規模化發展中,逐步完善獸醫生物安全體系,是家禽養殖產業發展中必須要落實的一項舉措。
獸醫生物安全體系具有經濟性的優勢,在傳染病的控制和防范中,功能性強,預防傳染病的效率高,面向可能發生的動物傳染病實施綜合防治,將關注重點放在了整個生產系統的各個環節中,在空間上使各部分的聯系均得到關注,將動物疾病的防治作為一項綜合、系統的工程,貫穿家禽養殖活動的始末。落實傳染病的防治措施,養殖生產的全過程均得到了有效的獸醫生物安全管理,不同生產環節之間具有的聯系以及每個生產環節對動物健康產生的影響,均體現在了獸醫生物安全體系中。通過對各項指標的優化,最大限度地降低養殖場中的傳染病風險,保證動物在最佳的安全生產狀態下,為家禽養殖場獲取更高的經濟收益,創造價值,獸醫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成為了家禽養殖場運行和發展中必要的條件和支持。
在前期的選址環節,做好隔離措施,完善養殖場和禽舍建筑的生產條件,配備完善的設備設施,將病原微生物隔離開來,保證家禽處于安全的空間內,進行限制飼養。其他的人員和動物不應該隨意的進出家禽所在的飼養環境,可以通過設置隔離墻或圍欄等方式,將家禽和其他動物與人員隔離開來,使被飼養的家禽,能夠處于安全狀態下生長,降低疾病風險。在前期的選址環節,要保證合理性,并劃分功能區,加強對周圍環境、建筑環境的嚴格控制,在選址中,將隔離原則落實到位,避免選擇集貿市場、居民區附近,此類位置均不適合進行家禽養殖場的建設。
在設置場區時,要考慮風向、天然隔離屏障、氣候條件、地勢等多項要素,合理選擇位置。劃分功能區應根據具體的生產流程,保證功能區劃分的合理性,創建起便利的條件,以此進行設備控制、廢物運輸、人員管理。在不同的位置安排各個生產環節,例如孵化場、飼料場、屠宰加工場,此類生產環節需要在不同的位置展開生產作業,采取分散布置的方式,提高對問題的發現和處理效率。在不同的家禽養殖場內部,要結合具體的生產需求和情況,將各個區域劃分開來,例如生活區、生產區、潔凈區、糞污處理區,完善獸醫生物安全體系的功能,加強對周圍環境的有效控制,保證家禽養殖場內清潔、安全的衛生環境,做好環境的消毒工作。
疫病防控主要分為禽群控制、病原體控制和環境衛生控制三大方面,禽群控制的目的是在日常的家禽養殖場飼養管理工作中,防止禽群被病原微生物侵害,并采取有效的方式,強化禽群的抗病能力。例如在禽群的引種環節,要保證了解種群的疾病流行情況,制定控制計劃,防范垂直傳播疾病的風險,在同一環境中,集中來源、免疫狀態和年齡相同的家禽進行飼養,避免不同來源、不同品種的家禽,在同一環境內混合飼養。定期做好免疫狀態監測工作,并及時的進行環境監測、飼料飲水監測和病情分析工作。在病原體的控制中,防范患病禽只,或有病原攜帶情況的禽只進入到家禽養殖場中,因為這是傳入傳染病的主要來源。除此之外,要對尸體進行正確的處理,被病原體所污染的糞便也要經過處理之后,向外運輸,防范各種媒介昆蟲、被污染的飼料、土壤、粉塵可能帶來的病原體侵害。
采取全進全出制度進行養殖管理,交通工具需嚴格地按照消毒程序、洗手程序管理,控制病原體風險。為了最大限度地對病原體傳入進行有效防控,要在新引入禽只環節,做好單獨的飼養隔離工作,觀察2~4 周,根據所在地區的疫病流行情況,甚至需要觀察更長的時間,必要的情況下,要結合血清的檢測工作,做好傳染病的防范,切斷病原體的傳播途徑。環境衛生控制是獸醫生物安全體系中,疫病控制環節的關鍵要點,應做好衛生消毒工作,包括禽群的引進環節、飼養環節,均需要定期進行禽舍的清洗消毒,對周圍環境和禽場內使用到的工具、物品,同樣要及時做好清洗消毒,防范交叉污染的問題。在完成了消毒之后,要及時檢測具體的消毒效果,保證家禽養殖場的環境衛生和物品消毒均達到了一定的標準,進出家禽養殖場的設備、材料、人員,均要按照規范程序,接受管理,控制好環境衛生,將傳染病可能存在的循環傳播、交叉污染風險扼殺在搖籃里。
人員和物品因素作為傳播媒介,流動性常常被忽視,因此建立家禽養殖場獸醫生物安全體系,應設置專門的通道,用于工作人員出入,工作人員日常使用的工作服、鞋子等常規防護物品,要進行實時的清潔消毒,設置專門用于更換設備、洗手、換衣服的區域,在生產區和生活區之間,還應增加淋浴設備,保證工作人員在進出家禽養殖場的場所時,不攜帶病原微生物。禁止無關人員進入養殖場或參觀,外來人員必須要進入養殖場的情況下,則需要進行登記等程序,做好隔離措施,經過洗手、消毒、換鞋、換衣服之后,才能夠允許其進入。工具的交叉使用和工作人員密切接觸,要得到有效的控制,尤其是工作人員,應遠離外界動物,了解獸醫生物安全知識,提高家禽養殖場的安全性。物品流動的控制,包括場內物品和進出家禽養殖場的各種物品,在獸醫生物安全體系的建設中,設置潔凈區、臟區,以正常家禽向患病家禽轉移、小日齡家禽向大日齡家禽轉移為原則,防止出現污染問題和疾病交叉感染。
綜上所述,家禽養殖場近些年來快速發展,擴大了發展規模,增加了養殖數量,家禽養殖場是否具有安全生產的環境,和人們的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為了實現家禽養殖場的安全發展目標,要在家禽養殖場中加快獸醫生物安全體系的建設腳步,致力于創造健康的家禽養殖場環境,提高家禽養殖場的安全生產水平,在獸醫生物安全體系的作用下,實現規模化、規范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