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欽
(福建省永泰縣農業農村局畜牧水產服務中心 福州 350700)
羊支原體肺炎又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是比較常見的一類呼吸系統疾病,致病原為肺炎支原體,羊支原體肺炎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冬春季節易發,臨床上發病羊主要表現為溫度顯著升高,頻繁的咳嗽氣喘,胸腔出現漿液性和纖維素性胸膜肺炎。不同年齡的羊群感染各種疾病之后,往往會表現出差異性的臨床癥狀,年齡越小的羊群感染肺炎支原體之后,所表現出來的臨床癥狀越明顯,發病過程越短造成的死亡率越高。作為養殖戶,應該充分認識到羊支原體肺炎發生流行所造成的嚴重危害,強化科學養殖知識學習和養殖經驗的總結,認真探討該種疾病的發生流行特點,確保早發現、早處理,在短時間內控制病情。
2021 年的3 月2 日起,永泰縣某養殖戶在對羊群進行驅蟲處理過程中發現了個別羊咳嗽,第2 天之后發現患病羊的數量不斷增多,主要以咳嗽氣喘為主,以年齡較小的羊群發病為主。出現該種呼吸道癥狀之后,養殖戶只是認為氣候變化所引發的一種應激反應,沒有引起重視,仍然采用傳統放牧養殖管理模式。但養殖場患病羊群的數量不斷增多,有個別患病羊還表現出腹瀉現象,體溫升高,不能正常呼吸。出現該種情況之后,養殖戶才將患病羊群單獨隔離飼養,并使用青霉素、鏈霉素等多種抗生素類藥物進行治療,病情時好時壞,一旦停藥,患病羊的病情逐漸加重,并且藥物的治療效果呈現逐漸下降的態勢,3 月8 日出現一只患病羊死亡。隨后養殖戶求診,筆者通過觀察,發現羊群存在嚴重的呼吸道癥狀,周圍衛生環境相對較差,養殖戶將羊群聚集在一起養殖,相互接觸很容易造成病原的傳播蔓延。結合具體的發病情況,對病死羊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解剖觀察,采集病死羊典型部位病料和病羊新鮮血液進行實驗室診斷,判定為羊支原體肺炎,隨后進行了藥敏實驗,篩選出了幾種敏感藥物,制定了針對性的治療方案,病情在短時間內得到了有效控制。
患病羊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最高升高到42℃,不斷的咳嗽并伴隨哀鳴聲,氣喘,采食量逐漸下降,精神萎靡不振,背毛粗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達80~120 次/min,干咳,部分病羊有短而濕的咳嗽。患病羊眼角流出大量的膿性分泌物,從鼻腔當中流出黏液性或膿性的分泌物,并附著在鼻孔和上唇,部分在鼻液當中有夾雜有少量的血液。按壓胸壁,病羊疼痛反應強烈,叩診肺部存在濁音。患病羊體質變差,長時間臥地不起,四肢伸直,目光呆滯,腹部收縮,呼吸困難,以年齡較小的羊群和老齡羊群癥狀明顯。
通過病死羊解剖發現病變位置主要集中在胸腔和肺臟組織,胸腔當中蓄積有很多淡黃色的液體,在空氣中暴露逐漸形成纖維性蛋白凝塊,胸腔當中的臟器組織顯著粘連,不能夠正常分離。肺臟組織顯著腫大,彈性下降,將腫大的肺臟組織切開之后,切面呈現大理石紋路病變,氣管、支氣管當中蓄積有大量的泡沫狀分泌物,肝臟顯著腫大,質地變硬。肺臟周邊的淋巴結組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腫大出血現象。
采集病死羊病變的肺臟組織和胸腔積液制作涂片,用革蘭氏染色法鏡檢未見病原,經姬姆薩染色后鏡檢,發現有的呈螺旋狀,有的呈逗點狀,有的呈桿狀等多形態的紅色病原體,采集病羊新鮮血液7份,制成血清,進行間接血凝試驗,結果全部為支原體肺炎抗體陽性。經臨床觀察、剖檢病理變化和試驗室診斷判定為羊支原體肺炎。
病死羊和糞便做無害化處理,對羊舍和周圍環境進行認真的噴霧消毒,交替使用癸甲溴銨溶液和10%漂白粉溶液,徹底清除養殖環境中的病原。
篩選患病羊,疑似病羊,健康羊,并分別隔離飼養。
對癥治療,緩解患病羊的臨床癥狀。結合藥敏實驗,篩選出敏感藥物,對患病羊和疑似病羊進行針對性的治療,使用30%的氟苯尼考注射液、黃芪多糖注射液,使用劑量分別為0.01、0.2mL/kg·bw,上述藥物1 次/d,連續使用3d。同時配合中成藥進行治療,選擇使用金銀花、麻黃、板藍根、黃連各20g,木通、甘草各10g,水煎煮溫度適宜之后,灌服,1 次/d,連續使用5d,該中藥組方具有止咳潤肺,清熱解毒的功效。
對健康羊群緊急免疫接種山羊支原體肺炎滅活疫苗。
養殖期間注重做好管理工作,控制合理的養殖管理密度,保證圈舍具有良好的通風條件,能夠將圈舍當中的高溫高濕氣體全面排出。
定期對羊圈及周邊環境進行消毒,消毒藥選用癸甲溴銨和10%漂白粉溶液。
根據羊群的生長發育情況,科學搭配飼料,保證飼料營養價值全面,增強羊群身體抵抗能力。
嚴格控制引種行為,避免從疫區引進羊群,對于新引進的羊群應該放置在隔離舍當中,單獨隔離養殖30d 以上,確保健康之后才能夠混合養殖。
結合疫病發生流行情況,做好疫苗免疫接種工作,針對羊支原體肺炎,選擇使用山羊支原體肺炎滅活疫苗,春秋兩季各免疫接種1 次。羔羊、后備羊、成年羊使用劑量分別為2、3 和5mL,通過妥善疫苗免疫接種能夠有效防控該種疾病的發生。
羊支原體肺炎能夠威脅不同品種、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羊群,同一個品種條件下,羊群的年齡越大抵抗能力越強,感染該種疾病之后臨床癥狀越輕,主要以羔羊或者年齡較大、身體瘦弱的老齡羊發病為主。患病羊和隱性帶菌羊是最主要的傳染源,病原可以通過飛沫或者直接接觸傳播,具有較強的傳染性。羊支原體肺炎在新疫區發病較急,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多發生在每年的冬春季節,常常呈地方性流行或者散發流行。養殖戶應注意觀察羊群健康狀況,發現病羊,應及時采隔離措施,加強羊圈及周邊環境消毒,并上報病情,以便早確診,早處置。
養殖管理不當,養殖密度過于擁擠,營養不良,飼料營養價值不足,羊群抗病能力低下,圈舍寒冷均可以促使或加重該種疾病的發生流行。養殖戶應做好圈舍環境衛生,加強通風換氣和防寒防潮及保溫工作。嚴格落實定期消毒制度,及時清理糞污并堆積發酵。加強飼養管理,適當補飼,增強羊群體質,以提高羊群抗病能力。
羊支原體肺炎已經成為威脅羊群健康生長的常發病和高發病,在該種疾病下造成的死亡率相對較低,但是會對羊群的免疫功能構成嚴重的威脅,容易繼發感染多種疾病,表現出復雜的臨床癥狀,給疾病的診斷防控工作帶來很大難題。在診斷過程中應認真分析流行病學調查情況、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做出初步判斷,通過實驗室診斷確診。應及早采取疫病防控措施,并結合藥敏實驗,使用敏感藥物對癥治療。采用中西藥結合治療可取得良好效果。
養殖戶應結合自身養殖條件和科學養殖要求制定適宜的養殖管理模式,堅持自繁自育,培育健康羊群。如果從外地引種,一定要落實嚴格的產地檢疫和到場隔離觀察制度,隔離觀察30d 后,確保健康后才可混群飼養。
強化動物疫病知識宣傳,加強養殖戶科學養殖技術培訓,提高養殖人員素質水平。養殖人員平時應加強巡查,做到早發現早處理,確保在短時間的控制病情,避免帶來嚴重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