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丹 張治民 羅宗鍵
(1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中醫教研室,吉林 長春 130000;2長春中德骨科醫院脊柱微創科;3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
難治性腎病綜合征(RNS)是臨床治療難度較高的一種疾病〔1〕,包括以下兩類:①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是經過足量的激素治療8~12 w無效者為激素抵抗型;②經過潑尼松治療能夠緩解,在減藥過程或者是停藥后經常復發,1年內復發3次或者是半年內復發超過2次以上,稱為反復發作性或者是激素依賴性〔2,3〕。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本病的發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本病具有治療難度大、病理類型多的特點〔4〕,如果未能得到長期有效治療,則可能反復發作,最終發展為慢性腎臟疾病,嚴重危害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目前臨床針對原發性RNS的常規治療方法仍然以西醫治療方案為主,主要藥物為糖皮質激素,但是在長期的治療中,糖皮質激素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例如肥胖、血壓升高、骨質疏松等,并不是最佳的治療方案〔5〕。近些年,中醫治療方案改善原發性RNS的臨床效果較好。中醫認為本病屬于“虛勞”“水腫”范圍內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的各個臟器抵抗力較弱導致脾、肺、腎功能失調,三焦水液代謝異常。為了進一步探討中醫在本病中的治療效果,本文采用溫陽利水化瘀方作為治療方案,觀察其具體應用效果。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就診于長春市第二醫院原發性RNS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納入124例,按照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2例。觀察組男32例,女30例,年齡60~74歲,平均(67.2±5.6)歲,病程3~11個月,平均(7.1±0.6)個月。發病季節:夏秋季發病12例,冬春季發病50例;發病誘因:皮膚感染1例,呼吸道感染2例,泌尿系統感染3例,無明顯誘因56例。對照組男29例,女33例,年齡61~75歲,平均(68.5±5.9)歲,病程3~12個月,平均(7.5±0.7)個月;發病誘因:呼吸道感染1例,泌尿系統感染6例,無明顯誘因55例。患者經中醫辨證分型后均被確診為脾腎陽虛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納入標準:同時符合中醫和西醫診斷標準。排除標準:腎衰竭;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發病誘因為肝炎、紫癜、狼瘡及繼發性因素;合并惡性腫瘤。
1.2西醫診斷標準 符合以下指征即可診斷為RNS〔6〕,①大量蛋白尿:1 w中有3 d出現晨尿蛋白定性為“+++”~“++++”,或者隨機晨尿尿蛋白/肌酐≥2.0;②低蛋白血癥:血漿白蛋白水平低于25 g/L;③高膽固醇血癥:血漿膽固醇水平在5.7 mmol/L以上;④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腫。以上四項中,滿足①和②的基礎之上,具備以下情況之一者可被診斷為RNS,(1)激素耐藥:經潑尼松足量治療1個月以上蛋白尿仍顯示為陽性;(2)激素依賴:對激素治療比較敏感,但是停藥2 w內出現復發或者連續減量兩次后仍然出現復發;(3)激素頻復發:半年內復發次數在兩次及以上,或者1年內復發次數在3次或者3次以上。
1.3中醫診斷標準 參考中醫脾腎陽虛型的診斷標準〔7~9〕,癥狀為水腫先從眼瞼或下肢開始,繼及四肢、全身,重者全身皆腫,甚至腹大脹滿,氣喘,不能平臥。嚴重者可見閉尿、惡心、嘔吐、口有穢味兒,甚至頭疼、昏迷等。
1.4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建議低脂飲食,并注意休息。對照組給予糖皮質激素和利尿劑治療,醋酸潑尼龍片(生產廠家: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207)口服一次2片,2次/d,呋塞米注射液(生產廠家:廣東南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2506),靜脈注射,開始20~40 mg,必要時每小時追加80 mg,加于氯化鈉注射液100 ml內靜脈滴。同時給予對癥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之上給予溫陽利水化瘀方中藥治療,方劑組成如下:制附片30 g,太子參30 g,五味子10 g,當歸15 g,茯苓30 g,砂仁10 g,炙黃芪30 g,白術30 g,桂枝20 g,白芍20 g,澤瀉15 g,回心草20 g,干姜20 g,麥冬10 g,炙甘草10 g。氣虛者加黨參,痰多者加半夏、陳皮,水腫者加麻黃、桑皮,瘀血者加水蛭,按照中藥常規煎制方法進行制備,每天1劑分兩次服用。
1.5療效觀察 觀察兩組的中醫治療有效率、腎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及凝血功能(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中醫治療有效率評價標準:痊愈:體征及癥狀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及以上;顯效:體征和癥狀得到明顯改善,且證候積分減少30%~94%;無效:體征和癥狀沒有得到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30%以下。治療有效率=(痊愈+有效)/總例數×100%〔10,11〕。
1.6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χ2、t檢驗。
2.1兩組中醫治療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6.77%,痊愈26例、有效34例、無效2例)顯著高于對照組(83.87%,痊愈20例、有效32例、無效10例;χ2=4.521,P=0.033)。
2.2兩組腎功能和凝血功能對比 治療前,兩組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均明顯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腎功能和凝血功能對比
RNS屬于中醫古代文獻中的水氣病,中醫記載的水皮、正水及虛損的病名與西醫命名的RNS的臨床癥狀非常相似。在《金匾要略,水氣病篇》,也有記載,外證腑腫,皮水其脈亦浮,不惡風,按之沒指,其腹如鼓,正水其脈沉遲,外證自喘。中醫的慮損病名見于《景岳全書》與《肘后方》記載著臟腑虧損氣血陰陽不足的虛證,與腎病綜合征表現相同。學者認為RNS與免疫異常、遺傳因素、炎癥介質及肺炎癥介質有關〔12,13〕。本病的治療難點主要在于老年人的各個臟器抵抗力較弱,在用藥過程中,會出現藥物耐受性差,治療依從性低,同時也更容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14~16〕。RNS出現后,會同時伴有高脂血癥等代謝障礙、低蛋白血癥及水腫,如果長期采用糖皮質激素及利尿劑治療,則可能造成腎小球硬化、小球系膜細胞增生及腎小管間質纖維化,最后對腎臟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在本病的治療中,消除水腫是治療難點之一,反復應用利尿劑可能會出現低血容量休克,對腎小管的功能造成影響〔17~20〕。
本病從中醫角度來看,發病病機為虛實夾雜、本虛標實。由于老年人的各個臟器抵抗力較弱,因此生理上表現為脾常不足、肺常不足及腎常虛,本虛于內,當受到外邪進侵入時,則容易出現血瘀、水濕及外感等標癥,導致病癥遷延不愈,反復發作〔21〕。在RNS發病過程中,水濕嚴重妨礙了氣機的運行,因此久病后出現水濕郁久化瘀。人體中的血液和水是來自于同一根源,如果出現了水行不暢的情況,則直接會影響血液的運行。而中醫講脾主運化、肺為水之上源、腎為水之下源,因此如果水被氣化,同時水濕為陰邪,因此易傷陽氣。血瘀也是RNS的主要癥狀,因此治療時則會進行活血化瘀治療,血行則氣暢。由于本病會導致肺、脾、腎三個臟器的損傷,因此會出現水液代謝異常,水濕停滯在體內導致水腫。從以上致病機制中可發現,治療本病的核心為利水消腫、祛濕化瘀。
溫陽利水化瘀方中的干姜和制附片上可助心臟陽氣而通血脈、中可以溫脾陽以健運、下可以補腎陽氣以益火;具有辛熱助陽、暖脾溫腎的功效,白術、茯苓配黃芪培土健脾而利水則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中醫講“血不利則為水,水阻則血不行”,因此,以川芎、丹參和當歸進行活血化瘀。桂枝、澤瀉則具有通陽化氣行水的作用,用白芍顧護真陰,以求陰陽之平衡。本方能夠促進鈉、氯、鉀等電解質的排出,其原理可能是由于抑制了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其在利水的同時不傷陰,水濕走小便而出,謂之“開鬼門,潔凈府”。本方劑能夠有效緩解老年人脾腎陽虛的狀態,同時又能夠消除水濕和淤血,達到標本標本兼治的作用。現代藥理也顯示,黃芪能夠有效提升血漿中白蛋白的水平,同時還能夠對脂質代謝進行調節,避免老年人出現凝血功能障礙,緩解高凝狀態。現代藥理顯示當歸具有良好的活血功效,其中的阿魏酸可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緩解血液的高凝狀態。本研究結果顯示,溫陽利水化瘀方在治療老年人原發性RNS獲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