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裕茵,賴正權,蔡雨峰,丘金燕,楊婷婷,劉偉,吳瑩,張慈婷,潘敏虹,艾偉鵬
(深圳大學總醫院,廣東深圳510000)
雞血藤為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莖,多產于我國廣西、貴州等地區[1]。于每年秋冬兩季采收,因采收時藤條流出的汁液鮮紅如雞血,故名雞血藤。最早在《本草綱目拾遺》有作為藥材使用的記錄[2],其味苦、甘,性溫,歸肝、腎經。具有活血補血,調經止痛,舒筋活絡的功效。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風濕痹痛,麻木癱瘓,血虛萎黃[3]。迄今為止,已從雞血藤中分離獲得黃酮類、三萜類、苷類、酚類、甾醇類、蒽醌類等成分[4],近年來,臨床上常應用于抗血小板聚集、抗炎鎮痛、抗腫瘤抗病毒等方面[5,6]。本文對近年國內外雞血藤的相關文獻,進行了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方面的歸納和整理,為進一步深入研究雞血藤活血補血、調經止痛等作用的藥效物質和作用機制提供參考。
1.1 黃酮類成分 黃酮類成分是雞血藤的主要活性物質。劉靜等[7]通過文獻總結出雞血藤共有34種黃酮類成分,其中異黃酮類、黃烷醇類、黃酮類、異黃烷類、二氫黃酮/醇類、查爾酮類數量分別是:10、10、4、2、4、4。隨后劉曉艷[8]從雞血藤的水提物中分離新得到1個二氫黃酮、2個黃烷醇類、9個異黃酮類,1個黃酮類、2個查爾酮,1個異黃烷類,詳見表1。

表1 雞血藤中的主要黃酮類成分

續表
1.2 酚酸類成分在瞿璐[9]等的研究基礎上,蘇賢君[10]統計雞血藤含有26種酚酸類化合物,接著劉曉艷[11]還從雞血藤中分離獲得8個新的酚酸類化合物,詳見表2。

表2 雞血藤中的酚酸類成分

續表
1.3 苯丙素類化合物 唐任能[12]從雞血藤中分離鑒定出2個木脂素類成分及張祎[13]從雞血藤95%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出3個木脂素類成分外,劉曉艷[11]還檢測出7個苯丙素類化合物及1個香豆素成分。詳見表3。

表3 雞血藤中的苯丙素類化合物
1.4 萜類及甾醇類化合物 張祎[13]從雞血藤中提取出3個單萜類成分,而蘇賢君[10]、劉曉艷[11]、Ampai P[14]、嚴啟新[15]發現了雞血藤中還有三萜類及甾醇成分,詳見表4。

表4 雞血藤中的萜類及甾醇類化合物
1.5 蒽醌及其他類成分 嚴啟新[15]在雞血藤中首次檢出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等蒽醌類成分。舒順利[16]發現雞血藤含有羊紅膻醇,高玉瓊[17]采用有機溶劑-水蒸氣蒸餾在雞血藤中提取揮發性成分,通過氣相質譜分析確定α-紅沒藥醇為雞血藤中含量最高的揮發油。
雞血藤的藥理作用主要體現在影響造血系統、抗血小板聚集、調節脂質代謝,抗心肌缺血及腦缺血、抗炎鎮痛、抗腫瘤、抗氧化、調節酪氨酸酶活性等方面。
2.1 對造血系統的影響 研究表明,雞血藤水煎液可改善缺鐵性貧血患者相關血液指標水平[18]。張浩等[19]發現雞血藤醇提取物有良好的補血作用,抑制血虛模型小鼠各項血液指標的下降。齊貴陽[20]發現雞血藤提取物能有效對抗由化療藥物引起的白細胞計數下降。林飛等[21]在TCMSP數據庫中篩選出雞血藤中抑制白細胞減少的活性物質,可能是槲皮素、(+)-兒茶素、刺芒柄花素,并參與到多個基因調節,提高機體白細胞水平,從而治療白細胞減少癥,其中PⅠK3CA為發揮作用的關鍵靶點。
2.2 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2.2.1 抗血小板聚集 張浩等[22]發現雞血藤醇提取物可以抑制內源性二磷酸腺苷、膠原、花生四烯酸等釋放,改善血小板聚集。隨后發現誘導血小板聚集的成分應為總黃酮[23],根據對照實驗發現雞血藤與阿司匹林類似,在TXA2受體上發揮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目前尚未有臨床出現出血等不良反應的統計報道。
2.2.2 調節脂質代謝 盧識禮等[24]發現雞血藤原花青素通過抑制HAM-CoA還原酶活力降低總膽固醇,猜測通過抑制胰脂肪酶降低甘油三酯。刺芒柄花素也能調節血脂代謝,抑制主動脈壁泡沫細胞和脂質斑塊形成,抑制中膜平滑肌增生,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病變[25]。劉仰斌[26]建立去卵巢豚鼠的脂代謝失衡模型,發現雞血藤提取物能有效調節血脂水平,改善實驗豚鼠因雌激素缺乏導致的肥胖,猜想雞血藤提取物可能有類激素樣功效。
2.2.3 保護心腦血管 雞血藤抗心肌缺血作用主要與黃酮類成分有關。李麗等[27]發現雞血藤總黃酮可能通過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質過氧化來保護心肌缺血。而劉仰斌等[28]發現雞血藤提取物能增強Ca2+-Mg2+-ATPase和Na+-K+-ATPase活 性,避 免Ca2+超載,進而改善腦細胞的能量代謝,減少腦缺血再灌注損傷。
2.3 抗炎鎮痛反應 張亮蓉[29]發現雞血藤兒茶素可以降低小鼠血清MMPs和MMP-3水平,起到抗痛風性關節炎作用。而中劑量(15g/Kg)為飽和劑量,藥效不再隨飽和劑量增加而增大。吳磊[30]發現雞血藤醇提取物對四種不同疼痛模型均呈現較好的鎮痛效果,有效物質可能為白芷內酯和黃酮類。鄭思成等[31]通過網絡藥理學分析雞血藤控制炎癥反應涉及到多個信號通路如HⅠF1、TNF、PⅠ3K-Akt、FoxO,其中木犀草素、芒柄花素、豆甾醇、β-谷甾醇等是活性成分。
2.4 抗腫瘤作用 雞血藤組方能抑制肝癌HepG2細胞、人肺癌A549細胞、鼻咽癌CNE-2Z細胞、骨肉瘤143B細胞、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HL-60細胞的增殖,并對肝癌HepG2細胞強抑制作用[32]。同時,陳浩天[33]發現雞血藤總黃酮類能上調肝癌HepG2細胞Caspase-9的相對表達量,調控下游相關的Caspase-3、Caspase-8。腫瘤的轉移與腫瘤誘導血小板聚集相關,孫立東[34]等提出雞血藤作為活血化瘀藥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抗腫瘤轉移作用。研究發現,雞血藤水提物能調控與乳腺癌細胞轉移相關的SNX9、βcatenin蛋白表達水平,還能抑制三陰性乳腺癌MDAMB-231-luc的遷移,降低乳腺癌的侵襲轉移率[35]。
2.5 抗氧化作用 史曉普[36]發現雞血藤醇提取物能降低肝組織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促進清除氧自由基,從而保護肝臟。其中,雞血藤黃酮類成分清除羥自由基能力和超氧陰離子的作用最強[37],雞血藤中的原花青素消除DPPH·自由基能力與ⅤC接近[38]。趙尉丹[39]觀察到雞血藤總黃酮對脂多糖刺激RAW264.7細胞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應激活性,并在濃度小于100ug/mL范圍內不會對細胞造成毒性,可應用在預防氧化應激損傷。另有研究顯示體外抗氧化能力不會隨著表兒茶素和兒茶素的含量增加而提高,目前考慮雞血藤的抗氧化能力是多種成分共同作用結果[40]。
2.6 抗病毒作用 曾凡力等[41]發現雞血藤醇提取物有效抑制體外的單純皰疹病毒Ⅰ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其中抑制單純皰疹病毒Ⅰ型效果最好。龐佶等[42]發現雞血藤水提物能顯著性減少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率,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另有實驗表明雞血藤水提液對薩奇病毒B3、B5、??刹《綞cho 9、Echo 29、脊髓灰質炎病毒Polio virusⅠ,5種腸道病毒屬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或者殺傷作用,作用機制與抑制病毒生物合成及成熟釋放,吸附在細胞表面或者進入細胞阻止病毒吸附進入相關[43]。
2.7 調節酪氨酸酶活性Wang HK等[44]在25種中藥里發現雞血藤中多酚類結構能有效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尤其是對人表皮黑色素細胞。同時Lee MH等[45]從95%的雞血藤醇提取物分離獲得紫鉚素,猜測是通過影響酪氨酸酶的TRP1和TRP2基因編碼的轉錄,發揮抑制皮膚細胞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沉著的作用。
2.8 抗抑郁作用 曹斌[46]設置TST、FST兩個抗抑郁的經典實驗,結果顯示雞血藤水提物有效縮短“行為絕望狀態”時間,降低大鼠海馬組織ⅠL-1β和TNF-α水平,減少NF-κBp65的表達,通過抑制炎癥反應起到抗抑郁作用,并排除因興奮中樞神經造成抗抑郁假陽性的可能。
雞血藤化學成分復雜,臨床應用廣泛。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雞血藤具有影響造血系統、抗血小板聚集、調節脂質代謝,抗心肌缺血及腦缺血、抗炎鎮痛、抗腫瘤、抗氧化、調節酪氨酸酶等方面作用[18-46],其中雞血藤的抗氧化及調節酪氨酸酶作用具有開發為新型護膚品的潛力。中藥提取物不僅更符合現代崇尚天然化妝品的追求趨勢,政策上也有扶持傾向,在《四川省中醫藥大健康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及,應大力發展具有美容、保健功效的中藥功能型化妝品。如從三白草提取抗氧化成分,經過工藝優化后添加到護膚膏霜中,有抗衰老、美白的效果,同時穩定性較好,不會對皮膚產生刺激性[47]。又如石斛可加工成石斛凝膠、面霜及防曬霜等產品,可修復皮膚組織延緩衰老、具有美白和保濕作用[48]。因此可進一步評價雞血藤黃酮類成分的抗氧化作用,以及應用于護膚品的穩定性。
迄今發現雞血藤通過誘導肝癌細胞的凋亡[32],抑制腫瘤的侵襲轉移[34]等機制起到抗腫瘤作用,未來可從調節免疫系統等方面探索雞血藤的抗腫瘤藥效,以期得到更廣泛的研究和關注。同時雞血藤具有低毒抗腫瘤的特點,符合現在中西醫聯合輔助治療理念,猜想將來可應用于腫瘤患者的輔助治療。
近年來,研究人員不斷在雞血藤分離中出新的化合物成分,但大部分藥理研究仍停留在雞血藤醇或水提物研究層面,藥效物質基礎及藥理機制亟待深入研究。同時,作為活血化瘀的經典藥物,雞血藤復方應用廣泛,可結合中醫藥辨證論治,進一步研究復方藥理作用以發掘雞血藤更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