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心

山高人為峰。

本文主人
“爸爸媽媽,我愛你們!”2022 年5 月14 日上午9 點08 分,34 歲的何靜站在白雪皚皚的珠穆朗瑪峰,朝著家鄉的方向呼喊著,熱淚盈眶。這個陜西姑娘成了第一位不借助氧氣,登頂珠峰的中國女子。
珠峰+無氧,這聽起來近乎瘋狂,但對于至今已經登上世界26 座高山之巔的何靜來說,同樣瘋狂的還有26 封改了又改的“遺書”。
何靜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女子?她是碩士工程師,也是女攝影家。但她笑說,最“精準”的定位,還得數陜西老家人的那一聲鄉音:她是一個“歪(陜西方言:厲害)”女子。
何靜老家在陜西西安,她的名字是姨奶奶取的,希望她長大后能成為一個安靜文氣的女孩。在接觸戶外極限運動之前,何靜的確如姨奶奶所愿,學習之余看書寫字、畫畫刺繡,十足一個乖巧小女孩的模樣。
何靜的父母以務農為生,何靜會幫著干家務,農忙時節還會去地里施肥除草。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莊稼收成不好,家里十分困難,何靜為了減輕父母壓力,吃飯就一口饅頭一口咸菜地湊合。父母很心疼,但她有一股子韌勁,一吃就是一個學期。
2004 年,機緣巧合,在陜西石油化工學校讀書的何靜認識了一名愛好戶外運動的老師,骨子里“不安分”的血液開始萌動,潛移默化之下,她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躍躍欲試。
2006 年,何靜有幸進入西安石油大學王滿學老師的科研實驗室。然而,看著周邊大多是碩士生、博士生,她感到自己和他們的差距很大。有壓力就有動力,何靜通過努力完成了專科、雙學歷本科和研究生學業,進入延長石油研究院工作。
“靜靜每天早上6 點前起床,晚上12 點前沒睡過覺。”回憶起那段日子,父母既心疼又欣慰。從一名成績平平的中專生逆襲成為碩士工程師,何靜憑的是一股韌勁,而這種精神,同樣表現在她熱愛的戶外極限運動中。
為了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何靜每天堅持跑10 公里,一有機會還會協助一些戶外俱樂部做活動,積累經驗。接觸了戶外運動,何靜再也“靜”不下來了。2012 年,她第一次攀登海拔5000 多米的四姑娘山,初嘗了登山的滋味。
2016 年10 月,何靜迎來了登山生涯中意義非凡的年份,成功登上海拔8201 米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它位于中國和尼泊爾邊界,常年積雪,雪峰林立。最讓人驚訝的是,這個初出茅廬的姑娘,全程居然只背了一瓶氧氣。這也讓她在登峰圈內一舉成名,大家佩服她的勇氣之余,更感慨她擁有一個優良的“登山體質”。
登卓奧友峰之前,何靜是瞞著父母和親朋好友的,怕他們擔心,更怕他們阻止。她知道,自己“出征”最沉重的行李不是裝備,而是親友的牽掛,待平安歸來,她才會把喜訊公開。
“征服這個8201 米高峰之后,除了興奮和激動,更大的收獲是看清了自己的目標,那就是登頂海拔8848 米的珠穆朗瑪峰!”從卓奧友峰歸來,何靜和父母分享著自己的收獲和心得。父母既意外又高興,聽到女兒的“終極夢想”,還沒放下的心又懸了起來。
有這么一個敢闖敢冒險的女兒,父母雖然很自豪,但更多的是擔心。作為門外漢,他們不斷學習登山的相關知識,說起裝備來如數家珍:靴子、羽絨服、手套、睡袋和背包,最重要的是氧氣和食物……
2017 年,何靜的很多登山隊友都去了珠峰,無奈,攀登一次珠峰的費用昂貴,她沒有足夠的資金,只能望而卻步。不過,何靜并沒歇著,而是準備向世界第八高峰——馬納斯魯進軍。當時,租一瓶氧氣需要4000 元左右,為了節省費用,何靜想到之前自己攀登卓奧友峰時只用了一瓶氧氣,便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無氧登馬納斯魯!
為此,何靜給自己增加運動強度,每周至少負重20 公斤爬樓3 次,樓高50 層,一趟耗時30 分鐘。從最初的氣喘吁吁到后來的如履平地,她對無氧征服海拔8163 米的馬納斯魯信心十足。
2017 年9 月10 日,何靜出發了,按照“慣例”,這次她又瞞著所有人。15 天后的9 月25 日中午11點,何靜成功無氧登頂馬納斯魯,創造了華人女性無氧攀登海拔8000 米雪山的空白。
無氧攀登比有氧攀登更加耗費體力,更加傷害大腦,嚴重時會危及生命。何靜清楚其中利弊,但她只是輕描淡寫地說,無錢難倒英雄漢嘛。其實,這不僅僅是經濟實力的問題,在她看來,無氧攀登,更是一種自我挑戰。
戶外極限運動充滿刺激和挑戰,從2012 年第一次攀登四姑娘山開始,何靜每次攀登之前都會與戶外機構簽訂生死協議書,大致內容是登山是個人自愿行為,如果發生意外與組織機構無任何關聯,而她也曾悄悄寫下遺書。隨著心境和感悟的不同,遺書被她改了又改,筆墨不多,更多的是為了給家人留個念想。
2018 年5 月,何靜在尼泊爾攀登世界第五高峰馬卡魯峰時,第一次感受到死亡離自己如此接近。在山上進行5 天的適應訓練時,遭遇了暴風雪、食物短缺等嚴峻考驗,何靜在體力完全透支的情況下,還要對抗災害性天氣。“好幾次,明知馬上襲來的暴雪會要了我的命,可我實在沒力氣挪動一步了,都是出于求生的本能,不斷掙扎躲閃著。”回憶在山上熬過的8 天7 夜,何靜依然能感受到當時的那種絕望。當時她曾悲觀地想到,自己可能要永久地被“封存”在山上了……
熬過暴風雪,很多隊友都選擇放棄,可是何靜選擇了繼續攀登。終于,又一座海拔8000 多米的高峰被她踩在了腳下。劫后重生的何靜,更加理解生命的真諦,每一次攀登成功,她都感受到,在大自然面前自己是多么渺小,內心會更加懂得感恩和珍惜。
曾有很多人問何靜:為什么喜歡登山,甚至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她會淺淺一笑:“因為熱愛吧,一旦投入就義無反顧。”
因為熱愛,這個陜西“歪姑娘”把一座座世界高峰甩在了身后,也把一面面五星紅旗插在了世界之巔。
2019 年,何靜前往海拔8516 米的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藏語中洛子峰的意思是“青色美貌的仙女”,但這名“仙女”并不好惹,它的東側在中國西藏,西側屬于尼泊爾,山勢雄偉險峻,有千年的冰磧和巨大的冰川,冰崩、雪崩頻繁,有數不盡的巨型冰裂縫。
作為此次登山行動的唯一一名中國人,何靜特意把國旗繡在了衣服上。途中,她因一次意外,丟失了下降器,她希望第二天隊友能陪她一起下去,誰知,第二天凌晨5 點,她醒來一看,旁邊一個人也沒有,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隊友先行離開了。何靜望著雪地里隊友留下的腳印,清楚地知道,眼下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茫茫雪山冰川,似乎隨時都能把她吞噬。“何靜,你不能死在這里,你一定要活著回去!”她克服內心的恐懼,強作鎮定,把繩子編成一個意大利半扣,開始沿著峭壁下降,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
在生死邊緣掙扎了十多個小時,何靜終于抵達安全區域,無奈之下,只能宣告這次登頂失敗。其實,對于洛子峰,她是有執念的,先后兩次沖頂,但都因難度實在太大而放棄,最高處只到達海拔7800 米。
失敗,對于何靜來說未嘗不是另一種收獲,吸取教訓,積累經驗,讓她懂得了什么叫執著,更明白了什么叫放棄。那一段經歷后,何靜感慨萬千地記錄下這么一段話:當雪崩落石從我身邊落下時,那一刻,我忍不住后悔,忽然明白脆弱也是一種力量。
最美的風景永遠在路上,為了記錄下沿途風景,何靜愛上了攝影,成為陜西省女攝影家協會一員,還曾舉辦攝影展。腳步到不了的地方,眼睛可以去看,不是每個人都能登頂世界之巔,但大家可以通過何靜的攝影作品,品味一覽眾山小的險峻與豪邁。
這些年,何靜在完成本職工作之余,絕大部分時間和金錢都花在了登山上。2021 年4 月18 日,她覺得時機成熟,決定實現多年來攀登珠峰的夢想,為了節省費用,她選擇無氧登山。
神圣巍峨的世界屋脊,讓無數人為之前赴后繼。何靜從尼泊爾的珠峰山坡開始攀登,但隨著當地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她攀登到海拔7800 米時不得不停下來。因國際航班中斷,何靜被滯留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時間長達近1 年。此時,先前不知道女兒去了哪兒的父母,才得知何靜在加德滿都。
“你安心留在那里,保護好自己,疫情會過去的,我們等你回來團圓。”不善言辭的父親在電話里叮囑著。何靜的眼淚奪眶而出,這個面對冰川雪山都從不畏懼的姑娘,被親情擊中軟肋,匆匆找借口掛了電話,大哭了一場。
舉目無親的日子里,何靜擦干眼淚,堅持每天訓練。她在等待一個機會,一個再次攀登珠峰的機會。
轉眼到了2022 年3 月底,又是一個沖刺珠峰的季節。何靜決定再次出發,她選擇徒步進山。經過9 天的長途跋涉,她終于到達尼泊爾境內的喜馬拉雅山脈腳下。珠峰位于中國和尼泊爾的交界處,是兩國的界峰,無論是從尼泊爾邊境的南坡還是我國西藏邊境的北坡攀登,最終都將到達同一個頂峰。
稍作休整,何靜一口氣沖到海拔7500 米。無奈,當時天氣惡劣,她只能暫停登頂,原地休整,靜待一個沖頂的好天氣。
2022 年5 月11 日,眼見天氣持續幾天轉好,何靜抓住時機,直沖山頂,終于在5 月14 日上午9點08 分,登上了珠峰。到達山頂,她拿出一面事先準備好的小紅旗拍照留念,上面印著:家人,我愛你們!女兒:何靜。這面旗幟,何靜已經準備了好些年,這天終于用上了,一切艱辛都盡在這10 個字中。
誰也沒想到,何靜并沒有停下腳步,稍作休息后,5 月17 日凌晨,她又出發了。
她要去哪里?這次她給自己派的任務是無氧攀登洛子峰,沒錯,就是她曾經兩度敗北的地方。5 月20 日,何靜成功無氧登頂洛子峰,在這個諧音“我愛你”的日子里,終于征服洛子峰,她覺得這表達了自己對這項極限戶外運動的無限熱愛。
一夜之間,何靜在網上走紅。而這一切,何靜父母毫不知情,直到5 月24 日,何靜才把這個喜訊分享給他們。父母不停地抹淚,淚水中有激動,有驕傲,也夾雜著幾分心有余悸和幾許暗自慶幸。
何靜,這個看似柔弱的姑娘,憑實力和毅力站在了雪山之巔。山高人為峰,但她說,自己既不是山,也不是峰,只不過是一個西安“歪女子”。
勇者的腳步永不停歇,對于下一步,何靜早已目標鎖定——南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