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無關
2016 年5 月,吳玨與張易濤相識相戀。一年后兩人訂婚,并在國慶期間舉行了婚禮,未辦理結婚登記。之后,兩人開始同居生活,后因感情不和,于2021 年開始分居。
雙方相處期間,2016 年10 月,張易濤的父母轉款給張易濤,再由張易濤轉款給開發商,為吳玨支付購房款,在外省某地購買了一套房產,并辦理產權登記手續,該套房產登記在吳玨個人名下。其中,購房款、裝修費和物業費等共開銷41 萬余元。
二人訂婚時,張易濤支付彩禮6.6 萬元,購買價值3.8 萬元的鉆戒、對戒。舉行結婚儀式時,張易濤按風俗支付上下車款1.4 萬元。
兩人感情破裂后,2021 年10 月,張易濤向當地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吳玨返還彩禮金20 余萬元,返還其為吳玨購買的外省某縣的房產(價值54 萬余元),合計共74 萬余元。
一審法院認為,婚約彩禮屬于民間婚俗,是男女雙方以辦理結婚登記為目的而給付的財物,其法律性質屬于以締結婚姻關系為條件的附條件贈與行為。本案中,張易濤為訂立婚約支付給吳玨彩禮款合計8 萬元。之后,雙方開始同居生活近4 年,均未依照法律規定辦理婚姻登記手續,雙方均存在過錯。關于那套房產,屬于彩禮的一種支付方式,吳玨應將購房款的對價予以部分返還,酌定支持返還26 萬元。駁回張易濤的部分訴訟請求。
2022 年5 月,吳玨提起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并提交兩份新的證據:張易濤在2016 年8 月患腫瘤住院的病歷、張易濤父母與吳玨的談話錄音。吳玨指出,自己在張易濤患病期間,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張易濤的父母出于感激,出資購買并贈與了自己那套涉案房產。該套房產是婚前個人財產,并不是彩禮款。
二審法院經審查認為,吳玨提供的兩份證據以及證人證言,結合本案一審的事實和證據,可以認定涉案房產系張易濤父母對吳玨的贈與。
二審法院對一審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撤銷一審判決;一審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由張易濤負擔,二審案件受理費由被上訴人張易濤負擔。
本案的爭議焦點為涉案房屋系贈與財產還是彩禮款。
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或者其他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
2016 年8 月張易濤生病住院,張易濤父母出資購買涉案房屋,并登記在吳玨個人名下,結合本案相關微信聊天記錄等證據,在張易濤與吳玨不再共同生活后,張易濤的父母依然表示涉案房屋系對吳玨個人的贈與,故涉案房屋系張易濤父母對吳玨個人的贈與財產,該房屋已經登記在吳玨個人名下,贈與行為已經完成。
關于張易濤與吳玨之間為訂立婚約支付了彩禮款6.6 萬元及上下車禮1.4 萬元,合計支付8 萬元,因雙方共同生活時間長達近4 年,且系張易濤不愿繼續與吳玨共同生活,故彩禮款不應再予返還。
在當代社會,婚姻法對于調整我國婚姻關系具有重要的作用?,F實生活中,不論是結婚還是離婚,都是需要婚姻法進行規定的。
可是,現實情況中,有些男女在未辦理婚姻登記的情況下就開始同居生活了。婚前同居,因雙方之間不具有合法的婚姻關系,如果出現糾紛,對雙方都是不利的。
實際上,很多人對于同居的情況不甚了解,那么,婚姻法中同居關系在我國是怎樣規定的?
雖然未婚同居不是違法行為,但同樣也不算是合法有效的婚姻關系,因此如果日后雙方分手,在財產、子女等方面發生糾紛,處理起來會比較麻煩。
補辦了結婚登記手續后,男女雙方即使日后出現財產糾紛等問題,他們之間的婚姻關系也會從開始同居的那個時候算起,這樣同居期間的財產可以算作共同財產進行分配。
但是還應當注意,如果同居的時候一方或雙方都不到法定婚齡(男22 周歲,女20 周歲),那么補辦婚姻登記之后,他們的婚姻關系從雙方都到達法定婚齡的那一天算起。
《婚姻法》對于無配偶者之間的非法同居沒有規定。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5 條規定:“未按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訴到人民法院要求離婚的,應當區別對待:
1994 年2 月1 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男女雙方已經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
1994 年2 月1 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后,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未補辦結婚登記的,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p>
事實婚姻是指沒有配偶的男女,未進行結婚登記,便以夫妻關系同居生活,群眾也認為是夫妻關系的兩性結合。
事實婚姻是相對于合法登記的婚姻而言的,考慮到我國的現實國情,為了維持一定范圍內的,特別是廣大農村人口婚姻關系的穩定,國家對未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男女雙方之間的關系有條件地予以認可,這就產生了“事實婚姻”這一概念。
結婚是人生大事之一。國家實行結婚登記制度,可給予爭取婚姻自主的男女及時的法律援助,保護基于愛情而要求結合的男女的正當權利;還可以幫助指導婚姻當事人,避免因無知或受欺騙而陷于不幸的婚姻之中。
需要強調的是,同居的男女因建立的僅僅是同居關系,對雙方而言都是有可能出現不利后果的,因此需要慎重處理。符合法定結婚條件的男女,只有在辦理結婚登記以后,其婚姻關系才具有法律效力,受到國家的承認和保護。
(文中人物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