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娜娜 梁鑫斌 周玉佳 連洪燕
(安徽科技學院建筑學院,安徽 蚌埠 233000)
控制性詳細規劃作為詳細規劃中的重要規劃類型,是連接戰略層面與建設層面的關鍵規劃層次,是城市規劃管理的重要工具。隨著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持續推進,其重要性將更加突出。同時,新的規劃體系也對控制性詳細規劃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建立積極的精細化控制性詳細規劃治理體系,形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聯動的信息管理平臺,統籌控制性詳細規劃與城市設計在優化城市人居環境方面的邏輯關系等。以專業發展為導向的控制性詳細規劃教育教學改革工作勢在必行。
以安徽科技學院為例,控制性詳細規劃作為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重要環節,屬于一門核心主干課,通常開設于城鄉規劃原理、修建性詳細規劃、城市基礎設施規劃等課程之后,并往后銜接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教學環節一般分成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其中實踐環節的課時量占比較大,并安排于理論課程之后,對理論知識的更深層次理解和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在課程發展過程中,面對專業發展需要及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必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模式和方法、豐富考核方式,以實現對控制性詳細規劃課程實踐環節的系統改革,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深入理解和熟練應用,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核心技能。
通過對現狀控制性詳細規劃課程實踐教學情況的梳理、分析,發現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以下幾方面:
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逐漸推進的過程中,隨著規劃政策的陸續出臺、規劃技術的不斷革新,控制性詳細規劃課程實踐教學環節中逐漸顯現出傳統規劃理念和技術手段的局限性,與實際項目的銜接不足,使得學生在畢業后盡快適應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
實踐環節作為理論教學的延伸,重點在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靈活應用能力的提升。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將大量時間放在熟悉軟件和圖紙繪制上,對上位規劃解讀、現狀調研、方案推敲、指標確定等核心環節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教學主線不夠明確,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傳統的控制性詳細規劃課程實踐環節中,教師在選擇規劃項目位置、范圍、規劃要求等方面具有絕對的主導地位。教學過程通常是首先發布任務書,然后學生結合所學理論知識展開規劃設計,最終在教師的逐一方案點評、修改建議下完善方案,并在此基礎上完成任務書成果要求。這種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對于方案的深入思考不足,對指標等的理解不夠深入,對學習缺乏足夠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控制性詳細規劃課程實踐環節的考核主要包括兩部分,即平時表現和最終成果。平時表現的評分主要依據日常考勤及學生在課堂中與教師的溝通交流情況。最終成果的打分主要是任課教師依據學生對任務書的完成情況進行的評價,重點考核用地布局、控制指標、規劃制圖的規范性等。在這種考核方式下,教師的主觀意志占據重要地位,學生的想法得不到反應,影響最終評價的公平性和客觀性,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綜合考慮國土空間規劃對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要求及現實存在的問題,控制性詳細規劃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總體目標確定為立足課程定位、落實國土空間規劃新要求上,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專業核心技能。具體目標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積極關注國土空間規劃的推進進度和新規劃技術的革新,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和編制技術手段,適應國土空間規劃發展的需求。
(2)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學生參與環節,激發學生探索知識、深究原理的學習熱情。
(3)強化實踐環節核心內容,提升學生對基礎調研、方案構思、指標確定等方面的認識及相關專業素養和專業核心技能。
為落實控制性詳細規劃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總體目標,從具體目標出發,在教學內容、教學設計、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探索,詳細改革內容包括:
教學內容應在經典理論的基礎上補充學科前沿知識,形成一套完善的、開放式的、動態的、具有一定引導意義的教學內容體系。在控制性詳細規劃實踐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加強學生對國土空間規劃的理解,強調控制性詳細規劃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傳導作用,突出控制性詳細規劃在國土空間治理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引導學生逐步適應大數據為規劃技術帶來的革新,擺脫之前主要依靠主觀經驗的規劃思路,在傳統的CAD、PS等制圖軟件之外,及時關注和更新自己的規劃技術手段,積極引入ArcGIS等軟件的教學,為規劃信息矢量化及構建規劃“一張圖”工作做好準備。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養成不斷學習、及時關注專業發展動態的習慣,培養良好的專業素養。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增加“調研—模擬”環節,作為銜接理論課程的重要教學內容。在實際教學中,可以以最新的《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為依據,選取居住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商業服務業用地、工業用地、倉儲用地等占比較重的建設用地。通過學生自由分組、教師指定用地類型的方式布置調研任務,并在調研之后通過軟件模擬的方式構建所調查地塊的三維模型,讓學生對所調研地塊的開發強度等指標產生更為直觀的認識。從而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現狀指標的基礎上,上下調動,并以此為規劃依據進行規劃設計、構建模型,不同模擬指標控制下的規劃方案,并思考哪種指標是相對科學合理的。學生將以上調研、模擬成果整理成調研報告,并進行課堂匯報和溝通交流。通過這種直觀的學習方式,加深學生對控制性詳細規劃核心知識的理解。
規劃方法是控制性詳細規劃實踐教學中的核心內容,是指導學生開展規劃設計的內在邏輯框架,隨著學科的不斷發展,在控制性詳細規劃中出現了很多新的編制理念與方法,例如,在城市精細化發展的背景下,城市空間環境的質量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眾多的實際建設項目開始將城市設計與控制性詳細規劃聯合編制,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在滿足地方管理規定的前提下,通過對城市設計手法,推敲出最優的控制指標,使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指標量化方法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環境容量法、經驗法等。通過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規劃方法,不僅可以更好地實現與實際項目的銜接,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有助于其在專業方面的長遠發展。
學生在教學環節的參與度對學習目標完成、學習效率提升具有重要影響。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去逐步激發和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形成互相學習的良好氛圍。在過程考核中,改變以往全部由教師評價的方式,轉變為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相結合的方式來完成實踐環節的綜合考核,相較于傳統的考核方式,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更為客觀、公正,更加注重學生對課程的參與,更有利于形成積極的學習氛圍。改革后的控制性詳細規劃課程實踐環節考核方案見表1。

表1 《控制性詳細規劃》實踐環節考核方案
表1考核方案中,學生與教師評分的占比可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以及實際出現的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考核內容也可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動態更新。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參與考核方案的優化,進一步提升其在控制性詳細規劃實踐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
國土空間規劃的推進對控制性詳細規劃實踐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從現實情況出發,在教學內容、教學設計、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地改革探索,形成包含做好理論與實踐環節的銜接;提供多元化規劃方法;增加學生互評環節等在內的控制性詳細規劃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措施,這一系列的措施已部分應用于安徽科技學院城鄉規劃專業,效果較為理想。在今后的教學中也將持續推進教學改革的應用,并進一步探索更為科學有效的教學改革方案,提升控制性詳細規劃實踐環節教學質量,助力提高安徽科技學院城鄉規劃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