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舒,包 云,陳 芳,單 清
(揚州大學附屬醫院 a.臨床營養科;b老年醫學科,江蘇 揚州 225009)
隨著老齡化的進展,衰老相關健康問題發生率逐年增加,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老年人死亡的首要因素。血脂異常是公認的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1- 2]。對于女性而言,衰老和絕經都會加劇血脂異常,國內外專家共識已普遍將絕經后女性作為血脂管理的重點人群[3-4]。但近年來全國多地區人群調研顯示,中老年女性血脂異常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均遠遠沒有達標[5-6],血脂異常防控形勢的嚴峻,亟需科學有效措施促進防治。 已有研究發現一些人體成分分析指標與絕經婦女的血脂存在一定相關性[7],但所測指標較單薄、分析不甚全面。相比于常規抽血化驗,人體成分分析和人體測量操作簡單、無創、花費低,經數據轉換還可得到更富臨床價值的指標。那么,是否可以依據人體成分分析和人體測量獲得的指標來判斷患者的血脂狀況,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8-9月在揚州大學附屬醫院體檢并自愿接受人體成分分析及人體測量的絕經后中老年女性。納入標準:①超過12個月無自然月經;②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非自然絕經;②精神疾病、認知交流障礙;③體內放置金屬支架或者起搏器;④行動不便,獨立站立時間<5 min;⑤急性感染性疾病;⑥正在使用調脂藥、雌激素、糖皮質激素等特殊藥物;⑦惡性腫瘤;⑧甲狀腺功能異常;⑨嚴重心、肺、肝、腎功能異常者。本研究共納入201例,年齡45~92歲。
1.2研究方法
1.2.1病史采集及人體測量 指定臨床營養醫師經培訓后詢問受試者月經史、既往疾病史、藥物治療史等。身高:受試者脫鞋免冠、身體挺直、兩眼水平,水平壓板與腳平面間的距離作為身高,cm為單位,精確至小數點后1位。腰圍:受試者自然站立,自然呼吸,卷尺水平圍繞肋下緣與髂前上棘最高點連線中點1周,呼吸末、吸氣未開始時讀數,cm為單位,精確到小數點后1位。臀圍:受試者站立,卷尺水平圍繞臀部最突出部位1周,cm為單位,精確到小數點后1位。
1.2.2人體成分分析 采用韓國產BiospaceInbody720人體成分分析儀。受試者清晨空腹、排空大小便后站立測量,保證四肢電極片密切接觸。檢測內容包括:體重、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去脂體重、體脂肪、體脂肪百分比、內臟脂肪面積(visceral fat area, VFA)、四肢肌量等。由專業臨床營養醫師經過培訓后操作。
1.2.3實驗室指標檢測 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送檢揚州大學附屬醫院醫學檢驗科,檢測血脂分析、肝功能、腎功能。其中,血脂分析包含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C);肝功能包含白蛋白;腎功能包含空腹血糖、尿酸。
1.3質量控制 使用標準人體成分分析儀、身高儀及皮尺進行測量;參與研究的醫務人員在前期接受嚴格的篩選和培訓;指派專人現場監察,確保數據收集準確、完整。
1.4數據轉換及分組 ①人體測量指標轉換得到腰臀比及腰高比,腰臀比=腰圍(cm)/臀圍(cm);腰高比=腰圍(cm)/身高(cm)。②人體成分分析指標轉換:骨骼肌質量指數(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 SMI)=四肢肌量(kg)/身高2(m2)[8]。③血脂指標轉換:TC與HDL-C之比(TC/HDL-C)=TC(mmol/L)/HDL-C(mmol/L)。④按照《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9]及《絕經后女性血脂異常管理的中國專家共識》(2014年)[3]關于血脂異常的標準:血清TC≥5.20 mmoL/L;LDL-C≥3.37 mmol/L;TG≥1.70 mmol/L;HDL-C<1.04 mmoL/L。符合上述1項或1項以上均可診斷血脂異常,本研究按此標準分為血脂正常組和血脂異常組。

2.1一般情況 本研究人群,腰圍為(79.17±9.11) cm,>80 cm有86例,占42.8%;腰臀比為0.85±0.07,>0.8有161例,占80.1%;腰高比為0.49±0.05,>0.5有87例,占43.3%。TG、TC、LDL-C升高和HDL-C降低的比率分別為48.8%,34.8%,22.4%,19.4%。
2.2兩組各指標比較 本項針對絕經后女性的研究中,血脂異常檢出人數138例,患病率68.7%。血脂異常組TG、LDL-C、TC/HDL-C、BMI、體脂肪、體脂百分比、VFA、腰圍、腰高比、腰臀比均高于血脂正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各指標比較
2.3各檢測指標與TG、LDL-C以及TC/HDL-C的相關性 由于各項血脂指標的臨床意義及影響因素不盡相同,進一步分析了年齡、糖尿病、實驗室檢測、人體成分分析及人體測量分別與TG、LDL-C以及TC/HDL-C的相關性。結果顯示BMI、體脂肪、體脂百分比、VFA、腰圍、臀圍、腰高比、腰臀比與TG和TC/HDL-C呈正相關;SMI與TG呈負相關;體脂百分比、腰高比和腰臀比與LDL-C呈正相關(P<0.05),見表2。

表2 各指標與TG、LDL-C以及TC/HDL-C的相關性
2.4TG、LDL-C以及TC/HDL-C獨立影響因素的線性回歸分析 為排除各指標間的相互影響,將上述存在統計學差異的指標作為自變量,其中BMI、體脂肪、體脂百分比、VFA、SMI、腰圍、腰高比、臀圍及腰臀比為TG的自變量;體脂百分比、腰高比、腰臀比作為LDL-C的自變量;體重、體脂肪、體脂百分比、VFA、腰圍、腰高比、臀圍及腰臀比為TC/HDL-C的自變量,分別進行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發現體脂百分比是導致TG和LDL-C增高的獨立危險因素,而腰高比則對TC/HDL-C影響更顯著,見表3。

表3 各血脂指標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
2.5絕經后女性血脂異常預測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及ROC曲線 將兩組間存在統計學差異的指標(BMI、體脂肪、體脂百分比、VFA、腰圍、腰高比及腰臀比)作為協變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結果顯示腰臀比為絕經后女性發生血脂異常的預測因素(OR=1.124,95%CI:1.062~1.190)。ROC曲線下面積為0.717,95%CI:0.640~0.794,靈敏度62.3%,特異度73.0%,見圖1。

圖1 腰臀比預測絕經后女性血脂異常的ROC曲線
衰老是無法避免的自然規律,老年女性需面臨衰老和絕經的雙重影響[10]。絕經后女性血脂異常發病率迅速增加[11],加劇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因此,早期識別高危因素、動態監測血脂變化,是絕經后女性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措施。在本項針對絕經后女性的研究中,血脂異常患病率達68.7%,與聶廣寧等[12]的研究結果相近。抽血化驗是判斷血脂異常的金標準,由于老年人血管硬化、貧血、凝血障礙等問題突出,往往很難按照規定頻次去采血。無創、廉價、可居家操作的檢測方式,無疑更受歡迎。本研究旨在探討人體成分分析、人體測量這類非創傷性檢測手段對血脂異常的預測價值。
我們采集了受試者糖尿病病史資料及血糖檢測情況,以明確血糖對結果的影響。本研究中血脂異常組糖尿病患病率為28.3%,正常組為30.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進一步分析血糖對TG、LDL-C、TC/HDL-C的影響,差異仍無統計學意義。可能與本研究只選擇女性,且年齡普遍較大有關。趙燦等[13]的研究提示性別對血糖和血脂的相關性存在影響,女性TC、LDL-C與血糖控制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同樣探討了血尿酸及白蛋白與血脂的相關性,以排除尿酸代謝及營養狀況可能產生的影響,結果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我們全面分析了各項人體成分分析及人體測量指標對絕經后女性血脂的影響。血脂異常組BMI顯著高于正常組,單純看體重卻沒有這樣的結果。體脂肪、體脂百分比和VFA是反映機體脂肪量及分布的指標,在血脂異常組普遍增高,說明體脂肪越高、內臟脂肪越多,出現血脂異常的概率越大。相比于全身脂肪[14],絕經后女性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高風險與中心性肥胖更加密切[15]。腰臀比和腰高比即為判斷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標。女性腰臀比理想值是0.75~0.80,本研究中高達80.1%受試者超標;腰高比理想切值不超過0.5,本研究有43.3%受試者超標,說明研究人群中心性肥胖問題非常普遍。本研究中,腰臀比為絕經后女性發生血脂異常的有效預測因素,強烈提示絕經后女性應注意體脂監測,避免脂肪尤其是內臟脂肪的過度堆積。
血脂異常在臨床上分為單純高甘油三酯血癥、單純高膽固醇血癥、混合高脂血癥等[16],不同情形的治療不同,因此針對各項血脂指標也進行了分析。由于TC受到飲食干擾較大,且在HDL-C較高的情況下,TC也會有所增高,經數據轉換獲得的TC/HDL-C則更具臨床價值[17-18],比值≥3為判斷標準,數值越大心血管疾病風險越高。單因素分析顯示體脂百分比、腰高比、腰臀比均與TG、LDL-C、TC/HDL-C呈正相關;SMI與TG呈負相關。SMI由四肢肌量經身高校正后獲得,反映全身骨骼肌狀況,說明絕經后女性肌肉越少,越容易發生高甘油三酯血癥。有效的增肌過程不僅增加去脂體重、促進減脂,還能提高骨密度[19-20],對絕經后女性健康有利。多因素分析發現體脂百分比是TG和LDL-C增高的獨立危險因素,腰高比為TC/HDL-C增高的獨立危險因素,說明體脂對于血脂的影響比骨骼肌更突出。本研究從血脂管理的角度,肯定了對絕經后女性進行人體成分分析的重要意義,推薦有條件的醫療單位常規開展。人體測量也同樣值得推薦,其操作簡單快捷、無需特殊設備,適合于家庭自我監測。廣大醫務工作者可通過科普方式做好相關知識普及操作指導。
綜上所述,絕經后女性血脂異常患病率高,人體成分分析和人體測量多項指標與絕經后女性血脂異常關系密切。其中,腰臀比為絕經后女性血脂異常的有效預測因素;體脂百分比和腰高比分別是TG、LDL-C以及TC/HDL-C增高的獨立危險因素。人體成分分析與人體測量可聯合運用、共同判斷絕經后女性的血脂狀況。推薦在醫院定期開展人體成分分析,在家庭日常監測腰高比和腰臀比的變化,醫患配合、雙管齊下,確保血脂管理長期、有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