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敏燕,宋玉磊,羅丹,楊夢琴,王蒙蒙,馬云云,李巖,徐桂華,柏亞妹
(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 南京 214000)
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一種處于正常衰老與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癡呆期的過渡性臨床綜合征[1]。目前研究認為MCI 患者的認知具有一定可逆性,處于預防癡呆發生的最佳時期[2-3]。及時分析影響MCI發病的相關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干預手段,有助于延緩AD 的發生,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中醫理論指出,體質是制約和影響疾病發生、發展變化的基本要素。近年來,部分學者發現MCI的發生、發展與體質失衡存在顯著相關性,但相關研究較少,且主要聚焦于MCI 的中醫體質分布規律方面[4-5]。因此,本次研究擬選擇南京市社區老年人群作為研究對象,基于神經心理學測試結果,探討體質與MCI的相關性,以期為MCI臨床防治提供參考依據。
1.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于2021年9月—2021年11月調查南京市大行宮社區、仙林新村社區、大影壁社區等6 個社區的老年人。本研究經南京市中醫院倫理審查委員會批準,批準號:KY202004。
1.1.2 樣本量計算
根據文獻[6]研究結果,初步篩出影響MCI發病的自變量X 共15 個,以MCI 發病作為因變量Y,依據“多因素分析樣本量需為自變量的5~10 倍”的原則,樣本量計算如下:15×(5~10)=75~150。考慮到10%~20%的失訪率,樣本擴展到327例。
1.2.1 認知診斷
NC 組:參考文獻[7]擬定。①神經心理測試結果正常;②無認知障礙主訴。
MCI 組:符合PETERSEN 等[8]提出的MCI 診斷標準。①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24分;②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26 分;③聽覺詞語學習測驗華山版(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Huashan version,AVLT-H)提示記憶下降程度低于正常對照1.5 個標準差以下;④臨床癡呆評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得分為0 或0.5;⑤日常生活能力評定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基本保持正常;⑥患者健康問卷抑郁癥狀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主要用于篩查和評估抑郁狀態,與病史結合排除嚴重抑郁者。
1.2.2 體質診斷
根據中華中醫藥學會體質分會編制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進行體質診斷[9]。此量表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計算原始分數,計算每種體質相應的轉化分,根據轉化分數結果判斷每位研究對象的體質類型。
原始分=各條目分值相加
轉化分數=[(原始分-條目數)/(條目數×4)]×100
納入標準:①年齡≥60 歲;②可通過普通話交流;③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文盲;②嚴重的視力或聽力損害;③癡呆或任何可能導致腦功能障礙的身體或精神障礙如血管性癡呆、抑郁癥等。剔除標準:收集資料不完整者。
本研究遵照循證醫學的基本原則,采用橫斷面調查方法,收集參與者的神經心理學資料,具體包括一般資料、病史資料、神經心理學測試結果(采用MMSE、MoCA、AVLT-H、CDR、ADL、PHQ-9)以及體質資料(采用《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表》)。
本研究的調查員為南京中醫院大學護理專業研究生,共11 人。調查前所有調查員參加了南京市腦科醫院輕度認知障礙培訓班,經過考核合格,明確調查中的注意事項,獲得結業證書。同時在進行正式調查前進行預調查,確保每一位調查員熟練掌握評估流程和技巧,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提高調查效率。
本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0.0 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研究體質對MCI 發病影響時,采用二元Logistic 回歸。相關性分析時,若雙變量均為計量數據且符合正態分布采用Pearman 相關分析;若雙變量不符合正態分布或為計數數據采用Spearman 秩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納入327例研究對象,其中MCI組162例,NC 組165 例。結果顯示:NC 組與MCI 組在性別、癡呆家族史、吸煙、喝酒、鍛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病和BMI 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年齡、婚姻狀態、受教育年限、閱讀、體質等方面,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和表2。

表2 研究對象體質資料比較[例(%)]
多因素校正前后的二元Logistic 回歸見表3。經過校正,體質仍是MCI 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以MCI是否發生為因變量,研究MCI 發病的影響因素,體質呈現出顯著性(P<0.05)。以平和質為參照項,陽虛質OR 值為2.505,說明陽虛質發生MCI 的可能性是平和質的2.505 倍;痰濕質OR 值為5.785,說明痰濕質發生MCI 的可能性是平和質的5.785 倍。在相關因素分析中,體質與MCI 其他影響因素均無相關性,見表4。

表3 體質與MCI發病的二元Logistic回歸

表4 體質與其他影響因素的相關性分析(n=327)
2.3.1 陽虛質、痰濕質與總體認知的相關性研究
由“2.2”項可知陽虛質、痰濕質老年人更易發生MCI,MMSE 和MoCA 評估患者整體認知水平,因此分析陽虛質、痰濕質得分與MMSE、MoCA 總分之間的相關性。陽虛質、痰濕質得分與MMSE 總分呈負相關(P<0.05);痰濕質得分與MoCA 總分呈負相關(P<0.05)。見表5。

表5 陽虛質、痰濕質與MoCA、MMSE總分的相關性分析(n=327)
2.3.2 陽虛質、痰濕質與MoCA 亞項認知域的相關性研究
分析陽虛質、痰濕質得分與MoCA 亞項認知域得分之間的相關性,結果陽虛質與視空間與執行能力、命名能力呈負相關;痰濕質與注意力、延遲回憶能力均呈負相關(P<0.05)。陽虛質、痰濕質與語言能力、抽象能力、定向力之間未見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陽虛質、痰濕質與MoCA亞項認知域得分的相關性分析(n=327)
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加劇,MCI 的發病率逐年增高,截至2020年,我國MCI的患病率為14%,并以每年10%~15%的速度發展為AD[10],給國家、社會及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11]。目前關于MCI 的發病機制、AD 轉化通路尚未明確[12-14],中醫學認為MCI 屬于“健忘”“喜忘”“好忘”等范疇,發病關乎五臟,與心、脾、腎密切相關,屬于本虛標實之證[15]。
沈維艷[16]和張薇等[17]認為體質是MCI 的重要因素,與本研究結果一致。MCI 的易感體質目前存在一定爭議,曾朝坤等[18]和農秀程[4]研究發現,MCI 好發體質為痰濕質、瘀血質、陽虛質,李沐陽[19]則認為MCI 好發體質為陰虛質、氣虛質、濕熱質。本研究結果顯示,陽虛質發生MCI 的可能性是平和質的2.505 倍;痰濕質發生MCI 的可能性是平和質的5.785 倍,提示相對于平和質,陽虛質、痰濕質老人更易發生MCI。本研究進一步探索陽虛質、痰濕質與總體認知的相關性,結果顯示陽虛質、痰濕質得分與總體認知障礙的嚴重程度呈負相關,體質轉化分越高,MMSE、MoCA 總分越低,總體認知功能越差。此外,本研究發現陽虛質與視空間與執行能力、命名能力呈負相關;痰濕質與注意力、延遲回憶能力呈負相關,虛、痰等病理因素對認知域功能存在負影響。本次調查研究處于秋冬季,天氣轉冷,人體陽氣衰微,累及心、脾、肺、腎四臟,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所藏之物皆為“神”,而認知屬于“神”的范疇,因此陽虛質會影響認知功能[20]。同時,老年人群機體衰老,后天虛損,心、脾、腎臟腑氣虛,導致臟腑陽氣不足,氣機運化失常,導致津聚為痰;加之生活條件日趨優越,肥甘厚膩之品多有貪食,日久則積聚成痰。痰一旦上犯,停滯于腦,勢必迷蒙元神,導致健忘的發生[21-22]。
綜上所述,體質可能是MCI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陽虛質和痰濕質老人易發生MCI。臨床醫護人員若能及時糾正偏頗體質如陽虛質和痰濕質,將有助于延緩MCI的發生、發展和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