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博,張偉健,郭紹舉,黃彥子,梁藝鐘
(1.廣州中醫藥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廣東 深圳 518033;2.深圳市中醫院,廣東 深圳 518033)
當歸是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性溫,味甘辛,歸于脾、心、肝經,功效為補血活血、調經止血、潤腸通便。丹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莖,性微寒,味苦,奏活血化瘀、清心除煩、涼血消癰、通經止痛之功[1]。當歸、丹參均為活血化瘀之品,臨床上常用的桃仁紅花煎、活絡效靈丹、溫經活血湯等名方均使用此藥對,多取其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現代研究發現,當歸-丹參配伍不僅可以提高血管活性、改善血液循環,還有抗炎、抗腫瘤、抗氧化、保護神經元、提升學習記憶能力的作用[2]。然而,目前對當歸-丹參藥對的科學研究甚少,其組方規律及臨床應用特點尚且等待我們去挖掘,因此借助借本次研究,運用中醫藥文化傳承平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中藥部頒標準》)含當歸-丹參藥對的中藥成方制劑組方規律進行探索,期待可為現今臨床實踐應用以及今后進一步的新方研發提供線索或依據。
1.1 方劑來源及篩選 收集《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中含有當歸-丹參藥對的處方,并進行整理。(1)納入標準:藥物組成包括“當歸、丹參”的所有成方,“干歸、文無、粉當歸、薛根、葫首歸”屬“當歸”范疇[3],“赤參、山參、紫丹參、紅根、紅暖藥、赤丹參”屬“丹參”范疇[4]。(2)排除標準:功效、組成一樣,方劑名稱不同者,保留一個。最終納入方劑共122首。
1.2 數據錄入與提取 將上述篩選出的122首處方錄入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系統,運用兩人雙錄入并雙審核的方式,以保證數據的可信及準確性[5]。數據錄入完成之后,在平臺“統計報表系統”選中“方劑統計”,隨即在“指定中藥”中輸入“當歸”,可收集到所有含有“當歸”的方劑;繼而在“指定中藥”輸入“丹參”,選中“結果中查詢”,便可提取到所有包含“當歸、丹參”藥對的方劑。
1.3 數據分析 應用中醫傳承輔助平臺“統計報表系統”,選中“基本信息統計”,可統計出所有含“當歸-丹參”藥對方劑的主治癥候、主治疾病、藥物、性味歸經等項目的頻次,并將上述項目逐一導出;在“數據分析系統”中,將置信度設置為“0.9”,通過其關聯規則Apriori算法對所有含“當歸-丹參”藥對方劑的組方規律和藥物組合及其高頻的主治癥候、疾病進行分析,并逐漸提高支持率,濃縮其核心藥物組合使其明確,最終將結果用網絡展示可視化[6]。
2.1 頻次統計
2.1.1 藥物頻次統計 在收集到的含“當歸-丹參”藥對的122首方劑中,共有中藥433味,將藥味按頻次從高到低排列,頻次大于40的共有10味中藥,依次為當歸、丹參、川芎、甘草、茯苓、黃芪、紅花、熟地黃、香附、白芍。見表1。
2.1.2 藥物性味歸經頻次統計 含“當歸-丹參”藥對122首方劑涉及的433味藥物中,其藥性按頻次從高到低排列依次為溫、寒、平、涼、熱,各自所對應頻次為990、625、487、63、54次;同樣,藥味頻次從高到低為甘、苦、辛、酸、咸、澀,對應1162、1104、930、162、132、65次;433味藥物歸經主要為肝、心、脾、腎、肺、胃,頻次依次為1382、953、951、738、560、499次。見表2。

表2 藥物性味歸經統計
2.1.3 主治疾病頻次統計 含“當歸-丹參”藥對的方劑主治中醫疾病共78種,按頻次高低次序依次為月經失調、不寐、痛經、眩暈、健忘等,其中頻次>10的主治疾病共10種。見表3。

表3 主治疾病頻次統計(頻次>10)
2.1.4 證候分型頻次統計 含“當歸-丹參”藥對的處方主治證候共59種,頻次最高為氣血兩虛證及氣滯血瘀證,頻次均為20,頻次>5的主治證候共10種。見表4。

表4 證候分型頻次統計(頻次>5)
2.2 規律分析
2.2.1 含當“當歸-丹參”藥對中成藥方劑的組方規律分析 在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的“數據分析”系統中,選擇“方劑分析”模塊,于“指定中藥”鍵入“當歸”,查詢結果為917條,刪去“當歸”后,再次于“指定中藥”中輸入“丹參”,點擊“結果中查詢”,可得到方劑122首。進入“組方規律”版塊,將置信度設置為0.9,支持度分別為15%、25%、35%,可得到對應核心藥對數量分別為341、38、13組,藥物之間關聯規則分別為362、57、17條。當置信度設置0.9,支持度為35%時,含“當歸-丹參”藥對的中藥成方制劑的藥物網絡展示見圖1,核心藥物組合見下表5,藥物關聯規則分析見表6。

表5 核心藥物組合(置信度0.9.支持度35%)

表6 藥物關聯規則分析(置信度0.9.支持度35%)

A.支持度為15% B.支持度為25% C.支持度為35%
2.2.2 含“當歸-丹參”藥對中成藥方劑治療氣血兩虛證的組方規律分析 在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的數據分析系統中,選擇“方劑分析”模塊,分別在“指定中藥”及“中醫證候”中依次輸入“當歸”、“丹參”“氣血兩虛證”等詞,點擊“結果中查詢”,可得到方劑20首。進入“組方規律分析”,將置信度設為0.9,當支持度設定25%時,得出的藥味可達30余味之多,提示藥物較為分散,不利于提取核心藥物及其組合,故提高其支持度至40%時,可得出治療氣血兩虛證的處方為十全大補湯合柴胡疏肝散加丹參、山藥、生地黃,去柴胡、枳殼;當支持度為50%時,可得到中藥組合為十全大補湯加丹參、香附、生地黃,去肉桂;當支持度為60%時,可得到十全大補湯加丹參、生地黃,去肉桂。由此可見,含“當歸-丹參”藥對中成藥方劑治療氣血兩虛證所用核心處方為十全大補湯,常與活血化瘀藥丹參,清熱涼血藥生地黃,理氣疏肝藥香附、陳皮之品相配伍。含“當歸-丹參”藥對中成藥方劑治療氣血兩虛證的核心藥物組合見圖2。

A.支持度為40% B.支持度為50% C.支持度為60%
2.2.3 含“當歸-丹參”藥對中成藥方劑治療氣滯血瘀證的組方規律分析 在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的數據分析系統中,選擇“方劑分析”模塊,分別在“指定中藥”及“中醫證候”中依次輸入“當歸”、“丹參”“氣滯血瘀證”等詞,點擊“結果中查詢”,可得到方劑20首。選擇“組方規律分析”版塊,將置信度設為0.9,當支持度設定30%時,可得出治療氣滯血瘀證的藥物組合是桃紅四物湯,易桃仁為雞血藤、丹參,加香附、延胡索、白術、木香;當支持度為40%時,藥物組合為桃紅四物湯去白芍,易桃仁為丹參,加香附、延胡索、白術、木香;當支持度為50%時,可得出藥物組合為四物湯,去白芍、熟地,加丹參、香附、延胡索、白術、木香。因此可見,含“當歸-丹參”藥對中成藥方劑治療氣滯血瘀證核心處方為四物湯,常配伍紅花、丹參等活血化瘀之品,輔木香、白術以健脾行氣止痛,香附以疏肝理氣止痛,共奏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含“當歸-丹參”藥對中成藥方劑治療氣滯血瘀證的核心藥物組合見圖3。

A.支持度為30% B.支持度為40% C.支持度為50%
2.2.4 含“當歸-丹參”藥對中成藥方劑治療月經失調的組方規律分析 在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的數據分析系統中,選擇“方劑分析”此模塊,在“指定中藥”及“中醫疾病”中先后輸入“當歸”、“丹參”“月經失調”等關鍵詞,點擊“結果中查詢”,可得到方劑30首。選擇“組方規律分析”,將置信度設置為0.9,當支持度設定40%時,得到治療月經失調的藥物組合是八珍湯加丹參、紅花、香附、木香、延胡索、續斷、益母草;當支持度為50%時,可得出藥物組合為八珍湯去人參,加丹參、香附、木香;當支持度為60%時,得到藥物組合為香附四物湯加丹參、白術。因上可見,含“當歸-丹參”藥對中成藥方劑治療月經失調核心處方為香附四物湯,常合四君子湯健脾益氣,調和氣血生化之源;配伍丹參、紅花、香附、益母草等婦科良藥加強調經活血之功,或通過配伍木香、延胡索等品奏行氣止痛功效。含“當歸-丹參”藥對中成藥方劑治療月經失調的核心藥物組合見圖4。

A.支持度為40% B.支持度為50% C.支持度為60%
2.2.5 含“當歸-丹參”藥對中成藥方劑治療不寐的組方規律分析 在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的數據分析系統中,選擇“方劑分析”此模塊,在“指定中藥”及“中醫疾病”中先后輸入“當歸”、“丹參”“不寐”等關鍵詞,點擊“結果中查詢”,可得到方劑26首。選擇“組方規律分析”,將置信度設置為0.9,當支持度設定40%時,得到治療不寐的中藥組合為天王補心丹去天門冬,加黃芪、黨參;當支持度為50%時,得到的藥物組合為天王補心丹去天門冬、玄參、桔梗;當支持度為60%時,得到的藥物核心組合為天王補心丹去天冬、麥冬、柏子仁、酸棗仁、人參、玄參、桔梗。可見,含“當歸-丹參”藥對中成藥方劑治療不寐的核心藥物組合為天王補心丹加減,方中以生地黃為主藥,取其滋陰清熱,使心神不為虛火所擾之功用;玄參、麥冬輔生地以加強滋陰清熱;當歸、丹參配伍補血活血,使心血足而神自安;黨參、黃芪、茯苓益氣寧心;柏子仁、遠志寧心安神;更用五味子,酸棗仁等酸收之品以斂心氣,并能安神,以上諸藥共為輔佐藥;桔梗載藥上行,取其入心,為使藥。諸藥合用,共成滋陰安神之劑。含“當歸-丹參”藥對中成藥方劑治療不寐的核心藥物組合見圖5。

A.支持度為40% B.支持度為50% C.支持度為60%
3.1 含“當歸-丹參”藥對處方的用藥配伍規律 據上述頻次統計結果顯示,《中藥成方制劑》中含“當歸-丹參”藥對的方劑共有122首,包含中藥433味,除“當歸-丹參”藥對外,頻次大于40的共有8味中藥,依次為川芎、甘草、茯苓、黃芪、紅花、熟地黃、香附、白芍,根據第二版《中藥學》可將8味中藥分為以下5類:(1)活血化瘀藥:川芎、紅花;(2)補氣藥:甘草、黃芪;(3)利水滲濕藥:茯苓;(4)補血藥:熟地黃、白芍;(5)理氣藥:香附。以上藥物多為補益氣血、理氣活血藥,大多歸肝、心、脾經,藥性以甘、辛、溫為主,可見含“當歸-丹參”藥對成方制劑的優勢病種為以血虛血瘀為核心病機的疾病,配伍補氣藥以氣血同調,調和脾胃,顧護后天之本,體現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同源之意;配伍利水滲濕藥、理氣藥使氣血補而不留滯,蓋同李友余名老中醫所言“氣貴順,血貴行,氣血調和,百病無生;氣不順,血不行,氣血不和,百病叢生”。
3.2 含“當歸-丹參”藥對處方的證治規律 本次研究顯示,含“當歸-丹參”藥對處方的主治證候59種,主治中醫疾病78種,常見的主治證候為氣血兩虛證、氣滯血瘀證、心神不寧證、風寒濕凝滯筋骨證、肝腎虧虛證、瘀阻胞宮證、瘀阻腦絡證、胞宮虛寒證等,常見的主治中醫疾病包括月經失調、不寐、痛經、眩暈、健忘、心悸、帶下病等。從核心藥物組合網絡圖可以得出,含“當歸-丹參”藥對處方治療氣血兩虛證、氣滯血瘀證、月經失調的主方分別為十全大補湯、四物湯、香附四物湯,此三方均含四物湯或直接以四物湯為基礎方,以“補血活血,氣血同調”為基本原則,方中補血配活血,動靜相伍,補調結合,補血而不滯血,行血而不傷血,常配伍陳皮、木香化濕行氣,柏子仁、遠志寧心安神,紅花、益母草加強活血調經等。由上可見,血虛血瘀為月經失調、不寐、痛經、眩暈、健忘、心悸等疾病的核心病機:沖任虛損,蓄溢失常發為月經失調;陰虛血虧,陽不入陰則致不寐;氣血虧損,瘀阻胞宮發為痛經;氣血虧損,髓海失養而眩暈、健忘;氣虛血瘀,任帶失約失養而發為帶下病。現代對當歸補血的藥理研究較少,楊英來等[7]研究了乙酰苯肼復制的血虛小鼠模型,發現當歸材水提醇沉上清部位阿魏酸、洋川芎內酯 I、洋川芎內酯 H 和藁本內酯等眾多化學成分中阿魏酸的補血活性最大。現代研究表明,當歸和丹參均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質過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脂及抗血栓作用[8-11],二者一溫一涼,補通兼施,相須為用,具有活血化瘀、益氣強心、通脈止痛之功效。歸納總結可得出,當歸、丹參均對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有顯著的藥理作用[12-13],而且,當歸-丹參配伍后對體外抗氧化效果較單一藥物作用更佳[14]。
綜上所述,含“當歸-丹參”藥對在臨床運用上最常用的主治證候為氣血兩虛證、氣滯血瘀證,分別以十全大補湯及四物湯為基礎方;優勢疾病為月經失調、不寐,以香附四物湯及天王補心丹為主方。含“當歸-丹參”藥對在心血管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抗氧化、抗炎癥等方面均有較確切的療效及較多臨床的臨床研究。然而,根據核心藥物組合網絡圖可知,含“當歸-丹參”藥對的常用主治證候和疾病涵蓋了瘀阻胞宮證、胞宮虛寒證、月經失調、痛經、帶下病等諸多婦科病證,現代臨床及藥理研究卻對此涉獵甚少。當歸-丹參藥對在婦科疾病的配伍應用,可在臨床上作做進一步的推廣,并作為未來相關新藥研究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