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雯軒,金 莎,張 璐,李 潔
(甘肅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甘肅 蘭州 730030)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2017 年,為充分落實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多措并舉降成本……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千方百計使結構性減稅力度和效應進一步顯現”的相關要求,科技部、財政部、稅務總局研究制定了《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辦法》(以下簡稱《評價辦法》),《評價辦法》的出臺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劃型進行了規范與統一,對培育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隊伍起到了促進作用,對各級政府部門出臺進一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扶持引導政策起到了支撐作用。甘肅省是西部欠發達地區,雖然依托蘭州大學、中科院蘭州分院等高校、院所聚集了比較豐富的科教資源,但是受制于區域位置、自然稟賦、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創新主體普遍發展動力不足,創新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本研究結合2018—2020 年甘肅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情況,對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梳理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策建議。
2018—2020 年,甘肅省三年可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分別為612 家、673 家、1194 家,2020 年比2018年增加了582家,增長率達到95.1%。與全國相比,數量較發達地區差距較大,但處于西部地區中上水平。
從地區分布上來看,2020 年僅蘭州市和張掖市的入庫企業數量超過百家,其余均不足百家,甘南州不足10 家。2020 年,蘭州市入庫數量占全省的35.1%,占比較2018年下降6.6個百分點;張掖市、武威市入庫企業分別排在第二、第三位,分別占全省的16.6%和7.9%。甘肅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地區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2018—2020年甘肅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地區分布情況 單位:家
1.3.1 知識產權情況
根據《評價辦法》,知識產權采用分類評價,發明專利、植物新品種、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國家新藥、國家一級中藥保護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為Ⅰ類,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軟件著作權為Ⅱ類[1]。2018—2020 年,甘肅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從數量上來看是呈上升趨勢。但是,以平均計算,Ⅰ類知識產權2020年為0.527件(項)/家,較2018年下降了0.267件(項)/家。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評價入庫企業數量的增加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文化創意、網絡教育等領域,這些領域的知識產權多以軟件著作權、外觀專利等Ⅱ類知識產權為主。2018—2020 年甘肅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詳情見表2、表3。

表2 2018—2020年甘肅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數量 單位:件(項)

表3 2018—2020年甘肅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平均數量 單位:件(項)/家
1.3.2 研發投入情況
2018—2020 年,甘肅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投入分別為10.3 億元、10.5 億元、16.9 億元,2020年較2018 年增長64.1%。但是,就平均而言,2020年僅為141.6 萬元/家,較2018 年減少26.7 萬元/家。分析原因,主要是入庫企業絕大多數規模較小,2020 年銷售收入在50 萬元以下的有163 家、50~100萬元/家的有106 家、100~200 萬元的有125 家。圖1顯示了2018—2020 年甘肅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平均研發投入情況。

圖1 2018—2020年甘肅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平均研發投入情況
此外,根據《評價辦法》,對研發投入分別占銷售收入和資產總額的比例進行分類分檔考評。以2020 年為例,有65.8%的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在6%以上,僅有25.6%的企業的研發投入占資產總額的比例在30%以上,見表4、表5。

表4 2020年甘肅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情況

表5 2020年甘肅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投入占資產總額情況
1.3.3 相關資質平臺建設情況
2018—2020 年,甘肅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中擁有高新技術企業資質的數量分別為250家、258家和406 家,占當年入庫企業的比例分別為40.8%、38.3%和34.0%;擁有省部級以上研發機構的企業分別為63 家、50 家和62 家;分別有7 家、4 家和12 家企業近五年內主導制定過國際標準、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
1.4.1 資產總額情況
2018—2020 年,甘肅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資產總額分別達到231.3 億元、236.6 億元和386.3 億元;以平均計算,分別為3 778.8 萬元/家、3 515.3 萬元/家和3 235.6萬元/家。
以2020 年為例,有59.5%的入庫企業資產總額在2 000 萬元以下,只有4.2%的入庫企業資產總額超過1.5億元,見表6。

表6 2020年甘肅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資產總額分布情況
1.4.2 銷售收入情況
2018—2020 年,甘肅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銷售收入分別達到130.5 億元、122.8 億元、211 億元;以平均計算分別為2 132.8 萬元、1 822.8 萬元和1 767.5 萬元。
以2020年為例,有893家入庫企業銷售在2 000萬元以下,僅有11 家入庫企業銷售收入超過1.5 億元,見表7。

表7 2020年甘肅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銷售收入分布情況
1.4.3 利潤情況
2018—2020 年,甘肅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利潤總額分別達到8.9億元、8.1億元和11.2億元;以平均計算分別為144.9萬元/家、120.3萬元/家和93.5萬元/家。
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35.1%的甘肅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利潤在50 萬元以內,10.1%的入庫企業利潤在50~200 萬元之間,28.1%家企業甚至屬無利潤虧損狀態。
1.4.4 企業上市情況
甘肅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均在新三板和四板上市,2018—2020 年分別有8 家、5 家和5 家在新三板上市,分別有6家、2家和2家在四板上市。
2018—2020 年,甘肅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職工總數分別為34 129人、32 927人、51 054人;科技人員數量分別為11 585人、11 205人、17 542人;吸納高校畢業生數量分別為2 084人、1 713人、2 385人。
以2020 年為例,71.1%的甘肅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人員數量占職工總數30%以上,見表8。

表8 2020年甘肅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人員比例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最具活力的創新策源地。與全國相比,甘肅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較小,2020 年甘肅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占全國的比例只有0.53%。2020 年,甘肅省入庫企業較上年增長了77.41%,但是,全國的增長率也達到47%,有13個省(區、市)增幅超過50%,其中江蘇省當年入庫企業數量達到40 277 家,增幅達73.81%,充分說明發達地區創新主體集聚度高,已經形成了規模群體優勢。
目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企業創新的意識隨著企業發展的需要在不斷地提高,但是在內外部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創新動力明顯不足。2020 年,僅有207 家企業同時擁有I 類和Ⅱ類知識產權,僅有44 家企業既擁有高新技術企業資質,又擁有省部級以上研發機構。
企業創新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西部欠發達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匱乏嚴重制約著企業的創新發展[2]。2020 年,甘肅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中只有589人具有博士學位,占職工總數的1.2%;17 28人具有碩士學位,占職工總數的3.4%;2 309 人具有高級職稱,占職工總數的4.5%;4 522人具有中級職稱,占職工總數的8.9%。
各級政府要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扶持,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政策協同聯動機制,整合各類資源,賦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及時了解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中的難點與問題,進行針對性地扶持。一是要設立專門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研發專項,并創新資助方式,與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形成合力,共同促進一批優質科技型中小企業,成功跨越死亡谷,成為高成長企業[3];二是要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研發費用進行補貼。此外,也要加強現有政策的落地實施,保證各項惠企政策落到實處。
科技型中小企業要發展,一方面取決于自身的要求、能力等,同時外部環境因素也起到關鍵的推動促進作用,政府要進一步完善優化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要從資金投入、完善制度、融資渠道、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服務體系、創新文化建設、營商環境等方面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生態系統構建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4]。
鼓勵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牽頭建立或參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等,引導更多科技型中小企業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大學和科研機構的科技成果加快轉移轉化進度,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進程[5]。另外,要推動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融合發展,構建完善的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供應鏈體系,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資金鏈。
要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需求為導向,幫助企業集聚各類創新型人才,要借力各類科技項目、人才計劃等實施創新人才工程,加快培育、引進、集聚高端人才,采取多種手段引導高端人才向科技型中小企業集聚[6]。另外,科技型中小企業也要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的環境,結合自身發展的特點和需求,建立適宜自身的人才選聘和培養機制。
建設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需要充分發揮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作用。目前,受制于區域位置、自然稟賦、經濟發展水平,甘肅省作為西部欠發達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體量、規模、質量等均與發達地區差距明顯。為推進甘肅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需要政府在政策、資源、資金等方面大力扶持,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