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鐘
(甘肅省鎮原縣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甘肅 鎮原 744500)
糖尿病作為代謝性病癥之一,“三多一少”癥狀是患者最為常見的癥狀,即為多食、多尿、多飲以及體重降低。近些年來,伴隨著我國社會以及經濟的發展進步,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生活的節奏也越來越快,人們日常的運動量越來越低,再加上飲食習慣的變化,導致國內糖尿病疾病的患者越來越多,呈現著逐年上升的發展態勢。此外,在所有糖尿病患者當中僅僅只有25%左右的患者可以堅持良好的習慣對自身的血糖情況進行合理化控制。隨著糖尿病患者患病時間的延長,其出現其他并發癥的概率也越來越高,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由神經病變、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微血管病變等等。糖尿病是當前比較常見和多發的一種內分泌代謝疾病,該疾病的誘發因素非常多,患者的主要臨床特征為高血糖,大部分患者在患病期間還合并存在有血脂代謝異常情況。血脂異常和心血管類疾病發病之間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此外,糖化血紅蛋白作為糖尿病疾病的一大常規性檢測指標,血脂和糖化血紅蛋白和糖尿病間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因此,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血脂的檢測對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非常重要,糖化血紅蛋白是血清蛋白非酶促糖化反應產物之一,可以對早期糖尿病進行檢測[1]。本研究基于此,選擇了2019 年7 月—2020 年8 月于甘肅省鎮原縣第一人民醫院進行了糖尿病疾病治療的45 例患者以及同一個時間范圍在醫院進行了體檢的45例健康者共同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對血脂與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在糖尿病診斷中的價值和符合率實施深入的研究,具體的研究情況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選擇了2019年7月—2020年8月期間于甘肅省鎮原縣第一人民醫院進行了糖尿病治療的45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組,同時選擇了同一時間范圍在醫院當中進行了體檢的45 例健康者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臨床治療資料完整的患者;有著正常溝通能力且具有理解力和表達力的患者;知曉本次研究且簽署完成研究知情同意書的患者。排除標準:合并存在內分泌系統疾病的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情況的患者;存在精神以及心理異常的患者;合并存在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患者;合并存在心臟、肝臟以及腎臟系統疾病的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治療的依從性較低的患者;因為個人原因拒絕或者推出的患者。對照組當中的研究中有男性23 例,女性22 例,年齡區間在54~87 歲,平均年齡為(65.73±4.72)歲。觀察組當中的研究中有男性21 例,女性24 例,年齡區間在55~81歲,平均年齡為(64.38±4.28)歲。兩組中研究對象的基礎性資料進行對比后沒有統計學上意義(P>0.05),可以進行后續對比。
所有參與本次研究當中的研究對象均需要進行5 毫升的空腹靜脈血。糖化血紅蛋白檢測:采取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儀對研究對象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進行檢測,實施高壓液相色譜法實施測定。空腹血糖測定:采取葡萄糖氧化酶法對研究對象的空腹血糖進行測定。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檢測:采取過氧化氫清除法對研究對象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進行檢測。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檢測:使用直接一步法對研究對象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進行檢測。總膽固醇水平:采取膽固醇氧化酶法對研究對象總膽固醇水平進行檢測。甘油三酯水平:采取甘油磷酸氧化酶法對研究對象的甘油三酯進行檢測。
對比2 組當中研究對象的血脂水平、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患者的血脂指標主要有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本研究中的所有數據所使用的統計學軟件是SPSS 19.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的表示方法為(x±s),檢驗方法為t檢驗;計數資料的表示方法為%,檢驗方法為χ2檢驗P<0.05 說明兩組中數據采取對比分析后有意義。
對照組中研究對象的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低于觀察組,2 組中數據實施對比后存在意義(P<0.05),具體的數據情況見表1。
表1 2組別當中研究對象的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比()

表1 2組別當中研究對象的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比()
對照組中研究對象的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蛋白膽固醇均低于觀察組中研究對象,其高密度蛋白膽固醇水平則高于觀察組中研究對象,2 組中數據實施對比后存在意義(P<0.05),具體的數據情況見表2。
表2 2組別當中研究對象的血脂水平對比()

表2 2組別當中研究對象的血脂水平對比()
糖尿病屬三大慢性疾病之一,該疾病是一種因為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引發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之一。老年群體是糖尿病疾病的高發群體,該疾病的疾病發展比較緩慢,患者在初期的癥狀較不顯著,往往不會引起足夠的重視,使得患者疾病治療被延誤,對該疾病的控制效果造成影響。由于糖尿病自身所存在的不可治愈性,在面對糖尿病疾病期間作到早診斷、早發現以及早治療是臨床當中對糖尿病疾病進行控制的一大重要方式[2-3]。分析糖尿病發病機制,其中一個因素為患者體內的胰島素分泌不足,進而導致患者發生血脂代謝紊亂。另一個因素為患者體內血糖濃度長時間保持在高濃度的情況之下,身體無法對這類血糖實施有效分解。因為患者體內長時間處于高血糖濃度情況下,使其體內的組織蛋白以及血紅蛋白發生了糖基化以及非酶糖化的情況,體內持續性生成游離脂肪酸,導致體內的血脂總膽固醇含量逐漸提升。體內大量產生血脂會導致人體血管壁當中出現各類沉積物,阻礙血液的流動,因此,糖尿病疾病患者臨床癥狀和其體內血脂異常情況之間的聯系具有非常密切的聯系。糖化血紅蛋白組成主要為血紅蛋白以及人體血液內的血糖,在進行結合期間存在不可逆性,糖化血紅蛋白和血糖水平呈現著正相關的關系,且能夠在人體當中保存,保存的時間大約為120 天。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查有著比較多的優勢,可以對患者實施反復檢查,且其他飲食不會影響到檢測的具體結果。現階段,在診斷以及篩查糖尿病患者期間,采取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的方式比較廣泛,所得出的檢測結果準確程度也比較高,在診斷糖尿病患者期間存在非常大的優勢。糖化血紅蛋白作為糖尿病患者監控的主要指標之一,對其實施檢測非常重要。糖化血紅蛋白作為糖基化產物之一,主要是因為人體內血液當中的血糖含量過高,導致血紅蛋白和葡萄糖間發生了促糖化反映情況,進而出現糖化血紅蛋白[4]。一般來說,人體內的糖化血紅蛋白含量不僅由血糖濃度所決定,同時也由體內紅細胞存活時間所決定,例如,紅細胞自身的存活時間越長,或是人體當中血糖含量越高,其體內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也就越高,患者臨床當中的糖尿病癥狀也將會更加嚴重。此外,相較于血糖指標檢測,對患者采取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方式還可以對患者近一段時間內的平均血糖濃度進行了解,且因為血糖濃度有著比較好的穩定性,其自身不會被藥物以及抽血等等因素所影響[5]。
總而言之,采取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對糖尿病疾病診斷的穩定性以及準確性進行有效保證,為患者臨床診斷以及治療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6-7]。以往的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能夠定期來醫院當中對糖化血紅蛋白進行定期檢測的患者比較少,大多數的2 型糖尿病患者日常的血紅蛋白控制存在不當的情況,患者的糖代謝異常情況以及糖分代謝異常情況等等均能夠借助糖化血紅蛋白進行反應,在篩查以及診斷糖尿病患者的過程當中,可以將糖化血紅蛋白作為主要的觀察指標之一。糖化血紅蛋白提升將會使得患者的紅細胞發生缺氧問題,進而提高患者發生心腦血管并發疾病的概率,還會對患者體內的血液黏稠度以及血脂情況進行提高,引發患者出現心腦血管疾病,對患者的腎小球進行增厚,進而使得患者發生糖尿病腎病,嚴重威脅身體健康。可見,對糖化血紅蛋白實施有效檢測,可以對糖尿病疾病進行有效診斷、預防以及控制,還可以顯著降低患者發生糖尿病疾病的概率。糖尿病患者還容易發生血脂代謝異常的問題,血脂異常是各類心血管疾病出現的危險因素,如若患者存在血脂異常的問題,極為容易發生冠心病或者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所以,需要檢測患者的血脂情況,對患者身體當中的血脂代謝情況實施掌握,盡快發現患者所存在的異常情況,對糖尿病可能出現的嚴重并發癥的危險因素進行早期發現,同時實施更加有效和科學化的措施對患者的情況進行控制,讓患者能夠得到及時的治療措施。
在本次研究當中,對所有的研究對象采取糖化血紅蛋白以及血脂檢測方式,對研究對象的檢測結果進行觀察,對比2 組當中研究對象的血脂水平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之后發現,對照組中研究對象的空腹血糖、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低于觀察組,2 組中數據實施對比后存在意義(P<0.05)。對照組中研究對象的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蛋白膽固醇均低于觀察組中研究對象,其高密度蛋白膽固醇水平則高于觀察組中研究對象,2組中數據實施對比后存在意義(P<0.05)。由此可見,2 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更高,并且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的變化極為明顯,可顯示患者的疾病情況變化情況,能夠對患者的疾病情況進行更好的判斷。采取檢測患者血脂水平的方式能夠全面了解患者身體內的血脂代謝情況,盡早發現糖尿病疾病可能導致的并發疾病,便于盡早對患者實施診斷和治療。此外,糖化血紅蛋白還可以對患者身體短時間之內的平均血糖水平進行反映,且抽血時間以及藥物等等因素均不會出現較為嚴重的影響,檢測的穩定程度比較高[8]。因此,對患者實施血脂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方式在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期間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便于更好的實施臨床診治工作。
總而言之,對糖尿病患者采取血脂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可以對疾病情況進行有效診斷,為患者的治療工作提供參考,對患者的預后情況進行改善,值得在臨床當中進行推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