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圣婕,雷 邁,黃東挺,董 奎,李金蘭
(廣西壯族自治區江濱醫院作業治療科,廣西 南寧 520021)
有資料顯示,60%~80%的腦卒中患者發病初期存在上肢功能障礙,37%的患者發病3 個月后仍有存在上肢精細動作方面的問題[1]。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心理因此造成極大影響。作業活動是人類提高生活質量、體現生命價值的根本途徑[2]。其延伸的PEO 模式(Person-Environment-Occupation,人-環境-作業)[3],由加拿大籍治療師Mary Law 博士1994 年創建,并經過Charle H.Christaiansen 和Carolyn Manvile Baum 修訂后逐步完善[4]。PEO 模型通過對人、環境及作業方式的評估,進一步分析患者在作業活動中的問題,并對其進行干預,使得三者互相影響又相互促進。ICF 框架分開處理功能與結構,將全方位地反映身體方面所有的缺損狀態,是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具體體現。筆者通過實踐,將PEO 理念與ICF 框架結合后建立起立體化評估分析模式,將各子單元形成網絡模式模塊,從多維度對個體作業能力進行分析,設計出適合個體的作業活動并貫徹整個康復過程進行研究,收到較好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7 月至2020 年6 月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江濱醫院神經康復科住院的年齡在15~65 周歲的腦卒中患者共60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 例。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病種、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f,± s)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f,± s)
注:組間比較,P>0.05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例數30 30性別男17 19腦出血13 11女13 11年齡55.8±6.2 55.2±7.5病種(例)腦梗死17 19
1.2 納入標準(1)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的診斷標準[5],經頭顱CT 或MRI確診的首次腦卒中患者;(2)腦卒中患者經Brunnstrom 運動功能評定法[6]評定患者上肢在BrunnstromⅢ及以上的患者;(3)意識神志清醒,生命體征各項指標平穩,采用格拉斯哥昏迷(GCS)評定量表[7]、簡易智力測試(MMSE)評估量表[7]評分均>24 分;(4)簽署知情同意書;(5)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3 排除標準(1)精神病或有嚴重認知功能障礙;(2)產生嚴重不良反應者;(3)依從性差,不能堅持康復治療;(4)合并有影響運動功能系統的疾病。
1.4 剔除與脫落標準(1)患者死亡;(2)觀察過程中患者自行退出,或出現嚴重不良事件;(3)疾病復發等。
1.5 治療方法
1.5.1 治療性作業活動 根據患者上肢Brunnstrom 功能情況設計相應的上肢及手的治療性作業活動。包括[8]:①BrunnstromⅢ級患者,誘發肩、肘的分離運動及手指的粗大抓握及放松等。②BrunnstromⅣ級患者,強化肩、肘、腕的分離運動及手指的抓放訓練,如推磨砂板、抓放棒球等。③BrunnstromⅤ級患者,肩、肘、腕的協調并配合手指精細活動,如翻書、扣大紐扣等。④BrunnstromⅥ級患者,加強上肢及手部耐力及靈敏度訓練,如使用筷子、夾子訓練,寫毛筆字等,強化手指精細活動控制,如穿珠子、用夾小棒、用加粗筆寫字等。每次30min,每周5次,療程1個月。
1.5.2 兩組均接受治療性作業活動訓練,治療組在治療性作業活動基礎上增加ICF 框架下PEO 模式訓練,即通過訪談獲取信息,通過對患者或家屬進行問診可得患者基本情況(基本信息、癥狀出現時間、原因或加重因素)、以往的治療過程和其他情況,并用ICF 框架進行整理。根據PEO 理念與ICF 框架結合后建立起立個體化評估分析模式,綜合分析包括患者短期目標、長期目標,身體功能受損程度、活動受限程度,參與受限程度以及環境因素、個人因素。采用PEO 模式設計包括個體化日常生活活動、小組活動、職業康復訓練、改良家居、工作建筑環境等作業活動。如腦卒中患者通過訪談了解到患者短期期目標自己穿脫衣物,長期目標是生活自理。根據PEO理念與ICF 框架結合后建立起立體化評估影響患者穿衣的幾個因素:個人方面期身體功能和結構右側肢體癱瘓,右側上肢BrunnstromⅢ期,關節活動受限;日常生活需要很大幫助,不能自行穿衣;環境因素方面家屬幫助過多,患者過度依賴;心理因素患者輕度抑郁狀態。經治療小組分析及討論,為患者設計活動如下:首先,進行利用Brunnstrom 訓練技術改善患者身體功能,其次在每日增加10-20分鐘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每周組織1 次以穿衣等為主題的小組作業活動。治療師向家屬宣教,減少其對患者的幫助程度。將穿衣訓練貫穿到該患者的生活中。療程1個月。
1.6 觀察指標 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數(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9]通過對進食、洗澡、修飾、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廁、床椅轉移、平地行走及上下樓梯10 項日常生活活動的獨立程度打分的方法來區分等級。分值越高患者的ADL 能力越好,反之分值越低患者的ADL 能力缺陷程度越嚴重。以及加拿大作業活動行為評估(the canadian occupational performance measure, COPM)[10]對患者最迫切需要解決的5 個治療目標及各項作業活動的滿意度進行評分。分值越高患者的表現度和滿意度越高。治療前、治療后對患者進行評估,均由同一名康復評定師進行評定。
2.1 MBI指數評定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MBI指數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MBI 指數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提高(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改良Barthel指數總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改良Barthel指數總分比較(± 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比較,②P<0.05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后78.21±13.06①②64.33±17.10①例數30 30治療前52.33±20.06 55.46±20.75
2.2 COPM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COPM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表現度和滿意度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提高(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OPM 評分比較(± s,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OPM 評分比較(± 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比較,②P<0.05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例數30 30表現度治療前2.36±1.21 3.44±1.74滿意度治療前2.58±1.86 3.73±1.88治療后6.94±1.78①②4.58±1.88①治療后5.99±1.39①②4.43±1.75①
腦卒中后半數以上的患者可能遺留上肢功能障礙,并出現不同程度地自我照顧障礙、作業表現能力和生活質量下降[11]。上肢功能障礙影響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的完成,對ADL 的影響尤為突出[12]。Legg 等[13]回顧表明,接受作業治療的患者功能障礙程度有所降低,ADL 有所提高。作業治療是上肢功能康復的重要手段[14]。其形式主要通過Brunnstrom技術的基礎上設計治療性作業活動來表現。其可以有效地提高患側上肢的功能。其局限性是容易忽略環境、心理因素等對上肢功能恢復的影響。因此,患者對治療性活動的表現力及滿意度并不高。
ICF 分別從身體、個人和社會等方面闡述了身體結構和功能、活動和參與等基本內容,并重視背景因素(環境因素和個人因素)的作用[15]。個體化的訓練方案源于以ICF 框架評估,采用個體、環境及任務相結合,著重考慮患者的ADL 和社會交往能力,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目標及作業活動方案。Silva等[16]和Ptyushkin 等[17]均發現,ICF可以方便地結合到臨床實踐中,有助于康復治療計劃的制定。主要是因為重視環境因素的影響強調活動和參與的意義,對個人生活自理活動和社會參與進行了十分詳細的分類,讓作業活動得到新的理論指導,也擴展了作業療法應用范圍。較過去單方向的、線性的“疾病導致殘疾”的思維不同,強調“身體功能、結構-活動參與-社會與環境”的多維、交互影響[18-19]。PEO模式中強調人、環境、作業互相作用,然而ADL 訓練將貫穿于治療的始終。通過對人、環境、作業等方面的干預,能夠起到優化個體認知、提高個體生活質量的效果。其強調人和環境及作業活動之間的關聯性,突出以人為中心,環境以及治療方式都應該圍繞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環境方面除對治療區域的場景和布置進行調整外,更重視文化環境、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干預。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4 周的治療,治療組MBI指數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該模式對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優于對照組。治療前后治療組COMP 評分有顯著差異,說明ADL 能力提高的同時也提高患者自身幸福感及滿意度。反之,對照組患者的MBI 指數治療后比治療前有所提高,差異無顯著意義;而且患者COMP評分也無明顯提高。說明缺乏個體化的ADL 能力及針對性的小組訓練,常規的上肢功能的作業活動治療,無法在短期內讓患者BADL能力及對自己表現的滿意度達到預期的效果。這與高怡等[20]學者在PEO 模式的小組活動中將ADL 的訓練內容進行了個體化設計,可顯著提高了訓練效率,使患者最大程度地運用習得ADL 技能于實際生活中研究結果相符。同時,借助ICF 工具提供的標準化功能描述,對患者的身體功能與結構、活動參與、環境因素、個人因素進行更加科學的評估,將各子單元形成網絡模式模塊,從多維度對個體作業能力進行分析,設計出適合個體的作業活動并貫徹整個康復過程,相對于常規作業治療更能達到一個健康和令人滿意的生活方式。
ICF 框架下PEO 模式的治療性作業活動是一種新興的作業活動模式。ICF 框架的評估模式涉及康復治療的各個領域,包括腦卒中上肢功能評估、腦外傷上肢功能評估、腦性癱瘓上肢功能評估等。PEO模式深入地分析腦卒中患者所處環境及其作業的特征,并建立起個體化的作業活動程序和內容,為患者的提供全面康復幫助。因此PEO 模式中強調的人、環境、作業相互作用與ICF 框架中環境因素與個人因素對身體結構與功能,活動與參與的影響的內涵十分吻合。作業治療以人為本中心,強調整體觀,將二者有機地結合,使得作業活動更個體化,增加患者的參與度;階段性的目標使患者更容易達成,從身體和心理上讓患者達到滿意的效果;作業活動通過與環境改造相結合,提高患者實踐能力,為回歸家庭回歸社會做足了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