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阿波
很多人健身、減肥是為了擁有好身材,但體重數字下降并不代表練出了好身材。隨著人們對健美身材的追求日益迫切,“腰臀比”一詞走進大眾視野。事實上,腰臀比在醫學界是用來判定是否屬于中心性肥胖,也就是是否是腹型肥胖的測量指標。其測量公式為:腰臀比=腰圍/臀圍。隨著運動愛好者對腰臀比的追求,它也被認為是反映脂肪分布和女性吸引力的一個關鍵指標,女性的最佳腰臀比為0.67~0.8、男性為0.85~0.9。
也就是說,想要好身材,光腰瘦是不夠的,還需訓練臀肌,為此亦有不少人熱衷于鍛煉翹臀。而練出翹臀的好,其實不僅僅是好看這么簡單。

幾乎所有全身運動的發力源泉,都來自身體的核心區域肌肉群。而臀肌,就是核心區域肌肉群中的重要一員。臀肌中的臀大肌是臀部最大的肌肉,位于臀肌最表層、髖關節的后部,占總橫截面積的16%。
臀大肌及其大小被認為是實現快速運動的關鍵。以運動員為例,運動員進行臀肌激活和加強臀肌練習后,不論是髖關節的力量,還是身體對姿勢的控制力,或是身體靈敏度,都能得到顯著的提高。臀大肌越長,跑步者能產生的力量就越大,從而可提高沖刺速度。也就是說,對于田徑運動員而言,著重增加臀大肌及其他臀部伸肌的大小,將改善短跑表現。
此外,臀大肌是髖關節的有力伸肌,適合于強有力的下肢運動,如踩踏板、爬山或跑步,但在正常行走時不太常用。臀大肌和腘繩肌共同作用,通過向后拉動骨盆來伸展軀干,如從前傾的姿勢站起來,在身體向前彎曲時也提供偏心控制。臀大肌上的纖維,可通過與脛束的連接延伸至膝關節。多鍛煉臀大肌,將使我們的下肢更靈活。
臀大肌具有多種穩定性作用,如在股骨頭上平衡骨盆從而保持直立姿勢,通過髂脛束連接支撐外側膝,站立時股骨外側旋轉幫助抬起足內側縱弓等。
對于健身運動愛好者來說,臀肌的訓練非常重要。提高臀部肌肉力量可以為腰椎、髖關節分擔壓力;緩解和改善腰部疼痛、不適,也可改善髖關節的不適。如果臀部肌肉無力,則會導致骨盆不穩定(骨盆前傾或左右傾斜),從而導致腰椎壓力增加,以及髖關節的壓力增加。
對于很多膝關節有損傷者來說,除了本身腿部力量較弱、膝關節不穩定以外,往往都存在著臀部肌肉無力的情況。所以,腿臀肌肉的訓練有助于膝關節伸縮自如,降低崴腳概率和膝關節扭傷風險。
因此,鍛煉臀肌不僅能緩解、改善已有的痛楚,如腰痛、膝痛,還能避免運動損傷的出現。
動作1:俯身后蹬腿。俯身跪在瑜伽墊上,抬起一條腿呈90°向天花板發力,單條腿15次做完后換另一條腿,一組30次,做兩組。蹬腿期間,需要保持腰部不反弓。

動作2:側臥驢蹬腿。一條腿貼地面躺在瑜伽墊上,貼地同側手臂屈起支撐頭部,另一條腿屈膝內扣。盡可能向外后側蹬腿,該動作可以刺激臀部肌肉。單側腿做10次后換另一側,一組20次。

動作3:腳后跟臀橋。仰臥雙腳分開,腳后跟點地,雙臂可平放于身體兩側,也可環抱于胸前。靠肩膀支撐起上半身,背部離開地面,下半身向上發力,并在頂端夾緊臀部,盡量保持肩、骻、膝在同一平面,再緩慢還原至起始位。一組12次,完成兩組即可。

動作4:高腳杯深蹲。雙腳打開略寬于肩,腳尖朝外,膝蓋與腳尖方向一致。吸氣,屈膝屈骻,往下蹲,保持小腿直立;呼氣,起身站立,夾緊臀部。一組20次,做兩組。

有了以上動作的基礎,想要進階鍛煉臀大肌力量,可以去健身房借助杠鈴,完成諸如杠鈴臀推、杠鈴箭步蹲走等動作。
(文章根據李哲教你學解剖等公眾號整理)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運動與健康”投稿郵箱:qcqjk12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