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芝丹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宜興 214206)
自“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實施以來,我國在外貿交易與國際產能等方面的合作范圍逐漸擴大,國內各大產業都通過“走出去”的途徑實現了產業發展態勢的轉型升級(李榮佳等,2022)。從我國飼料產業發展情況看,雖然其憑借著國內食品及農業加工市場需求的提升得到了蓬勃發展的機遇,飼料總產量常年穩居國內經濟第一的位置,但我國飼料產業在國際價值鏈中始終處于極為不利的發展地位上,其原因在于我國飼料企業在國際貿易格局中始終無法參與到國際分工合作的完全競爭市場經濟結構中。由此可見,在當前的“一帶一路”戰略發展背景下,探究如何提升我國飼料產業國際影響力與經濟效益,實現外貿營銷模式的轉型升級,才是現階段飼料產業及企業發展過程中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1.1 飼料產業價值鏈的升級 在產業競爭優勢構建過程中,飼料產業價值鏈升級是最重要的基礎活動路徑,其最大的作用在于能讓產業價值鏈中的各個環節逐漸轉化為一個整體。基于此,在當前的“一帶一路”戰略發展背景下,飼料企業必須要重視產業競爭優勢及核心驅動力的重塑和培育工作,將非核心競爭力的工作外包;將整個產業鏈條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縱向延伸,從而使其能推進產業價值鏈的轉型升級(劉婉欣,2022)。
1.2 飼料產業國際發展的規劃布局 從國際產業鏈看,國內飼料企業若想在海外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則應不斷提升自身的外資經濟依存度,以此擴大自身的規劃布局契機;但從國際價值鏈看,我國飼料企業應不斷提高自身風險對抗能力,從而獲得更多的原材料控制機會,不斷拓寬原材料的交易渠道,并且能節約更多的原材料采購經濟成本,最終逐漸構建出發展穩固的下游市場,通過國際布局掌控總體價值鏈主導權,實現自身的高水平、高附加值一體化外貿營銷模式。
2.1 飼料產品出口規模 中國2016年出口飼料產品量為 4000萬 t,2017年為 4125萬 t,2018年為4568萬t,這一增長率明顯高于中國飼料產品進口量的增長率,這標志著中國已完全從飼料產品進口國轉變為飼料產品出口國,而中國飼料產品進出口貿易呈現一定的貿易逆差特征,中國每年需要進口1000多萬t大豆。自2016年以來,中國飼料產品出口量逐年不斷突破新高,截至2019年,飼料產品進口量達到198.65億美元(曾屹君,2022)。
2.2 國內外飼料產業發展現狀 據《全球動物飼料添加劑類型、牲畜種類、區域、法規趨勢及預測》報告顯示:“亞洲飼料添加劑市場將占據全球市場份額28.5%。隨著該地區經濟及人口的快速增長,肉制品的消費需求及該區各肉類生產總量的增長都將對亞洲地區飼料添加劑市場的快速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全球飼料市場總產值將達到187億美元。”但從當前國內外飼料產業發展現狀看,亞洲飼料產業的發展已處于極為不利的外貿營銷競爭位置。具體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北美、歐洲、亞洲2019年的飼料產量幾乎各占全球飼料總產量的1/3。飼料是全球畜牧業及食品產業發展經營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消耗性原料之一。各國飼料生產量也能反映出對飼料企業外貿營銷的需求量,雖然歐盟地區2019年的飼料產量占全球市場份額的35%,但歐盟地區對飼料進出口交易有著極為嚴格的法規限制,進入歐盟的飼料添加劑和預混合飼料廠商必須通過歐盟 FAMI-QS、GMP+,FEMAS,Q+S等歐盟統一認證制度,而這也就間接地為我國繁榮飼料產業進出口貿易提供了最佳發展時期(陳小輝,2021)。

圖1 國內外飼料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飼料產業的出口增長速度明顯加快,這不僅是因為“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正影響效益,同時更是得益于我國“一帶一路”發展。自2016年以來,我國飼料產業的出口規模便開始不斷擴大,2018年飼料產品進口量超過了2010年飼料產品的4.6倍以上,這不僅說明了國內市場的產業發展需求,同時也說明了國外市場對我國飼料產業的依存程度。隨著我國畜牧業的飛速發展,傳統的飼養方式也逐漸無法滿足當前規模化、集約化產業發展趨勢,很多養殖戶在這一發展背景下,對飼料的接受程度與需求程度不斷增加(周偉等,2022)。而在此背景下,可持續發展、資源保護等政策的指導又使得我國將飼料產業的供應關系逐漸轉到國際市場中,不僅滿足了全球畜牧業對飼料產品的實際需求,同時又直接反映了中國飼料產業國際地位地提升。
但從中國飼料產業進口發展情況看,很多問題仍是我國飼料企業在外貿營銷過程中值得深入考慮的。而最關鍵的一個問題便是中國飼料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的“貿易逆差”問題。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玉米、大豆、桔梗、大麥等飼料產品在國內原材料市場中的價格不斷攀升,甚至一度超過國際市場中的供應價格,直接導致飼料產品進口量不斷上升;二是隨著我國人口總數與國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國內農副產品被大量應用到食品加工行業,使飼料產業中的農副產品供應數量不斷減少,面對這樣的實際問題,很多飼料企業只能通過擴大進口量來滿足自身發展要求。2015年,我國飼料總產值達1.97億t,2019年則直接突破2.68億t,在這樣的發展態勢下,很多新興飼料企業也逐漸涌入海外貿易的競爭環境中,為了能在市場中獲得更多的競爭優勢,很多飼料企業對產品原材料的要求逐漸增加,導致我國飼料產業進口需求逐漸遞增,進一步暴露出我國飼料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的“貿易逆差”問題;三是在蛋白質飼料進出口市場結構方面,中國飼料產業原材料的進口來源地主要以美國、智利、秘魯為主。但受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中國蛋白質飼料原材料的進口來源地也逐漸轉向美國與日本,但與之前不同的是,雙方既是供應方也是購買方,我國從美國與日本等地購進飼料生產原材料,而美國與日本會向我國求購飼料生產成品,這樣也在極大程度上緩解我國飼料產業的貿易逆差問題,這不僅體現出了未來國際貿易的多邊發展格局,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飼料成品在外貿營銷中的市場競爭力(趙金鑫等,2016)。
3.1 推動國際產能合作,做好飼料企業國際發展的規劃布局 我國飼料企業應充分認識到當前國家“一帶一路”對整個飼料產業的促進作用,在我國當前的飼料產業外貿營銷布局基礎上,不僅要實現“走出去”的產品海外銷售經濟目標,同時更要與相關產業鏈中的農產企業進行區域性聯動,從而以產業聯動的方式不斷增加自身在海外貿易市場中的競爭優勢。在全力推動國際產能合作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對海外貿易營銷環境的深度分析,同時還要進一步做好國際化發展的布局規劃,通過產業鏈閉環聯動逐漸形成強而有力的外貿營銷產業聯盟,這樣也能在極大程度上促進我國飼料企業在國際貿易出口機制方面的優化升級(李月娥,2021)。
3.2 充分利用區域投資貿易政策,規避飼料企業海外投資的風險 在當前“一帶一路”發展戰略背景下,飼料企業積極參與到海外貿易營銷競爭市場之中,不僅能充分發揮出自身的政策性市場融資作用,同時還能不斷提升自身政策性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這樣不僅能提升自身的競爭效益,同時還能在最大程度上規避海外投資與出口貿易過程中的未知風險,而在這一過程中,我國飼料企業也能充分利用區域投資貿易政策,避免自身消耗不必要的經濟成本,同時也能提前預防融資成本高、海外合作方信用風險和投資東道國的政治風險等不利因素的發生(陳紅玲,2021)。由此可見,外貿營銷產業聯盟及區域投資貿易政策能有效促進國內飼料企業的長效性發展。
3.3 細分國際市場,培育國產飼料品牌 雖然我國飼料企業在全球畜牧養殖業發展過程中始終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保障角色,但美國阿丹米、美國嘉吉、美國邦吉、法國路易達孚等四大國際飼料巨頭企業卻始終壟斷著80%的全球飼料交易市場,這也使得這四大國際飼料巨頭企業能對全球飼料交易市場終邊的交易價格進行裁定(謝甜,2021)。由此可見,在當前“一帶一路”戰略發展背景下,中國飼料企業不培育更具影響力的國產飼料品牌,必定會導致國際市場議價權的逐漸喪失,這不僅直接影響到我國貿易在國際完全競爭市場中的長期發展,更會影響我國飼料行業、畜牧養殖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劉永泉,2021)。基于此,我國應不斷加大力度,推動國產飼料品牌的培育工作,通過提升國內飼料企業的生產規模及經濟實力,提升我國飼料行業在國際完全競爭市場中的影響力。
3.4 借助電子商務,構建線上+線下的營銷模式飼料外貿營銷作為最重要的經濟發展形式之一,若要更好地融入國際化完全競爭市場環境中,就必須要通過構建線上+線下的營銷模式來逐漸擺脫獨立運營的傳統模式,為消費者帶來更優質的電商服務與消費體驗。借助電子商務,構建線上+線下的營銷模式,將跨境電商企業與跨境物流企業整合為一個整體,通過信息流、資金流物流鏈接,打通上游供應商至下游消費者間的縱貫相連。基于此,飼料企業應在實現系統協同的同時在最大限度上提升發展有序性,以此滿足多方面協同的基本要求,積極尋求國內經濟市場的協同契機,其中必定會包含政府相關部門的深度協同支持。在構建線上+線下營銷模式時,政府的引導與支撐作用非常重要。基于此,政府相關部門應對各方權益進行權衡,最終實現多方協同。如在當前的發展政策方面,我國政府部門對于跨境電商企業的支撐明顯高于跨境物流企業,相應的優惠扶持也更多。但政府部門這樣的做法實際上是忽視了跨境物流業務對跨境電商業務產生的限制性作用。因此,應及時調轉方向,著重發展跨境物流業務,并在金融監管、信息公開、海關稅務、檢驗檢疫等方面實現跨境物流業務與跨境電商業務之間的均衡發展,以我國線上+線下營銷模式供應鏈的整體協同性為主,考慮行業支架聯動發展對整體供應鏈的重要作用,并且予以優先發展,在飼料企業其他配套產業方面適度保證供應鏈作用的最大化。
3.5 加強對外貿營銷人才的培養 不管是對飼料企業自身發展,還是對我國飼料產業國際化發展而言,若想要在海外貿易完全競爭市場中獲得更多的競爭優勢,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支撐因素便是要具備了解海外市場并且熟練掌握國際貿易規則的外貿營銷人才。因此,飼料企業不僅要積極培養具有國際化外貿營銷水平的營銷管理人才,同時更要注重國際投資貿易人才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身在海外貿易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鄭華,2020)。因此,飼料企業應結合自身發展情況及發展需求,通過內外兼顧的人才培養方法實現自身企業人才戰略發展目標。對內可考慮適度升職加薪,強化專業培訓等方式;對外則可通過高薪聘請、行業獵頭等方式不斷擴充企業的外貿營銷人才隊伍,使企業能在海外貿易市場中能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綜上所述,在“一帶一路”戰略發展背景下,我國飼料企業不僅要充分分析當前的國際貿易完全競爭市場發展趨勢及產業格局,同時還要充分反思自身與行業之間所存在的失衡問題,以及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從而不斷調整自身的發展方向與外貿營銷模式,推動國際產能合作,飼料企業應采取以下措施:做好飼料企業國際發展的規劃布局;充分利用區域投資貿易政策,規避飼料企業海外投資風險;細分國際市場,培育國產飼料品牌;借助電子商務,構建線上+線下的營銷模式;加強對外貿營銷人才的培養,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外貿營銷運營效率及企業核心競爭力,最終逐漸獲得更高的國際產業經濟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