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小蘭
(杭州市富陽區富春中學 浙江杭州 311400)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一直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難點。教師們往往花費了很大的精力,但卻收效甚微。長此以往,教師們對語法教學有一定的“恐懼感”。基于此,筆者嘗試用“敘事性教學”,結合社會熱點人物,對初中英語語法課教學設計進行探究,以期尋求趣味途徑,解決語法課師生“雙乏”的狀態,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1]。
敘事本是文學的要素,敘事性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敘事情節,如故事等,以敘事情節中所蘊含的情感、情境、邏輯和意義等構成特定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的興趣、注意、情感等在環境中自然地被喚起,從而激發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和促進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
文化意識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鑒賞,是學生在新時代表現出的跨文化認知、態度和行為選擇。文化意識的培育,有助于學生增強家國情懷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涵養品格,提升文明素養和社會責任感[2]。
以下實踐以人教版教材八(下)U6語法課為例。
筆者嘗試的語法課教學是人教版八年級(下)U6的教材。教材內容是Grammar Focus(以表格的形式呈現),4a-Fill in the blanks(以零散的句子形式呈現),4b-Fill in the blanks(以篇章的形式呈現),4c-Tell your partner about your favorite story(要求學生通過本課學習,能講述自己喜歡的故事)。在教學中,筆者對教材提供的內容進行了解讀,設計了以“story&dream”作為敘事主線,聯系社會熱點人物創編了一個貫穿全程的故事情境。這個故事情境有情節、有情感,和教材提供的內容相互融合,涵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為增加語法課的趣味性,筆者設計了一個敘事情境,即王亞平和女兒的故事(從約定摘星啟夢-母子相擁贈星圓夢),這個情境從頭到尾貫穿始終。
筆者根據新課標,對文化意識進行學習和理解后,在本課例中把培養文化意識,用“文化認知-文化感悟-文化提煉-文化思維-文化實踐”五個角度進行了探究。學生參與面廣,積極性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具體路徑見圖1所示。

圖1 敘事性教學之操作路徑
(1)敘事情境導入,引導文化認知
敘事情境導入,引導文化認知是指教師通過導入一個與主語境有關的敘事情節,引導學生根據其信息特征進行價值觀的選擇。文化認知具有時代性,有高度的自覺性要求。本課時的語言素材與文化認知的時代性有一定的差距,但中國古老傳說中的嫦娥奔月與現代飛天代表人物王亞平有共通之處。所以,通過播放《王亞平太空漫步》視頻,能幫助學生激發興趣,很自然地進入文化認知和價值認同。為本課時的語法學習鋪墊了很好的背景素材。
【Step 1】導入:Start a story and start a beautiful dream
教師讓學生看視頻(王亞平太空漫步)
教師出示視頻中的照片,問:Who is she?引出王亞平這個人物。然后,教師帶著學生一起來討論王亞平的相關信息。
T:Boys and girls,who is she?
Ss:She is Wang Yaping.
T:What do you know about her?
S1:She is an astronaut.The f irst woman astronaut in China.
T:Yeah,you are right.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S1:Oh,she is very clever.Because she can drive planes.
S2:But I think she is happy.Because she is always smiling.
S3:She is brave and hardworking.Because she went to the space twice.
T:Yeah,she is so brave and hardworking that she has been to the space twice.(給學生糾正時態上的小錯,同時自然導入語法知識so...that...)
S4:She is like Chang’e and she’s romantic.Because she can walk in the space and wants to pick a star for her daughter in the sky.
此處,教師引入:Yeah,for her daughter,it is such a great
beautiful dream! Maybe,everyone has a beautiful dream in the life.
(此活動中,教師動態板書收集到的相關信息:clever,drive a plane,smile,brave,been to the space,be like Chang’e,romantic,walk on the space.pick a star)
教師同時教授一些本課新詞。例如,fall in love with,got married,couple,couldn’t stop smiling)
【設計意圖】
教師用《太空漫步》的視頻導入王亞平這個人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知并獲取一些新時代的文化信息(如王亞平是新時代嫦娥的化身,是中國飛天夢的代表之一),讓學生積累講故事的很多語言素材,如who(character),講故事的基本要素之一,同時,梳理好課本的生詞,如fall in love with,got married,couple,smile 等,使學生在真實事件、真實人物、真實語境中理解(生詞)語言的意義和用法。同時教師點明王亞平為女兒去“摘星星”的故事,是她和女兒的一個約定,從而開啟了女兒的一個美好夢想。這樣為下一情節活動做好了鋪墊。本環節的活動指向文化意識培養之文化認知。
(2)敘事情境設置,引導文化感悟
敘事情境設置,引導文化感悟是指教師在設置的語境中,通過引導學生獲取和整合主題相關的語言知識,梳理文本基本內容和解讀事件或人物后,讓學生領悟主題的育人價值。本環節中,《灰姑娘》的善良品質以及故事的美好結局,都是文本知識學習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挖掘和感悟的文化內涵。而且,《灰姑娘》的美好結局,和我們向往美好生活的夢想一致。所以,學生在設置的情境中,對文化價值的感悟會更深刻。
【Step 2】Enjoy a story and enjoy the ending of a dream
教師用圖片設置敘事情景:王亞平正在給女兒講故事:
教師出示圖片:Look!Wang is telling stories to her daughter now.
教師問學生:How does Wang begin to tell the story?Who knows?
學生回答1:Once upon a time,there was a girl called Cinderella….
學生回答2:Long long ago,there was a girl called...
(教師在黑板上書寫:when,指明故事是如何開頭的)
教師問:What happened next?然后播放《灰姑娘》Cinderella的視頻,播放之前問:How many characters are there in the story?Who are they?
看完視頻后,學生回答如上問題:There are f ive characters in the story.They are Cinderella,Cinderella’s father,stepmother and stepsisters.(同時教授新詞 stepmother,stepsisters)
教師在黑板上書寫:Who.同時出示Tip 1:the “wh-”factors are necessary for a story.
教師呈現教材4a,讓學生快速瀏覽4a的活動要求和所列的句子,(內容不變,但把原教材的順序打亂,畫線部分為空白)如下:
A.The prince knew that unless the girl’s foot could f it the shoe,it was not the right girl.
B.The mice knew that unless they helped her make a dress,she should not be able to go to the party.
C.The new couple were so happy that they couldn’t stop smiling when they got married.
D.She was so busy that she had no time to make a dress for the party.
E.As soon as her father died,the stepsisters made her do all the chores.
F.As soon as the prince saw her,he fell in love with her.
教師要求學生獨立完成4a,嘗試運用連詞unless,as soon as和so...that等。
教師在語境中帶讀新詞(stepsister,prince,f it),然后核對4a答案。核對答案時,要求學生說出完整的句子;要求學生在語境中用>,=,<數學符號和用王亞平和她丈夫的圖片設置的情景,來幫助深入理解as soon as的用法,如As soon as her husband saw Wang,he fell in love with her.;用∵,∴的邏輯符號和用王亞平和女兒的圖片設置的情景,來幫助學生理解so...that的用法,如Wang loves her daughter so much that she wants to f ly to the sky to pick stars for her;用互相轉換的方式和用王亞平平時訓練的圖片設置的情景,來幫助學生理解unless和if,如,if she doesn’t get enough training,she can’t f ly to the space.=Unless she gets enough training,she can’t f ly to the space .(這時在黑板上呈現Tip 2:Using “as soon as,so...that,unless/if...”makes the sentences better.)
教師要求學生將打亂的句子理順(E,D,B,F,A,C)。校對完答案后,在黑板上呈現:Tip 3:Using a storyline makes the story clear.。
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提供的三條tips,嘗試復述《灰姑娘》Cinderella的故事(支架充分),再根據tips帶領學生一起評價學生講故事是否有基本要素(who,when,where,what,how,why)?是否用了連詞?是否有故事線?同時,追問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ory?學生一般都回答“beautiful,happy”,教師引出:So,having happy and beautiful endings should be our common dreams.。
【設計意圖】本情節(王亞平在和女兒講故事)的設計是以一副溫馨的母女情深的畫面出現的。目的是繼續給學生提供語言習得的素材和繼續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帶著學生欣賞《灰姑娘》的故事主要是滲透講故事的基本知識(講故事的基本要素和故事線)。舉一反三語法知識(連詞)的運用,穿插王亞平圖片事例,繼續為講好現代嫦娥故事做鋪墊。例如,筆者通過讓學生觀看視頻欣賞故事,讓學生進行整體認知講故事的基本要素(factors);然后將原有零散的語言信息(4a)進行“符號化+語境化”的處理,使連詞(as soon as,so...that,unless等)在句中的功能和含義清晰化;穿插王亞平的圖片事例,讓學生體驗運用連詞的表達效果;設置打亂的句子,讓學生排序,讓學生體驗storyline的邏輯性。同時,根據實際操作過程,給學生提供三條提示,為學生接下去講好故事做好充分鋪墊(即操作依據和評價依據),滲透教學評一體化的理念。最后,教師提醒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每個追夢人應該有的夢想。本環節的活動指向文化意識培養之文化感悟。
(3)敘事情境延續,引導文化提煉
敘事情境延續,引導文化提煉是指教師在設置的同一個情節中,通過引導學生關注和理解負載文化的語言信息,提煉文章要表達的主旨精神。主旨精神對學生起到價值引導的作用[3]。本環節Monkey King 恰好是個典型的人物,他的永不放棄的精神正是追求美好夢想過程中難能可貴的優秀品質,從而,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面對困難要積極表達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Step 3】Read a story and read the spirit of the story
教師用圖片設置敘事情景:王亞平和女兒在一起看書。
教師問:What book are they reading?然后用翻開書本的模式呈現教材4b(關于Monkey King的故事);
教師呈現教材4b的填空練習(關于Monkey King 的短文),要求學生從短文中找出目標句型(即帶有連詞as soon as,so ...that,unless的句子)。
教師要求學生完成填空,然后和學生一起核對答案,要求學生朗讀完整的句子,引導學生關注填空的內容(時態:一般現在時),然后讓學生全部改成過去時再朗讀一遍,體驗兩種時態的異同(進行小討論)。這里繼續在黑板上呈現“Use right tense.”。
同時,追問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onkey King?學生一 般 都 回 答“brave,clever,keep f ighting,never give up”,教師引出“So,having the spirit of never giving up helps make our dreams come true.”。
【設計意圖】本情節(王亞平和女兒在一起看書)的設計繼續以一副溫馨的母女情深的畫面出現,目的是繼續給學生提供語言習得的素材和繼續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比如,講故事統一時態的效果,讓學生知道用英語講故事所用的時態一般都是用過去時,因為故事是講述過去發生的事,但也有用一般現在時講故事的。學生經過比較分析和感悟,得出用一般現在時講的故事,有故事精神永遠傳承的意義。同時,引導學生永不放棄的精神是我們追夢人實現夢想的基本品質。本環節的活動指向文化意識培養之文化提煉。
(4)敘事情境再現,引導文化(分析)思維
敘事情境再現,引導文化(分析)思維是指教師在情境中通過對不同文本的各個角度的對比和分析,引導學生思考、比較和評價展現主題人物的性格特征,感受不同文化的觀點表達。本課時一中一西的故事,學生能明顯感受到不同文化觀點,這要求他們基于生活經驗、情境和信念,對文化信息要有反思和評估,提高學生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分辨能力[4]。學生通過對兩則故事主旨的比較分析和評價,為下一步的應用活動做了很好的鋪墊。
【Step 4】Discuss and share the secrets of the stories
教師再次呈現Cinderella的故事和Monkey King的故事,讓學生討論并猜測,王亞平女兒可能會更喜歡哪一種類型的故事,并發表他們自己的理由。
T:Yeah,boys and girls,after learning these two stories,which one does Wang’s daughter like better?Why?Please discuss f irst,then show your reasons.
小組討論后,
Group1:In our group,we think she may like the story of Cinderella better.Although it is not true,more people like the feeling of happiness and romanticism.After reading it,we can feel the beautiful life and beautiful dream.
Group2:In our group.We think she may like the story of Monkey King better.Because it stands for most people’s opinions.Never give up when meeting the difficulties.Keep f ighting with life is really true in the our life.
Group3:We find that it is quite different between the Western stories and the Chinese stories.Because we find Cinderella shows us the world of children,it is so hopeful.And we can learn the spirit of f ighting from Su Wukong,it is so strong and brave.
...
T:You have your own opinions about the stories,and all of you have your own reasons.That’s really wonderful.In fact,there are many sides to stories and many ways to understand them...
【設計意圖】本情節(討論并猜測王亞平女兒可能會更喜歡哪一個故事)的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和理解故事。同時,用對比的方法去汲取不同文化的故事帶給我們的力量。比如,西方故事《灰姑娘》的美好結局和她的善良有關系。中國故事《孫悟空》的永不言棄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而且,還有學生發現這兩個故事適合的人群不一樣,灰姑娘更適合低齡群體,因為是童話故事。西游記則老少皆宜,因為有趣的人物形象,對孩子比較有吸引力;但其中的深奧的道理更適合成年人。本環節的活動指向文化意識培養之文化分析(思維)。
(5)敘事情境再續,引導文化實踐
敘事情境再續,引導文化實踐是指教師通過導入的主語境,綜合學生之前所學所悟所析提煉文本文化,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模式嘗試模仿、改編、創作等實踐應用活動[5],引導學生要秉承批判共存的文化態度,基于文本做一些超越文本的聯系,鼓勵創作多元化。本環節《太空回來》的視頻,是導入語境地再續,真實夢想的圓滿結尾,為學生的文化實踐提供了很好的創作素材。
【Step 5】End a story and realize a dream
上接學生的討論后,教師繼續播放王亞平《太空回來》的視頻。王亞平說:“我要告訴女兒,摘星星的媽媽回來啦!”然后,她和女兒相擁贈送星星,故事圓滿美好。
T:And now,what about Wang Yaping’s story?Is it a real story?Is it a romantic story?Is it a hardworking and brave story?Is it a good dream for Wang,for her daughter,for us,for our Chinese?We are always looking forward to the nice life.Also,we need the spirit of never giving up to make our dreams come true.
Ss:Yes.We really need these things.
T:So let’s try to tell a story of Wang Yaping in groups.Please don’t forget these tips which can help you tell stories better.(教師在黑板上再次強調講故事的3條標準)
此處,為了降低難度,教師設置幾種情境供學生選擇:①假如你是王亞平,請講講你的太空旅行的故事。②假如你是王亞平的女兒,請講講你媽媽給你摘星星的故事。③從你們自己的角度,講講王亞平的故事。
教師在小組活動前出示一張故事構思表(包含故事要素和本課連詞等語法項),要求學生充分利用已經逐步生成的板書內容:關于王亞平的語言信息+講故事的參考維度(tips)。

學生活動:小組談論+展示故事。
展示環節:有的小組用故事接龍的模式講故事;有的小組派代表講故事;也有的小組結合表演的模式講故事。(每次展示后,教師都邀請學生個人或其他小組進行維度tips評價。)
【設計意圖】本情節(王亞平從太空回來,和女兒相擁贈星)的設計是和第一環節遙相呼應的,是王亞平女兒圓夢和王亞平圓夢的感人畫面,也是本課時的結尾活動,即要求學生用之前積累的語言,組織或創作一個有關王亞平的故事。故事可以用完全真實的信息或源于真實的基礎上進行適當虛構,因為有很多學生之前認為王亞平就是現代版的嫦娥,這和我們的學生有強烈的文化意識和文化自信是分不開的。這個環節的輸出活動,在之前的活動過程中因為已經做了充實的鋪墊(如關于主角王亞平的信息,如何講故事的策略),學生的終端輸出內容還是比較豐富的。本環節的活動指向文化意識培養之文化實踐素養。)
【Step 6】Home work about stories
根據學生不同層次情況,教師分層布置回家作業如下:
教師要求已經完成當堂故事的小組,課后潤色故事細節,優化故事情節或擴大飛天人物范圍,繼續講好關于“夢想”為主題的故事;未完成的小組,繼續完成故事并進行分享。以上兩種情況都要求學生把組內故事成果“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點明,學習王亞平“心懷夢想,腳踏實地”,真正做好社會主義接班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文化。
綜合本節課教學設計和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筆者做了如下反思:
(1)引用社會熱點,真人真事導入文化課堂。學生在課堂上反映出濃厚的興趣和積極參與的表現。文化認知目標達成。
(2)解讀文本特點,提取要素支架文化表達。學生在課堂上對兩則故事進行了梳理,提取了故事表達的支架要點(基本要素,故事線索,適當運用連詞和時態);然后對Cinderella故事進行討論后,感悟故事結局的美好,文化感悟目標達成。對Monkey King故事進行追問后,文化提煉目標達成。
(3)滲透策略指導,激發興趣增強文化自信。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并且敢于嘗試用英語表達熱點人物的介紹和情節的描述,描述中有創作內容,如嫦娥飛天的動作、王亞平摘星星的動作等。故事情節表達生動形象有趣,人文精神的表達形式豐富多樣。文化實踐目標達成。
(1)因為教師本身水平有限,整節課雖然設計上是以“故事和夢想”為主線貫穿完成,但在授課過程中,有些環節,對故事和夢想的主旨表達還可以從精確性和地道性上進行優化。
(2)因為學生知識范圍有限,學生在用英語表達文化時,難免用中文進行補充。有語境中講故事和體驗目標語言的過程,但缺乏對生僻詞匯靈活轉化的能力。文化感悟表達相對比較淺顯,有待從深度進行引導。
(3)因為文化意識的概念太抽象,教師在設計過程中對文化意識的解讀或對文化的具體化表達還有很多的挖掘空間,有待進一步研究。
通過對語法課的敘事性教學設計,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能幫助學生找到一個相關的信息點,并把它在一個真實的情節中進行串起來。學生嘗試語言積累的由少到多,語言意義范圍的由小到大,語言運用程度的由易到難。這樣的學習活動,既能讓學生進行語言的學習,又能對學生進行價值的導向,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文化意識,增強了愛國情懷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提升了文明素養和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