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紅,王艷蕊
(河南省鞏義市人民醫院 婦科,河南 鞏義 451200)
卵巢囊腫是婦科常見病和多發病,以腹部飽脹感、壓迫癥狀為典型表現,通常伴有月經紊亂,嚴重時可破壞卵巢結構,影響生育功能。目前,手術是臨床治療卵巢囊腫的有效手段。常規開放手術雖療效確切,但手術創傷較大,患者術后恢復較慢[1]。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因創傷較小、患者術后恢復快等優勢在卵巢囊腫治療中應用越來越多[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對卵巢囊腫患者卵巢儲備功能及復發率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卵巢囊腫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年齡22~46歲,平均 (35.41±3.67)歲;囊腫直徑3~13 cm,平均(8.54±1.85)cm;患側:左側15例,右側18例,雙側6例。觀察組年齡21~46歲,平均 (35.43±3.64)歲;囊腫直徑3~14 cm,平均(8.55±1.82)cm;患側:左側14例,右側17例,雙側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經B超檢查確診為卵巢囊腫;②年齡≥18周歲;③符合手術指征;④卵巢功能正常;⑤臨床資料完整且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②凝血功能障礙;③合并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或其他生殖系統疾病。
1.3 方法對照組采用開腹卵巢囊腫剝除術治療。患者全身麻醉后取仰臥位,于小腹正中作手術切口,逐層切除皮膚和皮下組織,分離肌肉,腹膜打開后將卵巢提起,清除囊液;切開卵巢皮質,充分剝離囊腫,之后對卵巢基底部進行縫合,對盆腔、腹腔充分清洗后止血,逐層縫合切口,后結束手術。觀察組采用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治療。患者麻醉后取截石位,于臍孔下緣作一縱向手術切口,長度約為10 mm,使用10 mm套管針進行穿刺,將腹腔鏡置入患者體內,建立CO2氣腹環境,壓力維持在12~14 mm Hg;分別將5 mm套管針置入右下腹麥氏點、2個5 mm套管針置入左下腹。切開卵巢皮質層,在囊腫間隙使用吸引器進行鈍性剝離,之后去除囊腫,止血后對卵巢皮質進行縫合,修復卵巢形態,將囊腫置入取物袋,并從切口取出。若囊腫大小超過8 cm,則經臍部進行手術,有性生活者經陰道舉宮,將其置于切口處,取4號絲線進行荷包縫合,作一切口,長度約為1 cm,之后吸出囊液,封閉切口,于切口外進行剝離,逐層縫合創面。
1.4 觀察指標①卵巢儲備功能。分別在術前、術后3個月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使用美國伯騰公司ELX800多功能酶標儀,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抗繆勒氏管激素(AMH)水平。AMH正常范圍為2.2~6.8 ng/mL。②復發率。術后對患者進行1年隨訪,B超檢查卵巢內出現囊狀結構,囊內充滿液體即為復發,統計兩組的復發率。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卵巢儲備功能觀察組術后3個月的AMH水平與術前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術后3個月的AMH水平明顯低于術前(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AMH水平比較(±s,ng/mL)

表1 兩組患者的AMH水平比較(±s,ng/mL)
組別 n 術前 術后3個月 t P觀察組 39 3.51±1.03 3.39±0.96 0.532 0.596對照組 39 3.49±1.05 1.89±0.35 9.028 0.000 t 0.085 9.168 P 0.933 0.000
2.2 復發率術后隨訪1年,觀察組復發率為5.1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8.21%(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復發率比較[n(%)]
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在內分泌穩定和機體代謝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卵巢囊腫發病機制至今尚未明確,臨床多認為與內分泌功能紊亂有關,卵巢囊腫容易對卵巢結構完整性和功能造成破壞,威脅生殖健康,因而應及時進行治療。現階段,外科手術是治療卵巢囊腫的重要方式,通過手術清除病灶可有效緩解患者相關臨床癥狀,改善患者機體狀態。開腹卵巢囊腫剝除術是以往臨床治療卵巢囊腫的常用術式,能夠在術中獲得良好的操作空間,操作較為簡單,方便剝除卵巢囊腫,但因手術創傷較大,且操作過程中容易影響盆腔結構,損傷卵巢正常功能,不利于患者預后[4-5]。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微創手術,優勢[6-7]如下:該術式于臍孔邊緣作切口,建立氣腹環境,為術中操作創造了良好空間;術中根據囊腫大小可選擇合適的剝離方式,使手術操作更加靈活、方便,止血更為徹底,更有利于對粘連的組織和器官進行分離,維持生理結構的完整性,降低術后粘連發生風險,在緩解臨床癥狀的同時能更好地保護卵巢和子宮的正常功能。
研究[8-10]表明,抗繆勒氏管激素 (AMH)由卵巢顆粒細胞合成,屬于轉化生長因子β超家族中的一員,可有效抑制卵泡敏感性,其水平下降表明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是目前臨床檢驗卵巢儲備功能的有效、快速、穩定指標;另外,AMH檢測不受月經周期的影響,便于臨床使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3個月AMH水平與術前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提示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對卵巢囊腫患者卵巢儲備功能的影響較小;術后隨訪1年,觀察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可有效降低患者卵巢囊腫的復發率。究其原因在于,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在術中借助腹腔鏡進行操作,可有效清除微小病灶,降低了術后復發風險。
綜上所述,與開腹卵巢囊腫剝除術相比,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對卵巢囊腫患者卵巢儲備功能的影響較小,且復發率較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