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園,王璐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消化內科,河南 洛陽 471003)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病因,具有起病突然、出血量高、病死風險高等特點,一旦確診需及時治療,目前臨床治療多采用內鏡下注射止血治療,通過將藥物注射在出血病灶上或四周達到止血目的,但仍有部分患者在內鏡下注射止血治療后出現再出血情況,影響病情恢復[1-2]。因此,積極探尋影響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內鏡下注射止血治療后發生再出血的影響因素至關重要。鑒于此,本研究分析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內鏡下注射止血治療后發生再出血的相關影響因素,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間在我院行內鏡下注射止血治療的120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齡52~78歲,平均年齡 (65.29±4.83)歲;發生部位:胃底穹窿部49例,賁門部71例。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符合《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診治專家共識(2015)》[3]中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相關診斷標準;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合并傳染性或感染性疾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腦卒中、腦出血等疾病;存在門靜脈海綿樣變。
1.3 方法①再出血判定。參考《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診治專家共識(2015)》[3]:內鏡下注射止血治療結束3 d后再次出現嘔血、便血癥狀,即可判定為再出血。②基線資料收集。收集入選患者的基線資料,包括性別 (男、女)、年齡、發生部位 (胃底穹窿部、賁門部)、Child-Pugh分級[根據患者的一般狀況、腹水、血清白蛋白濃度、血清膽紅素、凝血酶原時間評估,分為輕 (1分)、中 (2分)、重(3分),總分15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肝功能越差。其中7~9分為B級,≥10分為C級]、靜脈曲張血管數量>2支 (是、否)、曲張靜脈內徑等。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內鏡下注射止血治療后再出血的影響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內鏡下注射止血治療后再出血發生情況120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內鏡下注射止血治療后發生再出血15例,發生率為12.50%。
2.2單因素分析再出血患者的Child-Pugh分級、靜脈曲張血管數量>2支占比、曲張靜脈內徑與無再出血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再出血與無再出血患者的性別、年齡、發生部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再出血患者與無再出血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s,n(%)]

表1 再出血患者與無再出血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s,n(%)]
項目 再出血(n=15)無再出血(n=105) t/χ2 P年齡(歲) 63.11±4.79 65.60±4.63 1.940 0.055曲張靜脈內徑(cm) 0.91±0.12 0.54±0.09 14.251 0.000性別 男 9(60.00)54(51.43) 0.387 0.534女 6(40.00)51(48.57)發生部位 胃底穹窿部7(46.67)42(40.00) 0.241 0.623賁門部8(53.33)63(60.00)Child-Pugh分級 B級 4(26.67)69(65.71) 8.399 0.004 C級 11(73.33)36(34.29)靜脈曲張血管數量>2支 是 12(80.00)25(23.81) 16.886 0.000否 3(20.00)80(76.19)
2.3 多因素分析經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Child-Pugh分級C級、靜脈曲張血管數量>2支、曲張靜脈內徑較大是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內鏡下注射止血治療后發生再出血的危險因素(OR>1,P<0.05)。見表2。

表2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內鏡下注射止血治療后發生再出血的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
內鏡下注射止血治療是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主要治療手段,雖能有效止血,但仍有部分患者在經內鏡下注射止血治療后存在再出血風險,致使患者預后不良[4-6],故明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內鏡下注射治療后發生再出血的相關影響因素臨床意義重大。本研究結果顯示,120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內鏡下注射止血治療后有15例(12.50%)發生再出血,提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經內鏡下注射止血治療后仍存在一定的再出血風險,進一步經單因素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Child-Pugh分級C級、靜脈曲張血管數量>2支、曲張靜脈內徑較大是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內鏡下注射止血治療后發生再出血的危險因素(OR>1,P<0.05)。分析原因如下:①Child-Pugh分級可反映患者的肝臟儲備功能,而肝硬化失代償期門脈高壓是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主要因素,患者Child-Pugh分級越高,表明其肝功能損傷越嚴重,肝臟結構發生改變,門管區纖維化增加門靜脈壓力,導致門靜脈高壓形成,降低內鏡下注射止血療效,增加治療后再出血風險[7]。②靜脈曲張血管數量>2支表明患者病情較為嚴重,血液回納差,易出現血管充盈情況,增加臨床治療難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治療后再出血風險。③曲張靜脈內徑越大,表明門靜脈壓力越高,患者靜脈曲張程度越嚴重,其曲張靜脈壓力在門靜脈高壓作用下持續升高,血管壁變薄,血管直徑增加,發生破裂出血的風險也相應升高[8],因而內鏡下注射止血治療后再出血發生風險較高。
綜上所述,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內鏡下注射止血治療后發生再出血可能受Child-Pugh分級、靜脈曲張血管數量、曲張靜脈內徑等因素影響,臨床應重視對上述危險因素的早期評估,并積極采取對癥措施進行干預,以降低內鏡下注射止血治療后再出血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