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娟,喬納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 血液凈化室,河南 駐馬店 463000)
慢性腎衰竭是各種慢性腎臟疾病持續發展的結局,目前臨床主要采用血液透析治療,患者需定期入院,治療間歇期大多在院外度過,良好的遵醫行為及自我護理能力在保證治療效果、改善預后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傳統護理主要采取口頭宣教、發放教育宣傳冊等形式,缺乏對患者心理、飲食、運動等方面的針對性指導。循證護理以循證醫學證據為基礎,結合臨床經驗、患者需求制定護理方案,兼具全面性、科學性、適用性[1]?;诖?,本研究探討循證護理對慢性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遵醫行為、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84例慢性腎衰竭患者。納入標準:符合《內科學》[2]中慢性腎衰竭診斷標準;血液透析時間超過3個月;認知功能正常,能配合本研究。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嚴重心、肺等其他器官功能衰竭。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2例。對 照 組 男26例,女16例;年 齡36~73歲,平 均(54.67±5.12)歲;透析時間4個 月~3年,平 均 (1.78±0.43)年。觀察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33~72歲,平均(54.84±4.70)歲;透析時間5個 月~3年,平 均 (1.82±0.44)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住院期間責任護士協助患者完成常規檢查,監測生命體征;發放血液透析相關資料,口頭講解日常飲食、運動注意事項,進行簡單心理疏導等;出院后第1周,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了解其居家飲食、運動、心理狀況等,囑患者定期門診復查。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組建循證護理小組。血透室護士長和護士組成護理小組,入組成員需具備3年以上臨床護理經驗,集中學習循證護理、慢性腎衰竭及血液透析護理知識與技巧。②循證問題。小組成員根據臨床經驗,分析總結慢性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護理風險,以問卷調查及訪談的形式與患者交流,確定需要解決的護理問題,包括日常管理、不良情緒、遵醫行為差等。③循證支持。借助網絡數據庫查詢慢性腎衰竭血液透析方面的文獻資料,篩選出合理真實、具有針對性的研究,結合患者實際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④循證應用。a.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慢性腎衰竭的發病機制、血液透析目的、常見并發癥、自我護理注意事項等,要求家屬監督患者按時服藥、合理飲食與運動等。b.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詳細了解患者性格特點、心理狀態及需求,疏導其不良情緒。c.飲食指導:根據患者營養狀況合理安排飲食,告知患者飲食以含鐵豐富、優質蛋白為主,熱量攝入35~40 kcal·kg-1·d-1,蛋白質攝入量1~1.2 g/d;嚴格控制液體攝入,控制兩次透析期間體重增加在5%以內,水腫伴少尿患者每日水分攝入在1 000 mL以內;限制鈉鉀攝入量,烹飪前用沸水浸泡食物再撈出,可減少食物中鉀、磷含量;適量補充維生素C、B族及葉酸。d.運動指導:指導患者在透析間歇期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體操等,以及適當抗阻訓練,運動訓練強度根據個體狀況決定。嚴重水腫者需臥床休息,將患肢抬高30°~45°。⑤用藥指導:囑患者嚴格按醫囑服藥,用藥期間密切監測患者腎功能及藥物副反應。⑥隨訪護理:出院后1~6周,每周1次電話隨訪,了解患者飲食、用藥、運動等情況,給予心理指導;出院后7~12周可選擇性進行家訪,評估患者遵醫行為,囑其按時復診,針對容易出現的問題加強健康教育與護理指導。兩組均持續觀察3個月。
1.3 觀察指標①遵醫行為: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血液透析患者遵醫行為調查問卷評估,包含是否按醫囑服藥、合理飲食、合理運動、定期復診等,滿分100分,按評分劃分為優(≥90分)、良(61~89分)、差(≤60分)三個等級。②自我護理能力:采用自護能力測定量表(ESCA)[3]評估,總分172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越強。③生活質量:采用腎臟疾病相關生存質量量表(KDTA)[4]評估,總分9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遵醫行為 觀察組遵醫行為優良率為95.24%,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3.81%(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遵醫行為比較[n(%)]
2.2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 干預后,兩組的ESCA、KDTA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ESCA、KDT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比較(±s,分)
注:與該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n ESCA評分 KDTA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42 86.46±11.73 141.39±8.51* 53.10±4.44 68.32±5.35*對照組42 88.98±12.65 120.54±12.27*52.93±5.64 60.18±6.07*t 0.947 9.049 0.154 6.520 P 0.347 0.000 0.878 0.000
血液透析是一種腎臟替代療法,是治療慢性腎衰竭的重要手段。由于血液透析治療周期較長,受高額費用、透析造成生理變化等影響,患者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遵醫行為往往較差,一定程度上影響治療效果和患者預后[5]。因此,需加強對慢性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干預。
循證護理是將循證醫學與護理學相結合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護理人員通過收集相關循證醫學資料,結合臨床實踐與患者需求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可提高護理的全面性,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更具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以促進患者康復[6-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遵醫行為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干預后的ESCA、KDTA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循證護理可改善慢性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遵醫行為,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分析原因為,在循證護理模式中,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提高患者對自身病情的認知程度,并從患者角度思考問題,幫助其轉變不良心態,進而使患者樹立治療信心,促進患者改善遵醫行為;同時,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提供合理的飲食指導,控制蛋白質、維生素等攝入量,有效改善患者的營養水平,配合合理的運動訓練,進一步增強患者抵抗力,且持續運動有利于宣泄不良情緒,對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改善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另外,護理人員在患者出院后持續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及指導,可促使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自覺遵從醫囑進行自我管理,幫助患者持續解決護理問題,盡早適應病后生活,明顯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慢性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遵醫行為,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