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偉,唐二云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內分泌科二病區,河南 鄭州 450004)
糖尿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至今尚無有效根治方案,主要通過藥物治療和飲食管理以控制血糖水平波動。因糖尿病患者需長期服藥,部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與服藥依從性較差,進而導致治療效果欠佳,故在治療的同時需加強對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干預。血糖監測是糖尿病患者管理的重要內容,瞬感掃描式葡萄糖監測系統是一種新型的持續監測血糖方式,能夠及時準確地監測患者的血糖水平,以指導臨床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治療和護理方案[1];個體化護理干預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為其制定針對性、個性化的護理措施,明顯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瞬感掃描式葡萄糖監測系統聯合個體化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3];年齡≥18歲;可進行正常溝通交流;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因嚴重的臟器疾病導致身體活動受限;存在障礙。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34~72歲,平均年齡(52.16±7.28)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 (7.27±1.28)年。觀察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37~71歲,平均年齡 (52.53±7.31)歲;病程3~12年,平均病程(7.32±1.19)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對患者的健康宣教、心理護理、藥物使用指導及飲食指導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瞬感掃描式葡萄糖監測系統聯合個體化護理干預:①成立瞬感掃描式葡萄糖監測系統聯合個體化護理干預小組:小組成員由1名主治醫師、1名營養師、1名護士長、2名主管護師組成。由護士長分配任務并進行工作檢查與指導,小組例會1次/月,總結工作情況及解決工作問題。②問題調查:參考訪視評估表[4],詳細了解糖尿病患者的信息,量表共包括4個領域(生理、環境、健康、社會)27個問題。③問題評估:a.詳細記錄收集到的信息;b.對患者遇到的問題進行評估與綜合分析,將問題按照訪視問題表進行歸類;c.對問題進行整理,主要按照自我實現、安全、尊重、愛與歸屬、生理5個方面進行分類,并根據患者的重視程度進行排序,依次探究并解決。④具體干預措施:a.瞬感掃描式葡萄糖監測:在患者上臂背側,避開瘢痕、硬結等部位置入傳感器,進行14天動態血糖監測,根據血糖監測情況進行相關指導。b.個性化護理干預:根據患者基礎資料、家庭背景和血糖監測情況等建立自我護理實施體系以增強患者自護能力,護理人員和家屬給予患者支持,提升患者問題分析和解決的能力;告知患者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并指導其采取并發癥預防措施;與社區或相關衛生機構進行溝通,幫助患者獲得更可靠的醫療服務。
1.3 觀察指標①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SDSCA)評價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包括5個指標(血糖監測、遵醫囑用藥情況、運動、飲食、足部管理)7個條目,每個條目分值范圍為1~7分,分數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強。②血糖水平:于干預前后檢測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自我管理能力干預后,兩組的SDSCA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SDSCA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SDSCA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的SDSCA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時間 血糖監測組別n 遵醫囑用藥情況運動 飲食 足部管理干預前 2.46±0.55 4.87±0.74 3.79±1.28 3.96±1.11 2.31±1.06觀察組對照組40 40 2.39±0.76 4.63±0.96 3.86±1.36 4.09±0.96 2.39±1.12 t P 0.472 1.252 0.237 0.560 0.328 0.638 0.214 0.813 0.577 0.744干預后 5.16±0.53*6.58±0.68*5.56±0.85*6.03±1.07*5.23±0.94*觀察組對照組40 40 3.96±1.03*5.99±0.75*4.86±1.06*5.39±1.24*4.69±1.01*t P 6.552 3.686 3.258 2.471 2.475 0.000 0.000 0.002 0.016 0.016
2.2 血糖水平干預后,兩組的FBG、HbA1c、2hPG水平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FBG、HbA1c、2hPG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n FBG(mmol/L) HbA1c(%) 2hPG(mmol/L)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40 12.06±1.47 6.13±0.75*10.84±2.34 6.37±0.43*16.43±2.36 8.06±1.21*對照組40 11.96±1.59 7.26±0.68*10.68±2.53 7.19±0.56*15.96±2.49 9.16±1.44*t 0.292 7.059 0.294 7.345 0.867 3.699 P 0.771 0.000 0.770 0.000 0.389 0.000
糖尿病并發癥多、預后差,患者需終身服藥將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圍內。相關研究[5]表明,糖尿病的治療效果與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治療依從性關系密切。為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加強對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干預臨床意義重大。
瞬感掃描式葡萄糖監測可實時準確地監測患者的血糖情況,一方面醫護人員可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藥物治療與健康指導,另一方面患者可了解運動、飲食、情緒等因素對血糖的影響[6];個體化護理干預模式以問題為導向制定相關護理流程,護理方案更具針對性[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的SDSCA各維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FBG、HbA1c、2hPG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瞬感掃描式葡萄糖監測系統聯合個體化護理干預在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控制血糖水平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分析原因在于,個體化護理干預對患者基本信息及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和評估,針對患者個體情況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可明顯提升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水平,從而促使其自我管理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瞬感掃描式葡萄糖監測系統的應用使患者血糖水平變化更加透明化,有利于醫護人員及時進行控制并調整治療及護理方案,從而明顯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
綜上所述,瞬感掃描式葡萄糖監測系統聯合個體化護理干預可明顯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