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寧,孔慶頌,李龍飛,王豫新
(1鄭州天后醫療美容醫院 麻醉科,河南 鄭州 450016;2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 麻醉科,河南 鄭州 450015)
臨床針對肥胖癥患者主要采用抽脂手術治療,但手術本身的創傷性及術后出現應激反應、劇烈疼痛均可能導致療效降低,嚴重時甚至導致手術治療失敗[1]。因而,臨床亟需探尋一種能有效控制患者疼痛、減少手術應激反應及術后并發癥的理想麻醉方式。研究[2]表明,手術治療時采用硬膜外阻滯復合全麻能有效提高患者術中安全性,降低術后疼痛程度與術后深靜脈血栓風險,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本研究分析靜脈全麻聯合硬膜外麻醉在抽脂術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間收治的176例肥胖癥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肥胖癥基層診療指南》[3];②年齡≥18歲,認知清晰。排除標準:①合并有機體多項重要器官嚴重功能障礙;②凝血功能異常;③對本研究所采用麻醉方式與手術治療方式嚴重不耐受;④臨床資料缺失導致后續研究無法進展。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88例。觀察組男性17例,女性71例;年齡21~50歲,平均 (32.59±4.13)歲。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69例;年齡23~51歲,平均(32.65±4.27)歲。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對照組實施靜脈全麻:取0.1~0.2 mg/kg咪唑安定(江蘇恩華,國藥準字H10980025)、2.0~3.0 mg/kg芬太尼(宜昌人福,國藥準字H42022076)、0.07~0.13 mg維庫溴銨(成都諾迪康,國藥準字H20084465)依次進行靜脈注射。在快速誘導后行氣管插管及機械通氣,呼吸頻率控制在10~15次/min范圍內,潮氣量設定在9~13 mL/kg范圍內。手術過程中取7~12 mg·kg-1·h-1丙泊酚(北京費森尤斯卡比,國藥準字J20070010)、0.07~0.09 mg·kg-1·h-1維庫溴銨、0.25 μg·kg-1·min-1瑞芬太尼(宜昌人福,國藥準字H20030197)進行全身麻醉。手術治療結束后靜脈推注0.05 mg/kg新斯的明(河南潤弘,國藥準字H41022269)和0.05 mg/kg阿托品(杭州民生,國藥準字H33020089),在患者能夠自主進行呼吸后將氣管導管拔除。觀察組實施靜脈全麻聯合硬膜外麻醉:穿刺間隙選擇T9/10,向頭側留置導管,深度約為4 cm,分次推注2%利多卡因注射液(北京紫竹,國藥準字H11022388)與0.75%布比卡因注射液(上海禾豐,國藥準字H31022840)混合液,觀察麻醉平面,待麻醉滿意后參考對照組再進行全身麻醉。
1.3 觀察指標①于麻醉前(T0)及麻醉處理后15 min(T1)監測兩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各指標,包括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及心搏出量(CO)。②比較兩組患者T0、T1時的血氣指標,包括動脈氫離子濃度 (pH)、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CO2)及動脈氧分壓(PO2)。③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嘔吐、躁動、呼吸抑制等。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流動力學指標T1時,觀察組的MAP、HR、CO水平與T0時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注:與T0時比較,*P>0.05。
組別n MAP(p/mmHg) HR(次/min) CO(L/min)T0 T1 T0 T1 T0 T1觀察組88 96.10±11.17 94.28±10.65*78.68±8.34 76.93±8.25*5.68±1.03 5.41±1.02*對照組88 96.15±11.43 80.63±10.03 78.85±8.40 67.33±8.20 5.70±1.10 4.33±0.98 t 0.029 8.753 0.135 7.742 0.125 7.163 P 0.977 0.000 0.893 0.000 0.901 0.000
2.2 血氣指標T1時,觀察組的pH、PCO2、PO2水平與T0時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血氣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的血氣指標比較(±s)
注:與T0時比較,*P>0.05。
組別n pH PCO2(mmHg) PO2(mmHg)T0 T1 T0 T1 T0 T1觀察組88 7.43±0.62 7.40±0.59*38.25±2.74 37.98±2.84*85.23±5.48 84.94±5.52*對照組88 7.45±0.60 7.20±0.53 38.18±2.73 33.28±2.80 85.28±5.50 80.20±4.92 t 0.218 2.366 0.170 11.055 0.060 6.013 P 0.828 0.019 0.865 0.000 0.952 0.000
2.3 術后不良反應觀察組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5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7.05%(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抽脂手術是治療肥胖癥的主要方式之一,該術式具有明顯創傷性,造成的疼痛刺激可導致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電解質等指標發生巨大變化,從而增加手術治療風險,導致意外情況發生。因此,臨床對肥胖癥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前采取合理、有效的麻醉方式顯得尤為重要。全身麻醉作為諸多外科手術治療前常用的麻醉方案,雖具有較好的麻醉效果,但易引發術中應激反應,進而間接導致諸多血常規指標的異常變化;另外,全身麻醉往往需要進行氣管插管,手術時的內臟牽引處理可能導致大動脈受壓,最終引發應激反應[4]。全身麻醉復合硬膜外麻醉通過合理降低麻醉藥物用量,從而降低應激反應發生率,同時通過硬膜外麻醉,便于控制患者的麻醉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血流動力學指標的穩定性[5]。此外,靜脈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可通過合理調控麻醉用藥劑量,在避免應激反應發生的同時維持各生命體征的穩定,最終提升手術安全性。
研究[6]表明,麻醉用藥通過影響血流動力學導致血液凝固狀態異常,進而促進深靜脈血栓形成,故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患者麻醉效果及預后結局均具有一定的評估價值。本研究結果顯示,T1時,觀察組MAP、HR、CO水平與T0時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靜脈全麻聯合硬膜外麻醉對患者血流動力學有顯著的控制效果,充分保障手術的順利進行。pH、PCO2、PO2等血氣指標主要反映患者術中缺氧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T1時,觀察組的pH、PCO2、PO2水平與T0時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靜脈全麻聯合硬膜外麻醉基本不會造成患者術中缺氧情況,麻醉效果及安全性較高。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靜脈全麻聯合硬膜外麻醉對患者手術結局有顯著改善作用,有助于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
綜上所述,靜脈全麻聯合硬膜外麻醉在抽脂手術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對血流動力學、血氣指標影響程度較低,且安全性良好,具有顯著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