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紅,李春麗
(1周口市中醫院 婦產科,河南 周口 466000;2周口市中心醫院 婦產科,河南 周口 466000)
產后抑郁癥是婦產科常見病與多發病,疾病的發生與內分泌紊亂、遺傳、軀體疾病及消極心理狀態等因素密切相關,產婦患病后情緒變化異常、生活信心缺乏,且伴隨食欲下降或睡眠障礙等體征表現[1]。既往臨床針對產后抑郁癥產婦多予以常規護理,但護理效果并不明顯[2],故還需結合產婦自身情況制定更具針對性、合理性的護理方案。本研究分析基于人性化理念的精細化護理結合健康保健在產后抑郁癥產婦中的應用效果,以期為其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護理選擇,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產后抑郁癥產婦,符合《婦產科學》[3]中產后抑郁診斷標準,隨機分為兩組各37例。觀察組年齡23~37歲,平均(29.43±3.04)歲;初產婦30例,經產婦7例。對照組年齡22~39歲,平均 (29.75±3.07)歲;初產婦28例,經產婦9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服務,包括日常查房、健康宣教、指導學習心理調節方法及維持病房安靜整潔等。觀察組采用基于人性化理念的精細化護理結合健康保健。 (A)精細化護理:①強化心理干預。通過增加與產婦溝通頻次,了解產婦不良情緒類型及出現原因,通過耐心聆聽產婦傾訴,使其不良情緒得到宣泄;結合產婦心理特點制定一對一心理疏導計劃,并結合其心理狀態不斷改善心理干預措施,促進其心理狀態持續性改善。②提高睡眠質量。充分考慮產婦要求,合理調整病房溫度與濕度,提高臥床期間舒適度,維持病房內空氣清新,并囑咐產婦與家屬睡前溫水泡足助睡眠,針對入睡較為困難的產婦可事先進行引導,若仍無效果者可適當使用藥物助眠。③調整飲食結構。結合產婦自身營養狀態制定飲食方案,并根據其自身對各類食物的喜好對飲食方案進行相應調整,提倡實施替代飲食方案,日常飲食需以清淡為主,并增加水果、蔬菜等高維生素食物攝入,同時還需注意鈣、鉀平衡性,進而改善產婦營養狀態。④規范合理用藥。告知產婦及家屬產后抑郁癥的危害性及合理用藥治療的必要性,日常監督產婦用藥,并通過對產婦臨床癥狀進行密切觀察評定后,結合評定結果對用藥類型及劑量進行相應調整,在保證產婦用藥安全性的同時提高治療效果。 (B)健康保健:指導產婦學習有氧運動與放松訓練,訓練過程中播放輕音樂,使其掌握產后正確的自我護理方法,了解正確的母嬰保健知識,進而不斷改善其產后生活的恐懼,增強自信心,改善心理狀態。
1.3 觀察指標①于護理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4]評估產婦的心理狀態,量表總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則不良心理狀態越嚴重。②兩組產婦均進行為期3個月跟蹤隨訪,并予以用藥依從性評估。完全依從:可自主規律進行用藥治療;基本依從:需要家屬監督提醒,但仍能完成用藥治療;不依從:家屬監督提醒后仍對用藥治療表現出較強的抵觸性,無法規律用藥治療。依從性=(完全依從例數+基本依從例數)/總例數×100%。③采用我院自制問卷調查表評估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量表總分為100分,其中≥90分為非常滿意,60~89分為基本滿意,<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心理狀態 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比較(±s,分)

表1 兩組產婦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比較(±s,分)
注:與同期對照組比較,*P<0.05,#P>0.05。
組別 n SAS SD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37 77.18±7.26# 47.15±5.22* 81.52±7.91# 46.43±5.11*對照組37 76.59±7.50 58.33±5.76 80.86±7.63 59.82±6.04
2.2用藥依從性觀察組用藥依從性為94.59%,高于對照組的75.68%(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的用藥依從性比較[n(%)]
2.3護理滿意度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1.89%,高于對照組的72.97%(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產后抑郁癥是嚴重危害產婦身心健康的一類常見疾病,該病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產婦患病后治療積極性較低,故諸多臨床治療與護理措施的實施難度較大。研究[5]認為,針對產后抑郁癥產婦的護理措施應以積極調整其心理狀態、提升生活積極性為主。常規護理方案雖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產婦因消極心理狀態導致的不良事件發生風險,但本質上對產婦心理狀態的調整效果較差,故產后經護理后治療依從性仍未見明顯改善。本研究應用精細化護理模式基于人性化理念出發,各項護理措施的制定與實施均考慮了產婦自身情況,保證護理行為的合理性與有效性。通過明晰產婦心理狀態及消極心理出現原因,為心理疏導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理論支持;通過提升睡眠質量的護理措施改善產婦身體狀態,為其病情恢復創造了有利條件;飲食干預改善了產婦的營養狀態,并提高產婦食欲;合理用藥指導能在提升產婦用藥依從性的同時不斷促進其病情康復。此外,本研究還對產婦實施了健康保健,進一步提升臨床治療與護理效果,促進產婦病情持續性穩定改善。
研究[6]認為,消極心理情緒的出現會影響產婦病情康復,還可能誘發其他風險事件。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基于人性化理念的精細化護理聯合健康保健可有效改善產婦的心理狀態,為臨床治療與護理的開展提供有力保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用藥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基于人性化理念的精細化護理聯合健康保健對產婦用藥依從性的提升有重要價值。護理滿意度通常是反映一類護理方案在臨床中應用效果與價值的重要標準。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基于人性化理念的精細化護理聯合健康保健更能受到產婦的青睞。
綜上所述,基于人性化理念的精細化護理聯合健康保健可有效緩解產后抑郁癥產婦的消極心理狀態,提升產婦的用藥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