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瑤,段燕哲,賈曉英
(1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心胸外科,河南 洛陽 471000;2嵩縣人民醫院 神經外科,河南 洛陽 471000)
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其死亡率居惡性腫瘤首位。對于早期肺癌患者,胸腔鏡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手段,通過切除病變位置延長生存時間[1]。而疼痛是胸腔鏡肺癌手術患者常見的癥狀。短暫、輕微的疼痛刺激可激活機體自身免疫機能,有利于機體恢復,但持續、強烈的疼痛刺激可對機體多個系統造成損傷,出現有明顯癥狀的病理狀態。故肺癌術后的疼痛干預至關重要。常規護理方式側重點在于患者的整體康復情況,且疼痛護理在我國尚處于初始階段。賦能理論是利用積極的干預措施影響他人,醫護人員借助多種方式為患者提供疾病相關的護理技能、醫療資源等,提升患者的控制能力,使患者從被動狀態轉變為主動控制[2]。然而賦能理論主要集中在理論研究,在癌癥患者中的應用較少。本研究探討賦能理論指導下的自我護理管理對胸腔鏡肺癌術后疼痛、應對方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按照隨機抽樣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48~80歲,平均(59.84±9.82)歲;TNM分期:Ⅰ期16例,Ⅱ期24例;體質量指數(BMI) (21.06±2.11)kg/m2。對 照組男性22例,女 性118例;年齡47~79歲,平均(59.13±9.94)歲;TNM分期:Ⅰ期15例,Ⅱ期25例;BMI(21.15±2.14)kg/m2。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為入院患者提供常規健康教育。術前向患者講解手術相關知識;術中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術后觀察傷口恢復情況及并發癥預防;綜合評估患者的疼痛情況,應用止痛藥物緩解疼痛。觀察組采用賦能理論指導下的自我護理管理:①成立由主治醫師、護士長、護士、臨床藥師組成的護理小組,進行賦能干預。②對患者進行賦能理論的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責任護士主動與其交談,了解患者對疾病、手術、術后疼痛等的認知及自我管理能力。針對患者存在的問題及自我護理情況,制定完善的疼痛干預宣教手冊。通過圖文結合方式講解術后疼痛的日常護理要點,責任護士可進行現場示范。入院后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屬了解疼痛的評估、用藥干預等知識。對于可耐受疼痛者,責任護士可指導其采用按摩法、深呼吸、轉移注意力、松弛療法等緩解疼痛;對于疼痛嚴重者,可給予止痛藥物。③邀請患者加入微信群,鼓勵患者在群內積極發言,分享自身抗癌及緩解疼痛的經驗。④針對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管理情況制定護理計劃,根據患者對疼痛控制的知曉情況,指導患者以合理的方式緩解疼痛。⑤強調患者的社會支持,鼓勵家屬參與,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人生觀,調動患者的積極主動性。
1.3 觀察指標以Prince-Henry法[3]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Linkert 5級(0~4分)評分法評價,分值越高則疼痛越嚴重。采用本院自制的疼痛知識掌握水平測評表評價患者對疼痛知識掌握情況,0~10分,分值越高則疼痛知識掌握程度越好。采用醫學應對調查問卷(MCMQ)[4]評價患者的應對方式,包括面對、屈服、回避3個維度,共20個條目,每個條目1~4分,分值越高則表示患者傾向于該種應對方式。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疼痛程度干預后,兩組的疼痛程度評分低于干預前,疼痛知識掌握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疼痛程度評分低于對照組,疼痛知識掌握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疼痛程度比較(±s,分)

表1 兩組的疼痛程度比較(±s,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n 疼痛程度評分 疼痛知識掌握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40 3.90±0.15 1.08±0.21* 2.55±0.61 8.54±1.22*對照組40 3.88±0.12 2.13±0.36* 2.61±0.72 5.07±0.89*t 0.659 15.934 0.402 14.533 P 0.512 0.000 0.689 0.000
2.2 應對方式 干預前,兩組的MCM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的屈服、回避評分低于干預前,面對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屈服、回避評分低于對照組,面對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MCMQ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的MCMQ評分比較(±s,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n 面對 屈服 回避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40 18.23±2.81 23.64±1.74*10.76±2.81 6.21±1.26*18.10±3.10 11.04±1.89*對照組40 18.16±2.90 20.97±1.12*11.02±2.68 9.61±1.32*17.97±3.04 14.89±2.45*t 0.110 8.161 0.424 11.784 0.189 7.869 P 0.913 0.000 0.673 0.000 0.850 0.000
胸腔鏡手術為治療早期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質量。術后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對其術后恢復造成不利影響,因此應加強對肺癌術后疼痛的干預。此前采用的干預措施較為寬泛,在控制患者疼痛方面效果不佳,加上患者對疼痛的處理能力較差,對疾病的認知存在欠缺,可加重患者的疼痛管理障礙[5]。故需探尋有效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強化患者對疾病、疼痛的認知。
賦能理論是指通過向個體提供有效的信息及技能,增加個體獲取資源的途徑,促使其主動、積極參與決策過程,并通過一系列的行動改變自身環境,提高自身對生活控制的能力[6]。李美鴿等[7]的研究表明,賦能理論指導的多維護理用于乳腺癌根治術患者,可通過轉變患者的認知,指導其掌握自我管理能力相關知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減輕心理應激,改善生活質量。對于肺癌術后疼痛患者,自我管理是患者在術后自我護理過程中促進健康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疼痛程度評分低于對照組,疼痛知識掌握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賦能理論指導的自我護理管理可增強患者對疼痛護理相關知識的掌握,進而有效控制自身疼痛癥狀。賦能理論指導的自我護理管理通過為患者提供相關的信息、知識及技能,增加資源獲取途徑,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及疼痛,并在護理過程中對于可耐受的疼痛指導患者采用深呼吸、轉移注意力、放松訓練等緩解,拓寬患者對疼痛自我管理的知識面,利于患者控制疼痛。本研究結果亦顯示,干預后觀察組面對評分高于對照組,屈服、回避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賦能理論指導的自我護理管理可幫助患者正確面對疾病。屈服、回避等消極面對方式可在短期內獲得心理、生理的舒適,但不利于長期的疼痛控制。賦能理論指導的自我護理管理可激發患者的主觀積極性,通過技巧性的溝通鼓勵患者參與決策的制定,可減輕患者對疾病的悲觀態度,使患者以積極心態面對,正確地認知及對待疼痛,進而更好地控制疼痛,減輕其對身體的影響。
綜上所述,賦能理論指導下的自我護理管理可減輕胸腔鏡肺癌術后疼痛,提高患者應對疼痛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