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佳,齊靜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急診科,河南 鄭州 450099)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是急診科常見病,其發(fā)病率、致殘率、致死率均較高[1]。AIS發(fā)病迅速,病情進展快,早期快速救治對改善患者預后至關重要。鏈式管理是將救治流程的各個組成部分作為管理對象,通過管理使各個部分無縫銜接,縮短救治時間[2]。本院對院內傳統的腦卒中急救護理模式進行改進,將鏈式管理應用于腦卒中溶栓綠色通道,優(yōu)化患者的急救流程,保證患者在院前、院內的急救無縫銜接,縮短患者的急救時間,對改善患者預后情況具有積極意義,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AIS患者,均經CT/MRI檢查證實,按照抽簽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齡50~78歲,平均(63.81±6.39)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2.64±0.36)h;BMI(23.61±2.86)kg/m2。對照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50~76歲,平均(63.59±6.45)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 (2.55±0.40)h;BMI(23.71±2.90)kg/m2。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急救護理。接到急救電話→記錄患者地址及電話→通知醫(yī)師、護士、司機→接到患者→評估病情并處置→返回→交接病情→記錄院前急救護理→急診科接診并檢查→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會診→治療。觀察組采用鏈式管理:①建立鏈式管理流程:將急救中心、神經內科、影像科、檢驗科、急診藥房、收費處等部分相互聯系。由護理部、醫(yī)務部牽頭制定腦卒中院前、院內急救的管理流程,定期分析患者入院至靜脈溶栓時間延誤的因素,并改進管理流程。②院前急救流程:定期對急救人員進行培訓,要求急救人員熟練掌握辛辛那提院前卒中量表(CPSS)。院前急救人員應用CPSS對患者進行多次評估,準確分診。CPSS包括3項體格檢查,即顏面歪斜、肢體乏力、言語異常。3項體格中1項為陽性,出現卒中的概率為72%。接到患者后收集其基本信息,記錄癥狀開始時間,夜間不能提供者則從入睡時或夜晚最后1次清醒計時。了解患者疾病史,即既往是否存在腦卒中、心肌梗死、手術、出血史、長期應用抗凝藥物等。患者相關資料對醫(yī)師決定檢查、溶栓或手術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現場查體、問詢病史,出現昏迷患者,保護其呼吸道通暢,及時給予吸痰、吸氧、心電監(jiān)護等。轉運期間告知家屬可能發(fā)生的意外,獲取家屬知情同意。使用APP向院內實時傳遞救治情況,報告患者的病情及監(jiān)測數據,使急診科室提前做好準備,縮短等待時間,快速完成治療。由急診科與相關科室協調,保證患者入院后立即行影像檢查,確診疾病,開啟急救流程。③院內急診科救治管理:搶救室得到通知后,開啟靜脈溶栓綠色通路,根據實時傳遞信息,為患者辦理入院手續(xù),減少患者入院后等待時間,10 min內完成體格檢查、血液樣本采集等,血液樣本標記為綠色通道,急診科護士送檢,優(yōu)先檢驗。神經內科醫(yī)師陪同患者至CT室,45 min獲取CT報告,現場閱片,進行診斷。向患者家屬發(fā)放靜脈溶栓知識宣傳手冊,消除家屬擔憂,取得知情同意書。神經內科存放備用溶栓藥物,神經內科護士帶溶栓藥物至急診科實施溶栓治療。
1.3 觀察指標記錄分診時間、入院至CT檢查時間、CT檢查結束至溶栓時間、入院至接受靜脈溶栓時間。統計院前、院內急救工作銜接情況,記錄患者預后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急救時間觀察組各項急救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急救時間比較(±s,min)

表1 兩組的急救時間比較(±s,min)
組別 n 分診時間 入院至CT檢查時間CT檢查結束至溶栓時間入院至接受靜脈溶栓時間觀察組50 2.73±0.86 16.39±6.17 25.49±7.25 39.53±8.71對照組50 4.85±1.08 21.12±6.71 40.67±9.53 58.42±11.61 t 10.858 3.669 8.964 9.203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院前、院內急救工作銜接情況觀察組院前、院內急救工作銜接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院前、院內急救工作銜接情況比較[n(%)]
2.3 致殘率及致死率觀察組致殘率及致死率分別為28.00%、4.00%,均低于對照組的50.00%、20.00%(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致殘率及致死率比較[n(%)]
AIS作為急診科常見疾病,其致殘率及致死率均較高,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3]。靜脈溶栓為治療AIS的首選方案,但溶栓治療的時間窗較窄,因此急診科室需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縮短AIS的救治時間[4]。綠色通道服務流程是一種高效的醫(yī)療服務流程,是為危重疾病患者制定的跨部門、跨崗位搶救流程[5]。常規(guī)的綠色通道主要涉及急診科、病房、ICU、神經內科等,而與影像科室、檢驗室等部分未聯合,因此會延長治療時間,部分患者未能在規(guī)定時間接受溶栓治療[6]。本研究將鏈式管理用于AIS溶栓綠色通道,利用時間軸觀念保證相關部門在規(guī)定時間完成負責的工作,使醫(yī)護人員的急救治療護理形成規(guī)范的流程,提高救治質量,促進綠色通道服務不斷完善。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各項急救時間明顯縮短,提示鏈式管理可縮短AIS患者急診服務時限。
鏈式管理可縮短AIS患者院前、院內急救相關部門的協調時間,真正做到科室之間無縫銜接。鏈式管理可實時監(jiān)測患者病情、生命體征,提供連續(xù)的治療[7]。 急救人員 熟練使用CPSS可在院前急救時快速識別AIS,縮短AIS發(fā)病至接受規(guī)范治療的時間,減少診療時間[8]。急診人員在現場進行查體、詢問病史,通過APP通知院內急診科室并實時傳遞患者的病情、監(jiān)護數據等,急診科護士根據信息為患者辦理入院手續(xù),縮短入院等待時間[9]。鏈式管理要求急救人員熟練應用CPSS對疑似AIS患者進行多次評估,縮短分診時間。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院前、院內急救工作銜接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致殘率及致死率均低于對照組,與既往研究[10]相符,提示鏈式管理可改善AIS患者的預后情況。
綜上所述,鏈式管理可縮短AIS患者的搶救時間,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