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葉,劉日燦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兒科,湖南 衡陽 421001)
腦癱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障礙綜合征,可導致患兒出現智力缺陷、運動功能和語言功能障礙、精神障礙等癥狀,不僅影響患兒生長發育,還會給整個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1-2]。目前,臨床對于腦癱患兒除給予手術、針刺、推拿、電療等治療外,通常輔助康復性護理干預以降低患兒的殘疾風險,提升患兒的生存質量。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綜合性康復護理干預在腦癱患兒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腦癱患兒,符合《腦性癱瘓的病因學診斷策略專家共識》[3]中的腦癱診斷標準。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3~8歲,平均年齡(4.1±1.2)歲;腦癱分型:痙攣型雙癱12例,不隨意運動型11例,痙攣型偏癱5例,混合型2例。觀察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4~9歲,平均年齡(4.3±1.3)歲;腦癱分型:痙攣型雙癱13例,不隨意運動型12例,痙攣型偏癱4例,混合型1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患兒穿衣服、洗漱、如廁等日常生活的指導;多采用鼓勵性語言,提高患兒戰勝疾病的自信心;向患兒家屬講解治療的基本過程,獲得家屬的配合和支持;指導患兒遵醫囑治療和訓練等。觀察組采用綜合性康復護理干預:①飲食護理:若患兒處在母乳期間,告知產婦多食用高蛋白、高營養、高能量的食物,保證機體處于充分的營養狀態。對于喂養困難的患兒,注意強化進食能力訓練。②健康教育:耐心向患兒家屬講解腦癱相關知識,提高家屬對疾病的重視程度,正確認知康復護理的重要性,同時講授基本的康復技能,提高患兒家屬康復護理的主動性。③心理疏導:護理人員接觸患兒過程中,注意動作輕柔舒緩,語氣和藹溫柔,消除患兒的陌生感和恐懼感,避免患兒過度抵觸康復訓練。加強與患兒家屬的溝通,充分傾聽家屬的想法和疑惑,耐心答疑解惑,做好家屬的心理疏導,保證其穩定心理狀態和情緒,提高護理干預的配合度。④綜合性護理干預:觀察患兒語言能力、適應能力、社交能力、運動能力和精細動作等,加強和家屬交流,充分了解患兒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根據患兒機體發育狀態給予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動作從簡單到復雜,強度從弱到強,時間從短到長,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a.智力訓練:通過卡片讓患兒反復性觀察和記憶,提高其認知能力,如條件允許,讓患兒家屬也加入游戲,提高患兒的主觀能動性;多帶患兒進行戶外運動,接觸人和事物,提高患兒的學習興趣,進而達到提高智力的目的。b.語言訓練:通過點名字、提問題等方式多呼喊患兒名字,讓其對自己名字有認知感;通過播放患兒喜歡的音樂,提高其語言溝通能力和思維運轉能力,促進患兒多主動性發音;條件允許下,向患兒講述刷牙、洗臉、穿衣、吃飯等動作的要領,提高患兒對語言的理解力,促使患兒模仿相關動作,引導其說出物品的名字和擺放的位置;通過食物、動物、植物的卡片,刺激患兒的認知,誘導其正確發音,待患兒可簡單發音后,促使其說出簡單、完整的句子。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后,讓患兒復述復雜的句子,并糾正錯誤讀音,提高患兒的語言理解能力。c.運動訓練:指導患兒進行運動功能訓練,從簡單的走步、抬頭、翻身,到爬行、慢走、跑跳等運動,注意糾正其異常走路姿勢,根據患兒運動狀態調整肌肉強化訓練方案。
1.3 觀察指標①運動功能。參照粗大運動功能評估量表[4]和精細運動功能測試量表[5],分別對10個功能區進行評分,其中粗大運動功能評分總分264分,分數越高提示粗大運動功能越好;精細運動功能評分總分183分,分數越高提示精細運動功能越好。②生活質量。參照生活質量核心量表[6],該量表包括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會功能、角色功能4個維度,總分100分,分數越高提示患兒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運動功能評分干預后,兩組的粗大運動功能評分、精細運動功能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粗大運動功能評分、精細運動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運動功能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兒的運動功能評分比較(±s,分)
注:與該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n 粗大運動功能評分 精細運動功能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30 124.93±5.37 164.32±4.57* 86.45±5.01 117.25±7.57*對照組30 122.87±4.48 148.03±4.48* 84.34±3.87 96.40±3.60*t 1.613 13.942 1.827 13.624 P 0.112 0.000 0.073 0.000
2.2 生活質量評分干預后,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兒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與該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30 60.69±2.28 81.21±6.69*對照組 30 61.00±3.16 69.13±2.64*t 0.436 9.200 P 0.665 0.000
腦癱發病機機制至今尚未明確,臨床多認為與胎盤的子宮內發育不良、先兆流產、妊娠期并發癥、父母酗酒吸煙及家族遺傳史有關[7]。人體大腦在發育成熟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發育完全后這種可逆轉性會逐步消失。因此,及早對腦癱患兒進行康復訓練干預,對于提高患兒智力水平,改善其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綜合性康復護理干預屬于一種全方位的護理方法,主要從患兒的飲食、宣教、心理、語言和智力、運動等多方面出發,給患兒更加全面的綜合性護理干預,從而促進患兒康復[8-9]。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的粗大運動功能評分、精細運動功能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綜合性康復護理干預在改善患兒的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分析其原因在于:充足的營養飲食為患兒的生長發育奠定了物質基礎,同時通過心理疏導,使患兒不良的心理情緒得到排解,也提高了家屬配合康復訓練的自信心,患兒更能適應康復訓練;通過健康宣教提高患兒家屬的認知水平,使其更好地配合護理干預,利于患兒盡快康復。綜合性康復護理干預以智力、運動和語言訓練為主,是康復護理中的關鍵點[10]。語言訓練和智力訓練屬于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重要方式,也是患兒提高智力的重要方式,促使患兒智力恢復至理想水平;適宜的運動訓練可提高患兒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與肢體活動能力,增強患兒的自信心和生活能力。
綜上所述,綜合性康復護理干預在腦癱患兒中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其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