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元 申鳳琦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心血管內科中常見的疾病之一,據《2018 心血管病報告》統計冠心病人群的發病率及死亡率仍居高位[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其病理演變的一個重要過程,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動脈管壁增厚、變硬、管腔縮小并逐漸失去彈性。如果不能及時進行預防治療,可能誘發心肌梗死,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威脅。單純的西藥治療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中藥輔助治療是否會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有待研究。本研究將采用血塞通軟膠囊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分析其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消退作用,現將血塞通軟膠囊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中的臨床作用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進入本院經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確診的120 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均在40%~55%左右。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 例。對照組中,男36 例,女24 例;年齡42~73 歲,平均年齡(62.36±6.23)歲;病程2~8 年,平均病程(3.56±1.38)年。實驗組中,男34 例,女26 例;年齡43~75 歲,平均年齡(61.38±6.74)歲;病程2~7 年,平均病程(3.87±1.16)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次研究經院倫理會審批同意。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納入標準 參照國際心臟病學會及世界衛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化聯合專題報告《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制定標準,年齡40~75 歲,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確診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無精神障礙,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3排除標準 ①其他嚴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或心臟神經官能癥等所致胸痛;②腦梗死急性期;③合并肝腎功能嚴重障礙;④合并惡性腫瘤;⑤血壓或血糖控制不良,或伴有較嚴重的并發癥;⑥伴有精神異常不能配合治療、隨訪;⑦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⑧對本研究所使用藥物過敏。
1.4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阿司匹林腸溶片+阿托伐他汀鈣片治療,具體用藥方法為: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8)100 mg/d,阿托伐他汀鈣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408)20 mg,每晚口服,治療1 年為1 個療程。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輔以血塞通軟膠囊(昆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40016,規格:0.55 g/粒)進行治療,該藥物用量為2 粒/次、3 次/d口服,治療1 年為1 個療程。
兩組患者均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常規飲食及生活方面的指導,并針對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予以常規的藥物治療。兩組在治療期間每3 個月復診1 次,并詢問心絞痛發作情況、發作頻率等情況。
1.5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5.1心電圖療效判定標準 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3 個等級。顯效:治療后靜息心電圖恢復正常或大致正常,運動試驗陽性轉為陰性;有效:靜息心電圖及運動心電圖ST 段恢復或主要導聯T 波倒置變淺>50%;無效:心電圖與治療前相同或心電圖ST 段較治療前下降>0.5 mm,T 波倒置加深>50%或由直立變為倒置??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2冠狀動脈造影療效判定標準 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3 個等級。顯效:冠狀動脈血管狹窄程度<25%;有效:冠狀動脈血管狹窄程度在25%~50%;無效:冠狀動脈血管狹窄程度>50%??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3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體積 經彩超檢查,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體積變化情況。
1.5.4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觀察兩組患者用藥期間有無不良反應發生。
1.6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心電圖療效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心電圖總有效率8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1.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電圖療效比較[n(%),%]
2.2兩組冠狀動脈造影療效比較 實驗組冠狀動脈造影總有效率7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1.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冠狀動脈造影療效比較[n(%),%]
2.3兩組治療前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體積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體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體積均較本組治療前減小,且實驗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體積(34.17±5.51)mm3明顯小于對照組的(46.68±5.24)mm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體積比較(,mm3)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體積比較(,mm3)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4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發生明顯的不良反應。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發展的重要病理過程,可誘發管腔狹窄及冠狀動脈痙攣,進而導致心肌缺血[2-4],該疾病的發作群體主要是中老年人,且以男性群體為主,此外,該疾病多發于40 歲以后。若不及時接受治療可誘發心肌梗死、心肌功能障礙等導致猝死,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5-7]。因此及早干預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對改善患者預后至關重要。藥理學證實,血塞通軟膠囊的主要成分三七總皂苷具有清除脂質過氧化物和氧自由基、擴張血管、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8-10]。
對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而言,用藥治療一方面實現斑塊的有效消退,以實現良好治療效果;另一方面需要在用藥安全性方面最大程度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11,12]。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治療后斑塊均較治療前有明顯的消退,而給予血塞通軟膠囊治療的研究組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消退情況明顯優于阿司匹林腸溶片+阿托伐他汀鈣片常規治療的對照組,且無不良反應發生。說明常規治療加用血塞通軟膠囊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具有較好的安全性,用藥價值顯著。
綜上所述,使用血塞通軟膠囊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時能夠有效消除斑塊,提高整體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