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新生兒是指任何氧依賴(≥21%)>28 d 的新生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為早產兒常見并發癥,發生率達到25.6%,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死率,嚴重損害早產兒生命健康并影響其生長發育。積極治療能夠保護早產兒生命健康,獲得良好預后[1]。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臨床治療方法較多,目前臨床中多對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采用機械通氣、氧療、營養支持、液體管理、用藥等治療策略,但目前尚未形成統一治療方案,臨床治療效果不一。糖皮質激素具有抑制炎性反應、改善支氣管及肺部水腫、促進肺表面活性物質(PS)生成等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患兒肺功能,促進病情康復。糖皮質激素全身給藥不良反應多,并不提倡在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中應用,隨著局部霧化糖皮質激素的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成為可能。布地奈德為糖皮質激素典型代表,在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治療中應用廣泛。但是對于布地奈德霧化治療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的時機問題還沒有明確定論[2]。基于此,本研究以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不同時機布地奈德霧化治療對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的影響,期望能夠為臨床中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12 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85 例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依據布地奈德霧化時機不同分為甲組(出生<28 d,43 例)、乙組(出生≥28 d,42 例)。甲組男女比例25∶18;胎齡28~36 周,平均胎齡(31.95±2.41)周;體重1.02~1.98 kg,平均體重(1.54±0.34)kg。乙組男女比例24∶18;胎齡28~35 周,平均胎齡(31.68±2.49)周;體重1.05~1.97 kg,平均體重(1.51±0.35)kg。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①符合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診斷標準;②活產早產兒,胎齡<37 周,單胎;③家長對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參與;④于本院分娩,或于24 h內入院。
1.2.2排除標準 ①有先天心血管疾病、免疫缺陷;②放棄治療;③不接受布地奈德霧化治療。
1.3方法 予以兩組早產兒機械通氣、氧療、營養支持、抗感染治療,并限制體液、對癥處理。在此基礎上均予以布地奈德霧化治療,所用藥物均為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深圳太太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343,規格:2 ml∶0.5 mg×5 支),甲組于出生<28 d 進行布地奈德霧化治療,乙組于出生≥28 d 進行布地奈德霧化治療。霧化治療方法:取0.5 mg 布地奈德混懸液+1 ml 生理鹽水,震蕩、混勻后,倒入霧化器,接通高壓霧化泵,予以霧化治療15 min,1 次/12 h。
1.4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對比兩組治療及住院時間 治療時間包括機械通氣時間、氧療時間。
1.4.2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 判定標準:顯效:相關癥狀消失,血氣指標均達到正常水平;有效:相關癥狀顯著改善,動脈血氧分壓(PaO2)顯著升高,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顯著降低;無效:病情惡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3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 并發癥包括高血糖、胃腸道出血、口腔感染。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及住院時間對比 甲組患兒的機械通氣時間、氧療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乙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及住院時間對比(,d)

表1 兩組治療及住院時間對比(,d)
注:與乙組對比,aP<0.05
2.2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甲組患兒總有效率高于乙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
2.3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長期以來,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發病率居高不下,具有高死亡率,且多與腦癱等不良預后密切相關,其防治問題為臨床中的棘手問題,有效控制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對于保證患兒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3,4]。對于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目前并沒有統一治療方案。糖皮質激素在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治療中的應用價值還存在爭議,目前研究證實予以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布地奈德霧化治療可以降低患兒對于輔助通氣的依賴性,縮短用氧及機械通氣時間。但是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容易造成神經系統損害[5,6]。霧化吸入糖皮質激素能夠有效避免或降低全身用藥造成的不良影響,不容易引發神經系統損害,其在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受到關注,但是對于其用藥時機還存在爭議。布地奈德為唯一經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的可以用于≤4 歲兒童中的霧化吸入型糖皮質激素,其具有強效抗炎作用,其藥效比地塞米松高980 倍[7]。本研究探究不同時機布地奈德霧化治療對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造成的影響,希望指導臨床合理為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制定治療方案,以提升臨床治療效果。
早產兒各項生理機能狀況較差,對于用藥治療的要求較高,明確不同時機布地奈德霧化治療的影響對于保證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臨床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中,甲組于早期(出生<28 d)予以布地奈德霧化治療,乙組于晚期(出生≥28 d)予以布地奈德霧化治療,經治療,甲組患兒的機械通氣時間、氧療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乙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甲組患兒總有效率為93.02%,高于乙組的76.1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早期進行布地奈德霧化治療可以縮短氧療、機械通氣及住院時間,并提升康復效果。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不同時機布地奈德霧化治療均能夠保證用藥安全性,進一步證實早期布地奈德霧化治療可行。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早期病情程度較輕,各種癥狀表現并不明顯,隨著病情進展,容易引發繼發性損傷,加重病情,甚至發生不可逆性惡性結局,及時有效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進展。在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期予以早產兒布地奈德霧化治療,可以有效抑制炎性因子釋放,發揮抗組胺作用,避免繼發炎癥的發生,促進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肺功能恢復;而且,布地奈德可以刺激呼吸道血管收縮,抑制支氣管、肺黏液分泌,并改善支氣管、肺部水腫,降低呼吸道阻力,加快肺功能恢復;此外,布地奈德還能夠抑制呼吸道高敏反應,并通過作用于肺泡Ⅱ型細胞刺激PS 合成,提升肺泡表面張力,提升肺順應性[8-10]。因此,予以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早期布地奈德霧化治療能夠獲得良好治療效果。相比于早期布地奈德霧化治療,晚期布地奈德霧化治療也能夠獲得一定治療效果,但隨著病程延長,患兒肺功能下降嚴重,且伴有氣道阻塞,肺損傷嚴重,此時應用布地奈德霧化治療,患兒氧合狀況改善緩慢,所需治療及康復時間均較長,許多患兒無法獲得理想治療效果[11,12]。至于不同時機應用布地奈德的安全性,本次研究中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并無差異,且甲組略低于乙組,表明早期布地奈德霧化治療可以保證治療安全性。本次研究結果與李芳[13]研究較為相近,其研究結果也顯示早期布地奈德霧化治療組患兒吸氧、呼吸機使用及住院時間均短于晚期組,且早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高于晚期組。充分證實,予以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早期布地奈德霧化治療效果更為理想。
綜上所述,予以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早期布地奈德霧化治療的效果優于晚期布地奈德霧化治療,能夠顯著縮短臨床治療時間,提高康復效果,而且不會增加并發癥發生率,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