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擁
子宮內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是婦科常見的子宮內膜良性病變之一,以育齡期女性多見,臨床表現為女性月經周期不規律、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多、不孕等[1],也有部分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無癥狀,僅在超聲或宮腔鏡檢查時才能被發現[2]。子宮內膜息肉發生發展的機制尚未明確,有可能與激素受體表達失衡、凋亡和增殖調控失衡、血管形成、免疫機制、炎癥反應相關[3]。目前尚無有效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藥物,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polyp,TCRP)是較為有效的治療手段,但具有術后易復發的特點[4]。多數學者認為孕激素促使子宮內膜由增殖期轉為分泌期,周期性撤退剝脫使內膜變薄,從而有效預防子宮內膜息肉復發[5],本文研究采用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后口服黃體酮膠囊3 個月,對預防子宮內膜息肉復發療效肯定,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96 例子宮內膜息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術前經陰道超聲及宮腔鏡診斷為子宮內膜息肉,與術后病理診斷相符合。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8 例。對照組中,年齡27~51 歲,平均年齡(37.75±4.35)歲;平均受孕次數(1.50±0.60)次;平均分娩次數(0.81±0.30)次;單發息肉11 例,多發息肉37 例;子宮異常出血32 例、白帶異常2 例、不孕1 例、無癥狀13 例。觀察組中,年齡25~49 歲,平均年齡(37.45±4.48)歲;平均受孕次數(1.56±0.50)次;平均分娩次數(0.85±0.30)次;單發息肉15 例,多發息肉33 例;子宮異常出血32 例、白帶異常1 例、不孕2 例、無癥狀13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月經后的3~7 d 行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選用奧林巴斯宮腔鏡系統,膨宮液為0.9%氯化鈉溶液,宮腔壓力維持在8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液體流速280~320 ml/min,等離子電切電流功率25~40 W,電凝電流功率70~80 W。術前常規完善各項檢查,術前6 h 禁食、禁水,手術前一晚給予米索前列醇400 mg 放入患者陰道后窟窿處,術前當日給予卡孕栓0.5 mg 放入患者陰道后窟窿處進行宮頸軟化和擴張。采用丙泊酚靜脈全身麻醉或利多卡因兩側宮頸局部麻醉,應用擴宮棒將宮頸管由3 號擴至11 號,用環狀雙極電刀電切子宮內膜息肉病變基底部,并保護子宮內膜基底層免受破壞,電凝出血點止血,將切除組織送病理檢查。術后心電監測3 h,術后禁食4 h后改普通飲食,常規給予預防應用抗生素3 d。對照組出院后不使用任何藥物;觀察組術后第15 天預防性使用黃體酮膠囊100 mg,2次/d,連續口服12 d為1個療程,下次于月經來潮第15 天開始使用,連續使用3 個療程。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判定標準: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子宮內膜息肉無復發情況;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明顯緩解,子宮內膜息肉無復發情況;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有所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12 個月的復發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兩組治療后12 個月的復發情況比較 治療后12 個月,對照組子宮內膜息肉復發7 例,復發率為14.58%(7/48);觀察組子宮內膜息肉復發1 例,復發率為2.08%(1/48)。治療后12 個月,觀察組子宮內膜息肉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09,P=0.027<0.05)。
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是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首選治療方法,具有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等優點,治療效果確切,但術后仍具有較高的復發率[6],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子宮內膜息肉病因尚不明確,有研究認為子宮內膜息肉主要來自于未發育成熟的子宮內膜,其中以基底部內膜最為突出,形成原因與體內子宮內膜局部雌激素與孕激素失衡導致患者的子宮內膜局部增生有關[7,8],因此降低雌激素水平對防止子宮內膜息肉復發可起到一定作用。孕激素類藥物可對抗雌激素,對子宮內膜起到促增殖作用,從而轉化子宮內膜,有效抑制息肉生長,預防息肉復發[9,10]。黃體酮膠囊為天然孕激素,可使增生的子宮內膜轉變成分泌狀態,使子宮內膜徹底脫落,還能有效抑制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的水平,抑制內源性雌激素的產生及子宮內膜的過度增生,進一步改善癥狀并降低子宮內膜息肉的復發[11,12]。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2 個月,觀察組子宮內膜息肉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子宮內膜息肉患者應用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聯合黃體酮膠囊進行治療臨床效果顯著,且有效預防和降低患者術后的復發幾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