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田 源 陳一瀟 張 悅
“變壓器有載開關用超聲波清洗得真干凈,這個清洗池省時又省力,以前清洗一次得一整天,現在五六個小時就能搞定。尤其這個臺面,高度剛剛好還不用彎腰,我們檢修工作干起來越來越方便了!”這個讓變電一次檢修一班班長李銳贊不絕口的變壓器有載開關大修平臺,是由國網鄭州供電公司青年創新團隊光明QC小組成員自主設計的,還獲得了全國水利電力質量協會一等獎。當然,這只是該公司創新創效成果應用于工作實踐的一個實例,也是近年來諸多科技創新成果的一個縮影。
“加上最近驗收的幾個新站,鄭州市轄區范圍內變電站數量就快突破200座了,這工作壓力得多大啊!”對變電站周期檢測數據進行整理的帶電檢測班成員張悅看著統計表上不斷增加的數字,忍不住發出感慨。
隨著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不斷推進,對變電檢修作業停電時長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標準。2021年,220千伏變電站停電作業時間審批時間縮短至4天,110千伏變電站縮短時間至3天。目前,鄭州市轄區范圍內共有220千伏變電站47座、110千伏變電站137座,變壓器共計357臺,有載開關重量大、難移動。如何在確保安全生產、保障居民用電質量的基礎上,有效縮短主變壓器檢修時間,這是光明QC小組的成員們面對的新挑戰。

青年員工討論變壓器有載開關大修平臺設計方案。
“主變壓器小修例試工作包括例行工作票、停電操作、拆除引線、有載開關大修、間隔試驗、保護校驗定值、檢查驗收、結束工作票、恢復供電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次序不能錯亂。”
“可以將設備安裝在能固定的裝置上。”“可以用機器清洗代替人工清洗。”所有的成員努力回想著每一次作業現場,不停分析著各種可能存在的問題,既要滿足油罐吊裝耗時短,又要省力高效進行,還需要方便操作可移動。終于,經過了5天5夜的不懈努力,無數次思路碰撞、不斷試驗后,他們用自己的“小創新”撬動了這個變壓器有載“大開關”。
從2021年8月進入檢修現場,這個新設備已經完成了12臺220千伏、15臺110千伏變壓器有載開關大修工作,作業時間均在6小時以內,大大縮短了變電站停電作業時間。
國網鄭州供電公司光明QC小組成立于2012年,到現在整整十個年頭。當時3名年輕的班組成員剛入職,對檢修工作充滿了好奇、熱情,他們每開展一次現場作業,都能對著設備、工具探討半天,研究如何讓工具小巧實用、方便攜帶,如何減少人工出力、提高設備利用率,如何既確保安全、又提高工作效率。就這樣,他們憑借著敬業的熱情和刻苦的鉆研,學習了無數本專業書籍,購買小零件小工具,一點點琢磨、一次次改進,創造出數十個實用小工具,比如110千伏帶電線徑測量儀、線夾孔位定制器、10千伏斷路器儲能彈簧專用拆裝工具、超聲波局部放電檢測探頭固定裝置,等等。
時光飛逝,光明小組的隊伍越來越壯大,從起初的3人到現在已有20余人,當時的年輕成員已變成了技術精湛的“老師傅”,也成了青年人眼中“牛氣”的大叔。建立了自己的青年創新創效工作室,通過課題遴選,多層征集、攻關發布;通過項目揭榜,拓展思路、發散思維;通過“師帶徒”“老帶新”,傳承工藝、提升技能。
目前,光明小組已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項5項,取得發明專利23項、實用新型專利65項,發表論文35篇,出版著作12冊。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時代進步的永恒主題。光明小組能從3人發展到現在人才濟濟,從一無所有到現在設備齊全,從一腔創新熱情到創新成果豐碩,得益于廣大青年的鉆研好問,得益于技術專家的俯身指導,更得益于國網鄭州供電公司領導給予的高度重視和強力支持。”光明小組“老師傅”馬瑾在一次采訪中激動地說道。
據了解,國網鄭州供電公司歷來高度重視創新創效工作,特別是近年來,在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的堅強領導下,積極打造“四維提升”創新機制,為率先建成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持續完善青年創新創效陣地建設,圍繞工作中難點痛點問題和創新發展需要,激勵動員廣大青年加強重點項目攻堅,努力突破技術瓶頸。2020年,光明QC小組研制項目“研制氧化鋅避雷器智能在線診斷平臺”從課題立項到制定目標,從可行性論證到模擬實驗,從現場效果檢查到使用流程標準化,歷時一年,榮獲中國水電質協特等獎。目前已在40余座變電站使用,有效提升了設備運行狀態監測水平。
為了持續拓寬創新平臺,發掘培養更多青年創新人才,該公司堅持舉辦“青創周”實踐活動,每兩年舉辦一屆青年創新創意大賽,注重項目孵化和推廣應用;堅持請進來、走出去,依托支部聯創、隊伍聯建等,到兄弟單位學習參觀,圍繞如何尋找創新點、如何解鎖新技術等座談交流,邀請系統內外專家開展專題講座,全面提升青年科技創新水平。
下一步,國網鄭州供電公司將牢牢把握創新發展理念,深刻認識創新在引領發展變革中的第一動力作用,持續發掘和培育青年創新人才,為實現科技創新突破提供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