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楊振宇 閆銀超 張果峰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持續加強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建設,電網智能化、用電人性化、服務便捷化正在成為普適性標準,智能電表為其提供了終端支撐,也是新時代電網發展的見證者。
在國網洛陽供電公司計量中心的電能表展廳里,展放了70余只不同時代的電能表,按照年代和性能特征,可分為感應式、機電式、電子式、智能式,恰如一部“四世同堂”的電力家族變遷史。
從晨星寥落到燈火通明,參觀一只只越來越“潮”的電表,仿佛觸摸著中國電力發展的時代脈搏,回望一塊塊小小電表承載的電力發展的珍貴記憶,開啟洛陽電網發展的歷史閘門。
將時鐘撥回到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百廢待興,洛陽電力事業剛剛起步,除保證企業生產正常用電外,電力部門的主要工作是讓老百姓逐步用上電。
“一五”計劃期間,第一拖拉機制造廠、軸承廠、礦山機器制造廠等一批“共和國長子”企業集體落戶洛陽,掀起了城市建設高潮。
1957年,110千伏鄭洛三輸變電工程的建成,拉開了河洛大地電力線路建設的宏偉畫卷。1958年,洛陽供電局成立,洛陽電力事業發展步入正軌。
“雖然企業靠電生產,但對于一般家庭而言,電燈還是稀罕玩意兒,誰家能用上電,都是大新聞?!奔易÷尻柺袧疚鲄^5號街坊,今年82歲的退休工人廖根強回憶說。
新中國成立初期,技術有限,電能表多為進口“洋電表”,一般為一表多戶,容量多為5至10安培,大小形狀也不統一,略顯笨重。抄表時,抄表員要透過格子仔細辨認數字。
“普通家庭用電量很小,家用電表容量也小,一般也就是2至5安培。這塊應該是公用電能表?!庇嬃恐行睦蠋煾党虝ㄏ蛭覀兘榻B電能表展廳里的一塊60安培的感應式電表。
改革開放后,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洛陽的城市用電量快速增加,洛陽市中低壓配電網覆蓋洛河以北105平方千米的城區。為擺脫國外電表生產技術和價格的壟斷,電力部門嘗試跟國外先進技術進行合資與合作,由此摸索生產出了第二代機電一體化的電表,精準度提高不少。
自1998年起,洛陽供電局實施了長達7年的配網建設與改造。當年12月,啟動“一戶一表”工程,機電一體電表走進千家萬戶,居民用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
與此同時,大范圍的農網改造也開始有序推行,電能開始源源不斷延伸至廣大農村地區,逐漸照亮了廣大農村老百姓的夜間生活。
隨著多輪電網改造工程的持續推進,居民用上了優質電,家家戶戶都添置了電扇、電視等電器,生活開始邁向電氣化。2002年統計數據顯示,洛陽城區客戶的供電可靠率提高到99.96%以上,電壓合格率達98.53%,綜合線損率降至4.4%。
“20世紀90年代,家里條件好了,俺家買了電風扇、電視機。但由于電壓不穩,家里的電視機還需要配一臺調壓器,隔三岔五還會停電。農網改造后,停電都成回憶了?!甭尻柺匈葞焻^顧縣鎮曲家寨村67歲的村民栗明恩說,“現在俺家里做飯都是用電,既干凈又方便?!?/p>
更多家電走進千家萬戶,對電能精準計量的需求也日趨迫切。隨著模擬數字轉換技術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逐步完善,性能更優、功能更全的電子式電能表逐步成為電能計量的主力軍。
2008年,洛陽市開始普及電子式電能表。電子式電能表計量更加精確,讀數也變成了電子屏顯示,還實現了紅外抄表和遠程集抄。抄表員拿著抄表機對著紅外口一掃,讀數就能直接顯示在抄表機上。那時,電子式電能表已實現國產化生產,價格更低,為推進“一戶一表”工程打下了基礎。
2012年,洛陽市開始集中更換智能電表,這是一種新型全電子式電能表,具有電能計量、信息儲存及處理、實時監測、自動控制、信息交互等功能。
“以前手動抄表耗時耗力,現在借助遠程集抄,抄表員坐在電腦前輕點鼠標,就可以完成批量抄表、數據錄入工作?!眹W洛陽供電公司計量中心檢測檢驗班班長張大玲介紹,“智能電表的核心部件完全實現了國產化,相關行業標準推動了世界電能表更新換代和相關技術發展?!?/p>
電能表是連接客戶與電網的終端,隨著5G技術與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電表成為“萬物互聯”的關鍵一環,為優質供電服務、電網智能化轉型提供了數據支撐,助推了“智慧城市”建設。
智能電表通過電力載波通道傳輸數據,實現遠程抄表、用電實時監測。此外,居民和企業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足不出戶實時了解家庭用電情況,方便客戶更加合理、經濟地安排用電方式,提升了客戶體驗。
今年7月,位于洛陽市偃師區高龍鎮的艾菲廢舊物資回收有限公司產能增加,原有的1115千伏安變壓器容量不能滿足生產需求。國網洛陽市偃師供電公司通過智能電表集采數據分析發現,該企業變壓器存在重過載問題,立即上門進行負荷實測,幫助企業分析用電需求,該企業隨后辦理了增容業務。目前,該企業變壓器增容至2115千伏安。“增容后,電足了,我們可以滿負荷開足馬力,加緊生產?!卑乒矩撠熑藙⒀笳f道。
追溯光明記憶,洛陽萬家燈火的點亮,四代電表的更迭見證了歷史的變遷。特別是近10年來,洛陽電網發展日新月異,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書寫著洛陽電網實現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的光輝篇章。